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二、金朝
金朝的统治:(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_中__都___。 (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 “猛安谋克”
的制度。 (3)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__大__定__之__治__”。(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有什么意义? (1)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2)原因: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3)意义:①是对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明的肯定和保护; ②利于契丹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并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利于民族交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3张PPT课程 同步)( 共13张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目标解读
学习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素养解读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 设中的作用。
2020/8/5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3张PPT课程 同步)( 共13张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金朝的统治:(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_中__都___。 (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 “猛安谋克”
的制度。 (3)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__大__定__之__治__”。(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
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有什么意义? (1)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2)原因: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3)意义:①是对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明的肯定和保护; ②利于契丹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并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利于民族交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3张PPT课程 同步)( 共13张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目标解读
学习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
素养解读
素养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各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 设中的作用。
2020/8/5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共13张PPT课程 同步)( 共13张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 pt公开 课ppt 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优秀p pt公开 课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13张ppt)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 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特点。
权力较大,但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
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同学们以 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分 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 异同
温故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特 点?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4、名词解释:靖康之变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 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辽与西夏 1、辽 (1)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改国号为 辽; (2)民族关系:与北宋长期对峙;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政治制度: ①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 ③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2、西夏 (1)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政治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中央机构包括汉式官称和本民族官称; (3)民族关系: 北宋灭亡后,西夏虽向金朝称臣,但仍保持独立。
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
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而后已,不亦远乎?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 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特点。
权力较大,但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
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同学们以 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分 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 异同
温故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特 点?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4、名词解释:靖康之变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 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辽与西夏 1、辽 (1)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改国号为 辽; (2)民族关系:与北宋长期对峙;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政治制度: ①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 ③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2、西夏 (1)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政治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中央机构包括汉式官称和本民族官称; (3)民族关系: 北宋灭亡后,西夏虽向金朝称臣,但仍保持独立。
反思、关照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东西,更进一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做人,穷,也要穷的有
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而后已,不亦远乎?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 (共29张PPT)

必咨都省。 ——《元史》
【探究】行省的职权有何特征? 【探究】行省制度有什么历史影 响?
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②大而不专,仍受中央控制。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元
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 为元,是为元世祖。 ◆1276年,攻陷南宋都城 临安。 ◆ 1279年,崖山海战,消 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蒙古帝国= 元帝国+四大汗国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驿站制度
◆驿道 ◆驿站 ◆急递铺
急递铺令牌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行省制度
2.(2024·四川模拟)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
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
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
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解析] 少数民族政权推行科举制,而参加科举制的少数民族士子 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 的观念,这说明科举制推动了文化认同,强化了“大一统”的思想, D项正确;这一时期文化重心在南方,排除A项;B项错在“化解”, 排除;科举制并不能促进经济交流,排除C项。
[解析] 据题意可知,辽朝统治期间,辽朝的统治者重视农桑,同 时翻译汉文典籍,这些都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说明他们重 视吸收中原的治理经验,A项正确;材料内容能够体现辽朝统治者 的汉化,但并不能说明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 要体现辽朝统治者对农桑的重视,不能说明在东北地区推广农耕生 产方式和对待民族交融的态度,排除C、D两项。
【探究】行省的职权有何特征? 【探究】行省制度有什么历史影 响?
