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

合集下载

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

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

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The 1st Conference o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2015年7月15日- 17日清华大学目录01 会议概况02 组织委员会04 会议日程•总日程•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海报会场会议概况为了配合凝聚态物理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国内科研工作者在不同前沿领域的交流,推进国内和国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为青年学生和研究人员学习和了解国际前沿进展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平台,拟定在过去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的“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国际会议”系列会议的基础上,拓宽会议的主题,特别是加强凝聚态物理实验和理论的交流与融合,于2015年7月15日-17日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年会。

2015年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是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这是国内首次在凝聚态物理方面举办的大型学术交流会。

本次会议是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国际会议的延续和拓展,旨在增进国内外物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分享前沿科研成果,提高国内凝聚态物理的科研水平,扩大学术声誉。

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将于2015年7月15日-1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

会议主题包括:拓扑量子态和多铁性、超导和多体物理、能源和低维物理、Quantum many-body theory and statistical physics、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及其它与凝聚态物理的交叉领域等六个主题。

本次会议共设30个专题分会,将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和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交流探讨。

组织委员会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拼音序)崔田、杜瑞瑞、冯世平、龚新高、解士杰、李东海、李建新、林海青、李树深、陆卫、卢仲毅、吕力、沈保根、沈健、沈志勋、苏刚、王恩哥、王孝群、王玉鹏、向涛、薛其坤、张富春、张振宇组织委员会•清华大学物理系:陈曦、薛其坤•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胡江平、戴希、方忠、丁洪、周兴江、向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谢心澄分会场负责人•拓扑量子态和多铁性:胡江平、陈曦、吕力、戴希、翁红明、寇谡鹏、吴从军•超导和多体物理:孙力玲、杨义峰、刘俊明、雒建林、袁辉球、李永庆、万歆、周毅•能源和低维物理:张振宇、李泓、陈弘、赵怀周、张远波•Quantum many-body theory and statistical physics:孟子扬、张广铭、郭文安、姚宏•计算凝聚态物理:姚裕贵、段文晖、龚新高、孟胜•量子信息及其它与凝聚态物理的交叉领域:范珩、田琳、翟荟、崔晓玲会议协调人•清华大学物理系:任俊(总协调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齐建为、刘青梅•会务组:黄文艳、唐林、井小苏、周丹、骆洁、甘翠云、付德永、杨红、肖琳、胡文婷赞助单位•清华大学物理系•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5年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分会场主题:A.拓扑量子态和多铁性A1拓扑半金属IA2拓扑半金属IIA3拓扑超导体和Majorana 费米子A4多铁性材料模拟与计算A5多铁性体系B.超导和多体物理B1铬基和锰基超导体B2极端条件下的超导行为B3铁基超导B4凝聚物质的激发态和动力学理论和实验B5重费米子物理C.能源和低维物理C1锂电池中的物理C2二维材料C3二维电子系统中的物理C4硅烯的最新进展C5热电中的新物理D.Quantum many-body theory and statistical physicsD1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D2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ID3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IID4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VD5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V注意事项:为了尊重外籍邀请报告人,如无特殊情况,D分会场报告请用英文。

