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巧面积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巧面积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巧面积公式

小学三年级巧求面积公式

关键词:正方求出长方面积奥数正方形矩形长方形公式分割

摘要:《小学三年级奥数专题(二十七)巧用矩形面积公式》...,对左下图,我们无法直接求出它的面积,但是通过将它分割成几块,其中每一块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见右下图),分别计算出各块面积再求和,就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例1 右图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所对应的线段的长度...

同学们都知道求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a×a(a为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a×b(a为长,b为宽)。

利用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各种各样的直角多边形的面积。例如,对左下图,我们无法直接求出它的面积,但是通过将它分割成几块,其中每一块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见右下图),分别计算出各块面积再求和,就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例1 右图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所对应的线段的长度(单位:米)。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将此图形分割成长方形有下面两种较简单的方法,图形都被分割成三个长方形。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法,都可以计算出图形的的面积。

5×2+(5+3)×3+(5+3+4)×2=58(米2);

5×(2+3+2)+3×(2+3)+4×2=58(米2)。

上面的方法是通过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个长方形,然后求图形面积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图形“添补”成一个大长方形(见下图),然后利用大长方形与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差,求出图形的面积。

(5+3+4)×(2+3+2)-2×3-(2+3)×4=58(米2);

(5+3+4)×(2+3+2)-2×(3+4)-3×4=58(米2)。

由例1看出,计算直角多边形面积,主要是利用“分割”和“添补”的方法,将图形演变为多个长方形的和或差,然后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其中“分割”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例2 右图为一个长50米、宽25米的标准游泳池。它的四周铺设了宽2米的白瓷地砖(阴影部分)。求游泳池面积和地砖面积。

分析与解:游泳池面积=50×25=1250(米2)。

求地砖面积时,我们可以将阴影部分分成四个长方形(见下图),从而可得白瓷地砖的面积为

(2+25+2)×2×2+50×2×2=316(米2);

(2+50+2)×2×2+25×2×2=316(米2)。

求地砖的面积,我们还可以通过“挖”的方法,即从大长方形内“挖掉”一个小长方形(见右图)。从而可得白瓷地砖面积为

(50+2+2)×(25+2+2)-50×25

=316(米2)。

例3 下图中有三个封闭图形,每个封闭图形均由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试求各图形的面积。

解: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厘米2。

图(1)可分成四个凸出块和一个中间块,这五块的面积都是2×2=4(厘米2)。图(1)的面积为

4×5=20(厘米2)。

图(2)可以看成是从长7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挖掉”4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7×6-(2×2)×4=26(厘米2)。

图(3)像个宝鼎,竖行分割,从左至右分成五块,每块面积依次为2,5,3,5,2厘米2,总面积为

2+5+3+5+2=17(厘米2)。

例3中分割成正方形、长方形的方法很多,因而具体计算面积的方法也很多。由于图形内所含方格数不多,所以也可以通过数图中小方格的数目来求得面积。

例4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数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2)有多少种可能值?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解: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所以它的长、宽之和是22÷2=11(厘米)。考虑到长、宽都是整数厘米,只有如下情形:

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五种可能值:10,18,24,28,30厘米2。最大是30厘米2,最小是10厘米2。

练习27

1.甲、乙两块地都是长方形,且一样长。

(1)如果甲地面积是乙地面积的2倍,那么甲地的宽是乙地的宽的多少倍?

(2)如果甲地的宽是乙地的宽的3倍,那么甲地面积是乙地面积的多少倍?

分析与解:游泳池面积=50×25=1250(米2)。

求地砖面积时,我们可以将阴影部分分成四个长方形(见下图),从而可得白瓷地砖的面积为

(2+25+2)×2×2+50×2×2=316(米2);

或(2+50+2)×2×2+25×2×2=316(米2)。

求地砖的面积,我们还可以通过“挖”的方法,即从大长方形内“挖掉”一个小长方形(见右图)。从而可得白瓷地砖面积为

(50+2+2)×(25+2+2)-50×25

=316(米2)。

例3 下图中有三个封闭图形,每个封闭图形均由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试求各图形的面积。