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②大而不专,仍受中央控制。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元
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 为元,是为元世祖。 ◆1276年,攻陷南宋都城 临安。 ◆ 1279年,崖山海战,消 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蒙古帝国= 元帝国+四大汗国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驿站制度
◆驿道 ◆驿站 ◆急递铺
急递铺令牌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行省制度
2.(2024·四川模拟)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
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
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
D.强化了“大一统”思想
[解析] 少数民族政权推行科举制,而参加科举制的少数民族士子 通过学习儒家文化,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 的观念,这说明科举制推动了文化认同,强化了“大一统”的思想, D项正确;这一时期文化重心在南方,排除A项;B项错在“化解”, 排除;科举制并不能促进经济交流,排除C项。
[解析] 据题意可知,辽朝统治期间,辽朝的统治者重视农桑,同 时翻译汉文典籍,这些都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说明他们重 视吸收中原的治理经验,A项正确;材料内容能够体现辽朝统治者 的汉化,但并不能说明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 要体现辽朝统治者对农桑的重视,不能说明在东北地区推广农耕生 产方式和对待民族交融的态度,排除C、D两项。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共20张PPT)

地方机构设置
中央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蒙古族、回族的形成
迁入中原
同汉杂居
其他部落融入
漠北游牧
铁木真统一
蒙古族的形成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蒙古族、回族的形成
回回
回族前身
长期相处不断通婚吸收融合
中亚、西亚波斯人阿拉伯人
汉族蒙古畏兀儿
蒙古人
统治阶级
汉人
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人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少数民族并立时代
辽与西夏
金朝
蒙古
元朝
辽
西夏
1
01
辽与西夏
ONE
一、辽
辽的建立
1
耶律阿保机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与鲜卑同源
一、辽
辽宋关系
2
时战时和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导语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 神地说:“二房之势所以难制者, 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政权在统治本族原居地的同时,还越来越深入地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图为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部分反映了契丹人的游牧生活方式。
汇报人姓名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羌人分支
李元昊
党项族
金朝的扩张
金朝的发展
2
金朝入住中原
02
ONE
一、金朝的扩张
01
02
03
04
建国
称雄
迁都
起源
DESIGN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13张ppt)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 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 理解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辩证客 观地分析评价政治现象,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辽与西夏 1、辽 (1)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巴 林左旗南),改国号为辽; (2)民族关系:与北宋长期对峙;贸易活跃; (3)政治制度: ①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2、西夏 (1)建立:1038年,党项族 元昊 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 川) (2)政治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中央机构包括汉式官称和本民族官称; (3)民族关系: 北宋灭亡后,西夏虽向金朝称臣,但仍保持独立。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崛起:1206年,铁木真 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 吉思汗,先后灭辽、西夏、金、吐蕃、大理,占中亚、西 亚、东欧地区 2.元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大元称为元世祖,兴建大都 (今北京)。四大汗国尊称元朝为宗主国。1279年灭南 宋,完成统一 巩固统一: (1)交通 ①修驿道,设驿站;②设急递铺; (2)政治制度。中央 中书省 地方实行: ①行省制度: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 ②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③设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管理西域; ④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民族关系 (一)民族融合 ①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元朝时, 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回族:来自中亚、西亚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移居中国,同 汉、蒙、畏兀儿等居住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形成回族 的前身——回回。 (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1)目的: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 (2)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衰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 义不断 (2)灭亡:1368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共37张PPT)

这里…云…集没天有下边客疆商何。以这中里国,?旅中行国家的、历科史学就家是、边政疆治民家族、不学断者融往入来发频展的 历繁史。,这特里别,是物北宝方天民华族人的文南荟下萃和。交融,才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 的“华浅夏谈形忽成必了烈现时在期的草中原华游,牧造文就化了与今中天原的农多耕元文一化体的,融才汇葆”有了-殷不继断红攀-升 的《原元动上力都。文所化以》要2客01观8-地12看月待这些事实,才能对中国历史有清醒的认识。
第1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 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时 空 坐标
辽 916-1125年 西夏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金 1206-1368年 元
960-1127年 北宋南宋 1127-1279年
该观点错误
表明立场、态度或观点
参 崖山之役并非中华文化的断层或消失,
考
元朝继承、吸收借鉴了大量中原文化。
答 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
案
皆为56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 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
反驳及论证
进一步 论证观点
该观点实质是大汉民族主义或 者王朝中心论,应摒弃。
揭示错误实质
难 度: 民 族 : 鲜卑&契丹
辽朝 代: 辽
知 识 点 卡人事片物件::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 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国号辽。
政治制度:
南、北面官,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
辽-南、北面官制度: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由契丹贵族担任,掌握实权。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事务,汉人担任,仿汉唐制度建立。
第1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 和相关制度建设;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时 空 坐标
辽 916-1125年 西夏 1038-1227年 1115-1234年 金 1206-1368年 元
960-1127年 北宋南宋 1127-1279年
该观点错误
表明立场、态度或观点
参 崖山之役并非中华文化的断层或消失,
考
元朝继承、吸收借鉴了大量中原文化。
答 无论女真之金政权还是蒙古之元帝国,
案
皆为56个民族大家庭之一员建立的政 权,仅为政权之更迭,非文化之断绝。
反驳及论证
进一步 论证观点
该观点实质是大汉民族主义或 者王朝中心论,应摒弃。
揭示错误实质
难 度: 民 族 : 鲜卑&契丹
辽朝 代: 辽
知 识 点 卡人事片物件::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 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国号辽。
政治制度:
南、北面官,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
辽-南、北面官制度: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由契丹贵族担任,掌握实权。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事务,汉人担任,仿汉唐制度建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38张】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经过约500年的发展,
到唐朝时,契丹已逐
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
游牧在北方的契丹逐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
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契丹鸡冠壶
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后,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 断增强。
二、金朝入主中原
1.女真族入主中原过程:
大蒙古国
(1206-1271)
女
金真
(1115年-1234年) 1127年金灭北宋
谋克; 大定之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 元第10 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38张】 (1)(共38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猛安
南宋
(1127―1279)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 元第10 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38张】 (1)(共38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p pt免费 课件下 载免费 课件优 秀ppt 公开课 ppt
2.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商周 唐朝 辽宋
肃慎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 事务,胡服,掌实权;
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 耕民族事务,汉服,仿汉制。
猴盖马蹬壶
西夏铜牌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货币 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1)政治上: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2)经济上:鼓励垦 荒,发展农牧经济;(3)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 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 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 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34张PPT)

◆加强内部联系:西征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包括横跨欧亚的四大汗国。 总体上看,元朝行省主要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
些室韦部落西迁,渡过呼伦湖,来到了水草
(3)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公元十一、二世纪,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4)对外关系:持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探究:金朝的统治者 为什么要将都城从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迁 至中都?
