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陆游筑书巢》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陋室铭》中考阅读题及答案陋室铭刘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一、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词语,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③往来无白丁④无案牍之劳形⑤斯是陋室,惟吾德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⑦谈笑有鸿儒⑧无案牍之劳形⑨无丝竹之乱耳二、译下面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⑵斯是陋室,唯吾德。
⑶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选择题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2、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四、简答题1. 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 我的归纳:3.联系本文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和情操?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复习:《陋室铭》练习

《陋室铭》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节选)周敦顾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斯是陋室(_______)(2)可以调素琴(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4)宜乎众矣(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4.两篇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用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2)调素琴(___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用得生动传神,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既表现了作者摆脱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和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最新《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日:“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日:。
“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②无案牍之劳形()③妻子不觌()④未尝不与书俱()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3.阅读[甲]文填空:[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后人常用“芝兰之室”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文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和“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4.用原文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______”,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来表达。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参考答案】1.①成名,有名②使。
劳累③妻子和儿女④曾经(每空0.5分,共2分)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每句1分,共2分)3.托物言志;“诸葛庐”“子云亭”(3分)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陆游筑书巢》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选自《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或陈.于前()⑵未尝.不与书俱()⑶宾客不至.()⑷既.入又不能出()1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而乱书围之.A.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B.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纪昀《河中石兽》)D.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2.翻译句子。
(6分)⑴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⑶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13. 《陆游筑书巢》和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以屋子作为写作对象,请结合文章说说他们各是怎样的人?(4分)陆游:刘禹锡:10. 排列,摆设曾经到已经11.C12. ⑴(他)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2)(3)略)13. 结合文章各1分,对应的人物性格各1分。
陆游:乐观幽默,热爱读书等;刘禹锡: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志趣高洁、清高孤傲等。
译文参考: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当枕头,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没有书的地方。
我的饮食起居,病痛的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
《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2)《陋室铭》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2)文章来自:《陋室铭》阅读题(一)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紊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7.解释句中加点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下面句子中语气停顿或重音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孔子云:何陋之有?扇广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10.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答案】7.(1)著名(2)大8.C9.(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0.示例:(1)反问句式,突出主旨(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3)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11.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005年宁夏区灵武市山西省曲沃县等国家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陋室铭中考试题及解析

陋室铭1、为什么说“陋室”不“陋”,这样说是否前后矛盾?《陋室铭》写的是“陋室”,其实“陋室”不陋,这样说并不矛盾。
作者先用新颖的,易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比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入正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就是说,房子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是高尚的。
“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
孔子以“君子”自居,作者以“品德好”自居。
诸葛亮、扬子云也都是品行高尚的人。
诸葛亮身居茅屋而知天下三分;扬子云在简陋的亭子里写出了《太玄经》。
在作者看来,君子连同他们居住过的“陋室”同样名闻于天下。
所以,只要德行高尚,虽身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就是“陋室”不“陋”的深刻内涵。
2、《陋室铭》为什么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主要是因为本文的艺术手法独特,作者的构思巧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刘郎才气。
首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主题。
“比”,就是用具体事物作比,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比喻;“兴”,手法上和“比”相同,但主要是前一句的出现为了引出后一句。
例如本文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
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出作者政治和文学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
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如开头几句排比,造成了一种磅礴的文势。
对偶句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节奏感强,如中间的六句对偶。
同时,本文押韵严格,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几个押韵字,一韵到底,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美感。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两全齐美的佳作,所以能传颂不衰,脍炙人口,成为千古赞誉的名篇,流传千古。
3、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用意何在?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陋室铭》《陆游筑书巢》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一)(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可以调素琴()③或陈于前()④俯仰四顾无非书者()⑤妻子不觌()⑥客就观之()8.下面句中的“于”与“或枕于床”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C. 骈死于槽枥之间D. 至于夏水襄陵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②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译:10.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
(2分)答:答案:(二)(15分)7.(3分)C8.(6分)①有名,出名②白色的,不加装饰的③陈列,陈设④看,转头看⑤妻子儿女⑥靠近,接近9. (4分)①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②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窝吗!”10.(2分)(甲)书屋的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的特点是书多。
《筑书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筑书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筑书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陆游筑书巢【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富养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痰桶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
则辄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
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参考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阅读训练】1.解释(1)或:有的(2)椟:木箱子(3)陈:置,放(4)间:间或,偶尔(5)或:有时(6)就:靠近2.翻译信乎其似巢也。
它确实像鸟巢啊。
3.书斋是读书人精神的巢穴,心灵的港湾,人们总是要赋予书房一个美好的名字。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自感书多且乱,因而为书斋命名“书巢”。
书斋题名虽属小事,却能折射出书房主人的情趣和志向。
你还能说出其他一二个名人的书斋名及其含义吗?参考答案:陋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
诗人曾专门写下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表现了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里进行学习和创作,他以苦为乐,发奋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
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6分)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可以调素琴()
③或陈于前()④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⑤妻子不觌()⑥客就观之()8.下面句中的“于”与“或枕于床”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C. 骈死于槽枥之间
D. 至于夏水襄陵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②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
译:
10.两文都是以书屋为写作对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个书屋的不同特点。
(2分)
答:
答案:
(二)(15分)
7.(3分)C
8.(6分)①有名,出名②白色的,不加装饰的③陈列,陈设④看,转头看
⑤妻子儿女⑥靠近,接近
9. (4分)①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②于是就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窝吗!”
10.(2分)(甲)书屋的特点是简陋,(乙)书屋的特点是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