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破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测绘关键技术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展望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展望引言: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可以从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已经在测绘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重要性、当前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一、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重要性测绘是指通过调查、采集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生成地图和其他地理信息的方法。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水资源等。
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测绘工作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的手段,使得测绘工作更加准确、快速。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同时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传统的测绘方法需要地面测量,无法涵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
二、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以下是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
高分辨率卫星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细致的地表信息,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高分辨率卫星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其次,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
由于地球表面信息的复杂多样性,单一的遥感数据可能难以满足测绘的需求。
因此,将不同源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地图制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大量的遥感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分析,提取出需要的地理信息。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测绘工作的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而且,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三、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新时代的航天飞跃中国航天技术的创新突破

03
中国航天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提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物流、 公共安全等领域。
增强型卫星导航系统
通过差分校正技术,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满足高精度应用需求 。
国际化合作
与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通,促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气象观测与预报
高分辨率气象卫星
广播电视卫星
实现远程电视广播节目的 传输和覆盖,提高广播电 视节目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
应急通信
在灾害发生时,提供可靠 的应急通信保障,确保救 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学研究与探索
天文观测
01
利用卫星平台进行天文观测,研究宇宙起源、星系演化等天文
学问题。
地球观测
02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地球环境变化、资源分布等情况,为
火星探测
中国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实现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和巡视,开展 火星表面和地下探测,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迹象,并为未来火 星基地的建设做准备。
载人登月与建立月球基地
载人登月
中国已经成功实施了嫦娥系列月球探测任务,未来将实现载人登月的壮举。这 不仅将为人类带来更深入的月球科学数据,也将为建立月球基地奠定基础。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已具备全球服务能力,为 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可靠的定位 、导航和授时服务。
载人航天技术
空间站建设
中国已成功发射天宫空间站核心 舱和实验舱,逐步构建中国的永 久性载人空间站,为航天员长期 驻留和开展科学实验提供平台。
载人登月计划
中国正积极推进载人登月计划, 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南极的壮
举。
火星探测计划
这十年,民用卫星技术新第一

这十年,民用卫星技术新第一●8年16星,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多项技术具备“中国特色”●资源三号卫星实现了我国民用高分辨率测绘卫星领域零的突破●海洋二号卫星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推动了我国卫星研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十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百余颗中国制造的卫星被送上太空,在蔚蓝的地球周围织成了一张庞大的“中国网”。
如今,我国卫星领域已形成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通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系列化卫星体系,其作用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能帮助人们引路报时、搜索矿藏、观测气象、预警灾害、通讯广播……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卫星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卫星在技术上更是不断创造“新第一”,一次次将我国航天技术推上新的高峰。
北斗区域系统开创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新第一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有力托举下呼啸升空。
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的最后落定,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全部完成,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
1994年,我国正式拉开了北斗导航系统建设的大幕。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北斗试验卫星01、02星先后发射,创造性地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了区域导航定位。
2003年12月15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试验系统正式开通运行,成为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之后,全球第三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从无到有的突破。
与此同时,我国也已开始了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
2004年,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正式立项,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从此时到2007年发射第一颗试验星,该系统用了三年时间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创造了航天领域研制管理上的多个“第一”,率先设计并开发了接口数据单管理系统,开创了“集同设计”的先河,第一个提出了“风险分析”的概念……至今年10月25日,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已完成了所有卫星发射任务,形成了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精度可达10米以内。
高分系列遥感卫星 布设中国太空“慧眼”——我国高分专项建设回眸

高分系列遥感卫星布设中国太空“慧眼”——我国高分专项建设回眸作者:曹福成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1期高分专项用于加快中国的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发展,通过建设一个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一方面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中国遥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迈向“感知”大国,遥感应用步入了“黄金期”,遥感技术在中国国土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等各行业都有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遥感卫星系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
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高分”卫星系列便是遥感卫星家族成员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广泛应用,中国迈向“感知”大国,遥感应用步入了“黄金期”,遥感技术在中国国土监测、环境监测、交通等各行业都有应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高分专项建设回眸高分专项用于加快中国的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发展,通过建设一个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一方面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与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中国遥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10 年 5 月国务院正式审议批准实施高分专项工程。
高分专项的观测部分包括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和航空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天基观测系统即遥感卫星以宽幅、高效和廉价等特点,成为高分专项的主角。
2020 年前后,建立中国自主的陆地、大气和海洋先进对地观测系统,提供全天候和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并改变过去遥感卫星各自为战的状况。
“高分”卫星作为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 至8 年。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无地面控制精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无地面控制精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龚健雅;王密;杨博【期刊名称】《测绘学报》【年(卷),期】2017(046)010【摘要】卫星影像全球无地面控制高精度几何定位是卫星摄影测量技术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实现困难地区和境外地区测图的关键支撑技术.本文围绕我国国产遥感卫星的技术发展,详细论述了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高精度无地面控制几何定位的理论与方法,在天星地一体化全链路误差建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轨几何定标理论与方法、稳态重成像几何处理模型与方法及大规模无地面控制区域网平差理论与方法.将本文方法应用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数据处理,试验结果满足1∶50 000测图精度,证明了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总页数】7页(P1255-1261)【作者】龚健雅;王密;杨博【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2;地球空间信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相关文献】1.基于四元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 [J], 龚辉2.一种新的异源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匹配算法 [J], 戴激光;宋伟东;贾永红;张谦3.基于知识的中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桥梁目标识别研究 [J], 吴樊;王超;张红;张波;张维胜4.一种可靠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匹配方法 [J], 戴激光;宋伟东;李建军5.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方法 [J], 岳照溪;潘琛;郭功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度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文I 《卫星应用》编辑部为充分展示我国遥感领域年度重大成果、扩大社会影响,促进遥感科技进步、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联合《遥感学报》和《卫星 应用》等单位,组织了 “2020年度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遴选活动。
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首届国际高分遥感图像解译大赛成功举办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2020年成功举办 了首届国际高分遥感图像解译大赛,吸引来自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20个国家的701支队伍、2023人参加。
大赛发布了第一套大规模、高质量、精细化标注的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集,上线了国内首套遥感解译全自动在线测试评估平台,打造高分专项和我国遥感应用的重要科技创新与展示 平台。
二、 国际首颗C 波段商业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海丝一号”成功发射并获取首批图像“海丝一号”是国际首颗C 波段、轻小型、基于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商业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 于2020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27日获取首批高 质量图像,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lm,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国内首次形 成C 波段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商业化设计、制造和运营全流程能力。
三、 中法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投入业务应用2020年2月21日,中法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正式在轨交付自然 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
该星是我国海洋卫星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轨运行期间,CFOSAT 获取46 |卫星应用| 2021年第5期遥感视野Remote Sensing的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产品在台风、飓风、海浪、南北极海冰监测示范应用中效果显著,将在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我国对地遥感高精度测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暨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2020年8月20日,高分七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首次实现星载1:1万立体测绘,实现航天光学测绘载荷技术自主可控并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打破了我国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市场大量依赖国外卫星的现状,开启了我国自主大比例尺航天测绘新时代。
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分辨率及技术指标

