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练习题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míng)有鱼游于濠(háo)梁之上B. 其翼(yì)若垂天之云抟(chuán)扶摇而上C. 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其名为鲲(kūn)D. 鲦(tiáo)鱼出游从容《齐谐(xié)》者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是鱼之乐也C. 我知之濠上也D. 其翼若垂天之云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 子/固非/鱼也D.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水击三千里。
译文:用水拍打三千里。
B.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译文: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C.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D.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5.阅读《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对于《北冥有鱼》一文,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 “逍遥”是怡然自得,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的意思。
作者列举大至鹏鸟,小到野马尘埃,是为阐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无所恃(不依赖于外在条件)而自由的。
C. 《北冥有鱼》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同步练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g)有鱼B.其翼.(jì)若垂天之云C.请循.(xún)其本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lè)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
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等。
C.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阴”,山北水南称为“阳”。
D.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4.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怒而飞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庄子二则复习练习题

庄子二则复习练习题1 / 11.给加点的字注音北冥 鲲. .2. 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徙 抟 濠梁 鲦鱼 .. . .怒而飞 志怪者也 抟扶摇 .....野马 也 海运 则徙于南冥 去以六月息 也 ..... .濠梁 之上亦假如 则已矣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请循 其本北冥 有鱼其正色邪...3. 解说下边的一词多义其名为鲲 其翼若垂天之 云..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鹏之 徙于南冥也..其视下也 是鱼之 乐也..请循其 本我知之 濠上也..子非鱼,安 知鱼之乐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曰‘汝安 知鱼乐’云者子固 非鱼也..去以六月息 者也化而为 鸟化而 为鸟... 生物之以息 想吹也其名为 鹏怒而飞..4. 判断句式齐谐者,志怪者也。
子非鱼,怎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因为濠梁之上。
5. 翻译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 下边对《北冥有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巨大非常、力大无量、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 .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弘大形象,在想象中运用了夸张、拟人、比喻,寄寓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C .本文借鲲鹏的形象说了然大至鲲鹏,小至野马、灰尘都“有所待”的道理。
D .作者引用《齐谐》之言是对“鹏”这一形象地增补说明,表示了作者所言不虚,增添 了说服力。
7. 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本文写了一场机智的争辩, 惠子的以退为进, 庄子的偷换观点, 既有兴趣又让人叹服。
B .“鲦鱼出游冷静,是鱼之乐也” ,“鱼的乐”其实就是庄子欢乐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C .争辩中表现了二人的性格: 惠子重逻辑, 对事物有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庄子好自由,能以同等的目光对待自然,做到了“天人合一”。
D .本文选自《庄子》 ,庄子名周,是春秋期间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试题

《庄子二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野生的马D.是.鱼之乐也是:这[解析]“野马”应译为“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解析]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起翅膀。
3.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解析]①②④句中的“其”均为代词,它,指大鹏。
③句中的“其”表选择。
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解析]B项和.......他.“.表判断,是判断句,句式相同。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南冥/者,天/池也解析: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南冥/者,天池/也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北冥有鱼》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
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g)有鱼B.其翼.(jì)若垂天之云C.请循.(xún)其本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lè)2.(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惠子相.梁C.心乐.之D.我知.之濠上也4.(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5.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翼/若/垂天之云C.其翼/若垂/天之云D.其翼若/垂天/之云6.(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鲦鱼出游从容..D.请循.其本7.(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9.(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ūn)抟扶摇而上(zhuān)尘埃(āi)B.北冥(míng)游于濠梁(háo)汝安知鱼乐(rú)C.鲦鱼(tiáo)徙于南冥(xī)请循其本(xún)D.齐谐(xié)其正色邪(yé)逍遥游(xiāo)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3.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怒而飞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我知之濠上也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7.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创始人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 篇。
(完整word版)《庄子》二则练习题

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1.【读准字音】鲲.()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鹏.()齐谐.()南冥.()抟 (.)灰尘.()2.【辨清字形】依据拼音写汉字。
(1)其 yì()若chu í()天之云(2) 鹏之xǐ()于南mínɡ()也3.【掌握节奏】给以下句子区分朗诵节奏。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通假字北冥有鱼 ().4.一词多义去以六月息者也()(1)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其视下也()去以六月息者也()(3)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5.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今义:)..(2)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 ().(2)南冥者,天池也 ().6.特别句式(1)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
()(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
()7.《北冥有鱼》节选自《 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两个故事,来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赖于必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依靠的。
8.以下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本文中的鲲、鹏寄望着作者的思想,令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建的境界,遇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奇异变化,鹏的游览太空,想象十分奇异。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境界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成效。
D .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

《庄子二则》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生的马) D.是.鱼之乐也(这)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其翼.若垂天之云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
如《逍遥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陆游的《书愤》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7.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二则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作者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朝代)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第二篇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鲲(kūn)徙(xǐ)抟(tuán)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áo)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1、(1)怒而飞怒:(2)志怪者也志: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
(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5)亦若是则已矣是:
(6)垂天之云:(7)全矣全:
(8)请循其本:循:(9)安知鱼之乐安:
2.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3.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为①其名为鲲( ) ②化而为鸟( )
(3)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4)其①其名为鹏( )②其视下也( )③其正色邪( )
(5)而①化而为鸟( ) ②怒而飞( )
四、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以已。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五.用原文语句填空。
(1)北冥有鱼, 。
鲲之大,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3)野马也,尘埃也, 。
(4)天之苍苍,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北冥有鱼》中综合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句子是:
(6)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
六、两篇文章的主旨:
《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七、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主要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鹏鸟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拼搏,敢于追求。
3.《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爸”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
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受到距离的限制;可见世间万物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文章主旨。
5.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怒”“击”“抟”等词生动地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充满了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
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
8.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
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
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
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
9.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八、艺术手法:
《北冥有鱼》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
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
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