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病句辨析3大误区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病句常见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病句常见错误总结病句常见错误总结(____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高考中病句错误的出现越来越普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中的病句改错题型,本文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病句错误类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病句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一。
主谓不一致指的是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不相一致。
常见错误表现如下:例1:她们帮助我填写了申请表,然后交到了办公室。
改正:她们帮助我填写了申请表,然后交给了办公室。
例2:书桌上摆放着一束鲜花,单独放着一本杂志。
改正:书桌上摆放着一束鲜花,单独放着一本杂志。
二、主语缺失主语缺失是病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二。
主语缺失指的是句子中缺少明确的主语,导致句子不完整或含义不明确。
常见错误表现如下:例1:因为下雨,导致比赛取消。
改正:因为下雨,导致比赛取消。
例2:出发前要进行安全检查,避免事故发生。
改正:出发前要进行安全检查,以避免事故发生。
三、时态错误时态错误是病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三。
时态错误指的是句子中时态的使用错误,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准确或不连贯。
常见错误表现如下:例1:昨天我在家里写了一封信给你。
改正:昨天我在家里给你写了一封信。
例2:我明天要去参观博物馆。
改正:我明天将去参观博物馆。
四、同义词搭配错误同义词搭配错误是病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之四。
同义词搭配错误指的是用词不当,导致句子的含义产生歧义或不准确。
常见错误表现如下:例1:我希望未来能够取得好成绩,为自己争取荣誉。
改正:我希望未来能够取得好成绩,为自己赢得荣誉。
例2:他总是以一种略显傲慢的姿态面对困难。
改正:他总是以一种略带傲慢的姿态面对困难。
五、句子成分混淆句子成分混淆是病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五。
句子成分混淆指的是句子中的成分之间互相混淆,导致句子结构不清晰或含义不明确。
常见错误表现如下:例1:他的优点不仅在于知识丰富,而且还在于乐于助人。
改正:他的优点不仅在于知识丰富,而且还在于乐于助人。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知识点

高考语文病句专题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病句题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病句题的出现旨在考察考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因此,熟悉病句题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病句专题的知识点。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病句题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不一致。
例如,“我和他去了公园”中的主谓不一致,正确的写法应为“我和他去公园”。
“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关心着我”中的主谓不一致,正确的写法应为“大家关心着我”。
二、动词的时态误用动词时态的误用是病句题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动词时态影响到一句话的时序和逻辑关系,使用不当将导致句子不通顺或产生错误的逻辑关系。
例如,“昨天我去看了电影”中的时态错误,正确的写法应为“昨天我去看电影”。
“他对你会很失望,你应该好好道歉”中的时态错误,正确的写法应为“他对你会很失望,你应该好好道个歉”。
三、代词的使用错误代词的使用错误也是病句题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代词是指替代名词的词语,如“我”“你”“他”“它”等。
代词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指代的对象和后面的名词是否相符。
例如,“她是我的同学,我们一起玩耍”中的代词使用错误,正确的写法应为“她是我的同学,我们一起玩”。
另外,“这是我去年买的新手机,我很喜欢它”中的代词使用错误,正确的写法应为“这是我去年买的新手机,我很喜欢”。
四、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混乱也是病句题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句子结构混乱指的是句子的语序、主谓宾的搭配等方面出现错误,导致句子不通顺或语法错误。
例如,“我见到了他昨天在商场”中的句子结构混乱,正确的写法应为“昨天我在商场见到了他”。
“她对音乐很感兴趣,喜欢听与演奏”中的句子结构混乱,正确的写法应为“她对音乐很感兴趣,喜欢听和演奏”。
五、片面使用词语片面使用词语也是病句题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片面使用词语指的是一定场合下,某个词语的使用仅仅符合部分语境,而不能完整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024年高考语文病句的辨析方法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病句的辨析方法总结一. 高考语文病句的特点高考语文病句在语法、用词、修辞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法错误:语法错误是高考语文病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包括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句子结构混乱等。
2. 用词不准确:用词不准确主要表现为词义错误、词性搭配不当等,使得句子表达不清晰。
3. 修辞不当:高考语文病句中常出现修辞不当的问题,包括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用错误、过度或不恰当。
4. 表达不清:高考语文病句中表达不清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语句结构混乱、词序颠倒、逻辑关系不清等。
二. 高考语文病句的辨析方法在辨析高考语文病句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语法辨析法:首先要检查句子的主谓一致、时态一致、句子结构是否正确等基本语法问题。
对于语法错误,要通过语法知识进行修正。
在考虑语法问题时,还需注意上下文的一致性和句子的整体表达是否符合逻辑。
2. 词义辨析法:对于用词不准确的句子,首先要确定词义错误的词汇,并找到正确的词义进行替换。
同时要注意词性的搭配是否恰当,以确保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表达准确。
