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练习)第4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根据总产量曲线、劳动的供求曲 线与货币工资曲线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曲 线。 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在推导总供给 曲线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不同,导致了 总供给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的产 量水平上的供给完全缺乏弹性的供给曲线。 由于该曲线所描述的是充分就业产量 下的总供给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符合长 期经济发展趋势的,因此,又被称为长期 总供给曲线。
AD曲线斜率
其一,IS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则投资需求对 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和 支出所产生的影响越小,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 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 对值越小。 其二,LM曲线的斜率。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的 情况下,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 的反应程度越小,LM曲线移动对均衡总支出影响越大, AD曲线的斜率越小;反之,LM曲线的斜率越小,则AD 曲线的斜率越大。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一定 幅度会使总需求水平变动多少。 当价格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 较大时,AD曲线往往较平缓;反之,当价格 变化所导致的总需求量的变动较小时,则AD 曲线较陡峭。
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 两个方面: 第一,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更多的 货币从事交易活动,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增加,货 币的交易需求增加时,必然导致利息率上升,并 引起投资和总需求量的下降。 第二,国内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居民购买外 国商品增加,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净出 口减少。上述两方面都表现出价格水平与总支出 水平反方向变动的影响关系,它们共同决定了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趋势。
利率效应: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 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 方向变动的情况。 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 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 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 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减少。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4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4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二编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第4章宏观经济学概述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vs. microeconomics)答:(1)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开放经济理论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

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第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理论

第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理论

π=
Pt-Pt-1 Pt-1
×100%
Pt=Pt-1+
t期的物价水平等于按通货膨胀教正的上期物价水平 π ×Pt-1
(二)通货膨胀的种类
1、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 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 奔腾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100%。 超级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0%以上。 2、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区分: 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价格基本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并不相同。 3、按人们的预料程度区分:
奥肯定律公式
奥肯定律可能用下面的公式为表示 (y-yf)/yf = -α (u-u* ) 其中y为实际产出,yf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 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α 大于零的参 数。 简写为:y = f(u) f’ (u )>0
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和劳动 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 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 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 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例如,如果 实际失业率为6% ,高于4%的自然失业率2个百分 点,则实际GDP就将比潜在GDP低4%左右。在宏观 经济学中,GDP偏离其潜在值的百分比被称为GDP 缺口。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 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 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 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上涨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期。
预期到的(或惯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上涨的速度在人们的 预期之中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Y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
f(N,K0)
WN
• 劳动的边际 产品等于实 际工资。
Y0
利润
0
N
教材P585图17-4
劳动需求曲线:
W P
W P0 W P1 Nd 0 N0 N1 N
教材P585图17-5
劳动供给曲线:
W P Ns
• 劳动的供给 • ——表示劳 动的供给量 与实际工资 率之间的关 系。
一、总需求函数的含义及其特征
•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 国外需求构成。 • AD=C+I+G+(X-M) • 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 • ——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 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Y=f(N,K0)
Y0

0
N0
N
教材P583图17-3
二、劳动市场
劳动的需求
• 实际工资率[Real Wage Rate] • 货币工资率[Money Wage Rate] • 劳动的需求——表示劳动的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率 之间的关系。 货币工资率 实际工资率= 100 物价指数 8.4元 例:实际工资率= 112 100=7.5元
r LM r1 r0 E1 E0

IS1
• 教材P582图17-2
0 P Y0 Y1
IS0
Y
P0
E0

E1

AD0 0 Y0 Y1
AD1 Y
货币供给量变动 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r LM0 r0 r1 E0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基础练习(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2、总供给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利率效应5、实际余额效应(二)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总需求(A)政府支出(B)净出口(C)税收(D)投资2、运用IS-LM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推导过程中,下列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A)价格下降,IS曲线右移(B)价格下降,IS曲线左移(C)价格下降,LM曲线右移(D)价格下降,LM曲线左移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A)价格水平下降,投资的减少(B)价格水平下降,消费的增加(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的增加(D)以上三个因素都是4、总需求曲线()(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上升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5、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量()(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6、无论在凯恩斯或者古典供给条件下,财政扩张都会使得()(A)总产量上升(B)利率上升(C)价格上升(D)均有可能7、给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703-2N,产品价格水平为1,每单位劳动成本等于3美元,则劳动力的需求量为()个单位(A)300(B)335(C)350(D)3758、给定一个劳动需求函数,根据所画的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有()(A)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增加,则劳动需求量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工资不变,则劳动需求量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量减少9、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在于其假定的可变因素不同,下列哪个属于短期生产函数的可变因素()(A)技术水平(B)资本存量(C)就业量(D)人口增长10、短期劳动供给曲线()(A)斜率为正,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B)斜率为正,名义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C)斜率为负,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量越多(D)斜率为负,名义工资率越低,劳动供给量越少11、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直的条件是()(A)每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B)每个企业的产量都达到其物质限制(C)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D)与总需求曲线相交12、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的条件是()(A)产出水平由充分就业水平决定(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C)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D)劳动力的需求和劳动力的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13、假设长期存在“货币中性”,即货币存量的增加只会造成价格同比例增长,而不影响实际产出,那么总供给曲线的形态类似于()(A)古典情形(B)凯恩斯情形(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14、给定利润边际和劳动生产率不变,以下会造成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有()(A)原材料实际价格上涨(B)石油价格下降(C)实际工资水平下降(D)名义工资水平上升15、技术进步将会导致()(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16、AD-AS模型是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他改变的一个基本假设是()(A)投资由利率决定(B)货币需求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C)价格不变(D)充分就业17、假设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垂直线,减税将()(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18、假定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效应是()(A)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三)辨析题1、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2、增加税收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3、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上升将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4、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劳动力市场均衡或非均衡状态下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5、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总供给曲线都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线6、凯恩斯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7、当资源出现严重过剩时,增加总需求可以摆脱萧条8、当实现了充分就业后,增加总需求会增加国民收入9、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需求将会导致物价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表示的经济学含义2、简述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3、试说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关系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5、简要说明总供给曲线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五)计算题1、设三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支出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与答案

