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文化知识
端午百科小知识

端午百科小知识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一节日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主要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小知识吧。
一、端午的由来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忠于国家,却因为被诬告而被贬谪。
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示抗议。
为了避免屈原的身体被鱼咬食,当地的人们纷纷划船下水,并丢入米饭和鸡蛋等食物,以供鱼吃。
这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的起源。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狭窄的木质船,船尾有一条龙形装饰。
在比赛中,多支队伍将争夺第一名的荣誉。
赛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对屈原的纪念和祭奠。
三、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它是用糯米、豆沙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
粽子的形状通常是三角形,也有长方形和菱形的。
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和馅料也有所不同。
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和避邪。
四、挂艾草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在门上挂艾草。
艾草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植物,被认为可以驱邪、保平安。
人们相信,在农历五月的这个特殊时刻,挂上艾草能够驱走疾病和不幸。
五、穿五色丝线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通常会在手腕上系上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由红、黄、蓝、白和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组成,代表着五行的不同属性。
人们相信,穿上五色丝线可以驱邪,保护自己免受邪恶的侵害。
六、其他活动除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外,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地方特色的活动。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用五彩纸折成各种形状的鹤、蝴蝶等,以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祝福。
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舞龙舞狮和表演传统音乐等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穿五色丝线等活动,人们纪念了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并且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一、端午节的起源1、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屈原B 伍子胥C 曹娥D 介子推2、端午节始于中国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朝C 汉朝D 唐朝3、以下哪个不是端午节的由来传说?A 纪念孝女曹娥B 纪念越王勾践C 纪念伍子胥D 纪念屈原二、端午节的习俗4、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不包括以下哪项?A 吃粽子B 赛龙舟C 挂艾草D 赏月5、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请问龙舟竞渡最早起源于什么时期?A 战国时期B 春秋时期C 南北朝时期D 商周时期6、端午节时,人们通常会在门口挂哪种植物来驱邪避瘟?A 菖蒲B 菊花C 梅花D 桃花7、以下哪种食物不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A 雄黄酒B 咸鸭蛋C 汤圆D 粽子8、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主要是用什么酿造的?A 雄黄和白酒B 雄黄和米酒C 雄黄和黄酒D 雄黄和啤酒三、端午节的文化内涵9、端午节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内涵?A 爱国主义B 团结协作C 尊老爱幼D 勤劳勇敢10、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A 开端B 端正C 末端D 顶端11、端午节与哪个节气最为接近?A 小满B 芒种C 夏至D 小暑1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多选)A 端阳节B 重午节C 浴兰节D 女儿节四、各地的端午节特色13、在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不包括以下哪种?A 黄鱼B 黄瓜C 黄鳝D 黄豆14、闽南地区端午节有“煎堆补天”的习俗,“煎堆”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A 油炸面食B 糕点C 肉类食品D 水果15、广东地区端午节有“扒龙船”的习俗,“扒龙船”与一般的赛龙舟有什么不同?A 船只造型不同B 比赛规则不同C 参与人员不同D 以上都是五、端午节的诗词1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这句诗是谁写的?A 李隆基B 杜甫C 苏轼D 李隆基17、以下哪句诗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端午节的趣味问答题及答案

关于端午节的趣味问答题及答案关于端午节的趣味问答题及答案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以下是有趣的端午节问答,快来挑战自己的端午节知识吧!一、历史与传说类1. 端午节起源于哪个朝代?答案:战国时期。
2. 端午节最初是为了什么而诞生?答案:纪念屈原。
3. 为什么要赛龙舟?答案:龙舟划水的时候,像是在帮助寻找屈原的遗体。
4. 为什么要吃粽子?答案:因为屈原被投江后,百姓们为了避免鱼虾鳖乌鸟伤害他的身体,就把包在粽叶里的米粒和猪肉等食物扔到江里,让他享受。
5. 端午节还有哪些传说?答案:迎鬼、荡秋千等。
二、文化与习俗类1. 历史上的屈原是哪个国家的人?答案:楚国。
2. 屈原的《离骚》是诗,还是文?答案:是诗。
3. 传统的五月初五食品有哪些?答案:粽子、艾叶饼、雄黄酒等。
4. 端午节的龙舟赛有多长时间的历史?答案:超过2000年。
5. 除了中国,哪些国家也庆祝端午节?答案: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等。
三、吉祥与祝福类1. 端午节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祝福语?答案:有,“粽你一口”就是一个常用的口号祝语。
2. 赛龙舟的人们要说哪些祝福语?答案:“承载美好,尽情畅游!”、“同舟共济,绝不沉舟!”等。
3. 屈原失意时写的《离骚》里有哪些富含哲理之语?答案:有“临别赠言离亭不忍扫,为感东篱菊,故垒南山草。
”等。
4. 在端午节过后的一周内,人们还会做什么?答案:在屋内放置竹杆,以驱赶恶气。
5.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以外,还有哪些习俗?答案:艾叶赛马、五毒驱邪等。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的趣味问答题及答案。
