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秘方

腰椎间盘突出秘方

腰椎间盘突出秘方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良方(老中医写的)1、当归 12克2、独活15克3、白芍 12克4、杜仲20克5、玄参30克6、防风15克7、熟地12克8、续断15克9、牛膝30克 10、秦艽(jiao)15克 11、川芎(xiong)15克12、乳香 12克 13、没药12克 14、故纸15克15、枸杞30克 16、血芚20克 17 、桂枝30克 18、甘草20克总计18味中药故纸:白故纸/玉蝴蝶血芚:红藤1、纸上写的,我也不认识,可以到药房去抓,药房的人一般都认识。

2、打5-8斤白酒(要一般的散装白酒,度数高点好,40度以上),加上述中药,放在罐子里泡一个星期才能喝,3、一日三餐,每次喝一小酒杯(大概是一两,一般情况喝了有点晕头)4、喝两副药就能喝好二;神奇啊:根治骨质增生绝顶秘方偏方非常简单,就两味药,据说乃为消淤化瘀通血软骨之药。

偏方:川芎 1斤(500克),山奈 2两(100克),陈醋(或白醋、醋精均可)1瓶(500克)备用。

用法:将川芎、山奈两味药混合一起打成粉未备用。

每次取一小抓药粉(约50克药粉,用量视敷处面积大小而定,如敷膝盖处药少,一小杯足矣,而敷颈椎处面积大,约需两小杯),用少许醋精调和、揉搓成面团状,用手抓捏时不干涩、不粘手、不滴水,象做包子的面筋便可。

此时用透气性好的纱布包裹好该“面团”两层做成“药布包”,放在锅里蒸(最好有蒸笼,如无蒸笼,则须注意防止被水浸泡,可将“药布包”置于小碗里,再在小碗上盖上一个大一点的碗“罩住”,既要保持小碗透气又要防止蒸气遇冷化成水后反滴入小碗里浸泡“药布包”。

如此一起架放于锅里,锅底盛少许水,盖好锅盖,文火而蒸)。

水开后,约蒸5-6分钟,取出,稍冷,平摊于纱布上,趁热(以皮肤能受得了为度)敷于骨质增生处,绑扎固定,外面可再垫上一层塑料,以防药水渗出污染衣裤。

敷两三个小时后,解开,让敷处透气两三个小时,再如上法又将药包蒸一次,此次蒸时只需2分钟即可,又趁热敷上,两个小时后,解开,透气,依此类推,交替进行,一天十敷十解(病情稳后,可放松一点,晚上可视情况敷或不敷),一幅药团可连蒸连敷2至3天,再换新药团。

腰椎病压迫神经用透骨草熏蒸管用吗,治疗方法

腰椎病压迫神经用透骨草熏蒸管用吗,治疗方法

腰椎病压迫神经用透骨草熏蒸管用吗,治疗方法腰椎病是指腰椎部位出现结构和功能的病变,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脊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等。

腰椎病会导致神经受压症状,如下肢麻木、疼痛、无力等。

传统中医药认为透骨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腰椎病压迫神经。

下面本文将从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透骨草熏蒸治疗腰椎病压迫神经的方法透骨草熏蒸是一种通过蒸馏透骨草的药物气味,使其通过嗅觉和肺部吸收,从而达到治疗腰椎病压迫神经的治疗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材料:透骨草、薰炉、水。

2.将透骨草放入薰炉中。

3.加水至薰炉一半的高度,开火蒸煮。

4.等待水沸腾后,将火调至小火,并持续蒸煮15-20分钟。

5.将薰炉放置在患者的床旁边,并调整薰炉的高度,让患者舒适地吸入透骨草的药物气味。

6.每天进行一次熏蒸,持续治疗7-10天。

二、透骨草熏蒸治疗腰椎病压迫神经的注意事项1.透骨草精油有刺激性,有过敏史或孕妇慎用。

2.熏蒸前应确保病房通风良好,室内湿度不宜过高。

3.进行透骨草熏蒸时,应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的弯腰或坐着。

4.透骨草熏蒸治疗期间,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有助于增强钙质的吸收和肌肉强度。

5.依据病情,可以与当地的医生进行沟通,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

6.透骨草熏蒸治疗应当坚持15-20分钟,每天进行一次,连续 7-10天。

7.使用透骨草熏蒸治疗前,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和其他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透骨草熏蒸在治疗腰椎病压迫神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替代治疗,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治疗。

