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及检验标准
煤炭指标-煤炭的各项指标-六大指标

煤炭指标-煤炭的各项指标-六大指标煤炭指标-煤炭的各项指标-六大指标来源:中国煤炭价格网数据整理煤炭六项基本指标:第一个指标:水分。
煤中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过大是,不利于加工、运输等,燃烧时会影响热稳定性和热传导,炼焦时会降低焦产率和延长焦化周期。
现在我们常报的水份指标有: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内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总和,也常用Mar表示。
通常规定在8%以下。
2、空气干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气干燥状态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份,老的国家标准上有称之为“分析基水份”的。
第二个指标:灰分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
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
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
发热量就低。
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
能常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
也有用收到基灰分的(Aar)。
第三指标:挥发份(全称为挥发份产率)V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还有部分是热解产物,所以称挥发份产率。
挥发份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炭变质量程度越高,挥发份产率就越低。
在燃烧中,用来确定锅炉的型号;在炼焦中,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同时更是汽化和液化的重要指标。
常使用的有空气干燥基挥发份(Vad)、干燥基挥发份(Vd)、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收到基挥发份(Var)。
其中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个指标:固定碳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据水分、灰分和挥发份计算出来的。
FC+A+V+M=100相关公式如下:FCad=100-Mad-Aad-VadFCd=100-Ad-VdFCdaf=100-Vdaf第五个指标:全硫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
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
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 及收到基全硫(St,ar) 。
煤炭的国家质量标准

煤炭的国家质量标准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确保煤炭的质量和安全使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煤炭质量标准。
本文将介绍这些标准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 质量标准的意义国家煤炭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煤炭的质量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质量标准可以规范煤炭的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确保煤炭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其次,标准化的质量标准可以为煤炭行业提供统一的参考,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最后,质量标准可以为煤炭质量的监督和检测提供依据,保护用户的权益。
2. 主要内容我国的国家煤炭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煤种和等级国家煤炭质量标准对不同煤种和等级的煤炭进行了分类和定义。
这些分类和定义依据煤炭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燃烧特性等因素,旨在为用户提供清晰的煤炭选择指南。
2.2 指标要求国家煤炭质量标准对煤炭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这些指标包括灰分、硫分、挥发分、固定碳、发热量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限定,可以保证煤炭的基本质量。
2.3 检测方法国家煤炭质量标准规定了煤炭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试验和燃烧特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保证煤炭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2.4 标志和标签国家煤炭质量标准规定了煤炭产品的标志和标签要求。
这些标志和标签可以提供质量信息、安全警示和使用指导等内容,对于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煤炭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国家煤炭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煤炭的质量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可以为煤炭行业提供统一的参考,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同时,质量标准也为用户选择合适的煤炭提供依据,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应当重视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为建设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煤炭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煤炭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煤炭和石油制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因此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确保其安全和可靠的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炭和石油制品的质量标准和常用的检验方法。
煤炭是一种主要的化石能源,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热值、水分、灰分、硫含量、插接量和粒度大小等指标。
热值是衡量煤炭能量含量的指标,通常以兆焦耳/千克(MJ/Kg)为单位。
煤炭水分的含量必须小于一定的值,高水分含量会影响燃烧效率。
灰分是指煤炭中的无机物质含量,高灰分会增加煤炭的灰渣产量。
硫含量是指煤炭中的硫元素含量,高硫含量会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插接量是指煤炭的可燃部分的含量,可燃部分少会影响燃烧效果。
粒度大小是指煤炭颗粒的大小分布,一般要求煤炭颗粒均匀、大小适中。
煤炭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试验和分析。
取样是指从煤炭堆中取出一部分样品进行检验。
取样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采用分级取样的方式,在不同位置和深度取样,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试验是指使用试验设备对煤炭样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常见的试验设备包括热值测定仪、煤质分析仪器和粒度分析仪等。
分析是指对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确定煤炭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石油制品是一类主要由石油提炼或加工而来的燃料和化工产品,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因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汽油为例,其主要质量指标包括辛烷值、硫含量、密度、燃烧性质和挥发份等。
辛烷值是衡量汽油抗爆发性能的指标,一般要求辛烷值在一定范围内。
硫含量是指汽油中的硫元素含量,高硫含量会导致排放有害气体的增加。
密度是指汽油的密度,一般要求密度在一定范围内。
燃烧性质是指汽油的燃烧特性,包括燃烧速率和燃烧产物等。
挥发份是指汽油中易挥发的成分的含量,一般要求挥发份在一定范围内。
石油制品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试验和分析。
取样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所要检验的具体产品,常用的取样方法包括手工取样、自动取样机和流量控制器等。
试验是指使用试验设备对石油制品样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
煤的几个常见质量指标及说明

