陋室铭阅读理解卷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陋室铭》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顾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2)可以调素琴(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4)宜乎众矣(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篇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用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2)调素琴(___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用得生动传神,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既表现了作者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和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①,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铭③,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劳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

②啜:喝③铭:茶的通称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⑤仄:同“侧”,旁边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4)良朋辄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4分)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3.“俗客不来,良朋辄至”,这句话无论从句式上看还是从表意上看都很像《陋室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举例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2分)答案1. (2分)(1)博学的人;(2)使感到混乱;(3)空闲,闲暇;(4)总是,就2.(4分)(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2)内心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啊!3.(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2分)都有安贫乐道的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陋室”,一个是“三间茅屋”,但他们一个“何陋之有”,一个“适适然”。

或在文中都表达了高洁的.志趣,甘于清贫的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

(只谈一点言之成理即可)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答案「篇二」《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雅致的环境,表达室中的主人高雅的情操以及两袖清风的情怀。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填空题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是_______朝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

3.《陋室铭》中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二、练习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有仙则名: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三、问答题1.《陋室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2.《陋室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答:_______四、判断题1.《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 )2.《陋室铭》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五、选择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这)B. 惟吾德馨(香气)C. 谈笑有鸿儒(大)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答案:一、填空题1.刘禹锡;梦得;唐2.警戒自己;称述功德;文体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练习题1.(1)出名、有名(2)这(3)大(4)使……扰乱2.(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三、问答题1.答:《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答:《陋室铭》从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日常的活动三个方面描写了陋室不陋。

《陋室铭》《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项脊轩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回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

(12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晒室,推吾德攀。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懦,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胜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项脊轩。

旧南闹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流,雨泽下注:每移震,顾视,无可置者。

叉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香。

余稍为修耳,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以当“曲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术于庭旧时程精“杰追增胜。

借书满架,但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归有光《项脊轩志》)注释:①垣墙周庭: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

②当:同“挡',遮挡。

③楯shǔn:栏杆。

④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2 分)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 日过午已昏②转转不已B.①室始洞然②康肃忿然日C.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不能得日D.①室仅方文②方歌行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4 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中都对居室环境做了描写,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市青”“杂榷兰桂竹木”“庭阶寂寂'等语句绘陋室之曲雅。

B.甲文描写室中之景。

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C.“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

文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既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极具文采,于景可爱,于情则可喜。

D.甲、乙两文都借助景物来表情达意。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何陋轩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何陋轩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何陋轩记》含答案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斯是陋室”的“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不以为陋.B.孤陋.寡闻C.因陋.就简D.穷街陋.巷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多么的简陋啊?”运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所居之室过于简陋的强烈不满。

B.“有多么的简陋啊?”运用设问句,隐含着作者对所处之境过于冷清的悲凉之感。

C.“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反问句,表现出作者对所居陋室不觉简陋的高洁情操。

D.“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设问句,透露出作者对所处之境过于简陋的无奈之感。

24.根据《陋室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取材于《刘禹锡集》)材料二何陋轩记①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①,人皆以予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就石穴而居之。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琴编图史②,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③孔子之言。

(取材于王守仁④《王文成公全书》)注:①[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

②[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

③[信]通“伸”,伸张。

④[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二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室内陈设雅致、。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 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_____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陋室铭》(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陋室铭》(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7课《陋室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①,意怡如②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③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②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

③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

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

朱买臣50岁时任会稽大守。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见往事耳B.惟吾德馨惟手熟尔C.安贫乐道尔安敢轻吾射D.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求二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4.阅读两篇文章,分析王欢和刘禹锡两人的“安贫乐道”有何不同?【答案】1.B2.时闻者多呕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示例:①这是一间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③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情吗?4.示例: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刘禹锡:身居陋室,追求生活高雅和品德高尚。

【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A.耳:耳朵/语气词,罢了;B.惟:都是“只、只是”;C.安:安心,习惯/怎么;D.求:要求/寻找;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专题08 陋室铭(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8 陋室铭(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8 陋室铭(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D.衡.于虑衡:平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

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

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

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阅读理解卷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_唐__朝的__刘禹锡____。

“铭”作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中的“_名__”、“_灵__”、“_馨_”等字就属同韵。

2、本文先以“山”、“水”喻_陋室___,以“仙”、“龙”喻__室主__,运用类比手法点明主旨:“___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

3、本文通过对居室周围环境和_来往客人__、_陋室主人日常生活__的描写,揭示了“德馨”的内涵(有补充),表现了作者_安贫乐道___的生活情趣和对_世俗生活的厌弃。

4、作者把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并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含蓄的表达了_以君子自况,安贫乐道___的高雅情趣,与开头的_惟吾德馨_遥相呼应。

5、本文作者采用_托物言志(借物抒情)_的写作手法,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自己的高尚节操。

德馨的内涵:
1、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
的心境
2、学问渊博的来客,表明室主人具有高雅
脱俗的情怀
3、恬然自适的生活,表现室主人安贫乐道
的情趣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从而点明“德馨”是
陋室不陋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