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胃镜标准化操作规范

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标准操作规程■适应症1 ) 有上消化道症状,需做检查以确诊者;2 ) 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3 ) 疑似上消化道肿瘤患者;4 ) 需随诊得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5 ) 需内镜治疗者;■禁忌症1 ) 严重心脏病者;2 ) 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3 ) 严重肺部疾病者;4 ) 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检查者;5、) 咽部急性炎症者;6 ) 明显主动脉瘤;7 ) 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8 ) 疑有胃肠穿孔者;9 ) 传染性疾病属相对禁忌症,必须检查者,可用专用胃镜,并严格消毒。
■使用前准备1 ) 仪器设备准备(1) 用拭镜纸沾少许硅蜡将物镜擦拭干净。
检查插入端表面就是否光滑,弯曲部外皮就是否有破损,管道系统就是否通通畅,胃镜角度控制旋钮就是否正常,光源、监视器工作就是否正常;(2) 把电子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注水瓶应装有1/2~2/3得蒸馏水或冷开水(3) 对电子胃镜进行白平衡调节。
打开光源开关,见到光从胃镜头端传出后,将胃镜头端对准内镜台车上附带得白色塑料帽2~3分钟,电子胃镜会自动进行白色平衡;(4) 检查胃镜注气、注水、吸引等功能就是否正常,将内镜角度旋钮置于自由位;(5) 将胃镜消毒一遍,弯曲部涂上润滑霜,镜子就可以使用了;(6) 治疗台车上备好几只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备用,注射器应配钝针头,以备检查术中冲洗,清洁视野。
2 ) 病人准备(1) 操作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得、其她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2) 向患者讲清检查目得、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得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3) 检查前至少6~8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3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2~3天,必要时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4) 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必常规应用,对个别紧张者或胃肠蠕动特别强烈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注安定5~10mg或山莨菪碱10mg;(5) 咽部麻醉: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方法有两种:(a)咽部喷雾法:用2%利多卡因或0、5%丁卡因,嘱病人张嘴,对准咽部喷射1~2下,间隔3~5分钟,再喷一次;(b)麻醉霜(含丁卡因)吞服法:予麻醉霜一勺,约5~10ml,嘱病人自己多次一点点吞服。
电子胃镜检查操作规程

电子胃镜检查操作规程一、概述电子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医务人员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 提前告知患者需要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 患者需要空腹进行检查,通常要求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
- 患者需要解除腹部紧束带和饰物。
2. 检查设备准备- 预热电子胃镜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准备必要的清洁消毒剂和器械。
3. 麻醉和镇痛- 根据需要,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 镇痛措施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4. 检查操作- 检查前,医务人员应洗手并佩戴手套、口罩和帽子。
-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进行口腔和喉镜检查,确认无异常后,将电子胃镜小心插入患者的嘴巴,通过食管进入胃。
5. 图像获取- 在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控制电子胃镜的进入深度和角度,以便获得清晰的图像。
- 使用适当的清洁消毒剂清洗镜头,并及时拍摄需要的照片或录像。
6. 检查结束- 在检查完毕后,将电子胃镜缓慢退出,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的食道和胃黏膜。
- 将电子胃镜进行清洗消毒,妥善保存。
三、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和手术史等。
- 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以确保检查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 对于高危患者,如急性溃疡、大出血等,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
- 在电子胃镜检查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或患者不适,应及时停止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电子胃镜检查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具体操作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临床指南。
在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时,请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胃镜操作规程

胃镜操作规程
《胃镜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
1. 患者需要提前六小时禁食,以保证胃镜操作的安全性。
2. 进行患者的登记和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二、操作流程
1. 患者在室内换上手术服,并接受术前检查。
2. 患者取坐或侧卧位,暴露手术部位。
3. 使用麻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
4. 医务人员戴好手套和口罩,进行术前消毒。
5. 医生将胃镜插入患者的口腔,逐渐通过食道进入胃内。
6. 在胃镜的监视下,医生检查胃部的内部结构,进行必要的诊断和治疗。
三、术后处理
1. 患者术后在特定时间内禁食,以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