煤的几个常见质量指标及说明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其质量指标对于煤炭的质量评价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煤的几个常见质量指标及其说明。
1.灰分:灰分是煤中不燃烧的无机物质的含量。
它是一种重要的煤质指标,对煤炭的燃烧性能、热工性能和化学性质都有影响。
灰分含量高,说明煤中含有较多的灰矿物质,燃烧产生的灰渣多,对环境污染大;灰分含量低,说明煤中灰矿物质含量较少,燃烧产生的灰渣少,对环境污染小。
2.挥发分:挥发分是在特定条件下,煤在加热过程中挥发出去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含量。
挥发分含量高,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量高,容易燃烧;挥发分含量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量低,煤的燃烧性能较差。
3.固定碳:固定碳是在煤炭燃烧后剩余的无机物质的含量。
固定碳含量高,说明煤中有较多的有机物质,煤炭的热值高;固定碳含量低,说明煤中有较少的有机物质,煤炭的热值低。
4. 热值:煤炭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热值常用单位是千卡/克或MJ/kg。
煤的热值是评价煤的能源品质的重要指标,热值高的煤炭可以提供更多的能源。
除了以上四个常见的质量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质量指标,如硫含量、水分含量、灰融点等。
5.硫含量:煤中的硫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硫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时释放出的硫化物会污染大气,产生酸雨,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
6.水分含量:煤炭中的水分含量会直接影响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
水分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需要用部分热量将水分蒸发,导致燃烧效率降低。
7.灰融点:灰融点是指煤灰在燃烧过程中融化的温度。
灰融点高的煤,燃烧时产生的灰渣会变得较为粘稠,容易堵塞炉排、煤灰处理设备等,影响燃烧效率。
煤的质量指标直接影响着煤的燃烧性能、热工性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使用煤炭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煤种,进行合理的煤炭配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煤炭的能源价值,保证燃烧的高效、清洁和环保。
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及检验标准

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及检验标准1.一、水分(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1.二、灰分(A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1.三、挥发分(V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1.四、固定碳含量(FC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保证煤炭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煤炭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1. 煤炭基本性质检验标准。
煤炭的基本性质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水分等指标。
不同国家对于煤炭基本性质的检验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煤炭挥发分的检验方法为GB/T 212-2008,而美国则采用ASTM D3175-17进行挥发分的检验。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煤炭基本性质的准确检测,为煤炭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 煤质化验方法标准。
煤炭的质量化验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手段。
各国对于煤炭的化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煤炭的元素分析采用的标准有ISO 1171:2003(E)、GB/T 476-2008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煤炭中各种元素的化验方法和分析要求,保证了煤炭质量的准确评价。
3. 煤炭灰熔点检验标准。
煤炭灰分的熔点是评价煤炭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
不同国家对于煤炭灰熔点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欧洲标准EN 15370:2007规定了煤炭灰分的熔点检验方法,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4-2007也对灰分的熔点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证煤炭燃烧特性的准确评价。
4. 煤炭硫分检验标准。
煤炭中的硫分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
各国对于煤炭硫分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美国采用的ASTM D4239-19对煤炭中的硫分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4-2007也对硫分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证煤炭硫分的准确检测,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5. 煤炭水分检验标准。
煤炭中的水分是影响煤炭燃烧特性和运输过程的重要因素。
各国对于煤炭水分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澳大利亚采用的AS 1038.5-2008对煤炭中的水分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2-2008也对水分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

煤炭检测项目及标准煤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燃料之一,其质量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的检测是确保煤炭质量符合相应标准的重要步骤。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煤炭检测项目及相关标准。
1. 煤质分析项目:煤质分析是通过对煤炭的物理、化学、热学等性质进行测试,以评价其可利用性和适用性。
常见的煤质分析项目包括煤质元素含量测定、灰分测定、挥发分测定、固定碳测定、硫含量测定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质量分析标准包括ISO 1987、ASTM D 3176、GB/T 212等。
2. 煤炭灰熔融性分析项目:煤炭灰熔融性是指在燃烧过程中,煤炭所产生的灰分在高温下的熔化性能。
该指标对于煤炭的燃烧特性和锅炉操作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煤炭灰熔融性分析项目包括煤炭的初熔温度、软化温度、流动温度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灰熔融性测试标准包括ISO 540、ASTM D 1857、GB/T 219等。
3. 煤炭燃烧性能分析项目:煤炭燃烧性能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
煤炭的燃烧性能 directly影响其热效率和环境排放。
常见的煤炭燃烧性能分析项目包括发热量测定、燃烧速率测定、灭爆性分析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燃烧性能测试标准包括ISO 11341、ASTM D 5865、GB/T 213等。
4. 煤炭粒度分析项目:粒度是指煤炭颗粒的大小及其分布情况。
煤炭的粒度对于煤炭的燃烧效率和利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煤炭粒度分析项目包括颗粒大小分布测定、颗粒形状测定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粒度分析标准包括ISO 17892、ASTM D 4749、GB/T 6974 等。
5. 煤炭中工业矿物分析项目:工业矿物是指煤中与燃烧过程无关的矿物质含量。
工业矿物对于煤炭的装船、洗煤、病煤等工艺环节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煤炭工业矿物分析项目包括二氧化硅含量测定、铁含量测定、钒含量测定等。
国际上常用的煤炭矿物分析标准包括ISO 7404、ASTM D 2796、GB/T 4820等。
衡量煤炭质量的标准