叶铭汉先生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王垂林)-叶铭汉先生与

叶铭汉先生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王垂林)-叶铭汉先生与

这是一门边缘学科,在支持力度不足的情况下, 得到了叶先生的大力支持。在叶先生的支持下, 该全国系列会议从2006年开始,每隔一年在中 心召开一次。 会议的召开,对展示灰色系统理论的最新研究 进展,促进灰色系统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 步巩固我国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中的领先地位, 起了积极的作用。
担任加速器学校校长,培养上海光源人才
陈丽萍 陈永忠 戴志敏 龚培荣 谷 鸣 顾 强 郭春龙 何建华 林国强 刘桂民 缪海峰 王纳秀 肖体乔 余笑寒 周巧根 朱卫华 李亚红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本 科 真空组骨干 助 工 硕 士 束流测量组骨干 副 研 博 士 副 研 硕 士 高 工 本 科 本 科 助 工 硕 士 副 研 博 士 工程师 大 专 副 研 博 士 助 工 本 科 助 研 本 科 博士后 博 士 博 士 博 士 高 工 硕 士 高 工 大 专 工程储存环负责人,副所长 光束线控制组副组长 电源部副主任,注入引出系统负责人 增强器高频系统负责人 电源组骨干 光束线实验部主任 直线加速器电子枪负责人 加速器物理组组长 控制组骨干 光束线光学组副组长 光束线工程部主任 光束线实验部副主任 加速器机械部副主任 光束线工艺组组长 所(光源)工程办主任
主持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暑期学校
研讨会的内容包括:高能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核 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超导物理、强关联 体系、纳米科学、加速器物理、数学物理、非线性科学、计 算物理、复杂性科学、环境科学,以及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各 交叉学术领域。 中心的学术活动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国 内各科研单位,各相关交叉学科,以及与国外科研单位间的 交流合作,促进了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为青年科研 人员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第八届国际凝聚态理论与计算材料学会议

第八届国际凝聚态理论与计算材料学会议

大会将请专家对以下领域作专题性的特邀报告:
(1). 凝聚态物理的最新进展:
A. 自旋电子学
B. 纳米材料
C. 固体量子信息和计算
D.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E. 强关联电子系统
F. 高温超导
G. 量子霍尔效应
H. 磁学
I 表面和界面
J. 半导体物理
K. 低维凝聚态物理
L. 介观物理
M. 软凝聚态物质
N. 生物物理
structure Metallic Phases in Solid Germane (GeH4) under Pressure 锗烷在
压力下的金属相
11:45 -12:15
12:15 -13:00
午餐
张振宇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柳百新
清华大学
林海青 香港中文大学 牛谦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7 月 16 日
凝聚态理论专题邀请报告 I 主持人:谢心澄 地点:芙蓉厅
14:30 -14:55 14:55 -15:20 15:20 -15:45 15:45 -16:10 16:10 -16:35 16:35 -16:50
7 月 16 日
Manipulating Magnetization States of Nanostructures Two-spin decoherence in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稀磁半导体(Al,Cr)N 中的氮空位与高温铁磁性的第一原理研究
蒋青 刘邦贵
吉林大学 中科院物理所
15:20 -15:45 15:45 -16:10 16:10 -16:35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semiconductor dilute nitrides and devices

索尔维会议

索尔维会议

上世纪初,一位比利时的实业家欧内斯特·索尔维创立了索尔维会议。

1911年,第一届索尔维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每3年举行一届。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因为发轫于这次会议的爱因斯坦与玻尔两人的大辩论,这次索尔维峰会被冠之以“最著名”的称号。

一张汇聚了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则成了这次会议的见证,十数个涵盖了众多分支的物理学家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爱因斯坦、玻尔更是照片的灵魂人物。

量子力学前辈马克斯·普朗克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讨论的核心是有关量子力学的,而追溯量子力学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那便是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1858~1947,前排左二),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之父”。

参加这届索尔维会议时他已经69岁,德高望重,是当然的前辈。

19世纪末,扬弃古典物理学的观念已提上日程。

因而消除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场这两大理论之间的不一致,就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前提。

普朗克此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在科学界一鸣惊人。

这一假说认为辐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的流,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

他把这种小微粒叫做量子。

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性和放射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反叛的哥本哈根学派该届索尔维会议上有三大阵营。

以玻尔为中心的便是哥本哈根学派,年轻、激情是他们的标签,因而被称为反叛的一群。

其中有尼尔斯·玻尔、马克斯·玻恩、海森堡、沃尔夫冈·泡利等。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中排右一),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上提出了具有突破性的“对应理论”,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的掌门人。

马克斯·玻恩(MaxBorn,1882-1970,中排右二)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从1923年开始,他致力于发展量子理论。