3. 修辞辨析法:修辞不当是高考语文病句中常见的问题,要通过对修辞手法的辨析,找出修辞错误的地方,并进行修正。
同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选择是否恰当,能否更好地增强表达的效果。
4. 表达辨析法:表达不清晰是高考语文病句中常见的问题,需要通过对句子结构、词序、逻辑关系等的辨析,找到表达不清晰的原因,并进行修正。
同时要注意句子的整体表达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清晰地传达作者的意思。
5. 上下文辨析法:在辨析高考语文病句时,要注意句子所在段落的上下文,通过分析上下文的意思,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句子的问题所在。
同时要考虑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确保句子的表达与整体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三. 高考语文病句的纠正方法在纠正高考语文病句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修改语法错误:对于语法错误,可以通过修改主谓一致、时态一致、句子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使句子符合语法规范。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详解(共6个)

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详解一、语序不当1.定语和中心词位置颠倒。
例:在这次校运动会上,作为代表队的我们班一定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句中“我们班”是种概念,“代表队”是属概念,前者(定语)限制后者(中心语)。
画线句应改为“作为我们班的代表队”。
2.定语、状语错位。
例:这种设施要不要更新,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句中“广泛”是修饰“议论”的,作定语,在句中却放在“引起”前充当谓语动词的状语,明显不合适,画线处应改为“引起了广泛的议论”3.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例:王总把我们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只要大家能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就一定能把我们厂的经济效益搞上去!”句中“几个厂里的部门经理”有歧义。
是几个厂的经理呢,还是一一个厂里的几个经理?根据句意,“几个”应作“部广门经理”的定语,要把这个意思明确下来,应改为“厂里的几个部门经理”。
注意: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4.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例: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联合”和“于今年五月底”都是作动词“举办”的状语,这两个状语应互换位置,改为“于今年五月底联合”。
注意:多项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范围或频率的;d.表情态或程序的;e.表对象。
5.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例:如果我们只注意目前的利益,而忘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或只看到长远目标,而看不到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历的步骤,就会背离党的基本路线。
“如果”要放在“我们”后面,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后面;当各分句是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就要放在主语的前面。
6.分句位置不当。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专题之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5.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误例5: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 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 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辨析:“平均年龄仅20岁”不能修饰“作品”,应改 为“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人的作品”。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误例6: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 热切地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 着人间的温暖。 辨析:“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下面的 “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1.主语残缺
误例1: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 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小。 辨析:滥用介词结构“在……中”,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 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句首滥用的介词常 有“在、当、从、对于、为了、通过”等,修改这类病句一 般要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或者保留介词短语做 状语并给后半句加上适当的主语。
4.缺少必要的虚词或附加成分
误例4:姜堰市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落到了实处, 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辨析:在“对”前加“把”。
误例5: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 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辨析:缺少介词,在“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前 补上介词“对”或“与”。
3.宾语赘余 误例9: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 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 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辨析:“工程”与“工作”重复,可删去“工作”。
