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色彩的对比》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色彩的对比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色彩的对比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色彩对比,并能够运用色彩对比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色彩对比的应用技巧,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对比的概念:介绍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等。
2. 色彩对比的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色彩对比,如互补色对比、类似色对比等,并通过实例展示其效果。
3. 色彩对比的应用: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绘画中运用色彩对比,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巧,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良好色彩对比的艺术作品。
2. 难点:学生对色彩对比的深入理解和在实际绘画中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色彩对比的图片资料、PPT课件、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或彩色铅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对比强烈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分析。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色彩的对比2. 正文:包括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应用等重点内容,以图表和文字结合的形式呈现。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学生运用色彩对比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色彩对比明显,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2. 选做题: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的色彩对比,并尝试将其应用于绘画创作中。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应用。
第1课 色彩的对比(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1)

第1课色彩的对比(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色彩的对比,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对比原理,能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对比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色彩的对比原理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用品。
2. 色彩对比图片、绘画作品等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介绍色彩对比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色彩对比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魅力。
4. 实践操作:学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对比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知识2. 色彩对比原理3. 色彩对比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色彩对比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收集生活中的色彩对比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色彩对比原理,让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对比知识,并能够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色彩对比的种类和作用讲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中的“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美术教学中,色彩的对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色彩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具有显著影响。
人教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 色彩的对比 课件(共19张PPT).ppt

2.指世态炎凉。
•
3.比喻各种各样的体验。
•冷色是指使心理上产生凉爽感觉的颜色。它是以蓝色为主导
的一些色彩,包括绿色和紫色。因为天空,冰雪,大海等偏冷的
物体往往呈现出这些颜色。偏向于蓝色的灰色被称为偏冷色调的
灰色。
• 暖色调是使人心理上产生温暖感觉的红、橙、黄、棕色以及由它
们构成的色调。
•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清冷,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闷热。
• 红色、橙色、黄色、棕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大地。
• 绿色、蓝色、紫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天空、大海。
• 灰色、黑色、白色--为中间色。
这幅画运用哪些颜色?
这幅画运用冷暖色了
吗?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这幅画运用哪些颜色?
这幅画运用冷暖色了
吗?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
作品欣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品欣赏
五年级上册美术
人教版
1、色彩的对比
《普尔维尔的悬
崖和帆船》
克洛德·莫奈
星月夜
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
:荷兰
暖色调
暖色调
暖色
冷色
冷暖
• 在汉语中,冷暖可以指寒冷和温暖,泛指日常生活起居。例如,
可以说“关心农民的冷暖”,意味着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
•
1.寒冷和温暖,泛指人的生活起居。
范画
作业要求:
•选用恰当的颜色,表现季节或心
情
展评
• 生活中的冷暖色的运用。
• 冬天你想睡在哪个房间?
• 夏天你想睡在哪个房间?
谢谢观看
美术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第1课 色彩的对比1》人教版

美术五年级上册说课稿《第1课色彩的对比1》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第1课色彩的对比1》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色彩对比的原理进行创作。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探索色彩对比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于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色彩的知识还很匮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色彩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色彩对比的原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色彩对比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画册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色彩对比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作用和运用方法。
3.实践活动:安排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探索色彩对比的效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课《色彩的对比》(课件)美术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新授
新授
暖色調 寒色調
其他对比: 寒暖对比 补色对比 色相对比
学生作业
用对比色创作一幅作品,并说一说你 的色彩对比处理方法以及表现效果。
课堂总结
对比色配合,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使人烦躁。调和的 方法有很多,美术家经常用色彩的对比 来进行创作。
谢谢观赏
第一课 色彩的对比
五年级上册
导入
这些图 片,是一种 怎样的关系?
导入
新授
对比: Contrast
将相对的要素罗列一起, 相互比较,以二者抗拒的紧张 状态,称为对比。对比包括的 范围非常广泛,如造形、色彩、 质感、方向、面积。
新授
继续对比 Succesive Contrast
新授
同时对比 Simultaneous Contrast
新授
边缘对比 色块与色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的一定距离感产生一种阴影与
光亮或炫目的错觉现象。特别是深色的对象物。
新授
新授
新授
新授
明度对比 将同明度的灰色置于
白底和黑底上,会感觉黑 底上的灰色较亮;而白底 上的灰色明度较暗。
新授
新授
彩度对比 将不同彩度的色彩并
置所产生的对比,其中低 彩度配置会使颜色显得较 鲜明,而与高彩度并置会 使色彩显得较浊。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课件(共31张PPT)

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 其色彩感觉更加协调 呢?
方法一:
降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纯度
(原图)
(降低绿色的纯度)
画家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色彩感觉协调?
1.降低一 方纯度
方法二:
加入同一种颜色
(原图)
(同时加入黄色后的效果)
设计师用了什么方法使室内色彩感觉协调?
对照色:色相的性质相反,
光度明暗悬殊的色彩。
·
常用的三对对照色
色相环上相距180度的颜色互为补色,都是对照色。
黄与紫是一对对照色,面积相等放在一起,我们 的视觉感觉怎样?
------令人目眩、强烈的排挤感等
如果同时加入相同量的一种颜色,如白或其他色 相,这时我们会感觉怎样?
对照效果
调和效果
对照色的协调方法: 补色协调法
2、对照色的协调方法:补色对照 1.降低一方纯度 2.加入同一色彩 3.用中性色间隔 4.改变面积比例
对照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照色不仅是只有在 艺术作品中才有用处, 它在存在于我们生活 的点点滴滴。
家装
怎么样,这双鞋 你喜欢吗?为什 么?
鲜花与花瓶
在黄色花瓶的衬托下, 紫花显得更加鲜艳。
酒瓶
对照色在酒瓶上的应用。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色彩感觉协调?
3.用中性色 间隔
方法四:
改变面积比例
(原图)
(增大了绿色的面积,减小了 红色的面积)
画家用了什么方法使画面色彩感觉协调?
4.改变面积 比例
找一找
绿色一方 纯度降低
加入白色 降低纯度
找一找
使用中性色间隔
找一找
改变面积比例
第1课 色彩的对比(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课色彩的对比(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色彩对比。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2. 色彩对比的运用:色彩对比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和效果。
3. 色彩对比的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运用色彩对比进行绘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色彩对比。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对比明显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色彩对比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定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运用色彩对比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色彩对比效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运用色彩对比进行绘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5. 总结与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运用色彩对比进行绘画。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效果,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色彩的其他知识,如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象征意义等。
2.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其他形式的美术创作,如版画、水彩画等。
3. 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和分析一些运用色彩对比的经典美术作品,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色彩的对比》人教新课标(2023秋)

(3)理解色彩对比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突破方法:赏析著名美术作品,分析色彩对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小组合作与沟通:在小组讨论、评价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等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放在一起产生的视觉现象。它是视觉艺术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运用了色彩对比的画作。这个案例将展示色彩对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突破方法:教师提前设定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色彩对比的知识,提高创作实践能力,培养审美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针对难点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色彩的对比》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色彩对比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到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冲击。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色彩对比来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色彩对比的类型和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色彩对比的效果。然而,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的指导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的应用,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例如邀请学生们上台演示色彩搭配,让大家一起分析其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