希望这些有趣的知识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端午节,也祝愿大家在这个传统佳节里度过愉快的时光!。
端午知识文化题库(端午节及其相关知识竞赛)

端午知识文化题库(一)一、端午节知识民俗与民间文化端午节原是五毒并出之日?端午节,人们普遍认为起源于屈原投江,端午节知识。
其实在中国先秦时期“端午”之名就已存在,这个节日的真实意义却远没有那么浪漫。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二、端午节的习俗可以分作下列七项来介绍1、广泛采用菖蒲、艾蒿。
菖蒲、艾蒿长期被相信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习俗。
艾蒿历来被制成艾人、天师艾、艾虎等厌胜之物。
艾人早见于宗懔《荆楚岁时记》,该书记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天师指道教法师张(道)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俗传他善于捉鬼降妖。
吴自牧《梦粱录》记南宋行都杭州端午的天师艾说到,“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画天师》引《岁时杂记》说:宋代的端午节,京都的人们除画天师像贩卖外,又作泥塑的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称“天师艾”。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既古老又富有文化底蕴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依然深入人心。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传统,特整理了一些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饮食文化等内容。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端午节最早是源于黄帝在战乱时期,他为了纪念在此前的战争中,死去的一位忠臣屈原,于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向江河中投食饭菜,以安抚其亡灵,并且还舞狮子来祭奠,后来演变成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习俗。
而屈原则成为了端午节的代表人物。
二、传统习俗1.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赛龙舟,这是一项古老的民间竞技运动,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赛龙舟是表达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的游戏,也是体现龙文化的一种方式。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它味道独特,口感丰富。
粽子的做法各地有所不同,北方的大粽子以红枣、花生、糯米和猪肉为馅,中部地区的粽子则以咸肉、冬菇和小腊肠等为馅,而南方的粽子则以糯米、咸蛋黄及瘦肉为主,口味清香。
3.插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插艾叶,这是为了祛瘟疫,扶阳气,使人们以艾叶驱散邪气,保护身体的一种方式。
此外,还有挂菖蒲、打雄黄、穿五彩丝等习俗。
三、文化价值1.弘扬民族精神: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重要节日之一,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其龙舟文化、艾草文化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还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生命意识。
因此,弘扬端午节文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促进社会友好: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一样,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庆祝这一节日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能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某一个节目,这不仅能够促进情感联系、增进友谊,还能够在舞龙舟、打鼓舞、插艾叶等活动中,提高个人的体力和协调能力,并增长知识和对生命的尊重。
端午节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端午节知识问答题及答案一、端午节的由来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答案: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百姓们为了阻止江中的鱼虾啃食他的遗体,纷纷投放粽子、蛋、酒等物品入江。
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
2、屈原是哪国人?答案: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3、端午节在农历的哪一天?答案: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二、端午节的习俗1、端午节有哪些常见的习俗?答案:端午节常见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戴香囊等。
2、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答案: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百姓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纷纷投放用竹筒装米做成的粽子,后来演变成了用粽叶包裹糯米的粽子。
3、赛龙舟的起源是什么?答案: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三、端午节的饮食1、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特色美食?答案:端午节的特色美食还有咸鸭蛋、雄黄酒、黄鳝等。
2、雄黄酒有什么作用?答案:在传统观念中,雄黄酒有驱邪、消毒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雄黄酒含有砷、汞等有毒物质,不宜饮用。
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咸鸭蛋?答案:咸鸭蛋营养丰富,在端午节吃咸鸭蛋有祛毒、保佑平安的寓意。
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1、端午节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答案:端午节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对健康和平安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
2、端午节与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答案:端午节与中国的龙文化、中医药文化、祭祀文化等都密切相关。
3、端午节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价值观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各地的端午节特色1、南方和北方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不同?答案:南方的端午节习俗更加丰富多样,赛龙舟活动更为盛行,且在饮食上多以粽子、黄鳝等为主;北方则相对较少举行赛龙舟,在饮食上更倾向于吃鸡蛋、油糕等。
