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翻译简史解读32页PPT
合集下载
中西方翻译简史(包含中西方翻译大家简介)全

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
“英最伟大译著”
路德(Luther) (1483-1546)
• 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语言。 • 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译者不能与语法背道而
驰,但更应该注意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 翻译必须遵循意译七原则。 • 翻译必须集思广益。
➢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
➢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
➢
唐代(全盛时期)
➢
北宋(结束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 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
• (公元148-316年) •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
“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 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
奈达(Nida)
• 理论原则:
•
语言的共性---可译性;
•
差别在于对语言的需求
• 翻译的性质
• 翻译的功能
• 语义分析
翻译的性质
: • Nida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成为新时期翻译发展一个重要 的标志。
费道罗夫
• 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研究”, • (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部分组成); • 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
“英最伟大译著”
路德(Luther) (1483-1546)
• 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语言。 • 翻译必须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译者不能与语法背道而
驰,但更应该注意意思的理解和表达。 • 翻译必须遵循意译七原则。 • 翻译必须集思广益。
➢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
➢
东晋到隋(发展时期)
➢
唐代(全盛时期)
➢
北宋(结束时期)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 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
• (公元148-316年) •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
“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 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
奈达(Nida)
• 理论原则:
•
语言的共性---可译性;
•
差别在于对语言的需求
• 翻译的性质
• 翻译的功能
• 语义分析
翻译的性质
: • Nida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成为新时期翻译发展一个重要 的标志。
费道罗夫
• 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研究”, • (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论三部分组成); • 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概要》一书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理论进行了分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ory 翻译简史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2
中西翻译理论研究回顾
翻译理论的发展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有 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据载,西方翻译理论史始 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修辞学和翻译家西塞 罗,我国的译论史则起于三国时期的佛经翻译 家支谦,距今亦有一千七百来年。面对如此悠 久的翻译史,无论作为一名学者还是翻译爱好 者,研究翻译首先要对古今中外的翻译史和翻 译理论研究加以了解。
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伊拉斯谟的不屈从神 学权威、《圣经》的翻译靠译者的语言知识; (德国)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 主义观点;(法国)多雷的译者必须理解原作 内容、通晓良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采用通 俗形式、讲究译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
2020/12/09
6
第四次翻译高潮为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 运动。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 等各个领域,涉及到古代和当时的主要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民众 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 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在古代,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哲罗姆的“文学 用意译,《圣经》用直译”;奥古斯丁的《圣经》翻 译凭“上帝的感召”以及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2020/12/09
10
(二)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
中世纪,波伊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 “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放弃主观判 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但丁的“文学不可译”。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in China.
Teaching Focu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racticing
最全面的西方翻译史(共105张PPT)

3、 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奥古斯丁(St Augstine, 345—430)
他的观点: 译者应该具备:
通晓两种语言; 要熟悉所译材料; 要有一定的校刊能力。
翻译中要注意三种风格:朴素风格,典雅风格,庄 严风格。翻译的目的只有一个,把真理传达给听众, 使听者能听懂,高兴。如果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不同 于作者,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6页,共105页。
2、西方历次翻译高潮
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公元前约240年。 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主要有罗马诗人利维斯·安 德罗尼克(Lvius Andronicus 284-204B.C.) 把荷马(Homer)史诗《奥德赛》(Odyssey)译成拉 丁文诗,还有的学者把许多希腊文戏剧翻译成拉 丁文,另外,有的学者还对翻译问题进行了认真 的钻研。这一时期罗马通过翻译在文学方面大量 吸取了希腊文化。
第20页,共105页。
3、 各时期主要译家译论 (1)古代:
哲罗姆:(Jerome 340—420)
关于翻译他认为: 翻译不能始终字当句对,而应采用灵活原则。因为各种
语言在用词风格,表达习惯,句法语义等方面都存在很 大差异。
应该区别文学翻译和宗教翻译。文学翻译中,常采用 意译,宗教翻译中常采用直译。直译和意译是互补的, 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在译文中很难保留原文独特 的措词风格,我也许找不到合适的字眼,如果直译的 话,译文荒唐;如果不得不作些改换调整,则有负于 原作者。
第4页,共105页。
1、西方初期的翻译活动
古代遗留下来的最著名的翻译文献,无疑要 算罗塞达碑文刻了。该碑文刻于公元前二世 纪,上面不仅刻有古埃及象形文书写的碑文, 还刻有该碑文的希腊文译文。
第5页,共105页。
中西方翻译理论汇总PPT课件

theories (e.g.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 polysystem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e.g. descriptive, empirical);
CHENLI
redefine the concepts ‘literal’ and ‘free’ in operational terms, to describe ‘meaning’ in scientific terms, and to put together systematic taxonomies of translation phenomena.
even the syntax contains a mystery – I render not word-for-word,
11
but sense for sense. (St Jerome 395 CE /1997: 25)
many modern theoreticians concur that the main problem with the writings on translation in this period was that the criteria for
容易。”
所谓“五不翻”,即五种不意译而是用音译的情形:
1、秘密故不翻。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应该不翻。如六字
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不照
字面意义翻译出来,保持了佛语的神秘和庄重。
2、含多义故不翻。如梵语“薄伽梵”一词具有六种意义:
“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这些词无法
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5
·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其备八也。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中西翻译翻译史 ppt课件

