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阅读答案(通用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陋室铭阅读答案(通用15篇)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阅读答案1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小题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答案【小题1】这调弄,弹奏少多【小题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小题3】安贫乐道【小题4】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斯”意思较为固定,为代词。
“鲜”现代汉语仍有,译为“少”。
“众”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译为“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1、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意对即可)3、诸葛亮子云孔子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意对即可)《陋室铭》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12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小题1】下面句中划线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
《陋室铭》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阅读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震①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②,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③孔子杨伯起。
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④,众人谓之晚暮⑤,而震志欲笃。
骘⑥闻而辟⑦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⑧,故所举荆州茂才⑨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⑩震。
震曰:故人⑩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九)①震:杨震,字伯起。
②欧阳《尚书》:指欧阳和伯创立的《今文尚书》。
③关西:指潼关以西的地区。
④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
⑤晚暮:意思是年纪老了。
⑥骘:即邓骘,时任大将军。
⑦辟:征召。
⑧昌邑:汉代县名。
⑨茂才:即秀才。
⑩故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2)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知: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⑵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译文:3.请对甲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3分)答:4.甲文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特点?(2分)答:5.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答:参考答案:1.(2分)(1)闻名,出名(2)了解(每词1分,共2分)2.(4分)(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3.(3分)这两句不仅对仗十分工整,而且描写出了陋室清幽、生意盎然的自然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何陋轩记》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何陋轩记》含答案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斯是陋室”的“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不以为陋.B.孤陋.寡闻C.因陋.就简D.穷街陋.巷2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有多么的简陋啊?”运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所居之室过于简陋的强烈不满。
B.“有多么的简陋啊?”运用设问句,隐含着作者对所处之境过于冷清的悲凉之感。
C.“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反问句,表现出作者对所居陋室不觉简陋的高洁情操。
D.“有什么简陋的呢?”运用设问句,透露出作者对所处之境过于简陋的无奈之感。
24.根据《陋室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取材于《刘禹锡集》)材料二何陋轩记①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①,人皆以予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不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就石穴而居之。
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琴编图史②,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③孔子之言。
(取材于王守仁④《王文成公全书》)注:①[龙场]在今贵州省修文县。
②[琴编图史]意为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
③[信]通“伸”,伸张。
④[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文学家。
《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材料二中作者为居所取名“何陋”除“以信孔子之言”这一原因外,还有、室内陈设雅致、。
陋室铭及阅读答案

陋室铭(三)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2分)A、有仙则名名:名气(有名气,此处的“名”需要为动词)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芳香,这里用来赞美居室的雅洁美好,此处的“馨”也要充当动词)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D、无案牍之劳形劳形:身体劳累(使身体劳累,必须把“劳”解释成“使……劳累”)2.作者笔下的居室宁静、雅致。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调素琴,阅金经”展示给你的画面。
(4分)答:连片的青苔蔓延上台阶,阶上一片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里,帘内满目青葱。
在简陋的屋子里,有人在尽情弹奏古朴的琴,有人在吟诵着佛经。
(按原句翻译只能得2分,要加上修饰成分)阅读答案(共15分)15. 答案示例:①母亲面部萎缩变形,身上到处插着管子,头上敷着纱布②焦虑而充满希望③母亲从意识模糊到能开口说话(或:母亲从意识模糊、不能说话到能开口说话)④为母亲感到骄傲(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分段,在原文中划出答题依据)16.答案示例:第⑩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妈妈来了”紧承第⑨段内容,第⑨段写出“我”理解了初醒时的母亲,在理智思维尚未恢复的状态下的固执回答,实际上显露出了她人性中本真纯粹的母爱,此段的重复,既表达了“我”对母亲回答的认可,也蕴含着母亲带给“我”的依恋和感动;“妈妈终于回来了”写出了母亲被抢救回来,从昏迷中苏醒的情形,也表达了“我”如释重负般的喜悦之情,还领起了下文,下文着重写母亲苏醒后渐渐恢复的情形。
(共4分。
“妈妈来了”的分析2分,“妈妈终于回来了”的分析2分)(在自己的答案处标出得分点,在原文中标出答题依据。
错误反思。
)17.答案示例:母亲初醒时固执地复述“妈妈来了”;惭愧自己给护士带来麻烦;静静忍受病痛;听到乐曲声说“春天来了”;途经花园感慨生活多彩并露出灿烂笑容。
最新《陋室铭》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陋室铭》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 ( 刘禹锡,字 ( 梦徳 ) ,是 ( 唐 )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 ( 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 )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 ( 一种文体 ) 。
这种文体有 ( 用韵 )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对偶 )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在:在于 )( 名:著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灵异 ( 的水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斯:这 )( 惟:只 )(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上:长上 )( 入:进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鸿:大。
鸿儒:博学的人。
)( 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素琴:不加修饰的琴 )( 金经:佛)6、无竹之乱耳,无案之形。
( 无:奏的声音)( 案:官府的公文 ; :使⋯⋯累 )三、翻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是陋的屋子,只是 ( 由于 ) 室主人我品德高尚 ( 就不感到陋了 ))1、山不在高,有仙名。
( 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苔痕上,草色入帘青。
( 苔痕碧,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笑有儒,往来无白丁。
( 与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不懂学的人 )3.无竹之乱耳,无案之形。
( 没有嘈的音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累。
)4.何陋之有 ?( 有什么陋的呢 ?)四、下列句子,朗停划分无的一是(D)A.山不 / 在高,有仙 / 名 ( 不在 )B. 苔痕 / 上,草色 / 入帘 /青(偶 )C.无竹 / 之乱耳,无案 / 之形 ( 竹之乱耳主不能断开 )D. 南阳 / 葛,西蜀 / 子云亭五、用文原句回答1、本文的主旨句是: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陋室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____ 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_________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_________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初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陋室铭》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或_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 (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7.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0.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二)《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问题加答案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写山水的作用:写山水与陋室做类比,突出陋室“名”“灵”的特点
3.从哪三方面描写陋室的: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4.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写诸葛庐子云亭的作用:表明作者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远大志向与抱负
8.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9.本文的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练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仙则名.⑥无案牍
..之劳形.
②惟吾德馨
..之乱.耳
..⑦无丝竹
③往来无白丁
..⑧可以调.素琴
④无案牍之劳.形⑨斯.是陋室
⑤谈笑有鸿.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3.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
5.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我的畅谈:
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7. 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8.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9.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10.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1.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
13.试简要分析加点字的妙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4.有人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已经告别了居住“陋室”的时代,因此,今天再学习《陋室铭》,已经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了。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陋室铭》中刘禹锡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参考答案
1. ①出名;②品德高尚;③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④使……劳累。
⑤大⑥官府的公文形体(身体)⑦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使······扰乱⑧调:调弄,这里指弹奏⑨这
2.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③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3. 文眼是“德馨”二字,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 通过对环境、交往和情趣的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5. 如:以兴国为己任;诚实守信;谦虚礼让等(言之成理即可)。
6.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A 9. C
10.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1. D12.唐刘禹锡
13.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的情态,给人以动感。
14.不同意。
这种看法太肤浅了,《陋室铭》一文突出的是室主人志趣高雅,无论是否身居陋室,品德高尚室是永恒的追求,学习《陋室铭》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此,因此,这篇文章永远都不会过时。
15.在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了美好的品行,不能为了利益而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比物质更可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