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冷门知识

合集下载

端午节冷门知识

端午节冷门知识

端午节冷门知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人们通常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但你可能不知道以下一些冷门的端午节知识。

一、起源传说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最有名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因为忠于国家而不幸被贵族排挤,最终投江自尽。

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在江边撒下粽子,让鱼虾吃粽子而不是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二、龙舟竞渡的由来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相传,在屈原投江后,人们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以便给他送葬。

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尸体,人们在船上击鼓、敲锣,以及划龙舟,希望能吓跑水中的鱼虾。

后来,这一活动演变成了现在的龙舟竞渡比赛。

三、挂艾草的意义在端午节期间,许多人会在门口或室内挂上艾草。

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有驱邪、辟邪的作用。

相传,在古代,人们认为端午节是恶鬼出没的日子,挂上艾草可以保护家人免受邪灵的侵害。

而且,艾草还有驱蚊的功效,可以用来避免蚊虫叮咬。

四、悬挂五彩丝线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人们还有悬挂五彩丝线的习俗。

这些五彩丝线通常是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人们相信这些五彩丝线可以驱邪、辟邪,保护家人平安。

五、端午节民俗活动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民俗活动。

例如,有些地方会举行踏青游玩、舞狮子、舞龙灯、打马球等活动。

每个地方的习俗略有不同,但都充满了欢乐和吉祥的气氛。

六、端午节的传统食物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食物。

比如,有些地方会吃五色饭,这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米饭做成的。

还有一种叫做“艾叶饺子”的食物,是用艾草和糯米做成的。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百叶包”的食物,是用豆腐皮包裹各种馅料做成的。

七、端午节在世界各地的庆祝方式端午节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地,也有类似于中国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端午节问答小知识

端午节问答小知识

端午节问答小知识一、端午节的由来1.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

2. 据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3. 屈原是一个政治家、诗人,他忠于国家,对人民负责,但却被谗言陷害,最后自杀身亡。

4. 纪念屈原,人们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设立了端午节。

5. 这一节日在后来逐渐演变为了民间菜有的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二、端午节的习俗1.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系五色线等。

2. 赛龙舟是一项有趣的体育竞技,通常会在江河湖泊上进行。

3. 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粽子有许多口味,如咸肉粽、豆沙粽等。

4. 插艾草指在端午节前,人们会摘下一些清新的艾草,在门口或墙角插入。

5. 系五色线则是一种祈求吉祥的习俗,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在腕部或者脖子上系上五色线。

三、端午节的忌讳1. 端午节有许多忌讳,其中之一是不能太阳晒衣。

2. 另外,还要注意不能游泳或者下水,否则容易被恶鬼附身。

3. 吃粽子也有忌讳,不能在晚上吃,否则会得寒疾。

4. 人们还需要注意不能吃苦糖,因为苦糖在谐音上与“苦”相同,容易导致忧虑抑郁。

四、端午节说唱1. 端午节有许多歌曲和说唱,其中最有名的是《钱塘江》和《赛龙舟》。

2. 《钱塘江》讲述了赛龙舟的故事,这首歌曲在民间非常流行,人们常常在端午节时高唱此曲。

3. 《赛龙舟》则是一首快节奏的说唱歌曲,旋律欢快,风格独特。

4. 这首歌曲在端午节期间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五、端午节的值得收藏的纪念品1. 端午节有许多值得收藏的纪念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粽子模具和赛龙舟胶片。

2. 粽子模具通常是由木头或者塑料制成的,可以帮助人们制作出形状独特的粽子。

3. 赛龙舟胶片则是通过摄影机或者无人机拍摄的,清晰地记录了赛龙舟时的光影和风景。

4. 这些纪念品可以作为端午节的礼物送给朋友和亲人,也可以作为自己的收藏品。

六、总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2023端午节七大冷知识

2023端午节七大冷知识

2023端午节七大冷知识端午节七大冷知识1、端午节是叫法最多的节日端午节又叫粽子节可能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但端午节的叫法远不止粽子节这么简单。

据了解,端午节是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节日,叫法主要包括:端阳节、粽子节、五月节、女儿节、诗人节、天中节、夏节、重午节等等。

2、第一个粽子是用什么包的?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糯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捻叶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五黄?五黄就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

至于为什么要吃?据记载,江南人将农历五月,称为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同时上市而得名。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

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4、为什么吃完粽子禁忌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石,雄黄加入酒后,会加速砷的吸收,很容易中毒,如把雄黄酒加热饮用更危险。

故吃完粽子千万别喝雄黄酒。

5、湖北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6、屈原竟然不姓屈?屈原其实是姓芈(mi),名平。

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曰过: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意思就是屈原和楚国的王族同姓,楚国国君姓芈,屈是屈原的氏,当时姓与氏分开。