1、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故总需求曲线呈现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

正确答案:√2、在给定短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反向变动。

正确答案:×3、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正确答案:√4、若扩张总需求所带来的产出效应最大,则表明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正确答案:√5、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正确答案:×6、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意味着经济体在长期内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正确答案:√7、利率效应是影响总需求曲线形状的主要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8、一个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上升将导致财富增加,由此引起的该经济体的国民产出变化是沿着现有总需求曲线移动的。

正确答案:×9、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向外平移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正确答案:√10、提高企业所得税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正确答案:√1、一个经济体发生技术进步后,会引起()。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均向右平移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均向左平移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正确答案:A2、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A.需求B.供给C.工资D.技术正确答案:A3、当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会使()。

A.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正确答案:D4、对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而言,总需求增加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D.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下降正确答案:B5、下列各项中,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是()。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1. 下面哪一项是潜在产出的长期决定因素 ( ) 。

A. 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水平B. 货币C. 技术D. 对过分增长的工资罚以重税2. 增加国防开支而无相应的增税措施,将会引起 ( ) 。

A. 价格上涨和 GDP h升B. 价格上涨和GDP下降C. 价格下降和GDP下降D.价格下降和GDR h升3. 宏观经济学的传统观念可能会反对以下哪种说法 ( ) 。

A. 工资和价格对失衡可以有迅速的反应B. 当产出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C. 积极地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只会影响价格,但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D. 非自愿失业是一种经常有的状态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 )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财富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的税负会增加D. 以上几个说法都对5. 能够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的是 ( ) 。

A. 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B. 价格水平的下降C. 政府税收的增加D. 政府支出的增加6. 古典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 ( ) 。

A. 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弹性都为零B. 总供给中单个产品的供给曲线都垂直C. 宏观生产函数是稳定的D. 劳动市场是出清的7. 总供给曲线倾斜的原因可能是 ( ) 。

A. 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B. 劳动力需求立即对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做出调整C. 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D. 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做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8. 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 ) 。

A. 是由于工资面对劳动市场过量的需求时没有提高B. 是由于工资面临劳动市场过量的供给时没有降低C. 也被古典经济学家所承认D. 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9. 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 ) 。

A. 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 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 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 对价格和产出水平均无影响10.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长期” ( ) 。

A. 是就资本存量是否可变而言的B. 是就技术水平是否可变而言的C. 是就劳动力市场能否对价格水平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而言的D. 是就日历时间的长短而言的11. 潜在产量就是 ( ) 。

A. 不受价格水平变化影响的产量B. 是潜在的但不可能实现的产量C. 是确定的而非可以改变的产量D. 可以被财政或货币政策改变的产量12. 古典主义将会同意以下的哪种说法 ( ) 。

A.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用B.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用C. 财政政策有用,货币政策无用D. 财政政策无用,货币政策有用13. 在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情形下,实际产出接近充分就业的水平,总需求的增加将会使 ( ) 。

A. 产出和价格都有明显的提高B. 产出和价格都无明显的变化C. 产出增加较多,价格无太大变化D. 价格提高较多,产出无太大变化14. 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某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使 ( ) 。

A. 产出增加,价格下降B. 产出增加,价格提高C. 产出减少,价格下降D. 产出减少,价格提高15. 其他条件不变,突破性的技术进步最终将会使 ( ) 。

A. 产出增加,价格提高B. 产出增加,价格下降C. 产出减少,价格提高D. 产出减少,价格下降16. 充分就业是指( )A. 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 .消灭了周期性的就业状C. 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D. 消灭了自愿失业时的就业状态A: 增加总供给 B: 减少总需求 C: 降低物价 D: 提高物价18. 当长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应()。

A: 增加总供给 B: 减少总需求 C: 降低物价价格 D: 提高物价价格19. 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 .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B .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下降C .总需求减少D .总需求增加20. 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的原因()。