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百年历程及其启示

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百年历程及其启示

㊀ ㊀ ㊀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17- 02- 27 ; 2017- 05- 05 作者简介: 胡雨宸(1992—), 男, 山东济南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5 级硕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E-mail : 06086@ njnu.edu.cn. 陆建隆,
第 11 期
㊀ ㊀ ㊀ ㊀
㊀ ㊀
1 2 3
也因此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本文按照时间脉络将索尔维会议百年历程分为 4 个 核心主题, 介绍历届会议情况及所取得成果, 探讨其 对当今科学研究与教育改革的丰富内涵 .
1㊀ 1
1.1㊀
— 6 届索尔维会议聚焦量子论
能量子假说促成首届索尔维会议召开 1900 年, 普朗 克 (M . P lanck ,1858 — 1947 )为 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问题的困难,提出 了能量子假说,为量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这之后的 5 年,量子论一直是普朗克的“私人 领地 ”. 1905 年,爱 因 斯 坦 (A . Einstein ,1879 - 1955 )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 的一个试探性观点》,针对光电效应实验规律与 经典理论的矛盾,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 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 理论的发 展 打 开 了 局 面 . 自 此,越 来 越 多 的 科 学 家开始关注量子论领域 . 1909 年,爱因斯坦在萨 尔茨堡物理学家的会议上发表演讲,他对量子论 的支持使得量子问题登上物理学的中心舞台 . 由 量子论和相对论所产生的新概念同经典物理 学 理论出现了严重不协调,这一年,德国科学界的 两位领袖人物, 物理学家普朗克和物理化学家能 斯特 (W . Nernst,1864 — 1941 )进 行 商 讨,酝 酿 召 开一次国际 性 的 物 理 学 会 议,协 调 麦 克 斯 韦 (J. Maxwell , 1831 — 1879 )、玻 尔 兹 曼 ( L. Boltzmann , 1844 — 1906 )的分子运动论与普朗克、爱因斯坦

凝聚态物理相关知识内容

凝聚态物理相关知识内容

凝聚态物理相关知识内容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通过研究构成凝聚态物质的电子、离子、原子及分子的运动形态和规律,从而认识其物理性质的学科。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凝聚态物理相关知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学是当今物理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

其研究层次,从宏观、介观到微观,进一步从微观层次统一认识各种凝聚态物理现象;物质维数从三维到低维和分数维;结构从周期到非周期和准周期,完整到不完整和近完整;外界环境从常规条件到极端条件和多种极端条件交叉作用,等等,形成了比固体物理学更深刻更普遍的理论体系。

经过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凝聚态物理学已成为物理学中最重要、最丰富和最活跃的学科,在诸如半导体、磁学、超导体等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成就已在当代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中起关键性作用,为发展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提供了科学基础。

前沿研究热点层出不穷,新兴交叉分支学科不断出现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是它的另一重要特点,许多研究课题经常同时兼有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性质,研究成果可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起源发展凝聚态物理学起源于19世纪固体物理学和低温物理学的发展。

19世纪,人们对晶体的认识逐渐深入。

1840年法国物理学家A·布拉维导出了三维晶体的所有14种排列方式,即布拉维点阵。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冯·劳厄发现了X 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开创了固体物理学的新时代,从此,人们可以通过X射线的衍射条纹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

19世纪,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在低温下液化了大部分当时已知的气体。

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H·昂内斯将最后一种难以液化的气体氦气液化,创造了人造低温的新纪录-269 °C(4K),并且发现了金属在低温下的超导现象。