解: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厘米2。

图(1)可分成四个凸出块和一个中间块,这五块的面积都是2×2=4(厘米2)。图(1)的面积为

4×5=20(厘米2)。

图(2)可以看成是从长7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中,“挖掉”4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7×6-(2×2)×4=26(厘米2)。

图(3)像个宝鼎,竖行分割,从左至右分成五块,每块面积依次为2,5,3,5,2厘米2,总面积为

2+5+3+5+2=17(厘米2)。

例3中分割成正方形、长方形的方法很多,因而具体计算面积的方法也很多。由于图形内所含方格数不多,所以也可以通过数图中小方格的数目来求得面积。

例4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如果它的长和宽都是整数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2)有多少种可能值?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解: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所以它的长、宽之和是22÷2=11(厘米)。考虑到长、宽都是整数厘米,只有如下情形:

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五种可能值:10,18,24,28,30厘米2。最大是30厘米2,最小是10厘米2。

练习27

1.甲、乙两块地都是长方形,且一样长。

(1)如果甲地面积是乙地面积的2倍,那么甲地的宽是乙地的宽的多少倍?

(2)如果甲地的宽是乙地的宽的3倍,那么甲地面积是乙地面积的多少倍?[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一)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 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一支铅笔长20厘米一个铅笔盒厚10毫米数学书厚6毫米一个人高100厘米 人每分钟走70米汽车轮船每小时行80千米飞机每小时行800千米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小鸡鸭鹅的重量用克

人狗牛猪的重量用千克 大象鲨鱼的重量用吨 货币单位换算 1、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2、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一年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12÷4=3) 大月(31天)有一三五七八十腊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二) 运算方法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周长 1. 周长:围成一个封闭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周长 2. 正方形周长:边长×4=周长 3.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直角 4. 长方形周长:(长+宽)×2=周长 5.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直角 6.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容易变形没有直角且对角相等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 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难把握,因此我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各类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结 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线到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所以感知与理解面积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小学三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全)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公式、定理大全 一、测量;; 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3、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4、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1年=4季1年=12个月1季度=3个月二月(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3.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五单元时、分、秒 1、时间单位有: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2、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一天要走2圈。)1年=12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每份就表示它的几分之一,这样

的数叫做分数。 2.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那个分数反而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运算规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8.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经典)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复习题 班别姓名成绩 1.三步式题 【知识要点精讲】 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与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一样,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上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中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先算乘、除法”,就是不管乘、除法谁在前,总是先算乘。要看谁在前,就要先算谁。即有乘、除混运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式题中有两步计算是乘、除法,但这两步运算被加、减法运算隔开,在计算时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在计算时,也可以同时计算。 .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125-25×2= 50×0×8= 75+25÷5= 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 7+3×0= 51-4×6= '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774÷8= 508÷2= 19×47= 900÷5= | 23×34= 392÷4= 360×5= 4+= -= 10-= = += += += ?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890÷9≈ 459÷50≈ 417÷60≈ 351÷5≈65×11≈ 76×11≈ 27×19≈ 45×19≈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 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 87655→12345, 46802→53198,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②99+136+101 ③ 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①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 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 4723-(723+189) ② 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经典)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复习题 班别姓名成绩 1、三步式题 【知识要点精讲】 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与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一样,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上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中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先算乘、除法”,就就是不管乘、除法谁在前,总就是先算乘。要瞧谁在前,就要先算谁。即有乘、除混运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式题中有两步计算就是乘、除法,但这两步运算被加、减法运算隔开,在计算时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在计算时,也可以同时计算。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125-25×2= 50×0×8= 75+25÷5= 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774÷8= 508÷2= 19×47= 900÷5= 23×34= 392÷4= 360×5=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 )小时 48个月=( )年 35天=( )星期 3时20分=( )分五月份=( )天5年=( )月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厘米=( )分米138秒=( )分( )秒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 )公顷1990就是( )年,2月有( )天。 9分米=( )米 6.02米=( )米( )分米( )厘米 1、6元=1( )6( ) 五、脱式计算。 439+46×7 248÷4×18 67×(96÷6) 25×17-120 (450-175)÷5 268+29×65 315-345÷3 574÷(125118) 948-13×52 17×36÷3 560-12×24 375÷5×24 七、列式计算。 1、16与24的与除以8,商就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应用题专项演练 1、篮球场的长是28厘米、宽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50米,宽25米。(1)求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2)在花坛的四周围一圈栏杆,求围栏的长度。 3、一面镜子长12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方分米2元,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4、要从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6、同学们出的墙报,长18分米,宽12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7、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 (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 (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面积? 8、小明家厨房要铺地砖,有两种设计方案。 (1)第一种设计方案(正方形,边长是2分米)用了300块地砖,计算这个厨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第二种设计方案(长方形,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需要多少块地砖?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16米。如果每平方米收青菜20千克,