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胶质层厚度、发 热量、含矸率 没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煤层标准:灰分超过40﹪ 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 灰分含量 硫分含量
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 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水分
单位重量的煤中水的含量 煤中水分的存在状态
区分强粘结性的肥煤、气肥煤的一个分类 指标 提出人:列· 姆· 萨保什尼可夫和列· 帕· 巴齐 列维奇[原苏联] 测试要点是根据不同结焦性的煤在干馏过 程中胶质层的厚度、收缩情况和膨胀曲线 的不同,测试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值)、 最终收缩度(X值)和体积曲线,来表征煤 的结焦性。
胶质层厚度
压制煤砖和煤球时,需要适量的水分才能成型
水分
对煤的加工利用是有害物质
在煤的贮存过程中,它能加速风化、破裂, 甚至自燃; 在运输时,会增加运量,浪费运力,增加 运费; 炼焦时,消耗热量,降低炉温,延长炼焦 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燃烧时,降低有效发热量; 在高寒地区的冬季,还会使煤冻结,造成 装卸困难
灰分越高,热效率越低; 燃烧时,熔化的灰分还会在炉内结成炉渣, 影响煤的气化和燃烧,同时造成排渣困难; 炼焦时,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强 度,严重影响焦炭质量。 煤灰成分十分复杂,成分不同直接影响到 灰分的熔点。灰熔点低的煤,燃烧和气化 时,会给生产操作带来许多困难。
灰分
含矸率
定义:煤中粒度大于50mm矸石的质量百分 数 矸石: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 种含碳量较低、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
1.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统称。包括混入煤中的岩石、 巷道掘进排出的岩石、采空区中垮落的岩石、工作面冒落 的岩石以及选煤过程中排出的碳质岩等。 2.与煤层共生、伴生的顶板和围岩,其石化程度较高、含 有机质较低,可作为低热值燃料和建筑材料加以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及检验标准
1. 一、水分(M )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
水分和内在水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
1. 二、灰分(A )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
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1. 三、挥发分(V )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1. 四、固定碳含量(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
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1. 五、发热量(Q )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
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 ),常用单位大卡斤克,换算关系为:1MJ / kg =239 . 14kcal / kg ? 1J = 0.239gcal ? 1cal= 4 . l8J 。
如发热量550kcaL/ g , 5500kcal / kg=550÷239 . 14 = 23MJ/kg .为便于比较,我们在衡量煤炭时消耗时,要把实际使用的不同发热量的煤炭换算成标准煤,标准煤的发热
量为29 . 27MJ/kg (700okcal / kg )。
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 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
国际贸易通用发热量标准为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net,ar),它能较为准确的反映煤的真实品质,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
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情况下,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比收到基低位发热量高1.25MJ/g (300kcal / kg)左右.
1. 六、胶质层最大厚度(Y )
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F 层面差的最大值。
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
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1. 七、粘结指数(G )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
枯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1. 八、煤灰熔融性温度(灰溶点)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 )、软化温度(ST )、流动温度(FT ),常用软化温度(ST )来表示。
灰熔融性温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结渣。
因锅炉设计不同,对灰熔融性温度要求也不一样。
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作为燃料和气化原料时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煤灰容易结渣,增加了排渣的难度,尤其是固态排渣的锅炉和移动床的气化炉,煤灰熔融性温度要求较高。
1. 九、哈氏可磨指数(HGI )
哈氏可磨指数是反映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标。
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
可磨指数赵大,煤赵容易磨碎成粉。
在发电煤粉锅炉和高炉喷吹用煤,可磨指数是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吉氏流动度(ddpm)
煤的流动度是表征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度,是煤的塑性指标之一。
流动度是研究煤的流变性和热分解力学的有效手段,又能表征煤的塑性,可以指导配煤和焦炭强度预测。
吉氏流动度是以固定力矩在煤受热形成的胶质体中转动的最大转速表示的流动度指标,用每分钟转动的角度来表示。
十一、增锅膨胀序数(CSN )
增塌膨胀序数是在规定条件下以煤在增祸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序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塑性指标.增祸膨胀序数的大小取决于煤灰熔融性、胶质体生成期间析气情况和胶质体的不透气性。
十二、焦渣特征(CRC )
煤炭热分解以后剩余物质的形状。
根据不同形状分为8 个序号,其序号即为焦渣特征代号。
1──粉状。
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
用手指轻碰即为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
3──弱粘性。
用手指轻压即成块。
4 ──不熔融粘结。
用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 ──不膨胀熔融枯结。
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的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
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
7──膨胀熔融粘结。
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强膨胀熔融粘结。
焦渣的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
[1]
对于炼焦煤的各质量指标的检验,我国已经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具体对应关系如下:灰分:煤的工业分析测定方法(GB/T 212-2001)
挥发分:煤的工业分析测定方法(GB/T 212-2001)
黏结指数:烟煤黏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
胶质层厚度: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79-2000)
全硫: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1996)
全水分: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
发热量:煤发热量的测定方法(GB/T 21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