4.附加成分多余 误例10: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 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 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误例7: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 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 技术人才。
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归纳高考语文是每一位高中学生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语文成绩对于考生的录取结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语文考试中,语法错误是很多学生容易犯的问题之一。
病句是指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方面存在错误的句子。
下面将对高考语文病句的一些常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首先,一个常见的病句错误是主谓不一致。
主谓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不一致。
例如:“他们的决定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中,“他们”的复数形式与“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的复数形式不一致,应改为“他们的决定对我来说都是重要的”。
其次,另一个常见的病句错误是虚词的误用。
虚词是指没有实际含义,只起连接、修饰等作用的词语。
常见的虚词有“了”、“的”和“地”等。
例如:“我去了一趟北京”中,“了”在这里应该去掉,因为动词“去”本身已经表达了过去的意思。
类似地,对于其他人称和时间,也应注意虚词的正确使用。
此外,还有一类常见的病句错误是句子成分的漏误或重复。
这主要是指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或者某些成分重复使用,导致表达不准确或句子结构混乱。
例如:“我买了一本书看”中,“看”这个动词后面的宾语缺少了宾语补足语,“我看了一本书”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此外,有时候句子中某些成分被重复使用,也会使句子变得不流畅。
例如,“她喜欢喝喜欢喝咖啡”中,“喜欢喝”这个成分重复使用了,应该改为“她喜欢喝咖啡”。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病句错误,如主语和谓语的错误搭配、代词的误用、语序的错误等等,这些错误可能更加复杂和细微。
因此,对于这一类错误的避免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加注意,尽量通过做题、背诵范文等方式加强相关的语法知识的积累。
另外,平时多读一些好文章,了解一些经典的表达方式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减少病句的出现。
总之,高考语文中的病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但只要平时多加注意,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够避免病句的出现,提高语文成绩。
通过对高考语文病句常见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
高考语文病句详细知识点

高考语文病句详细知识点高考作文是考生最为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语文病句在高考作文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语文病句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语文病句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1.主谓一致的错误主谓一致是语文中最基本的语法知识点之一,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错误之一。
主谓一致主要指的是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时态上保持一致。
例如,“我们仍然喜欢着音乐。
”中,“我们”与“喜欢”在人称上保持一致,但在时态上却出现了错误,正确的表达应为“我们仍然喜欢音乐。
”2.主谓语序颠倒的错误主谓语序颠倒的错误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句法错误之一。
语序颠倒指的是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例如,“走在大街上的他。
”中,“走在大街上”应为谓语,而“他”应为主语,正确的表达应为“他走在大街上。
”3.形容词、副词使用错误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错误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词法错误之一。
一般来说,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如,“我感到好不开心。
”中,“好不开心”是一种错误的形容词使用方式,正确的表达应为“我感到非常不开心。
”4.动词的时态错误动词的时态错误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之一。
时态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
高考作文要求使用恰当的时态以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例如,“昨天我决定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中,“昨天”表明动作已经发生过,所以“决定”应为过去时,正确的表达应为“昨天我决定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5.语句重复和累赘语句重复和累赘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表达错误之一。
语句重复指的是在同一个句子或段落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表达方式,给人一种重复的感觉。
累赘指的是在表达时使用了多余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显得冗长而累赘。
例如,“这个问题非常非常的重要。
”中,“非常非常的”是多余的修饰词语,句子中的重复和累赘都应该避免。
以上是高考语文作文中常见的语言病句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考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避免这些错误,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归纳病句是指在语言表达中,由于语法、用词、结构等方面的错误,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逻辑混乱或表达不规范的现象。
高考语文中,病句辨析和修改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对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的归纳:1. 语法错误:语法错误通常包括主谓不一致、动宾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例如,“他的行为使我感到非常高兴。