• 约翰.赖希林 Johannes Reuchlin翻译的目 的在于将读者引向原作 ,因为原作的完整 思想在任何翻译中是表达不出来的。原作 的形式与源语紧密融合,无法在译语中得 到保留。
中西翻译翻译史
• 阿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6C对文学研究采取新方法、对翻译理论提
出新见解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必须尊重原作 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
《圣经.旧约》 “巴别塔” Babel——巴比伦文 神之 门——古希伯来语 混乱、变乱
• 西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笔译活动 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拉丁语译荷 马史诗《奥德萨》,距今约2200多年
中西翻译翻译史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翻译”、“口译”一词 异大 均质欧洲语Standard Averrage European Lang (translation源自拉丁语translatio-字面意思to ca the other side )
中西翻译翻译史
• 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 16世纪英 国最杰出的翻译家 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的 “总翻译家”(translator general),真正 懂得“翻译的秘诀”。
一、翻译必须为现实服务 二、讲究风格
中西翻译翻译史
诗歌翻译
• 乔治.查普曼Georga Chapman 反对过于严 格,也不赞成过于自由。他说:“我鄙视 译者陷入逐词对译的泥坑,丧失本族语的 活的灵魂,用生硬的语言给原作抹黑;同 时,我也憎恨不求简练,使用繁文缛语以 表达原意。”
• 以翻译家阿文蒂诺斯Johannes Aventinus思潮为 背景,意译派提出:德语是 一种有自己规则、必 须得到尊重的独立的语言;德语有自己的语言风 格,这一风格不能因模仿其他语言而受到破坏。 (16C德国翻译思想)
中西翻译翻译史
• 阿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6C对文学研究采取新方法、对翻译理论提
出新见解的杰出代表之一。 一、必须尊重原作 二、翻译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风格是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风格的性质还取决于读者的要求
《圣经.旧约》 “巴别塔” Babel——巴比伦文 神之 门——古希伯来语 混乱、变乱
• 西方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笔译活动 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拉丁语译荷 马史诗《奥德萨》,距今约2200多年
中西翻译翻译史
.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翻译”、“口译”一词 异大 均质欧洲语Standard Averrage European Lang (translation源自拉丁语translatio-字面意思to ca the other side )
中西翻译翻译史
• 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 16世纪英 国最杰出的翻译家 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的 “总翻译家”(translator general),真正 懂得“翻译的秘诀”。
一、翻译必须为现实服务 二、讲究风格
中西翻译翻译史
诗歌翻译
• 乔治.查普曼Georga Chapman 反对过于严 格,也不赞成过于自由。他说:“我鄙视 译者陷入逐词对译的泥坑,丧失本族语的 活的灵魂,用生硬的语言给原作抹黑;同 时,我也憎恨不求简练,使用繁文缛语以 表达原意。”
• 以翻译家阿文蒂诺斯Johannes Aventinus思潮为 背景,意译派提出:德语是 一种有自己规则、必 须得到尊重的独立的语言;德语有自己的语言风 格,这一风格不能因模仿其他语言而受到破坏。 (16C德国翻译思想)
中英翻译1:翻译史36页PPT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英翻译1:翻译史
31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英翻译1:翻译史
31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中西翻译简史 优质课件

明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徐光启和意大利 人利玛窦(1552-1610)合作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 本》、《测量法义》等书。利玛窦也是最早将“四书”译 成拉丁文的译者。1687年比利时教士柏应理在巴黎首次 刊印《中国哲学家孔子》。“五经”中最早受到注意的是 《易》和《尚书》。康熙年间,法国人白晋、刘应、马若 瑟和雷孝思先后对《易》和《尚书》进行过翻译和研究。 中国经典和儒家学说就这样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教士的翻 译与介绍,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译本,流传到欧洲知识 界和上层社会。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的六大高潮
1. 古代西方翻译 2.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3. 中世纪西方翻译 4.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5. 西方翻译史的第五次高潮 6. 西方翻译史的第六次高潮
1. 古代西方翻译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 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 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 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 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西方译论
应当看到,西方现代译论引进了语言学、文化学、 交际学、社会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成果,具有新 颖性、严谨性、概括性,可供我们借鉴。但要克 服两种偏向:一、崇洋媚外;二、盲目排外。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遍适用于任意两种语言 之间的翻译理论,学习西方理论,须“不法其已 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以化推移”(钱锺 书)。
用希腊语翻译的《圣经.旧约》是西方古 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
2.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圣经》由西伯来语写成,后来被翻译称希腊语, 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 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 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以哲罗姆于 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 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 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的六大高潮
1. 古代西方翻译 2.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3. 中世纪西方翻译 4.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5. 西方翻译史的第五次高潮 6. 西方翻译史的第六次高潮
1. 古代西方翻译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 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 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 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 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西方译论
应当看到,西方现代译论引进了语言学、文化学、 交际学、社会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成果,具有新 颖性、严谨性、概括性,可供我们借鉴。但要克 服两种偏向:一、崇洋媚外;二、盲目排外。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种普遍适用于任意两种语言 之间的翻译理论,学习西方理论,须“不法其已 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以化推移”(钱锺 书)。
用希腊语翻译的《圣经.旧约》是西方古 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
2.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圣经》由西伯来语写成,后来被翻译称希腊语, 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 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 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以哲罗姆于 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 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 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