超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导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20世纪获得了长足进展,临界转变温度最高纪录不断刷新,超导研究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学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王垂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垂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名 称
组织者
组织者单位
人数
一共 46 次会议,参加 人数:4314人
2013LHC/ALICE 物 理 国 际 学 术会议 第八届中国-日本双边核物理 研讨会 莙政项目学生模拟国际会议 周代翠、蔡勖 华中师范大学 李笑梅、殷中宝 柳卫平、张焕乔、 原子能院 朱升云 郑冰雷 上海交通大学 王群 耿立升、赵强 程茵 曹 建 苑长征、沈肖雁 袁清习 中国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教务部 高能所 高能所 110 84 150 58 93 50 48 38 121
主持李政道大课题的组织工作
李政道大课题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理论物理专款下 的一个重点项目。目前有11位高级科研人员参加。
本项目注重于现代物理前沿课题的创新性研究。研究主 要方式是密切关注国内外实验结果,从物理的最基本原理出 发,在国际前沿物理领域展开研究工作。
本项目的子课题包括
序号
1 2 3
课题名称
名 称
组织者
组织者单位
人数
一 共 33 次 会 议 , 参 加人数:3443人
伽利略-徐光启相对论天体物 理国际会议 第九届全国重味物理和 CP 破 坏研讨会 场论、统计物理及相关问题 研讨会 十四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 会暨第八届全国中高能核物 理研讨会 阈值附近粲介子物理国际研 讨会 国家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 会-2011 第7届退禁闭相变和QCD临界 点物理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EXAFS谱分 析高级讲习班 强场激光驱动下的带电粒子 加速研讨会 第三届统计物理与复杂性科 学路线图研讨会 。。。。。。 楼宇庆 吕才典 清华大学 理论所 150 70 100 70
近四年举行的研讨会统计
中心在叶先生的主持下,每年组织约三十余次各种规模 的研讨会/讲习班。四年来(2011-2014学术年度)共组织 153次会议,参加人数约15200人次。

菲利普·安德森:凝聚态物理的一代宗师

菲利普·安德森:凝聚态物理的一代宗师

HISTORY 科学史菲利普•安德森:凝聚态物理的一代宗师编译 王晓涛这位理论物理学家因在无序性和磁性材料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远不足以表彰他在凝聚态物理学界无与伦比的贡献。

菲利普•沃伦•安德森(Philip Warren Anderson ,1923—2020)是20世纪下半叶最富有成就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在贝尔实验室、剑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五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凭借超凡的品味、深刻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一直在努力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安德森将多体物理学融入了固体物理的理论中,从而推动了如今的凝聚态物理学的诞生,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远超他人。

他在1984年所著的《凝聚态物理学的基本概念》(BasicNotions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中指出,要想对含有1023个粒子的系统进行描述,应当构建并使用模型哈密顿量,而不是求解多体系统的薛定谔方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各种凝聚态物理教材中的主流思想。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皮埃尔-吉勒•德热纳(Pierre-Gillesde Gennes )非常钦佩安德森,曾经形容他为“固体物理学界的教皇”。

这个绰号颇为贴切,因为安德森确实就像是建立起了这个领域的一系列信条。

忠实的追随者们时刻关注着他的每一句话,许多人还会努力揣测并尝试证明他的观点。

但在安德森自己看来,他是一个不受规矩束缚的反叛者,总是对自然规律背后的原因有着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奇心。

本文将具体介绍安德森的生活和科研工作,阐述他给物理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来自中西部的少年安德森双亲的祖先分别是来自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移民,他们都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子孙后代在印第安纳州西部肥沃的土地上定居,经营农庄。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干农活,比如安德森的外公和舅舅,他们在克劳福德斯维尔的沃巴什学院从事拉丁文、数学和英文的长期教学工作。

