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孩子必须养成的九个好习惯
十几岁孩子必须养成的九个好习惯

十几岁孩子必须养成的九个好习惯1,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生活方面来说,早睡早起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都充满活力。
2,正确的饮食习惯: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要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摄取是多么的重要。
并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要专心吃饭。
3,自己整理书桌的习惯:不好好整理书桌的孩子,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东西上。
可以从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笔记开始,来培养孩子勤于整理的习惯。
4,运动的习惯:最近,孩子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体力却在下降。
只有身体强壮了学习才能搞好。
所以,要培养孩子至少坚持进行一种运动的习惯。
5,做家务的习惯: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负起相应的责任来。
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诸如自己房间的清洁卫生和垃圾分类回收等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作业是学习的基础。
不好好做作业的话,是跟不上学习课程进度的。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不论怎样都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7,读书的习惯:读书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开始。
如果孩子讨厌读书的话,家长[微博]就大声朗读给孩子听,一直到孩子会自己去读书为止。
8,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不放心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而代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孩子们在收拾书包的同时,也是在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准备,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妨碍他们。
9,保持清洁的习惯:只有身体清洁了,心情才会舒畅。
并且,勤洗手也是预防疾病的最简单的方法。
父母最应知道的十条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初中生的十大好习惯

初中生的十大好习惯1. 良好的时间管理良好的时间管理是初中生成功的关键之一。
学生们应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初中生需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
他们应该每天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且要选择均衡的饮食,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3. 建立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扩展知识和培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式。
初中生应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小说或者报纸杂志,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
4. 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是思维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
初中生应该多写作,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将日记、作文等作为锻炼写作能力的手段。
5. 注重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保持健康非常重要。
初中生应该养成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保持床铺整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疾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6. 培养爱好拥有一个或多个爱好可以丰富生活,提高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这可以是运动、音乐、绘画、摄影等各种形式,并且努力发展和提高自己在这些领域的技能。
7. 学会团队协作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完成团队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8. 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人际关系和学习都非常重要。
初中生应该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9. 克服困难和挑战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他们应该学会积极面对这些困难,勇敢地克服挑战,不放弃,坚持努力。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10. 培养社会责任感初中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和社会问题。
他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学生应养成的11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应养成的11个良好的学习习惯11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归根到底是培育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存储的资本,它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孩子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一定要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培养学习习惯.2、演讲习惯:让孩子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阅读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之间进行思想对话。
每天阅读有好处,孩子小时候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父母和老师。
4、写作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孩子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惰性大的孩子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而优秀的孩子的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6、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孩子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
孩子要学会适应不同层次的老师,长大了才能适应社会。
7、预习习惯:让孩子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自己学会感受学习、探索、增长能力的快乐。
8、自己留作业的习惯:除了老师留的常规作业外,孩子要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9、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过后,都要对错题进行整理,找出错题的原因,使同样的错误不要在以后重复出现。
错题集是好多孩子公认的好习惯。
10、出考试题的习惯:孩子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六年级的孩子应该会出小学毕业考试题。
11、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孩子要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资料。
11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让孩子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
小学生应具备的九个好习惯

每天瞧一瞧,是否条条做到了。
九个好习惯一、九个学习好习惯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错5、查询资料6、不磨蹭7、仔细审题8、勤于动笔9、认真书写二、九个做人好习惯1、心态积极2、孝敬老人3、勤俭节约4、持之以恒5、充满自信6、守时惜时7、诚实可信 8、不给别人添麻烦 9、善待他人三、九个礼貌好习惯1、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2、使用礼貌用语3、用双手接递长辈的东西4、坐有坐相站有站相5、礼貌待客6、不乱烦别人的东西7、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8、在公共场所要安静9、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四、九个卫生好习惯1、饭前便后洗手2、早晚刷牙3、每晚洗脚洗袜子4、手脏了及时洗5、不随意席地而坐6、常换衣服常洗澡7、不随地吐痰8、不乱扔垃圾 9、随手整理好衣物和用具五、九个饮食好习惯1、定时定量2、细嚼慢咽3、吃饭时不说话、不出声4、爱惜粮食5、不挑食、不偏食6、少吃零食7、不边走边吃 8、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9、不吃不合格食品六、九个阅读好习惯1、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2、手不释卷3、专心致志4、做摘抄画重点5、读、写、思相结合6、善于使用工具书7、姿势正确8、善于交流心得9、爱护书籍七、九个安全好习惯1、遵守交通规则2、不玩火3、不逞能4、遵守公共秩序5、不急追猛跑6、右行礼让7、有自护意识8、不做危险动作9、离家离校要向家长或老师打招呼八、九个运动好习惯1、每天运动一小时2、认真完成每一次练习3、全面锻炼身体4、常到大自然中去5、循序渐进6、做好准备活动7、经常散步 8、积极参加体育比赛 9、不断尝试新项目九、九个劳动好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家里的事情主动做3、别人的事情帮助做4、按操作程序劳动5、学会共同劳动6、劳动中注意自我保护7、找窍门探索巧干8、劳动结束后整理现场9、爱护和珍惜劳动成果。
未成年人的十个好习惯