端午节趣味知识问答100题

端午节趣味知识问答100题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
每年端午节,我们喜欢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包香囊等。
但是你知道的关于端午节的趣味知识又有多少呢?接下来,我将为你带来100道关于端午节的趣味知识问答。
一、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1.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起源的?2.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3. 为什么会把端午节叫做“端午节”?4. 端午节的其他名称有哪些?5. 赛龙舟的传说是什么?6.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挂菖蒲?7. 包香囊的传说是什么?8. 端午节和航海有什么关系?9. 为什么要吃粽子?10. 端午节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二、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11.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12. 赛龙舟的规则是什么?13. 端午节在不同地区有哪些不同的习俗?14. 包粽子的技巧有哪些?15. 端午节的饮食文化有哪些?16. 端午节的音乐文化有哪些?17. 端午节的绘画文化有哪些?18. 端午节的文学作品有哪些?19. 端午节的戏曲文化有哪些?20.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有哪些?三、端午节的相关物品21. 粽子是怎么做成的?22. 粽子有哪些不同的做法?23. 端午节的菖蒲是什么?24. 龙舟的制作材料有哪些?25. 龙舟的形状和外观有哪些区别?26. 端午节的香囊是什么?27. 香囊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和材料?28. 端午节的芦苇叶子有什么用途?29. 艾叶和菖蒲有哪些不同的用途?30. 端午节的五色绳是什么?四、端午节的影响和意义31. 端午节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意义?32. 端午节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什么意义?33. 端午节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34. 端午节和中医文化有什么关系?35. 端午节和传统工艺有什么联系?36. 端午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关系?37. 端午节和儒家文化有什么关系?38. 端午节和社会风俗有哪些关系?39. 端午节和古代科技有哪些关系?40. 端午节和中国文化的创新有哪些关系?五、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和赛事41. 端午节在哪些地区有庆祝活动?42. 端午节的庆祝活动是怎么进行的?43. 有哪些古老的端午节庆祝活动?44. 赛龙舟是怎么比赛的?45. 赛龙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46. 赛龙舟的奖品有哪些?47. 端午节的其他体育赛事有哪些?48. 端午节的游戏有哪些?49. 端午节的其他庆祝活动有哪些?50. 端午节的影视娱乐活动有哪些?六、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51. 屈原的传说是什么?52. 二郎神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53. 绿豆粽的成因有哪些传说?54. 制作粽子的传说有哪些?55. 关于包香囊的传说有哪些?56. 关于吃菖蒲的传说有哪些?57. 斗南一号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58. 端午节和伏羲有什么关系?59. 端午节和黄帝有什么关系?60. 端午节和仲夏节有什么关系?七、端午节的民间艺术61. 粽子的制作和装饰有哪些技巧?62. 端午节的彩绸绣有哪些特点?63. 端午节的草编艺术有哪些特点?64. 端午节的糖画艺术有哪些特点?65. 端午节的剪纸艺术有哪些特点?66. 端午节的插花艺术有哪些特点?67. 端午节的布艺艺术有哪些特点?68. 端午节的染绸艺术有哪些特点?69. 端午节的木雕艺术有哪些特点?70. 端午节的陶艺艺术有哪些特点?八、端午节的节日氛围71. 端午节的节日氛围是怎样的?72. 端午节的传统音乐有哪些?73. 端午节的传统舞蹈有哪些?74. 端午节的传统乐器有哪些?75. 端午节的传统武术有哪些?76. 端午节的民间戏曲有哪些?77. 端午节的民间音乐有哪些?78. 端午节的民俗游戏有哪些?79. 端午节的民俗舞蹈有哪些?80. 端午节的民间节目有哪些?九、端午节的精神内涵81. 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是什么?82. 端午节的时代精神是什么?83. 端午节的伦理道德是什么?84. 端午节的自然信仰是什么?85. 端午节的生态观念是什么?86. 端午节的爱国主义是什么?87. 端午节的家庭伦理是什么?88. 端午节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什么?89. 端午节的人与自然和谐观是什么?90. 端午节的文化创新思想是什么?十、端午节的文化传承91.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有哪些方式?92.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有哪些重要意义?93.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如何保持活力?94.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和文艺创作有哪些联系?95.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和大众教育有哪些联系?96.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和社区服务有哪些联系?97.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和科技支持有哪些联系?98.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有哪些联系?99.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和公益事业有哪些联系?100. 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有哪些联系?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趣味知识问答的100个问题,我们从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习俗和文化、相关物品、影响和意义、庆祝活动和赛事、故事和传说、民间艺术、节日氛围、精神内涵以及文化传承几个方面全面了解了端午节。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答案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答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许多学校和机构都会举办端午节知识竞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的答案。
1.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答案:五月初五。
2. 端午节起源于哪个时代?答案:春秋战国时期。