进行治疗时应严格遵循适用范围,同时注意安全、舒适度和药物的质量。

如有严重的症状或副作用出现,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询医生。

腰椎病引起的腰腿痛多久能好,治疗方法腰椎病是指椎间盘、椎体、椎弓、椎间关节等部位的疾病,其中以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

腰椎病常常会引起腰部及下肢疼痛,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本文将从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对腰椎病引起的腰腿痛进行介绍。

中医治疗颈腰椎病什么方法最有效

中医治疗颈腰椎病什么方法最有效

中医治疗颈腰椎病什么方法最有效当前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患有颈腰椎病,这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年轻的时候不锻炼自己的身体,等到老了身体机能下降,就会出现腰腿疼痛,影响了自己的日常运动,严重的还会导致瘫痪,对自己的运动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为了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加健康的生活,下面就介绍一下中医治疗颈腰椎病什么方法最有效?▲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

1、夹脊颈4~7;2、哑1~4、风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经根型加肩井、胛缝、曲池、合谷、后溪、养老;椎动脉型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头维、三阴交、太溪、行间;交感型加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阳、外关、委中、阳陵泉、环跳。

哑1~4位置:哑1与哑2、哑4均位于督脉上,哑1为第2、3颈椎棘突间(哑门下1寸)、哑2为第3、4颈椎棘突间,哑4为第6、7颈椎棘突间(大椎上1寸)。

哑3在哑2旁开05.寸(双侧)。

胛缝穴位置: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二)治法主穴每次选1组,可轮流选用。

其中第1组穴,一般取夹脊颈5~6,如颈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组穴每次仅选哑(1~4)中之1穴,余穴选1~2穴。

配穴据不同症型,取2~4穴。

夹脊穴操作:取28~30号1.5~2寸之毫针,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针尖有抵触感即退针5分。

采用提插结合小幅度捻转,促使针感传导。

疼痛重者紧提慢插,肢体麻凉甚者紧插慢提。

一般则用平补平泻法。

哑1、2、4穴,均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转,哑3进针法同夹脊穴。

要求取穴准确,得气后轻提插3~5分钟或捣针2~3分钟,要求哑3针感为上肢触电感余穴应达到四肢触电感。

针感宜由弱到强,逐步获得,不可乱捣猛刺。

如针感不满意,可调整方向,如仍无上述针感,则不必强求。

缓慢出针,出针后揉按穴孔片刻。

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至1.5寸深。

进针时针尖略朝上,得气后针尖略朝下,然后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转,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脉下行,继而改为自上而下有节奏捻转(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针),运针半分钟。

腰椎间盘突出适合我的最好疗法,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适合我的最好疗法,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适合我的最好疗法,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髓索的一种疾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长期受到不良姿势、不当重物搬运、颠簸等原因引起的。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包括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以从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四个方面进行。

一、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最常采用的治疗方式,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病人。

其治疗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调整姿势以及加强腰部肌肉。

具体措施如下:1.局部热敷及休息。

热敷可缓解局部血管痉挛,舒缓肌肉疼痛。

同时,为减轻腰椎间盘间压迫,病人应保持合适的位置。

例如,在床上平躺,垫上低软的枕头。

2.腰腹肌肉锻炼。

通过对腰腹肌肉进行适当的锻炼,可提高腰椎支撑力,控制椎间盘突出的病情,减轻肌肉疼痛。

3.腰椎牵引。

长时间站立、走路等容易加重病情,腰椎牵引是通过拉伸脊柱,减轻腰椎间盘间压迫的一种方法。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过去的药物以减轻腰背部疼痛,具体药物有: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应按医生要求正确用药,避免随意超量或长时间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药物依赖。

三、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外部物理手段加速病情的康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针灸理疗。

它的作用因人而异,有的人一般会感觉舒适,要求不如愿时,会出现反胃、咳嗽等症状。

2.拔罐理。

是在脊柱病区进行的一种吸引治疗,对于治疗腰间盘突出,缓解椎间盘突出疼痛效果颇佳。

3.按摩推拿。

对于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常常会感到区域异常疼痛。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起到缓解症状和舒缓神经的作用。

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最后的选择,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

手术方法目前主要有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两种,无论何种手术方法,都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并需麻醉、手术后恢复等相关措施。

注意事项:1.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坐、站或卧床等,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腰椎知识点总结

中医腰椎知识点总结

中医腰椎知识点总结1. 中医对腰椎疾病的认识腰椎是脊柱的最下部,共有5个腰椎,分别标号为L1至L5。

腰椎疾病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腰肌劳损等。

中医认为,腰椎疾病多与肾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等有关。

2. 中医腰椎病的病因中医认为,腰椎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志因素:长期的情绪不佳,特别是愤怒、烦恼、悲伤等负面情绪,容易导致肾气不足,从而影响腰椎的健康。