这块地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10、一块长方形土地,长25米,宽16米。在这块地上载100棵树苗,平均每棵树苗占地面积有多大? 11、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48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2、会议室长15米,宽8米,每平方米坐2人,这个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几人? 13、给一个长5米,宽3米的房间铺地砖,如果每平方米需地砖25块,铺满这个房间需要多少块地砖? 14、一间教室的地面长8米,宽6米,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15、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8cm,长是20cm,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6、一块宽是8米的空地,面积是96平方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7、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8分米,长方形的长是24分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8、一个正方形的菜地,边长是17米,每平方米可以收青菜40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19、一个长方形空地,长为30米,宽是45米,如果每3平方米种一棵杨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加法:1.加数+加数=和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方法: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五、位置与方向。 1、辨认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商 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和倍应用题:小数=和÷(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 5、差倍应用题: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 6、除法的解错题。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正确的除数=正确的结果 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1分=60秒1时=60分半时=30分种1时=3600秒 一年=12个月半年=6个月 1天(日)=24小时 1、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 10月、12月),每月有(31)天,永不变。有(4)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每月有(30)天,永不变。2月是个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有(29)天,全年有(366)天。 2、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1月、2月、3月)为第一 季度,(4月、5月、6月)为第二季度,(7月、8月、9月)为第三季度,(10月、11月、12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 一定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 4、1天=24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圈。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这一时刻就是0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时到6时叫做凌晨;7时到11时叫做上午;12时叫做中午;13时到17时做下午;18时叫做傍晚;19时到24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如果两个时刻的表示不同,要转化成相同的表示法,再计算。 九、两位数乘两位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除法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5×4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例7 222×11 2456×11 [分析]为了速算,可以记一句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 2 2 2 4 4 2 222×11=2442 2 4 5 6 2 7 0 1 6 2456×11=27016 例8、16×5 [分析]一个数×5,可以除以“2”添上“0”。 16×5=(16÷2) ×10=80