• *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最好每月刷洗一次书包。因为书 包是我们每天都要携带的,经常清洗可以清除细菌。同时, 它的整洁也关系到个人的卫生面貌,背上干干净净的书包, 会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 * 不到医院等容易传染上疾病场所玩耍。 • * 得了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应上医院治疗,在家养病治疗时, 不要到处乱跑,以免传染给他人。 • * 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随身携带纸巾或手 帕,将吃过的口香糖、要吐的痰等吐在纸巾里、手帕中。 时刻切记,爱护环境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责任。
• 建议大家做到: • 在学校,见到老师或同学,要主动说一声“老师好” 或“您好”,同时报以微笑;见到传达室的校工、学校的 保洁人员、食堂的师傅也要微笑面对。 •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 在别人不小心冒犯了你时,要用微笑表示你的谅解。 微笑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这样才会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尊敬、爱护和关心老人,尊重外地人、有困难的人或残疾 人,对他们有礼貌,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方便
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中学生需要养成的十个好习惯

中学生需要养成的十个好习惯中学生学习的十项好习惯学习的十项好习惯一、预习习惯1、通读熟读最基本,三遍四遍是保证。
2、标、圈、学、划结合用,多思多想解词意,主要内容归纳,不懂问题要积累,课中努力去解答。
3、针对提纲有目的,课外资料很重要,调查、查找多收集。
二、倾听习惯1、认真听讲记常规,目光专注随师转,关注板书多思考,精彩问答适当记。
2、目光紧随发言人,仔细听其话语意,细细咀嚼思考。
3、如有意见和建议,轻声端正把手举,随意打断不应该。
三、表达习惯1、举手发言好习惯,五指并拢手臂举。
2、回答问题音响亮,言语完整是关键。
3、“我觉得......”、“我认为......”、“因为......所以......”、“......是因为......”表述意见和建议。
4、补充修改先评价,规范使用“我同意XX的观点,但我还有补充......”、“我不同意XX的观点,我认为......”四、思考习惯1、多思多说好习惯,“因为......所以......”常用语。
2、常常自问好习惯,“我还有不一样的想法或别的观点吗?”常挂口。
3、独立分析寻答案,人云亦云不是取,换个角度想问题。
五、作业习惯1、作业书写一种笔,独立完成好孩子。
2、不涂不划保清洁,规范端正最重要。
3、数学作图用工具,铅笔作图要常记。
4、认真审题是前提,按时准时求效率,拖延磨蹭不应该,当天作业当天交。
六、订正习惯1、小小错误平常事,心态平和来订正。
2、修改错误要注意,留下错误是前提,空白之处订错题。
3、作业整洁好风气,订正及时好成绩,相似题做几题,多抄几边加巩固。
七、读书习惯1、名人名著是榜样,多读多摘是途径。
2、读书姿态是保障,身正足安最要紧,书本倾斜有角度。
3、数学概念要精读,新旧知识活联系,弄清公式多强化,巧读例题理思路,举一反三有创新。
八、日记习惯1、写好周记写日记,书写姿态要注意。
2、处处细心多注意,时时留心多积累。
3、最有意思印象深,天天交流留回忆。
初中生养成好习惯的八个方面