(2)体质因素:体质虚弱、腰膝酸软、怕冷等体质特点易导致腰椎病的发生。

(3)饮食因素: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会导致腰椎疾病的发生。

(4)劳累因素:长期过度的体力劳动、不良的体姿、姿势不当、长期站立、长期驾驶等因素都是腰椎疾病的诱因。

3. 中医腰椎病的辨证施治(1)肾阳虚证:腰痛、寒湿侵腰、腰膝酸软、面色无华、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是温阳散寒、祛寒散痰。

(2)肝肾不足证:腰膝酸软、腰酸及腹痛、夜尿频数、耳鸣、头晕、头目昏沉、面色晦暗、舌质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是滋补肝肾、理气活血、舒筋活络。

(3)肝郁化火证:腰腰酸痛、腰部拘急、舌红、苔黄、脉弦数。

(4)瘀血阻络证:腰痛隐隐作痛、如针刺、舌质苍暗、脉涩。

治疗原则是祛瘀活血。

4. 中医治疗腰椎疾病的原则中医治疗腰椎疾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治疗腰椎疾病还注重调理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5. 中医推拿治疗腰椎病的方法中医推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腰椎疾病的方法。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穴位按摩、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等。

通过推拿手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病患者的疼痛,促进气血畅通,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6.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方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腰椎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可以调理患者的经络气血,达到消除疼痛、舒筋活络、祛痹通络、调整体内功能的目的。

万通筋骨贴真的能治腰椎病吗,治疗方法

万通筋骨贴真的能治腰椎病吗,治疗方法

万通筋骨贴真的能治腰椎病吗,治疗方法万通筋骨贴是一种中草药贴剂,根据它的说明书,它可以有效地缓解腰痛、肩痛、颈痛等症状。

但是,对于腰椎病这种慢性病,万通筋骨贴是否能真正治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据。

治疗方法万通筋骨贴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贴剂贴在患处,每次使用2小时,每天使用2-3次,连续使用5-7天即可。

此外,腰椎病的治疗方法并不仅仅依靠药物,还需要其他的辅助治疗。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治疗腰椎病的方法:1. 预防姿势问题腰椎病的发生往往与不良的姿势有关。

建议每天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操或伸展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坐姿时,脚不能悬空,双脚要贴在地面上;站立时,双脚要分开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要向脚跟靠拢。

2. 热敷在腰椎病病情轻微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热敷。

热敷可以缓解疼痛、松弛肌肉,减轻肌肉的紧张感和酸痛感。

3. 冷敷在腰椎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进行冷敷。

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减少炎症反应,并帮助消除患处的肌肉痉挛。

4.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推拿、按摩、针灸等等,都可以有效地舒缓肩颈、腰椎病的症状。

这些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柔软度和活力,改善肌肉结构和松弛性。

5.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腰椎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药、止痛药等。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医生会给出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万通筋骨贴只是缓解疼痛的辅助治疗方法,不能代替其他的治疗。

2. 使用万通筋骨贴时,注意避免使用在较大的开放伤口上,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或感染。

3.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贴剂表面干燥,避免沐浴、游泳等情况下使用。

4.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使用万通筋骨贴前应咨询医生。

腰椎间盘突出是什么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是什么症状,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 (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指脊柱的骨间盘(由弹性和软性组织构成的圆盘)向后突出,压迫脊柱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无力等不适症状。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

中医分型辨治腰椎病本文导读:腰部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

同时中医辩证认为,肝肾不济也是发病的一个根源。

颈椎、腰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多为骨质推行性病变而引起,包括骨刺、增生所致的颈管狭窄和腰椎肥大、腰椎间盘脱出等。

临床表现颈椎病变以上肢麻木、眩晕等为主;腰椎病变则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行走受限等。

选用药酒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腰痛四个罪魁祸首◆腰椎间盘突出与膨出:腰椎间起保护作用的纤维环破裂,椎内的物质刺激、压迫神经。