7、最大的国际龙舟赛不在中国加拿大多伦多国际龙舟节不仅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龙舟竞赛活动,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国际龙舟比赛。

端午节为什么又称粽子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为粽子节,其实粽子节并不是端午节正经名字,只是现在有部分人用粽子节代指端午节而已。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端午节的冷知识

端午节的冷知识
端午节冷知识知多少
Lesson 1: 端午节“寒暄语”千万别说端午快乐,要说安康。
端午的原意,其实是驱灾祛厄,而这一天刚好又是五月跟夏季的开端, 所以叫端午。
Lesson 2: 端午节的“诞生”其实比屈原跳江时间早。
在夏商周时代,人们就在午日以兰汤沐浴,并在五月初五这天抓药,预防疾病。也就是 说,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跳江而诞生的,而是屈原跳江之后,人们把端午节这个节日顺带用 来怀恋屈原。
Lesson 3: 划龙舟的“福利”可以抢亲。
浙江建德小渔村的居民在端午节有个特别的风俗习惯——“龙舟抢亲”,划得最 快的那 搜龙舟,才能抢到新娘。不过抢到的不一定是最“美腻”的新娘。
端午节最让普罗大众所熟知的习俗是吃粽子, 南北地区口味迥异 随着时代的与日俱增,市面上出现了成百上千种类型的粽子
我喜欢的只有那种只有糯米组成, 里面什么都不添加的粽子。 糯米表面沾点儿白砂糖就吃, 儿时认为的人间美味, 也就大概如此。
童年一去不返, 而如

端午节冷知识有哪些

端午节冷知识有哪些

端午节冷知识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做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但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习俗,还有一些冷知识你可能不知道。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端午节的冷知识吧!你可能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与历史。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楚国,最早是为了纪念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相传,在楚国末年,由于朝廷腐败,国家衰败,屈原忧心忡忡。

最后,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之情。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百姓们在江边撒下了粽子,同时还划着龙舟寻找屈原的遗体。

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由来。

你可能不知道端午节的习俗与寓意。

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

比如挂艾草,这是为了驱邪避灾,艾草有驱邪的作用。

还有吃雄黄酒,雄黄酒是一种用雄黄粉和酒混合而成的饮品,有驱邪辟邪的作用。

此外,端午节还有系五色线、包五色丝、玩五石等习俗,寓意着五福临门、五谷丰登、五代同堂等。

你可能不知道端午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放假回家团聚,享受亲情和美食。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端午节不仅在中国有影响,还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传播。

比如,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地也有庆祝端午节的习俗,虽然形式和中国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和祈求平安幸福。

你可能不知道端午节的食材和制作方法。

在端午节,人们最喜欢吃的就是粽子了。

粽子是由糯米、糖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者粽叶中蒸煮而成的。

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有肉粽、豆沙粽、枣子粽等等。

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一道特色食物叫做艾粑粑,它是用糯米粉和艾草混合而成的,有清凉解暑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端午节的冷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的时刻。

希望大家在端午节期间能够享受美食、感受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的冷知识。

端午节的冷门小知识

端午节的冷门小知识

端午节的冷门小知识1.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龙舟节,因为龙舟赛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2. 端午节是纪念古代中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因政治上的不满而投江自尽。

3. 端午节的粽子是传统食物,用糯米加各种馅料包裹而成,通常用竹叶包裹。

4.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在河流中赛龙舟、投入粽子以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啃食。

5. 端午节有贴黄色艾叶、挂艾草等习俗,相传这样可以驱邪辟邪、保健康。

6. 河南洛阳的端午节传统习俗包括行五毒舞、彩楼戏、舞狮子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7.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立法假日,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

8. 在台湾地区,端午节也是节日,但庆祝方式略有不同,如包粽子时通常加入五味馅。

9. 中国国际象棋选手柯洁曾于2017年端午节(5月30日)在韩国比赛中击败了柁嘉熹,被称为“端午大战”。

10. 端午节也是国内竞技体育比赛的热门时间段,传统的龙舟赛事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观众和参赛者。

1.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重午节等。

节日的日期是农历五月初五。

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他是一位楚国的忠臣,被贵族排挤后投江自杀,此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和吃粽子。

3. 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各种馅料,如红豆、花生、肉等。

一般用箬叶或者菖蒲叶包裹,用绳子绑起来蒸煮而成。

4. 端午节也有扎彩棚、赛龙舟、插艾草等传统活动。

扎彩棚是在端午节前夕悬挂五彩丝线和彩纸,以辟邪驱灾。

赛龙舟是一种划龙舟竞赛的活动,同时也是寓意祈求平安顺利的象征。

插艾草据说可以驱邪避瘟,清理家中不祥之气。

5. 端午节源于中国,但也有其他东亚国家也有类似的节日,如日本的端午节(称为「端午の節句」)和韩国的端午节(称为「단오」)。

6. 除了中国传统的龙舟比赛,世界各地也会举办一些特色的龙舟比赛,吸引了很多游客和观众参与。

端午节的冷门知识

端午节的冷门知识

端午节的冷门知识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民间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信大家对端午节一定不会陌生,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在端午节使用许多独特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但是,许多人并不了解端午节的冷门知识,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端午节冷门知识。