”中“行为”和“高兴”搭配不当。
2. 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或语义错误。
如“他的演讲非常动听,让人耳目一新。
”中“耳目一新”用词不当,应改为“令人耳目一新”。
3.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导致意义不完整。
例如,“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缺少主语,应改为“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4. 成分赘余:成分赘余是指句子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或冗余。
如“他突然之间突然站了起来。
”中的“突然之间”和“突然”重复。
5. 逻辑混乱:逻辑混乱是指句子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或错误。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没带伞。
”逻辑上因果关系颠倒,应改为“因为没带伞,所以下雨时我被淋湿了。
”6. 结构混乱:结构混乱是指句子结构不清晰,导致理解困难。
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好。
”中的“不仅...而且...”结构使用不当,应改为“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7. 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
例如,“小明和小华去图书馆,他借了一本书。
”中的“他”指代不明。
8. 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如“这本书我借了很久。
”中的“我借了很久”应改为“我借了很久这本书”。
9. 修辞不当:修辞不当是指在句子中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不恰当。
例如,“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中的比喻不恰当,因为兔子并不以速度著称。
10.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会影响句子的理解和表达效果。
如“他问我,你吃饭了吗?”中应使用逗号分隔两个句子。
结束语:掌握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病句辨析3大误区一、病句辨析题备考的三大误区笔者认为,在病句辨析这一题型的备考过程中,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一曰(纯)靠语感。
有研究者认为,“应对病句的最简洁实用的方法就是语感”,“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解释不清句子‘病’在哪里,但倘若有较好的语感,在判断错误的第一步便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有的教师告诉学生:“读!读着不顺就是病句!读不出来是你语感不行!”不可否认,语感是辨析语病的终极力量(这一点后面还会提到),但它对于大部分师生而言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难以把控的“神秘力量”,无法直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直接使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语感上,或者说单纯依靠语感来攻克辨析病句的难关,是不靠谱的。
二曰看标志。
有人总结了句子可能存在语病的种种标志,如:句子中有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则要考虑语序是否得当、是否缺少中心语;句子中含有否定词,则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句子以“通过”“经过”“在”“当”等介词开头,则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等等。
多的能总结到三四十条。
这类方法在网上流传甚广,很多教辅资料和培训机构也会介绍,但它存在两个致命的缺陷。
一是极其烦琐。
且不说这几十种标志你要都记住,单说假如一个句子同时满足若干个特征,是不是应该把每种情况都考虑一遍?这样一来,在一句话上消耗的时间会有多长?还有人将这种方法称为“快速判断病句××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二是单看所谓“标志”容易发生错误的判断。
比如下面这个句子: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第4题A项)【解析】单看标志,第一个分句以“通过”开头,第二个分句又没有主语,显然具备了“主语残缺”类病句的特征,但这偏偏就是一个没有语病的句子,“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就是它的主语。
笔者大胆猜测,当年应该有不少考生在这个句子上栽了跟头。
三曰分类别。
“病句常见类型”是学校、培训机构、教辅资料都必讲而且会花大力气去讲的内容。
但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我们得先确定一句话有语病,然后才能给它归类;当我们面对若干个不知道是否有语病的句子时,病句的类型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大用处呢?正如我们身体不适上医院,医生会让你测体温、量血压、验血、验尿,而不是给你大讲疾病分类知识。
病句的类型当然不是毫无用处,但主要是和修改有关:成分残缺,我们知道要补;成分赘余,我们知道要删;句式杂糅,我们知道要捋清楚;语序不当,我们知道要调换位置;等等。
这就是所谓“对症下药”。
但就诊断一句话是否存在语病而言,类型的用处确实非常有限。
综上,(纯)靠语感、看标志、分类别这三种方式都无法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辨析出语病。
那么我们面对病句应该怎么办?二、病句辨析的不二法门——主干枝叶法顺着类型的话题继续,我们可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病句真的有这么多类吗?我们在判断病句类型时常常遭遇这样的困境:有的病句既像这一类,又像那一类。
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所谓常见病句类型(逻辑错误、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类。
首先,逻辑错误属于语义问题而非语法问题,从形式上来说仍然表现为搭配和语序的不当。
比如: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200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A项)【解析】“碰撞、融合、交流”应该改为“碰撞、交流、融合”,实质上是逻辑问题,但形式上表现为语序问题。
又如: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2009高考湖北卷第4题C项)【解析】“导游地图”显然不属于“工艺品”,在逻辑上属于归类错误,但形式上表现为二者的不搭配。
其次,成分残缺和成分赘余都可视为搭配不当的特殊形式,前者属于“该来的没来”,后者属于“该来一个却来了俩”。
此外,句式杂糅其实就是句式的“混搭”,也可以视为搭配不当的特殊形式。