初中生养成好习惯的八个方面第一篇:初中生养成好习惯的八个方面1、讲究个人卫生: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随地吐痰,要勤洗手,勤洗头,勤换衣袜,勤剪指甲,早晚要刷牙漱口,大小便入池,要用卫生纸。
2、仪容仪表要规范: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刘海不过眉,不遮眼,不化妆,不染指甲,不穿高跟鞋,教学区内不穿拖鞋,校服要干净,佩戴红领巾要整齐。
3、谈吐要文雅:不说脏话,不骂人,不起哄,不嘲笑挖苦别人,课间不吵闹,路队部喧哗,就餐要安静,要讲普通话,见到老师要问好,要轻声细语,温文尔雅。
4、举止文明:不追逐打闹,不抽烟,不喝酒,不躺在草坪上,行走时不勾肩搭背。
上下课时举止要轻,不可影响他人,上下楼梯脚步放慢,靠右通行。
接递物品时,要双手接递。
5、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黑板上、墙壁上、课桌上、厕所里乱涂乱画,不踩踏校园内的花草,要认真值日,经常擦拭讲台、窗台、墙壁。
个人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6、尊敬师长:课堂上不随意说话、打闹。
听课要认真,课间时间不随意进出教师办公室,有事找老师要在门外喊报告,得到批准后才可进入。
在校园内见到老师(认识或不认识)都要打招呼。
不顶撞老师,不直呼老师姓名。
7、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不与同学发生口角,遇事语气要和缓,解释清楚,争执不下时,可寻求老师帮助。
更不能与学生发生争执而动手打人。
8、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在家的时候,不要顶撞父母,要听父母的话,多陪父母说说话,不要只顾自己玩游戏或与同伴外出玩耍。
给父母做顿饭,替父母打扫一次房间,父母下班回家后,给父母端杯热水,揉揉肩膀。
第二篇:初中生应养成的好习惯初中生一定要养成的11个好习惯1.记忆习惯。
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
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
学生的智力因素,注意力是最关键的。
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孩子九岁前应养成的九个习惯

孩子九岁前应养成的九个习惯
孩子九岁前应养成的九个习惯
1、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生活方面来说,早睡早起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都充满活力。
2、正确的饮食习惯: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要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摄取是多么的重要。
并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要专心吃饭。
3、自己整理书桌的习惯:不好好整理书桌的孩子,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东西上。
可以从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笔记开始,来培养孩子勤于整理的习惯。
4、运动的习惯:最近,孩子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体力却在下降。
只有身体强壮了学习才能搞好。
所以,要培养孩子至少坚持进行一种运动的习惯。
5、做家务的习惯: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负起相应的责任来。
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诸如自己房间的清洁卫生和垃圾分类回收等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作业是学习的基础。
不好好做作业的话,是跟不上学习课程进度的。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不论怎样都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7、读书的习惯:读书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开始。
如果孩子讨厌读书的话,家长就大声朗读给孩子听,一直到孩子会自己去读书为止。
8、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不放心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而代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孩子们在收拾书包的同时,也是在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准备,这个时候千万别代劳。
9、保持清洁的习惯:只有身体清洁了,心情才会舒畅。
并且,勤洗手也是预防疾病的最简单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几岁孩子必须养成的九个好习惯1,早睡早起的习惯:睡眠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生活方面来说,早睡早起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都充满活力。
2,正确的饮食习惯: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要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摄取是多么的重要。
并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要专心吃饭。
3,自己整理书桌的习惯:不好好整理书桌的孩子,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东西上。
可以从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笔记开始,来培养孩子勤于整理的习惯。
4,运动的习惯:最近,孩子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体力却在下降。
只有身体强壮了学习才能搞好。
所以,要培养孩子至少坚持进行一种运动的习惯。
5,做家务的习惯: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负起相应的责任来。
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诸如自己房间的清洁卫生和垃圾分类回收等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作业是学习的基础。
不好好做作业的话,是跟不上学习课程进度的。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不论怎样都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7,读书的习惯:读书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开始。
如果孩子讨厌读书的话,家长[微博]就大声朗读给孩子听,一直到孩子会自己去读书为止。
8,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不放心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而代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孩子们在收拾书包的同时,也是在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准备,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妨碍他们。
9,保持清洁的习惯:只有身体清洁了,心情才会舒畅。
并且,勤洗手也是预防疾病的最简单的方法。
父母最应知道的十条心理学规律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微博]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
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
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
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
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
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
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
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