800km(4 台相机 组合)
重访周期(侧摆
时)
4天
覆盖周期(不侧
摆)
41 天
4天
高分二号
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优于 1 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可在遥感集市平台中查 询到,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 1 米全色、4 米多光谱相机,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 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GF-1 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参数
参数
指标
轨道类型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轨道高度
645km(标称值)
倾角
98.0506°
降交点地方时
10:30 AM
侧摆能力(滚动)
±25°,机动 25°的时间≦200s,具有应急侧摆(滚动)±35°的能力
GF-1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
参数
2m 分辨率全色/8m 分辨率 16m 分辨率多光谱
“高分一号”是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的第一颗卫星。“高分 专项”于 2010 年 5 月全面启动,计划到 2020 年建成我国自主的陆地、大气和海洋观测系统。尽管该 “专项”主要是民用卫星,但外国专家认为,由于分辨率较高,也具备相当价值的军事用途,识别飞 机、坦克已经不成问题。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卫星分辨率及技术指标
高分一号
高分一号卫高分一号卫星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 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 5 至 8 年。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是《国家中长 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确定的 16 个重大专项之一,由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 牵头实施。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遥感测绘中的应用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遥感测绘中的应用引言遥感测绘技术是用于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方法,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地面的图像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是遥感测绘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它能够提供更清晰、更精确的图像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资源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遥感测绘中的应用,并着重概述其在城市规划、农业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一章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概述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是指在遥感图像中所能分辨的最小物理细节。
它通过增加传感器的像元数量和减小像元尺寸,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包括光学成像技术和雷达成像技术两种主要类型,其中光学成像技术又分为空间光学和航空光学两种。
第二章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形和地貌信息,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可以测量城市的用地类型、道路网络、建筑分布等重要信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章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农业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获取农田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度和效率。
此外,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还可以帮助农业专业人员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水资源管理,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章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资源的一项重要活动。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环境保护中能够提供精确的空间和时序信息,为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可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覆盖变化和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遥感测绘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突破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测绘关键技术
卫星测图是一个国家对地观测水平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中国卫星影像精度不高,一直依靠航空影像和国外卫星影像进行测图。
在10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应用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一项目结束了中国遥感卫星难以测图的历史,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数据垄断,使中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成套卫星测绘技术的国家。
2012年1月9日,中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发射成功,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资源三号卫星应用系统的第一幅地形图就产生了,并且平面与高程精度都优于3米,测绘精度超过了国外同类卫星。
“此前,中国1:5万卫星测绘数据源基本依赖国外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副主任唐新明介绍说,这个项目实现了国产遥感卫星从“有”到“好用”、从示范应用到业务化运行的根本性转变。
项目实现了五项第一,将无地面控制卫星测图的精度提高了近百倍。
唐新明说,这一项目突破了困扰中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长期依赖进口的瓶颈。
资源三号成功应用不久,国外同类卫星数据的价格就大幅下降,从每平方公里40元降至6元。
更重要的是,这一技术跨越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资源三号应用系统基本实现规模化、业务化生产,能实现当
天接收数据、当天完成处理,业务化生产水平也已完全与国际接轨。
为测绘、国土、地矿、水利等众多行业提供了5000万平方公里的影像,为全国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全国首次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重大项目提供了1500万平方公里的影像,同时还向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地区提供了450万平方公里的影像数据。
在资源三号之后,中国计划用10年至15年时间建立测绘遥感卫星体系。
目前3颗资源三号后续测绘卫星已纳入国家相关规划,2014年力争发射资源三号02星,实现两颗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组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