2. 对于有不适和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应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四、注意事项
1. 医生应熟悉患者的病史和术前检查结果,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胃镜操作。
2.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中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
3. 对于患者的相关信息和术后效果,应及时进行记录和通报。
通过严格遵循《胃镜操作规程》,可有效提高胃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胃镜标准操作规程胃镜是一种用于检查消化道的常见医疗设备,能够检查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内部病变。
由于胃镜检查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所以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检查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围绕胃镜标准操作规程展开,从胃镜检查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胃镜检查前1. 患者评估: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过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胃镜检查。
2.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快八小时空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肠道准备。
这包括清晰饮食、泻药和灌肠等措施,以保证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3. 同意书签署:在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准备工作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简要说明,并征得其同意。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医务人员应当给予患者一份胃镜检查的知情同意书,并向患者解释常见的检查风险、并发症等问题,确保患者了解胃镜检查的具体情况和意义。
二、胃镜检查中1. 消毒准备:在进行胃镜检查前,医务人员需要对胃镜等医疗设备进行严格消毒。
消毒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以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2. 患者舒适:在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体位舒适。
患者应当位于姿势正确并具有最佳视野的位置,同时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和鎮静药物,以缓解痛苦和不适。
3. 医生技术:医生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操作。
在插入胃镜时,应当缓慢且轻柔地将胃镜插入到患者体内,避免损伤及出血等不良反应。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需要适当加压,以展开组织和观察内部病情。
检查完毕后,医生需要做好记录和拍照,为后续分析和治疗提供参考。
三、胃镜检查后1. 患者恢复:在胃镜检查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观察和休息。
医务人员需要在患者醒来后及时提供一些简单的口服和饮食建议,以保障患者的恢复和食欲。
2. 安全诊断:胃镜检查后,医生需要对检查结果及时进行评估。
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胃镜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内部情况的常用医疗操作。
下面是胃镜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1. 检查前准备:患者需要在检查前禁食 6-8 小时,以确保胃部排空。
可能还需要服用一些药物,如消泡剂或局部麻醉剂,以减少不适感。
2. 麻醉:通常会给患者进行咽喉部的局部麻醉,以减轻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3. 插入胃镜:医生会将胃镜通过患者的口腔插入食管,然后进入胃部和十二指肠。
在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恶心和喉部不适,但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来缓解。
4. 观察和诊断:胃镜可以通过其摄像头和光源,让医生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
医生可以检查黏膜的颜色、纹理、有无炎症、溃疡、肿瘤等异常情况。
5. 活检:如果医生发现可疑的病变区域,可能会使用胃镜上的活检器械提取组织样本,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
6. 检查后:检查结束后,胃镜会被慢慢拔出。
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轻微的不适感,但这种感觉通常会很快消失。
7. 报告和解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详细的报告,并向患者解释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是一种相对安全和常见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在检查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胃肠外科内镜操作规程

胃肠外科内镜操作规程一、患者准备工作1.患者应按医生要求空腹至少8小时。
2.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问诊、检查等手段确认术前禁忌症,如出血倾向、心肺功能不全等。
3.患者术前需要完成相应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
二、内镜材料准备1.配备适当的内镜和附件:胃镜、结肠镜等。
2.配备内镜相关的必要器械和设备:缩窄带、钳型活组织夹等。
三、操作流程1.引导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保持舒适。
2.给予途径选择: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或结肠镜检查。
3.经典检查顺序:舌咽部、食管、贲门、胃体、胃底、幽门、十二指肠球部、水平部、降部、回肠、盲肠、升结肠等。
4.操作顺序:先观察,后活检。
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黏膜颜色、蠕动活动等情况,及时记录。