例924×15 [分析]一个数×15,“加半添0”。 24×15=(24+12)×10=360 例4 从10到20×之间的两位数相乘(十几×十几) 13×14 [分析]个位数相加后再加“10”,然后乘“10”,个位数相乘后,所得两个数相加。 13×14=182 想:(3+4+10)×10=170 3×4=12 170+12=182 例5 62×68 81×89 [分析] 62×68,一首数6+1=7,头×头是: 7×6=42,尾×尾是2×8=16, 42与16在一起:4216 81×89,一首数8+1=9,头×头9×8=72, 尾×尾是1×9=9,因为9小于10,所以72与9相联时,在9的前面添一个0。答案是81×89=7209 例6 72×32 68×48 [分析] 72×32头乘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联时,在4前边补一个0,答案是: 72×32=2304 68×48头乘头+尾是6×4+8=32 尾×尾8×4=64 答案是: 68×48=3264 练习: 14×5 114×5 19×17 3728×11 1295×11 16×18 36×15 72×15 78×72 84×86 62×42 31×71 43×25×4125×(19×8) 50×13×2 25×32×125 125×64 9×37+9×63 102×43 65×99+65 125×798 45×123-45×23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计算复习题班别姓名成绩 比赛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挑战计算极限,争当计算明星!加油! 3×10= 80×40= 18×5= 40×60=30÷10= 13×4= 25×20= 160×4=300÷5= 720÷9= 16×6= 720÷0=180÷20= 0÷90= 10×40= 12×50=85÷5= 57÷3= 0+8= 32×30=70÷5= 25×4= 15×6= 630÷9=450÷5= 12×40= 240÷6= 16×60=84÷42= 600-50= 500×3= 0×930=27×30= 84÷12= 420÷3= 910÷3=91-59= 11×70= 1000÷5= 75÷15=320-180= 30×40= 40+580= 560÷4= 95÷1= 480+90= 510÷7= 200÷4=72÷4=8000÷2= 102+20= 4000÷50=125-25×2= 50×0×8= 75+25÷5= 32÷47×12=45+55÷5= 70×(40-32)= 90÷5×3= 10÷10×30=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计算复习题班别姓名成绩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36×19= 774÷8=508÷2= 370÷5= 19×47= 900÷5=23×34= 392÷4= 360×5= 32×68=203÷9= 63×36= 26×38= 770÷5=696÷2= 882÷4= 809÷8= 56×79=64×28= 820÷3= 630÷6= 458÷4= 4+0.6= 7.3-2.9= 10-0.7= 8.2-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42—44页。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 活动中体验、体会“面积”的含义.在活动中探索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做 数学”中来理解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依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来 设计本课。主要通过摸、比、说、摆、剪、画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从生活中的面积——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 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面积”的 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本册教学用书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基于学生对“空间与图形” 领域的认识基础.我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以学生自己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 础来认识面积的含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实践机会.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 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依据《数学课标》中提出的“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的要求 和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 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策略意识。 3、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以及热爱生 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数方格.知道面积的大小.为学习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小学数学计算题 班别姓名成绩 3×10= 80×40= 18×5= 40×60=30÷10= 13×4= 25×20= 160×4=300÷5= 720÷9= 16×6= 720÷0=180÷20= 0÷90= 10×40= 12×50=85÷5= 57÷3= 0+8= 32×30=70÷5= 25×4= 15×6= 630÷9=450÷5= 12×40= 240÷6= 16×60=84÷42= 600-50= 500×3= 0×930=27×30= 84÷12= 420÷3= 910÷3=91-59= 11×70= 1000÷5= 75÷15=320-180= 30×40= 40+580= 560÷4= 95÷1= 480+90= 510÷7= 200÷4=72÷4=8000÷2= 102+20= 4000÷50=125-25×2= 50×0×8= 75+25÷5= 32÷47×12=45+55÷5= 70×(40-32)= 90÷5×3= 10÷10×30=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54×63= 25×38= 36×19= 774÷8=508÷2= 370÷5= 19×47= 900÷5=23×34= 392÷4= 360×5= 32×68= 203÷9= 63×36= 26×38= 770÷5= 696÷2= 882÷4= 809÷8= 56×79= 64×28= 820÷3= 630÷6= 458÷4=

6.5+4.7= 1.2-0.3= 4.6+2.4= 3.8+6.6= 238÷6≈ 876÷3≈ 417÷6≈ 753÷5≈ 89×30≈ 32×48≈ 43×22≈ 52×68≈ 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439+46×7= 248÷4×18= 67×(96÷6)= 25×17-120= (450-175)÷5= 268+29×65= 315-345÷3= 574÷(125 118)= 948-13×52= 17×36÷3= 560-12×24= 375÷5×24= 54×63= 25×38= 370÷5= 774÷8= 508÷2= 36×19= 19×47= 900÷5= 23×34= 392÷4= 360×5= 809÷8= 203÷9= 63×36= 26×38= 770÷5= 696÷2= 882÷4= 32×68= 56×79= 64×28= 820÷3= 630÷6= 18×26=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14×53= 15×48= 470÷5= 736÷8= 548÷2= 36×24= 26×57= 420÷5= 54×34= 340÷4= 340×5= 408÷8= 406÷9= 52×36= 24×42= 440÷5= 626÷2= 212÷4= 31×68= 76×79= 64×45= 420÷3= 606÷6= 48×2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

一、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每小格1平方厘米) ①②③ ①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②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③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填一填。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测量土地的面积,常用()和()作单位。 2、一个正方形的鱼塘周长是120米,边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3、一个长方形果园,长600米,宽400米,这个果园占地面积是()平方米,合()公顷。 4、4平方米=()平方分米8公顷=()平方米 5、用3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6、一块长方形铁皮,长13厘米,宽7厘米,从它上面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公顷=()平方米 4平方千米=()公顷 60000公顷=()公顷 2米=()厘米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门高是2()。一张8K纸的面积大约是10()。 小明家的方桌面大约是1()。 一本同步练习的书宽约19()。 黑板约长4()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小明身高约128() 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 小华腰围约6()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20()一枚邮票的大小是4()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数学书厚约8()教室地面约56() 三、先量一量,再算出面积。 长:宽:长:宽: 面积:面积:

四、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4 4 6 3 五、解决问题。 1、一块菜地长是22米,宽是1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块花布长是3米,宽是2米,它的面积有多大? 3、一块长方形草坪的边长是6米,这块草坪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4、杨大伯有一块水稻田,长25米,宽12米。这块水稻田的面积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数学公式大全8057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 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货币单位换算: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周长面积问题: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8、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培优教案-3.6 速算与巧算 全国通用

6 速算与巧算 学习目标: 1、掌握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能灵活运用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和减法的性质进行速算和巧算;渗透“化零为整”的思想。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连续减去几个减数等于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即减法的性质)。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添上括号变符号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简便运算技巧,接下来我们一起参加一场数学抢答比赛吧! (PPT展示,学生抢答) 回顾小结:1、简算法则:加减法“凑整先算” 加法个位和凑十,减法末尾数相同。 2、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把能凑整的数放在一起先算,在交换数的位置时,每个数都要带着自己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才能使交换后的结果不变! 师: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有括号的限制,我们不能随意将凑整的两个数带着符号搬家,那么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该如何进行速算与巧算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讨这类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板书课题) 二、思维探索 展示例1 计算

(1)15+(85+57)(2)62+(138-89) 师:第(1)题有哪些数能够凑整呢? 生:15与85 师:能先算15+85吗? 生:不能,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是呀,括号捆绑住了我们的运算顺序,要想不被捆绑,那该怎么做呢?生:去掉括号就可以解除捆绑了! 师:那能不能直接去掉括号呢? 生:可以吧! 师:那我们直接去掉括号,用凑整的方法计算下结果 生:15+85+57=157 师:那请同学们验证下没有去括号计算的结果是不是157. (学生自主验证) 生:也是157 师:那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因为直接去掉括号计算结果不变。 师:很好!括号前面是什么运算符号呢? 生:是加号! 师:也就是说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再进行凑整。 师:第(2)题有哪些数能够凑整呢? 生:62与138 师:能先算62+138吗? 生:不能,要先去括号 师:怎么去括号呢? 生: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掉括号。 师:很好!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或板演,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规范) 小结:加减法计算中,为了简便计算,需要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可以直接去掉括号(即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变)。

小学三年级数学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 824÷4x3 (601-246)÷5 201+232-365 = = = = = = (25+38)x15 (59-187)÷3 1500-125x8 = = = = = = 25x8x9 (601-246)÷5 201+232-365 = = = = = = | (25+33)X26 2+3x56= 63x147-198= = = = = = = 735-35x12= 540÷(65-59) 789-13x45 = = = = = = 22×4+221 21×3+410 40÷2+174

= = = . = = = 147+72÷8 9×4+420 2×80÷4 = = = = = = 120×5÷2 202+36÷9 30÷5+240 = = = = = = 。 81÷9+877 66×5+774 921+7×4 = = = = = = 80×6×2 770÷7+65 807+20÷2 = = = = = = 100-50÷5 35-35÷7 302+30×2 = = = 【 = = = 600×8÷3 40+100÷5 434+25×5 = = = = = = 60-12×3 64÷8+456 640+ 60×4 = = =

= = = ! 56÷7+36÷6 500×(400-396) 72÷9-5 = = = = = = 564+264-453 7650-(546+4530) 65×9-450 = = = = = = 9×80+980 9000-(4500+250) 6700+72÷8 = = = 》 = = = 14×6+9×5 900÷(71-68) 180÷9-42÷6 = = = = = = 12÷6+45×3 8×(910-720) 760-540+1110 = = = = = = ~ 6500+1250-3500 80×30+5600 9450-3200-4200 = = = = = = 2400÷6-45 800× 7-180 1600÷2+230 = = = = = = 4000 ÷ 8 + 350 320÷8+64 270 ÷ 3 ×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