A .社会生产能力减少B .社会投资减少C .社会投资增加D .利率水平上升、多项选择:1. 发生()变化时,总需求曲线随之变得更陡峭。

A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减大C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小,D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减大2. 其他条件不变时,可能引起 AD 曲线右移的是()。

A .价格水平下降B .政府支出减少C. 税收增加D. 名义货币供给增加E.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般而言,在长期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以变动;在短期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不可变动B •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生产函数C •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D .潜在产量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E. 价格水平变化时,潜在就业量会发生变动4. 关于长期总供给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长期来看,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B •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C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对产量发生影响D .货币只起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的作用,与商品价值的决定无关E. 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将影响劳动市场的均衡5. 新古典理论认为()A .货币工资具有部分伸缩性B .居民存在货币幻觉C •存在收益递减规律D •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E. 工资率对劳动供需的调节存在时滞6. 对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上各点的斜率相等B .当产出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时,斜率变大C .在短期中,总需求推动实际产出增加并使价格上升D .如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于潜在产量线左侧,经济一定处于萧条状态7. 古典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假设()A 劳动供给是名义工资的函数B.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C. 工资有完全的伸缩性D. 工人不存在货币幻觉8.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A. 一条垂线B. 意味着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C. 社会上不存在失业D. 潜在产量线9. 不属于自然失业的有()A. 结构性失业B. 自愿失业D. 周期中的失业10. 在“古典区域”内()A.货币政策有效B 、财政政策有效C 、货币政策无效D 、财政政策无效11. 在短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变化,总需求包括()A. 投资需求B. 消费需求C. 政府需求D. 进出口需求12. 不符合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的假设条件为()A. 工人不存在货币幻觉B工人存在货币幻觉C工资有完全的伸缩性D. 工资没有伸缩性13. 古典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假设()A劳动供给是名义工资的函数B. 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C. 工资有完全的伸缩性D. 工人不存在货币幻觉14.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A 一条垂线B. 意味着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C. 社会上不存在失业D. 潜在产量线15. 不属于自然失业的有()A结构性失业B自愿失业D. 周期中的失业16. 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 结构性失业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 需求不足失业D.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17. 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表明()。

A.政府采取措施允许分期付款购买住房B.政府决定紧缩开支,减少政府购买C.政府决定增加开支,增加政府购买D.消费和投资的增加E.费和投资的减少18. 总需求的构成是()。

A.消费者的消费 B .企业的投资 C .政府的支出 D .净出口 E .居民的收入19. 在“凯恩期区域”内()A 货币政策有效B、财政政策有效C货币政策无效D 、财政政策无效五、填空题:1. 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如果政府税收(减少),总需求曲线就向右移动。

2. 某国的工人平均工资保持不变,但与此同时劳动就业量也有所降低。

原因可能是劳动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劳动需求曲线向(下)移动。

3. 在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主导因素是(总需求)。

4. 在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区域中,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供给),决定总产出的主导力量是(需求)。

六、辨析题:1. 正向供给冲击提高了资本的边际产出。

( F)2. 充分就业产出反映了短期经济体系总供给能力的高低。

( T)3. 正向供给冲击提高了资本的边际产出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出。

( F)4. 劳动市场均衡时经济体系的总产出就是充分就业产出。

( T)5. 生产函数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当投入资本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实际产量也将增加。

(T)6. 正向供给冲击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出。

( F)7. 劳动的边际产出曲线和劳动的总需求曲线是重合的。

( T)8. 预期未来收入增加将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F)9. 总财富的减少将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 F)10. 工作年龄的人口数量增加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T)11. 总人口中的劳动人口比率增加使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 F)12. 当负向供给冲击发生后,充分就业产出将减少,就业量保持不便,从而降低了人均生活水平。

( F)13. 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 F)14.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 F)15.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提高实际利率。

( T)16. 总供求模型是微观供求模型的简单放大。

17. 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状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亦如此18. 单个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长期影响要比短期的大。

宏观供求模型中,价格水平对总供给的影响亦如此。

19. 主要地是由于对劳动市场的不同理解,使得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20.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非自愿失业应归因于工人自身。

七、计算题:1•设总供给函数为 y s = 2 000+ P,总需求函数为 y D = 2 400 — P:(1)求供求均衡点。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2.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 C= 200 + 0.75Y,投资函数为 求函数为L = Y — 100r ,名义货币供给是 1 000,政府购买G = 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3. 设 IS 曲线的方程为 r=0.415-0.0000185y+0.00005G,LM 曲线的方程为 r=0.00001625y-0.0001M/P 。

式中,r 为利率,y 为收入,G 为政府支出,P 为价格水平, M 为名义货币量。

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4. 设总量生产函数 Y=F (K,L ),式中Y 代表总产量,K 代表总资本量,L 代表总劳动量。

试说 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 则按人口 (或劳动力) 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 (或劳动力) 平均的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