浅层断裂是膨出(较轻),深层断裂是突出。

◆腰肌劳损:腰背部肌肉在长时间地绷紧、拉伸后,出现疲劳,形成损伤性炎症。

◆腰椎增生:腰椎间盘因长期损伤而退化,椎体就会发生病理性增生,俗称骨刺。

◆腰椎管狭窄:除先天因素外,椎间盘退化,也会引起椎管前后呈不同程度的狭窄,压迫神经。

据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记载,治疗腰椎病奇法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为水溶透皮术,该技术以优质中药提取成药液,引药入经,作用于病症部位,其效能超越普通膏剂几十部,乃至上百倍,具有渗透力强,吸收快等特点。

洛阳旺草胡蜂醋根据传统医学记载,采用二十一道古法秘制工艺,将多味名贵中草材料浸泡提炼,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技术配制而成,富含丰富的液态活骨素和强力透皮吸收因子,与人体的水分结构相近,具有透皮性强,吸收快等特点,效能超越传统膏剂30倍以上,可以直达病灶深处,起到断根除源的作用。

胡蜂醋的优点是:具有靶向渗透、载药量高,疗效更佳,而且不刺激皮肤,无不良反映。

“夭”椎预警的五个黄灯信号腰背疼痛:最常见、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临床表现。

疼痛时间数天或数年。

感觉疼痛的部位较深,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大脚趾麻木:穿鞋时一般靠大脚趾用力,于是出现穿鞋、走路时用不上力,甚至脚尖拖地,还有时会出现脚背麻或脚掌麻等。

腿疼:表现为一条腿(少数人是两条腿)疼、麻、凉、热胀,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者出现腿疼的症状。

腰容易扭伤:腰很容易被“抻”到,只是弯腰拿了点东西或洗脸、起床叠被就发生腰痛,很可能不是肌肉拉伤而是腰椎间盘发出的信号。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疗效评估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疗效评估腰椎病是指腰椎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

腰椎病的症状较多样,如腰酸、背痛、臀部疼痛、下肢麻木等。

由于腰部与下肢神经末梢和血管的密切关系,当腰椎受损时,不仅可以影响腰部的正常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在西医学中,腰椎病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物理疗法和手术等方法。

而在中医学中,针灸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疗效进行评估。

一、腰椎病的病因与病理腰椎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脊柱过度劳损、运动受伤、并发疾病等。

在腰椎病的病理过程中,脊柱结构发生变化,如椎间盘突出、椎间关节失稳、骨质增生、脊柱侧弯等。

这些病变会引起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导致疼痛、麻木、肌肉紧张等症状。

二、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原理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原理是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刺激穴位而产生的生物效应来治疗腰椎病。

选穴应用于病因、病位和病性,一般可选用腰部、臀肌、足跟等穴位。

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扩张血管,改善组织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

针灸对腰椎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显效,而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医药物。

三、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方法十分灵活。

在穴位选择上,可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如长强、膈俞、腰俞、梁丘等穴位。

在针灸操作上,可选择手法灵活且疗效显著的技术,如温针、刮痧、拔罐等。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总有效率较高,多数患者可以得到较长时间内的缓解或治愈。

四、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疗效研究和随访观察。

疗效研究主要采用分组对比试验法,即将针灸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统计两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和治疗时间等指标。

随访观察可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观察,记录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和疾病复发情况。

在多项研究中,中医针灸治疗腰椎病的总有效率较高,且效果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
*导读:中医治疗腰椎病常见的方法有:体疗、理疗、推拿
按摩、针灸、牵引、药物、封闭、支具等方法。

……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有哪些?中医保守治疗腰椎病的目
的在于减轻和消除疼痛,防止复发,改善和恢复腰椎的运动功能。

.hzh {display: none; } 中医治疗腰椎病常见的方法有:体疗、理疗、推拿按摩、针灸、牵引、药物、封闭、支具等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一推拿按摩:此法较受患者欢迎,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功能恢复。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二针灸:适用于腰肌紧张、疼痛局限者,可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同时可配合拔罐治疗。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三牵引:可使椎盘内压减少,小关节间摩擦减少,缓解肌肉痉挛。

可在医院或家中进行。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四体疗:适于早期,骨关节改变不大的患者,对慢性疼痛效果好。

急性疼痛重时应停止或减轻活动量。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五理疗:这种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种类较多,可根据病情、设备条件等合理选用如电兴奋、红外线、超短波、超声波、离子导入等方法。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六药物:中医治疗腰椎病时所采用的药物较多,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选用。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七封闭:封闭的方法较多,只有选择得当,操作正确,才能有较好效果。

中医治疗腰椎病的方法八支具:以宽腰带为主,在早期脊柱不稳时坐位或弯腰工作时使用有助于保持脊柱稳定,减少关节磨损。

但应同时配合体疗、防止肌肉萎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