若发现异常病变,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活组织检查。
5.操作技巧:(1)调节镜体位置:控制旋钮调整镜体的角度和方位,精确观察病变。
(2)吸引黏液和病变:使用吸引器将黏液和病变物质吸入。
(3)注水扩张法:通过向镜体内注入适量水分,使黏膜高度展开,便于观察和活检。
(4)活组织检查:选择适当的试剂、器械进行黏膜的活检,注意活检时的角度和深度。
(5)外科疗法: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进行特定的外科治疗,如黏膜病损切除、黏膜病变封闭、黏膜缩窄等。
四、操作后护理1.手术完毕后,将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
2.停止术中给予的麻醉、镇痛药物,并做好相应的麻醉恢复工作。
3.鉴别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4.术后病患需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术前禁食指导。
5.根据医生的要求,对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
五、术中注意事项1.术前、术中应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2.术中要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病患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3.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4.进行活检时要注意适当选择活组织夹的类型和尺寸,避免出血和组织损伤。
标准胃镜检查流程

标准胃镜检查流程
标准胃镜检查流程如下:
1.检查前准备:
•保持空腹6-8小时。
在胃镜检查前一天晚上,吃完饭之后避免进食,第二天早上起来保持空腹的状态检查。
•如果是做无痛胃镜,需要进行麻醉前评估,评估合格后先做好无痛麻醉准备。
•口服胃镜检查的局部麻药,如利多卡因胶浆。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应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1.检查过程: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口含一个口圈,保证牙齿不会闭合,并咬住内镜。
•医生将胃镜从口进入,通过咽部到达食管、胃,然后观察胃部的各个部分,包括胃窦、胃角、胃体、胃底,再逐渐进入十二指肠,观察到十二指肠降部以及十二指肠乳头的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并可能进行摄像或取样,以进一步诊断。
1.检查后处理:
•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取出口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处理。
•如果进行了活检或取样,患者需要等待病理检查结果。
•如果是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会在检查后较快清醒,但需要在医生的观察下确保安全。
总的来说,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上消化道情况,发现并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放松、配合医生操作,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胃肠外科内镜操作规程

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检查操作规程[目旳] 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是应用最广、进展最快旳内镜检查,通过检查可以直接观测胃及十二指肠粘膜颜色、溃疡或肿瘤旳大小、部位及范围,并可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
[用物] 胃镜主机,胃镜(十二指肠镜),工作站,吸引器,检查床,一次性胃镜活检钳,一次性胃镜毛刷,湿纱布,医疗废物桶。
[操作环节]1、检查前准备(1)仔细问询患者病史及体格检查,查看化验检查及心电图,排除检查禁忌症。
(2)向患者讲解胃镜检查旳目旳,检查时也许出现旳不适症状及应对措施。
(3)向患者讲解服用胃镜胶旳目旳,口服胃镜胶7ml,利多卡因5ml咽部含化5min。
(4)指导患者侧卧,头下铺垫单,含咬口。
(5)录入患者基本信息,,打开视频。
(6)打开胃肠主机电源和冷光源,调整白平衡,检查胃肠镜性能。
(7)打开吸引器,调整吸引压力2、检查中(1)配合检查医生指导患者大口喘气,胃镜抵达会厌部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
(2)采集胃镜照片,需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迅速检测旳患者,使用一次性胃镜活检钳取病变胃组织进行检查,准备止血药物。
(3)退出胃镜时,使用湿纱布对胃镜插入部进行初步擦拭,清除粘液,注气注水10秒。
(4)关闭胃镜主机及光源,拔下胃镜,环形放入污镜车中,运送至内镜消毒室清洗消毒。
3、检查后(1)协助患者擦拭面部分泌物。
(2)搀扶患者至恢复室,因患者咽喉部麻醉作用未消退,嘱其不要吞咽唾液,以免呛咳。
麻醉作用消失后,可先饮少许水,如无呛咳可进食。
当日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行活检旳患者应进温凉旳饮食。
(3)向患者解释出现咽痛、咽喉部异物感,嘱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以免损伤咽喉部粘膜。
(4)问询患者与否有其他不适,予以有关处理。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胃镜检查旳适应症及禁忌症。
2、检查前调整白平衡,测试内镜注气注水与否畅通,确定内镜性能良好后方可使用。
3、活检钳一次性使用,用后毁形,与医疗垃一起处理。
4、检查结束后先对内镜进行预处理,清除表面污物后送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洗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胃镜标准操作规程
1适应症
1.1 有上消化道症状,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1.2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
1.3 疑上消化道肿瘤者;
1.4 需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
1.5 需内镜治疗者。
2禁忌症
2.1 严重心脏病者;
2.2 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
2.3 严重肺部疾病者;
2.4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2.5 咽部急性炎症者;
2.6明显主动脉瘤;
2.7 腐蚀性食管炎急性期;
2.8疑有胃肠穿孔者;
2.9 传染性疾病属相对禁忌症,必须检查者,可用专用胃镜,并严格消毒。
3术前准备
3.1 仪器设备准备
3.1.1 拭镜纸沾少许硅蜡将物镜擦拭干净。