归并之后,六类只剩下两类: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
换个说法,搭配不当就是“组合错误”,语序不当就是“排列错误”;再强行归并一下,就是“错误的排列组合”(包括语法和语义上的)。
我们可以这样说:病句的本质就是词和词组错误的排列组合。
破除类型的迷雾,弄清病句的本质,对于我们辨析病句是有帮助的。
我们已经明确:病句的本质是词和词组错误的排列组合。
这些错误的排列组合,有的时候并不难发现,比如:①霍金试图解开本质。
②公司录取了名额。
③航天事业开创了成就。
【解析】“本质”无法“解开”,“名额”无法“录取”,“成就”无法“开创”。
只要我们语感正常,这些问题一眼可辨。
但如果它们变了个模样:④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2018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3题A项)⑤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第18题D项)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丙卷第18题D项)可能就没那么容易看出来了。
语病本身都很简单,只不过是被④⑤⑥这样的长而复杂的结构遮掩住了;而在像①②③这样的简单结构中,它就无所遁形了。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把④⑤⑥转化成①②③这样的形式,换句话说,就是把复杂结构拆分为简单结构;然后,才能够放心大胆地使用我们的语感,判断“解开本质”“开创成就”这样的说法能否成立。
前文中说,“语感是辨析语病的终极力量”,原因就在于此。
具体来说,诊断一个长句是否存在语病,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做:第一步:先把长句中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去掉,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看主干的排列组合是否有误。
句子经过这样的拆解之后,如果主干有误,往往会一目了然。
如: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第2题A项)【解析】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主语——“出版社”和“图书营销”,当然,一个长句中出现两个主语并不一定就有错,但第一个主语“出版社”并没有相应的谓语和它搭配(“除了……外”是状语),孤零零地被甩在前面,这就不对了。
病句辨析题中的大部分语病仅通过这一步骤就能辨认出来。
如果句子主干部分没有问题,那么进行第二步:检查枝叶(定语、状语和补语)和主干之间是否搭配。
如: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第18题B项)【解析】这句话的主干是“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活动,要求学生完成义工服务”,问题出在枝叶和主干的搭配上——“三个月内”这一事件状语应该修饰的对象不是学校的动作“要求”,而是学生的动作“完成”。
如果主干和枝叶搭配合适,那么进行第三步:检查枝叶(特别是较长的成分)内部是否存在问题。
如: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201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第5题A项)【解析】这句话的问题出在“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这一定语成分内部,进一步拆分可以发现,“包括……组成的”是一个杂糅的结构。
三个步骤完成,均未发现问题,则可初步断定这个句子无误。
这就是诊断病句的基本方法,我们称之为“主干枝叶法”。
可以说,只要掌握了能够区分句子主干和枝叶,再辅以正常的语感,面对病句题几乎可以无往不胜。
然而笔者接触过的很多学生表示,根本不知道如何提取句子主干。
其实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在人教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八年级下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八年级上册都以补白的形式加以介绍,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第五课第三节也有专门的板块做详细的解说,有些师生却视而不见,这就不得不令人感慨“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了。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关于“句子的主干”的介绍三、病句辨析的备用招数——仿造法“主干枝叶法”是辨析病句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但有些语病即便区分了主干枝叶仍然不容易判断,可以辅以另外一个方法——仿造法,即通过仿造相同的结构,来判断一个疑似有问题的结构到底是否成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中也介绍了这一方法)。
比如上文举到的“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可能有的学生会感到别扭,但又感觉不到别扭在何处,这时可以尝试着仿造出如下结构:三小时内要求我写完三篇作文三天内要求你做完5张卷子三年内要求他达到钢琴10级…………这样可以更明显地感觉到时间状语的位置放得不对:不应该修饰“要求”,而应该修饰“要求”对象发出的动作。
再举一例: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2009高考天津卷第6题A项)【解析】此句的问题在于最后一个分句的中心语“均价”与修饰语“每个缶”的搭配不成立:“均价”只能针对群体,“90个缶”才有“均价”;“每个缶”却是个体,只有“单价”。
此外,“均价”与后面的“都”也有矛盾,因为“均价”只有一个,“都”则表示有多个。
如果只是感觉有问题,分析不出个所以然,可以试着仿造出以下结构:每个人的平均身高都超过了1米75每个人的平均体重都超过了60公斤每个人的平均分数都不到80…………这样也会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
有时仿造结构不必是错误的,也能发现原句中的问题,如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语文考试中的这样一个句子: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这是流行歌曲《大中国》里的一句歌词。
试卷题干已经点明这是病句,要求考生分析其病因。
此题在网上曾引起过热议,网友们纷纷给出热心解答,但几乎没有人能答到点子上。
这个题同样可以运用仿造法来解决。
试仿造数句如下:我们都有一个妈,把我们养大。
我们都有一张嘴,用来吃饭和说话。
我们都有一双手,十个指头不一般长。
…………仿造之后我们就能发现,“我们都有一个×”这个形式表达的意思是“一人有一个自己的”而非“众人有一个共同的”,但“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想表达的显然是后者。
如果一定要归类,那应该是逻辑错误,确切地说,应该叫“词不达意”。
使用仿造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仿造的句子在格式上要尽可能与原句相当;二是用于仿造的原料最好是生活中最熟悉的(上举“义工”“奥运缶”都不是学生特别熟悉的内容),熟悉的内容说出来成不成立,是相对更容易判断的——这也是依靠语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