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的原则和办法
超市经营商品、食品分类及存放管理制度

超市经营商品、食品分类及存放管理制度
1. 商品分类
1.1 商品分类原则:明确商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品类、生鲜程度、保质期等因素进行分类。
1.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确保每个商品都能明确归属到相应的分类。
2. 食品分类
2.1 食品分类原则:明确食品分类的原则,可以根据食品种类、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进行分类。
2.2 分类标准制定:制定详细的食品分类标准,确保各类食品都能被正确分类。
3. 存放管理
3.1 存储设备规定:明确不同商品、食品的存储设备,确保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3.2 存储位置安排:规定每类商品、食品在仓库或货架上的存储位置,方便取放和管理。
4. 保质期管理
4.1 保质期标识:要求每个商品、食品都清晰标明保质期,以便及时取出或调整销售策略。
4.2 临近过期处理:建立商品、食品临近过期的监测机制,提前采取相应的促销或处理措施。
5. 库存监控与调整
5.1 库存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库存监控系统,确保及时了解商品、食品的库存情况。
5.2 库存调整程序:明确库存调整的程序,包括报损、退货、清库等,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6. 定期清点与盘点
6.1 定期清点制度:制定商品、食品的定期清点制度,保证库存数据与实际一致。
6.2 定期盘点程序:建立商品、食品的定期盘点程序,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7. 超市陈列规范
7.1 陈列设计规范:制定超市陈列设计规范,提升商品、食品的吸引力和销售效果。
7.2 定期调整陈列:规定定期调整陈列的频率,确保陈列一直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延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
•
综合实用性原则
二、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一)线分类法 也称层级分类法,指将分类对象按所
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 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 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二)面分类法
又称平行分类法,指将所选定的分类 对象的若干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 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排列成一个 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
物流条码
• 物流条码是供应链中用以标识物流领域 中具体实物的一种特殊代码,是整个供 应链过程,包括生产厂家、配销业、运 输业、消费者等环节的共享数据。它贯 穿整个贸易过程,并通过物流条码数据 的采集、反馈,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 济效益。
• 国际通用的物流条码: • 消费单元条码 • 储运单元条码 • 货运单元条码
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 规律排列的符号。
• 商品代码的类型: • 全数字型商品代码 • 全字母型商品代码 • 数字—字母混合型商品代码
• 商品编码的概念:
• 是根据一定规律赋予某类商品以相应的 商品代码过程
• 作用:
• 便于记忆、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和 可靠性、降低管理成本、促进国际贸易 的发展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 根据一定的目的,为了满足商品生产、
流通、经济管理及人们生活等需要,选择 恰当的分类标志或特征,将商品集合总体 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类、中类、小 类、品种、细目直到最小单元的过程。
三、分类的作用: 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事实各项管理活动 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科学的基础 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 定 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海关商品归类原则和方法

海关商品归类原则和方法一、整体归类原则整体归类原则是指将商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归类,看其最主要用途或最显著特征,遵循环境显著原则(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这意味着商品应根据其在自然、制造或商业环境中的最重要用途或特征进行归类。
二、专用归类原则专用归类原则是指将商品归入专门为其设计的类别。
根据专用性归类包括材料(如纺织品)、用途(如工具)和功能(如机器)。
商品的专用性是归类的重要依据。
三、材料归类原则材料归类原则是指将商品归入以其材料组成为依据的类别。
商品的材料组成对归类至关重要,例如,木制家具归类于木材制品类别,而金属制零件归类于金属制品类别。
四、组成归类原则组成归类原则是指根据商品的组成部分来确定其分类。
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最起码组成部分会决定归类方向。
例如,压缩空气机由动力装置和压缩机部分组成,因此会归类于压缩机类别。
五、综合归类原则综合归类原则是指通过综合各个归类原则来确定商品的分类。
这意味着需要考虑商品的各个特征和用途,综合分析并确定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分类。
综合归类原则是最常用的归类原则,尤其是在没有特定的专用归类或材料归类原则适用时。
在实际归类过程中,海关会根据国际贸易统计标准(HS编码)进行归类。
HS编码是一个由世界海关组织(WCO)制定的用于标识商品的分类系统。
它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章节,接下来的两位表示附录,最后两位表示细分。
归类商品的方法包括:一、查阅HS编码手册:海关人员可以通过查阅HS编码手册来判断商品的分类。
HS编码手册包含了所有商品的分类以及详细的归类规则和解释。
通过仔细阅读HS编码手册,人员可以了解各个类别的具体要求,进而进行正确的归类。
二、比对类似商品:海关人员可以通过比对类似的商品来判断商品的分类。
将商品与已经归类的类似商品进行比较,找到最相似的分类。
通过对比来判断商品的分类可以提高准确性。
海关商品归类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海关人员准确划分商品的分类,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运作,同时也为监管和征税提供了基础。
商品分类及编码的原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商品分类及编码的原则
商品分类及编码的原则、方法
1.商品分类的原则、方法
商品的分类是指为满足某种目的和需要,根据商品的特征、特性,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类别和组别的过程。
(1)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可扩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
惟一性原则。
(2)商品分类的方法:
①按商品的用途分类:可将全部商品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 若将生活资料继续按用途分类,又可分为食品、医药用品、纺织品等等。
②按商品的原材料分类:这种分类适用于原材料的种类和质量对商品的性能和品质影响较大,或起决定作用的情况。
③按商品的加工方法分类:若生产工艺不同,生产出的商品特性、品种也就不同的商品可使用这种分类方法。
④按商品的主要成份或特殊成份分类:有的商品其特性、质量、用途,往往是由其主要成份或特殊成份所决定,则可采用该种分类方法。
⑤按其他特征分类:譬如按商品的形状、尺寸、颜色、重量、产地、产季等分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商品分类的原则范文