①统治者自身具有远大抱负,意 图统一华夏;同时崇尚中原文化,力 主汉化改革。
②金朝当时统治范围扩大,上京 居东北,不便于统治。
③上京地区相较于中都自然环境 更恶劣。
……
二、金朝入主中原
观看“【历史地图】女真的崛起与金灭辽、北宋”
(3)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并鼓励国内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注:上图为“【历史地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截图,如需使用,请插入动画。 地方上,最初设立十道宣抚使统辖州县,后来统一设置行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区。 (3)对峙: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教师也可使用“辽宋夏金元时期特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特点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建炎之后,中国非宋所有,宜为《南宋史》。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 大约10里、15里、20里设一急递铺。 ——《辽史·百官志一》 公元十一、二世纪,在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了许多蒙古部落,这些大部落又各自分为若干小部落,遍布呼伦贝尔大草原。 (3)对峙:1125年,金灭辽,1127年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材料二 辽自唐末保有北方,又非篡夺,复承晋统,加之世数、名位远兼五季,与宋相次,而终当为《北史》。 其地则至契丹东北隅,土多林末,宜麻谷。 ①统治者自身具有远大抱负,意图统一华夏; (5)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2) 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1) 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同学们以 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分 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 异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课堂小结
辽 辽与西夏 辽的建立与南北面官制
夏
西夏的建立
金
金的建立
学科网原创
元金
猛安谋克
的
大定之治
统建立及统一治源自元巩固行省制度
四等人制度
灭亡:14世纪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温故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特 点?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4、名词解释:靖康之变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 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辽与西夏 1、辽 (1)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改国号为 辽; (2)民族关系:与北宋长期对峙;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3)政治制度: ①南面官、北面官: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定期迁徙; ③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的政治中心; 2、西夏 (1)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2)政治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中央机构包括汉式官称和本民族官称; (3)民族关系: 北宋灭亡后,西夏虽向金朝称臣,但仍保持独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3)民族关系 (一)新民族形成 ①蒙古族: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 ②回族:来自中亚、西亚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移居中国,同 汉、蒙、畏兀儿等居住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形成回族 的前身——回回。 (二)四等人制 (1)目的: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 (2)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3、衰亡: (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 义不断 (2)灭亡:14世纪末
新的民族 ——回族
(2)影响:促进了各 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与融合。
阿拉伯人
汉
回人
蒙古人 畏兀儿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 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 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三、元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1、建立及统一: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大元,兴建大都,称为元世祖。四大汗国尊 称元朝为宗主国。1279年灭南宋,完成统一 2、巩固: (1)交通 ①修驿道,设驿站; ②设急递铺; (2)地方行政 ①行省制度: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③设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管理西域; ④在澎湖设巡检司,以经略台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3.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二、金朝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1)建立:1114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2)发展:1125年灭辽,2年后灭北宋,1153年迁都燕 京并改名为中都; (3)政治制度: ①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②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每 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4)鼎盛: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世宗被称为“小尧 舜”。 (5)衰亡—原因:①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②猛安谋克 制的腐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1.“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 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 起?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2.以下四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
A. 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郡县制 B.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C. 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 D. 郡国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 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 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特点。
权力较大,但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册第三 单元第1 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课件
元朝的民族关系
波斯人
(1)回族形成: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 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 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 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