检查插入表面是否光滑,弯曲部的外皮是否有破损,管道系统是否通通畅,胃镜角度控制旋钮是否正常,光源、监视器工作是否正常;3.1.2 把电子胃镜与光源、吸引器、注水瓶连接好,注水瓶内应装有1/2~2/3的蒸馏水或冷开水;
3.1.3 对电子胃镜进行白平衡调节。
打开光源开关,见到光从胃镜头端传出后,将胃镜头端对准内镜台车上附带的白色塑料帽2~3分钟,电子胃镜会自动进行白色平衡;
3.1.4 检查胃镜注气、注水、吸引等功能是否正常,将内镜角度旋钮置于自由位;
3.1.5 将胃镜消毒一遍,弯曲部涂上润滑霜,镜子就可以使用了;
3.1.6 治疗台车上备好几只20ml注射器,抽好生理盐水备用,注射器应配钝针头,以备检查术中冲洗,清洁视野。
3.2 病人准备
3.2.1 术前首先要了解病史、检查目的、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禁忌症,有无药物过敏史及急慢性传染病。
3.2.2 向患者讲清检查目的、必要性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签写《内窥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3.2.3 检查前至少6~8小时,已作钡餐检查者,最好3天后再做该项检查,幽门梗阻者则应禁食2~3天,必要是需洗胃,术前排空大小便;
3.2.4镇静剂及解痉剂不必常规应用,对个别紧张者或胃肠蠕动特别强烈者可在术前15分钟肌注安定5~10mg或山莨菪碱10mg 。
3.2.5 咽部麻醉: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方法有两种:(1)咽部喷雾法:用2%利多卡因或0.5%丁卡因,嘱病人张嘴,对准咽部喷射1~2下,间隔3~5分钟,再喷一次;(2)麻醉霜(含丁卡因)吞服法:予麻醉霜一勺,约5~10ml,嘱病人自己多次一点点吞服。
4 操作要点
4.1 患者取左侧卧位躺于诊疗床上,在病人头下放一次性垫子一个,病人头微曲,两腿屈曲。
4.2 取下患者活动性假牙,松解领口和裤带;嘱病人张口咬住牙垫。
4.3 插镜方法
4.3.1 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操纵部,右手在距镜端20cm处持镜,将镜面对准患者舌跟部,将镜端自口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边调节角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后部,嘱患者作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
切忌暴力硬插。
4.3.2 插入后,在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食管-贲门-胃体-胃窦-经幽门-十二指肠。
在退镜时依反方向全面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情况及内腔的形状等。
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状、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
必要时可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
4.3.3 当腔内充气不足而黏膜贴近镜面时,可少量注气,切忌注气过多。
需抽气或吸引液体时,应远离黏膜,间断吸引。
当接物镜被沾污时,可少量注水,清洗镜面。
4.3.4 摄影: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
拍摄时应视野清楚,注意要表现目标的特征及有可显示部位的背景做衬托。
4.3.5 活体组织检查(1)由助手按术者吩咐协助操纵活检钳瓣的开启;(2)术者右手将钳头自活检阀门孔缓慢送入。
当钳头进入视野后,嘱张开钳瓣,操纵内镜,使活检钳命中选定的活检点,稍加压,令关闭活检钳,抽出钳子,即完成一次取材。
将取得的标本粘贴于小滤纸片上,置入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送病理学检查取活检的组织原则,应在病变四周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不同部位取材4~6块,隆起性病变,还应在中央取材。
取材的次序,应先在低点逐步向高处。
活检部位要描记清楚,最好绘图作出标记。
4.3.6 细胞学取材:应用于活检后,检查结束前进行。
移取活检钳阀门,换上刷子阀门。
经刷子阀门插细胞刷,通过活检管道将刷子头部插入试管或胃肠腔内,在病变及其周围轻
轻拭刷。
刷后应将刷退至活检孔出口处,然后随内镜一同拔出。
先做2-4张涂片后,再将细胞刷退出内镜。
涂片立即放在95%乙醇中送检。
5术后处理
5.1 术后1~2小时,待麻醉作用消失后,才能进食。
(丁卡因表面喷雾,术后半小时即可小时。
)
5.2 拔镜后如有咽部疼痛不适或声嘶,给予药物含着。
5.3 术后一般休息一天。
5.4 检查后患者若有剧烈腹痛、黑便、呕吐,嘱即来就诊。
6电子胃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6.1 清洗:每例胃镜检查完毕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污物,并反复交替注气、注水至少10秒,取下胃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将胃镜和附件放入清洗槽内,用流动水清洗镜身、活检橡皮盖、吸引按钮、送气送水按钮及管道30秒以上,同时用毛刷刷洗管腔3次以上。
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
将水洗完后的胃镜和附件擦干后再置于酶洗槽内,用上诉方法再彻底清洗,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酶洗后的胃镜用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外表面和各管道,再排出管道内的水分。
6.2 消毒:将清洗完的胃镜放入自动清洗消毒机里,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附件放入2%碱性戊二醛中浸泡10小时以上,再用无菌水清洗干净。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及工作台面,仪器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再清洗干净。
6.3 保养
6.3.1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胃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用拭镜纸轻轻擦拭物镜、导光窗,再蘸硅蜡轻轻擦拭镜头表面。
把胃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镜体应悬挂,将光源接头部承起,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不要用搬运箱保管胃镜,保管场所要清洁、干燥、通风好、温度适宜,要避开阳光直射、高温、潮湿和X线照射的地方。
6.3.2 送气、送水按钮、吸引按钮、活检钳瓣在清洗、消毒、干燥后,涂上硅油。
6.3.3 附件要尽量采用开放保管(悬挂或平放),盘曲直径不要少于20cm。
6.3.4 胃镜需要送维修中心修理时,要使用原有的搬运箱,建立胃镜使用登记卡档案,及时记录使用、损坏及维修情况。
6.4 消毒及清洗液的配备
6.4.1 消毒液:3000ml水+1份氧氯磷消毒剂
6.4.2 酶洗液:1000ml水+4ml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