商品分类的原则范文商品分类的原则是根据商品的共性特点和消费者需求进行划分和整理,以便于销售、管理和市场营销。
通过对商品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购物信息和指导,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同时也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制定营销策略和管理商品。
一、功能原则商品分类的第一个原则是功能原则,即根据商品的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通过将具有相似功能的商品划分在一起,能够方便消费者选择和购买。
例如,电子产品可以根据功能特点划分为家庭电器、办公电器、通讯产品等。
此外,功能原则也可以在经营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小类和子类,例如,家用电器可以细分为厨房电器、卫浴电器等。
二、用途原则用途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二个原则,即根据商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进行划分。
不同的商品在使用场合和目的上有所区别,通过将具有相似用途的商品划分在一起,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服装可以根据使用场合划分为休闲装、正装、运动装等。
此外,用途原则还可以根据商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
三、质量原则质量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三个原则,即根据商品的质量特点进行划分。
不同商品的质量差异较大,通过将具有相似质量特点的商品划分在一起,有助于消费者选择和购买。
例如,食品可以根据质量特点划分为天然食品、有机食品、合成食品等。
此外,质量原则还可以根据商品的标准和认证进行分类,例如,绿色认证、无公害认证等。
四、价位原则价位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四个原则,即根据商品的价格进行划分。
不同价格区间的商品对应着不同的消费人群,通过将具有相似价位的商品划分在一起,有助于消费者根据自身购买能力进行选择和购买。
例如,服装可以根据价格划分为低档服装、中档服装、高档服装等。
此外,价位原则还可以根据商品的销售策略和定位进行分类,例如,折扣品、奢侈品等。
五、品牌原则品牌原则是商品分类的第五个原则,即根据商品的品牌进行划分。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

超市商品分类标准及管理方法一、商品分类标准1. 按照商品属性分类(1)食品类:包括生鲜、熟食、零食、饮料、粮油等。
(2)家居用品类:包括厨房用品、家纺、个人护理、清洁用品等。
(3)服装鞋帽类:包括男装、女装、童装、鞋帽、箱包等。
(4)电子产品类:包括手机、电脑、家电、数码配件等。
(5)文具办公用品类:包括文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等。
2. 按照商品用途分类(1)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洗发水等。
(2)节日礼品:如月饼、粽子、年货等。
(3)季节性商品:如夏季的防晒霜、冬季的保暖内衣等。
3. 按照商品品牌分类(1)国内品牌:如华为、美的、蒙牛等。
(2)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宝洁、苹果等。
二、商品管理方法1. 商品陈列管理(1)遵循“先进先出”原则,确保商品新鲜度。
(2)根据商品属性和用途进行合理分区,方便顾客选购。
(3)采用有吸引力的陈列方式,提高商品展示效果。
2. 商品库存管理(1)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销售情况,合理调整库存,避免积压和断货。
(3)对滞销商品进行促销,提高库存周转率。
3. 商品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商品验收制度,确保进货商品质量。
(2)加强商品在库养护,防止商品损坏、变质。
(3)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确保销售商品质量。
4. 商品价格管理(1)制定合理的商品定价策略,确保价格竞争力。
(2)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商品价格。
(3)对促销商品进行价格优惠,吸引顾客购买。
5. 商品促销管理(1)策划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提高商品销售额。
(2)合理分配促销资源,确保促销效果最大化。
(3)评估促销活动效果,不断优化促销策略。
三、商品分类细化与优化1. 细分市场,满足不同顾客需求(1)针对不同年龄层、性别、消费能力的顾客,对商品进行更精细的分类。
(2)关注特殊人群需求,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商品分类。
2. 跨界融合,创新商品分类(1)结合时尚潮流,推出跨界商品组合,如运动与时尚结合的服装区。
超市商品分类的三大方法与三大原则