3. 端午节最初是哪种祭祀活动?答案:龙舟竞渡。
4. 端午节最早的祭祀活动前来自哪个国家?答案:中国。
5. 龙舟竞渡的起源和传播地区主要是哪些?答案:楚国和大江南北。
6. 端午节的另一项古老传统是什么?答案:吃粽子。
7. 粽子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什么?答案:糯米和肉类。
8. 粽子的包法和形状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何进行分类?答案:南北两种包法,北方粽子多为公仔形,南方粽子多为三角形。
9. 除了糯米和肉类,粽子中常常添加的那种香料可以提高口感?答案:香叶。
10. 看起来像绿色竹叶的植物实际上是什么?答案:艾草。
11.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什么?答案:挂艾草。
12. 挂艾草的意义是什么?答案:驱邪避灾、清除疫气。
13. 五色线是端午节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它代表着什么?答案:五行的代表颜色。
14. 五色线的颜色和寓意分别是什么?答案:青色(东方木)、赤色(南方火)、黄色(中央土)、白色(西方金)、黑色(北方水)。
15. 端午节中的习俗“放艾叶,以驱避毒虫”是哪个朝代开始的?答案:唐朝。
16. 端午节的舞蹈有哪些?答案:踩高跷、舞狮子、舞龙舟、踩毡鞋等。
17. 端午节的习俗受到哪个诗人影响?答案:屈原。
18. 屈原是哪个国家的沉沦诗人?答案:楚国。
19. 屈原是为哪个时期的人作诗?答案: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20.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答案:《离骚》、《天问》等。
21. 古代的龙舟由什么材料制成?答案:木头。
22. 端午节的习俗中有哪一项传统装饰物?答案:菖蒲。
23. 菖蒲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什么?答案:忠诚和高尚。
24. 端午节的习俗中还有哪一项传统装饰物?答案:五彩丝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知识
1.别称: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
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
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2.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
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
以
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
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
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
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
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
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纪念屈原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
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
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
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
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
为龙舟竞赛。
袁学骏认为,现在流传下来的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是两千多
年前屈原跳江之后,后人在打捞屈原遗体时逐渐演变的纪念方式。
人们在江中撒
米是为了让鱼吃饱后避免吃屈原遗体,打捞屈原要用船,船多了自然形成竞争,
于是比赛逐渐展开,至于龙舟,则更晚一些。
3.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
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
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005年11月24日,韩国申请“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对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一次深刻的教训。
4、诗文:
①唐朝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
得直臣冤。
”
②唐朝殷尧藩《七律.端午》“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
没几垂名。
”
③唐朝张建封《竞渡歌》(节录)“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
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
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
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
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
④老舍《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
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
味香。
”
5.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希求家庭平安。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7、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
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
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送时: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厦门端午节的习俗文化
1.吃锥螺:在厦门,端午节孩子要吃“剪锥螺”,俗称“光眼螺”。
厦门方言“光眼”
与“聪明”同义,认为吃了光眼螺,人会聪明。
端午节在厦门不仅是悼念
先贤、文体娱乐之节,而且也是讲卫生、爱清洁、防病保健之节。
2.吃肉粽:厦门的烧肉粽历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润不腻,精工细作等特点。
历史上较有名气的有设在开元路“泉三”号和坐落于赖厝埕的“好清香”。
3.赛龙舟:厦门鹭江两岸历来有划龙船比赛的习俗。
集美有闻名中外的龙舟池。
国内国际的“陈嘉庚杯”龙舟赛经常在此举行。
龙舟竞渡时,还有在桅杆上挂
上一个里面藏着鸭子的笼子,也有装小猪仔的。
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
面,杆上涂抹油脂,自愿参加抓鸭子的人,要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海面,能
到达桅尾抓住笼子,这时鸭子飞入海中,再游泳追赶把鸭子抓住。
据说这
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沿用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