安德森的父亲和叔叔都是植物病理学家。

安德森在厄巴纳-香槟长大,因为他的父亲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
The 1st Conference o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015年7月15日- 17日 清华大学
目录
01 会议概况 02 组织委员会 04 会议日程
• 总日程 • 大会报告 • 分会场报告 • 海报会场
会议概况
为了配合凝聚态物理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国内科 研工作者在不同前沿领域的交流,推进国内和国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为青年学生和研究人员学习和了解国际前沿进展创造更广泛的交流平台,拟定在过去已 经成功举办了13届的“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国际会议”系列会议的基础上,拓宽会议 的主题,特别是加强凝聚态物理实验和理论的交流与融合,于2015年7月15日-17日在 北京举办“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年会。
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将于2015年7月15日-1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会议主题包 括:拓扑量子态和多铁性、超导和多体物理、能源和低维物理、Quantum many-body theory and statistical physics、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及其它与凝聚态物理的交叉领 域等六个主题。本次会议共设30个专题分会,将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特邀报告、口头 报告和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交流探讨。
A1 拓扑半金属 I A2 拓扑半金属 II A3 拓扑超导体和 Majorana 费米子 A4 多铁性材料模拟与计算 A5 多铁性体系 B. 超导和多体物理 B1 铬基和锰基超导体 B2 极端条件下的超导行为 B3 铁基超导 B4 凝聚物质的激发态和动力学理论和实验 B5 重费米子物理 C. 能源和低维物理 C1 锂电池中的物理 C2 二维材料 C3 二维电子系统中的物理 C4 硅烯的最新进展 C5 热电中的新物理 D. Quantum many-body theory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D1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 D2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I D3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II D4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IV D5 Recent developments in strongly correlated quantum systems V 注意事项:为了尊重外籍邀请报告人,如无特殊情况,D 分会场报告请用英文。 Notice: to respect foreign invited speakers, for session D, please give your talk in English. E. 计算凝聚态物理
5
会议日程
日期
时间
7 月 14 日 15:00-17:00
地点 清华大学物理系大厅
活动 报到注册
17:00-20:00 西郊宾馆大厅
报到注册
大会报告 日期
7 月 15 日
7 月 15 日
7 月 16 日
时间 8:00-11:00 9:00-9:15 9:15-11:45 12:00-13:00
1
组织委员会
主办单位 • 清华大学物理系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顾 问 委 员 会 :(按姓氏拼音序) 崔田、杜瑞瑞、冯世平、龚新高、解士杰、李东海、李建新、林海青、李树深、陆卫、 卢仲毅、吕力、沈保根、沈健、沈志勋、苏刚、王恩哥、王孝群、王玉鹏、向涛、薛其 坤、张富春、张振宇
4
E1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发展 E2 二维材料计算与理论 I E3 材料设计与高通量计算 Ebeyond graphene - novel topological and strong correlation physics F. 量子信息及其它与凝聚态物理的交叉领域 F1 凝聚态中的量子信息 F2 LED 最新进展 F3 强相互作用的冷原子体系 F4 冷原子系统的拓扑性质 F5 固体量子计算和调控
时间 13:00-16:30 13:30-18:00
组织委员会 • 清华大学物理系:陈曦、薛其坤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胡江平、戴希、方忠、丁洪、周兴江、向涛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谢心澄
分会场负责人 • 拓扑量子态和多铁性:胡江平、陈曦、吕力、戴希、翁红明、寇谡鹏、吴从军 • 超导和多体物理:孙力玲、杨义峰、刘俊明、雒建林、袁辉球、李永庆、万歆、周 毅 • 能源和低维物理:张振宇、李泓、陈弘、赵怀周、张远波 • Quantum many-body theory and statistical physics:孟子扬、张广铭、郭文安、 姚宏 • 计算凝聚态物理:姚裕贵、段文晖、龚新高、孟胜 • 量子信息及其它与凝聚态物理的交叉领域:范珩、田琳、翟荟、崔晓玲
2
会议协调人 • 清华大学物理系:任俊(总协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齐建为、刘青梅
赞助单位 • 清华大学物理系 •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3
2015 年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 分会场主题: A. 拓扑量子态和多铁性
2015年第一届凝聚态物理会议是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 大学物理学院、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这是国内首次在凝聚态物理方面 举办的大型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是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国际会议的延续和拓展,旨 在增进国内外物理学者的学术交流,分享前沿科研成果,提高国内凝聚态物理的科研水 平,扩大学术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