1. 睡觉前吃粽子,半夜鬼打门?我们一般都习惯在端午节吃粽子,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古代民间传说,五月初五是鬼门开的日子,“鬼”们有可能“妨碍”到人们的生活,为此古代人们就有了一个习俗:端午前夕到半夜之间,大家都要点烛放门口、放火燃香,以避邪纳吉,同时在睡觉前吃粽子,以此来驱逐恶鬼,保平安。

2. 佩兰草和艾叶的神奇功效每到端午节,很多家庭都会用佩兰草和艾叶来驱邪避毒,放于门口或家中各处,甚至还会用以熏虫驱蚊。

据传,佩兰草和艾叶所具备的特殊芳香,能够避邪、驱毒,更有利于加强人体免疫力。

3. 红枣粽、蛋黄肉粽是南北两地初中健竞技?蛋黄肉粽是南方人所喜爱的美食,而红枣粽则是北方地区所吃的端午经典美食。

南北地区因为气候、土壤、民族文化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节日吃粽子习俗。

其中,南方的蛋黄肉粽里面以粽叶包裹的黄油、猪肉、肥肉配合咸花生,口感鲜美;北方的红枣粽则以糯米粉包裹有枣泥、清油、鲜肉等材料,口感清香润滑。

两种口味迥异的粽子不能说哪种更好,只能说,在南北地区,“口味王国”北方和“烹调技术王国”南方各有特色。

4. 腊八叫什么假在中国,腊八节是一年主要的法会和祈求活动。

过了腊八节,人们就开始准备迎来新年的各种活动。

在我国南方地区,腊八节又称为“小年”,而在北方则是人们“端午过后,腊八吃蒜”的最佳时机。

但是,当我们正在享用着腊八粥时,却并不知道,端午节就是从腊八节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特殊节日。

5. 狗仔粽古朴口感独特狗仔粽,是广东忠信、惠州一带传统美食,吃狗仔粽要吃凉粽。

狗仔粽的馅儿清甜可口,以糯米、花生、干贝、肉末、香葱等精制而成,更有莲蓉、古法红豆馅、口味独特,视口感清新而古朴,入口香糯,美味无比。

关于端午节的趣味问答题目

关于端午节的趣味问答题目

关于端午节的趣味问答题目一、起源与传说类:1. 端午节是哪个朝代产生的?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78年左右。

2. 端午节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答:端午节与古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3. 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为了避邪祛病和拜祭祖先。

4. 端午节的“五”是什么意思?答:端午节被称为“五月节”,因为它是农历五月初五。

5. 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源于哪个传说?答:龙舟比赛源于屈原的传说,“投江救国”故事中,百姓划龙舟寻找他的遗体,以示敬意。

二、饮食类:1. 端午节要吃什么?答:端午节要吃粽子,还有驱蛔的菖蒲酒、糯米饭、豆沙包、五色豆、艾叶粽等。

2. 端午节的粽子有哪几种口味?答:粽子有咸味和甜味两种,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风味。

3. 粽子包裹着什么?答:粽子包裹着糯米和各种馅料,例如肉、豆沙、咸蛋黄等等。

4. 艾叶是用来做什么的?答:艾叶是用来包裹粽子的,具有杀菌和除湿的作用。

5. 喝菖蒲酒的好处是什么?答:菖蒲酒具有驱蛔和预防中暑的作用。

三、习俗与活动类:1. 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从什么时候开始?答:龙舟比赛起源于南方,属于南方的习俗。

从宋朝开始,才开始出现“庆端午赛龙舟”的记录。

2. 为什么要赛龙舟?答: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寻找屈原遗体的神秘传说,并希望能够团结起来一起划船,表达爱国情感。

3. 比赛的规则是什么?答:赛龙舟的规则多种多样,具体规定取决于比赛的不同地区和级别。

4. 端午节有哪些其他活动?答:端午节有许多其他活动,包括悬挂菖蒲、挂艾草、穿香包、剪纸等等。

5.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的民间舞蹈?答:端午节有龙舟舞、妈祖遶境、踩高跷等传统的民间舞蹈。

总之,在端午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里,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还有许多其他趣味的文化和风俗可供我们去了解和参与。

希望这些趣味问答题目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的珍惜这个传统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端午节起源及影响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

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02
历史渊源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03
屈原不姓“屈”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04
部分民间习俗
1.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
2.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3.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4.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5.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6.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05
这些知识你不一定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