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0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0课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答案:D2.“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川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
”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清政府尊重民意B.抵制了列强的侵略活动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答案:C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答案:B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5.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6.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0课 鸦片战争 》同步检测卷

第10课鸦片战争1.观察以下图,以下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评价不正确的选项是()虎门销烟池原址A.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正义行为B.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光芒篇章C.虎门销烟一定程度上给英国带来了损失D.虎门销烟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答案C2.鸦片战争前夕,林那么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视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说明林那么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答案A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答案D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好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答案C5.“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答案D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答案B7.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么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根据是()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答案B8.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说明()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答案B9.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
【教育资料】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卷:第10课 鸦片战争学习精品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
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
这说明清政府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D.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答案】D2.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其认识应该主要源于①协定关税②在通商口岸设工厂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开放广州等五口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3.下表是关于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而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合理的认识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B.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C.清政府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停滞D.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答案】D4.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订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这反映了()A.英国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具有双重性B.清政府主动出卖国家主权C.英国扶持清政府以维护在华利益D.中英友好合作局面正式形成【答案】C5.下表可以说明当时下表-1866年清朝的满汉官员比例变化表A.中国社会性质已发生改变B.汉族地主势力兴起C.满汉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答案】B6.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7.《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练习: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爆发于( )A.1840年B.1900年C.1911年D.1919年【解析】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故A项正确;1900年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故B项错误;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 A2.史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将鸦片战争)称为商务战争,中国并未禁止任何正当商务,只是禁止走私,而且禁止的是毒物走私”。
由此可见,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 )A.与鸦片战争的发生无任何关系 B.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C.是导致中英间战争的直接原因 D.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对相关史学观点的认识,考查对鸦片战争发生原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止的是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贸易,而不是禁止正当的商务贸易。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行为是一种非人道的行为,也是一种侵略行为,因此,中国的禁烟运动是正义的反侵略行为。
由此可判定B、C两项不正确。
鸦片战争前,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下,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输入鸦片、发动战争都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手段,禁烟运动仅是英国政府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寻找的借口而已。
因此,A项不正确,D项正确。
【答案】D3.鸦片战争之后,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药”(鸦片),清政府不得已准许本国栽种土烟,企图通过“内地之种日多”,使“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不自禁而绝”。
这本质上揭示了( )A.清政府对鸦片走私缺乏清醒的认识B.为改善民生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C.鸦片走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解析】清政府企图通过允许本国栽种土烟来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没有看到鸦片走私是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故A项正确。
【答案】A4.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因为( )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中国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C.中国的经济军事技术落后于英国D.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解析】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增大,中国广阔的潜在的市场是西方列强所急需的,因此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0课 鸦片战争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0课鸦片战争第10课鸦片战争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条约签订时的相关信息,该条约涉及的内容还有A.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D.增开天津为商埠3.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部分执行情况如下表。
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省1841年1月6日贵州 1 000 广东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6.在一次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持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爆发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侵略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7.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
该学者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8.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英国钦差大臣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等;“会晤文移,均用平礼”,英国钦差大臣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字;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
《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
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9.《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0课鸦片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的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2.以下各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 B.赔款2100万银元C.中国开埠通商 D.领事裁判权3.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个条约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这个规定最主要的影响是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C.这一规定践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①美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俄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
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到至高无尚权益的问题。
”以上材料表明A.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略权益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贸易往来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8.“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这次战争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B.法国C.德国D.英国『答案』 D『解析』1840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故选D项。
2.2013年8月,某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了一处史料陈列馆,其由四个展厅组成,厅与厅之间以廊相连。
参考下图可推知陈列馆的史料主题是()陈列馆展厅分布第一展厅:“英军入侵”介绍**战争爆发的背景和过程第二展厅:“城下之盟”主要介绍《**条约》产生的过程第三展厅:“丧权辱国”介绍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第四展厅:“香港回归”以图片资料介绍香港的回归历程A.近代中国的沉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 B『解析』注意各展厅标题中暗含的关键信息:“英军”、“城下之盟”、“香港”,可推知此事件与香港被割让有关,四个选项中《南京条约》有“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条款,故B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不全,香港的回归代表中国的崛起。
3.“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
”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 C『解析』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从此,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侵略者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题中信息依据的正是领事裁判权。
4.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 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无答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C、割占中国领土D、打开中国商品市场2、下列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传教3、下列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闭关自守B、正当的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C、开始大规模向西方学习D、以“天朝上国”自居4、《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A、割占中国领土B、允许外国人传教C、外国公使进京D、开放通商口岸5、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C、推进到中国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6、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反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这说明林则徐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④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7、下列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闭关自守B、正当的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C、开始大规模向西方学习D、以“天朝上国”自居8.我们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依据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激化了中英矛盾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中国已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D.清政府闭关政策不利于中外贸易9.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A.英国人来华商讨通商失败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C.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D.林则徐禁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10、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B.军事指挥的失误C.战争准备不充分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11、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C、推进到中国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12.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鸦片战争
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
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2.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条约签订时的相关信息,该条约涉及的内容还有
A.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增开天津为商埠
3.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25万增援东南沿海,其部分执行情况如下表。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
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上是北京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作者这一观点
A.错误,未认识中国制度的落后性
B.正确,说明了战争实质.
C.错误,立足于英国角度思考战争
D.正确,阐述了战争原因
5.据英国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期间,一些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
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6.在一次历史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持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爆发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侵略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7.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
该学者
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8.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英国钦差大臣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等;“会晤文移,均用平礼”,英国钦差大臣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字;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
《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
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9.《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
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
这说明清政府
A.重视外交谈判中的博弈
B.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看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
D.没有意识到关税主权的丧失
10.(2019年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11.(2019年新课标II卷)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12.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14.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宁波B.广州
C.上海D.福州
15.材料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十处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主要在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开放的口岸从北方(辽宁营口)到广东(海南岛的琼州),整个沿海全面开放,使中国门户洞开;汉口、九江等地口岸的开放,使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内地,便利了对华商品的输入和原料的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