超市商品分类的三大方法与三大原则商品分类也可以说是将所有商品来源、生产方式、运输方式、销售方式、处理方式、陈列方式、用途、功能、成分等不同的商品加以分门别类,并赋予一定代号,使其能系统、有秩序地被管理的过程。
商品分类方法商品分类的方法各种各样,根据不同方法,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商品类别。
从商品营销学的角度看,有意义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按商品之间的销售关系根据商品之间的销售关系分类,商品可分为独立品、互补品、条件品和替代品。
独立品是指一种商品的销售状况不受其他商品销售变化的影响。
互补品是指一种商品销售的增加必然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销售的增加,反之亦然。
条件品是指一种商品的购买要以另一种商品的前期购买为条件。
替代品是指一种商品销售的增加会养活另一种商品的潜在销售量,反之亦然。
按商品耐用性和损耗性根据商品是否耐用和是否有形,商品可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
耐用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能多次使用的有形物品。
非耐用品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一次或几次使用就被消费掉的有形物品。
服务是指提供卖的活动、满意等。
服务的特点就是无形性和变动性。
按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商品(这里主要指消费品)可分为日用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需品四类。
日用品是指消费者通常购买频繁,希望一次有需要即可购买的,并且只花最少精力和最少时间去比较品牌、价格的消费品。
肥皂、糖果和报纸就属日用品。
一般来说,日用品都是非耐用品,而且多为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
消费者在购买前,对日用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和卖地点等都很熟悉,所以购买大多数日用品时用较少的时间与精力。
选购品是指消费者会仔细比较其适用性、质量、价格和式样,购买频率较低的消费品。
消费者在购买选购品时,一般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信息进行比较。
特殊品是指消费者愿意花特殊的精力去购买的有特殊性质或品牌识别的消费品。
例如,特殊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定制西服等。
一般来说,消费者只愿意购买特定品牌的某种商品,而不愿意购买其他品牌的某种特殊品,这与日用品不同。
商品又是按照怎样的原则来分类

商品又是按照怎样的原则来分类
1、科学性原则。
商品命名要统一、科学、准确。
选择商品稳定的本质属性作为分类基础;规定统一的归类原则;分类层级的划分要客观、合理。
2、系统性原则。
以分类对象的稳定本质属性或特征为基础,将选定的分类对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每一个分类对象在这个序列中都占有一个位置,并与别的分类对象相关联,通常用数字代码表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适用性原则。
商品分类体系应具有适用性,能满足分类的目的和要求,若进行商品分类,就要为每一种产品赋予一个标识,而且只能采用一个分类标识,不准同时采用两个或多个分类标识,否则会造成商品管理混乱。
4、可扩展性原则。
商品分类要充分考虑到科技进步、新产品不断涌现的现实情况,在设置商品分类体系时,要留出足够的空位以安置新商品,从而使商品分类体系具有可扩展性。
通常在商品目录里可以设置收容项目。
5、兼容性原则。
在进行商品分类、设置新的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时,要尽可能与国内原有的商品分类体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使相关的商品分类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和协调。
同时还应考虑到与国际通用商品分类体系的对接,以利于推广应用,便于信息的查询、对比和交流。
6、综合实用性原则。
在满足商品管理系统总任务、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各行业商品管理系统、各有关单位的实际需要。
因此,分类时应首先强调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整体的品质化,要求局部服从整体。
其次,在满足管理系统总任务、总要求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各管理子系统在分类上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一、 复习回顾:商品的使用价值分为几种使用价值?
二、 课程引入:超市里的商品是不是全部堆在一起的,有没进行分类的?
三、 讲授新课
1、商品分类的定义: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成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或品目,以及品种、花色、规格等。
门类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共性对商品总的分门别类,属最高类别,我国商品有23个门类。
品
010203040506070809101121) 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商品科学分类是合理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提高商业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 商品科学分类是合理编商品目录的前提,是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
4) 商品科学分类有利于国际经济信息资源共享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5) 商品科学分类有利于商品教学工作和商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商品分类的原则:
(1)科学原则
科学原则就是要选择商品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2)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就是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和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套合理的
精心整理
科学分类体系。
(3)可扩延原则
可扩延原则通常应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事物或概念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也可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基础上进行扩延细化创造条件。
(4)兼容原则
兼容原则即要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并要求分类体系能兼容并蓄地将总体范围的商品全部包含进去。
(5)综合使用原则
综合使用原则即在满足系统总任务、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系统内各有关单位的实际需要。
4、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商品分类方法基本上有两种: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细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