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济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取向,历史局限等问题。

(P2)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

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

(P6~~P9)3、中国早期国家明显带有的几方面特征:部落征服特征;土地公有特征;君主专制特征;4、西周时期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制度。

(P33~p34)5、东周时期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以公元前435年“三家灭智伯而有其地”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比较合理。

6、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战争,变法和百家争鸣。

7、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的基础是对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崇拜。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惟命不于常(P40~P41)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三.敬天保民:敬从天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9、孔子的“六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10、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仁与礼11、孔子德治主张主要内容:第一,礼治与正民。

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求得国家的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制,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

第二,举贤才。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有效的治理国家,关键是否选拔、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第三,实行平均主义政策。

孔子认为,对于专制国家来说,财富寡少并不足以为患,而财富不均确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第四,愚民政策。

12、孟子人性论的局限:第一,孟子的性善论完全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

第二,人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

第三,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

(孟子用抽象的人性代替具体的人性,抹杀了人在人性上的差别,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人性)13、孟子认为的君、臣、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最新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核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A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B实现民主法治C实现公平正义 D权利义务观念2.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道德责任的行为。

下列选项中,属于恋爱中男女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有( ABC )。

A恋爱应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B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C恋爱应尊重对方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D.恋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随便谈谈,不考虑将来结婚E恋爱中的男女应拒绝同恋爱对象以外的其他任何人进行交往3.法存在于(B)。

A整个人类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有( )A.生产力比旧社会有很大发展B.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C.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低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E.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低5.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D )A.平等原则B.真诚原则D.互助原则E.功利原则6.良好的心理品质主要表现在(ABCDE)A、志向宏伟B、意志坚定C、情绪乐观D、为人豁达E、办事认真7.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是( D )。

A 全体公民B 全体人民C 18周岁以上的公民D 18周岁以上有政治权利的公民8.道德的社会作用是。

A.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C.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D.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E.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9.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D)。

A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D.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10.关于依法执政的正确说法是()。

A、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B、它不需要党的领导C、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D、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E、国家机关可以不依法行使职权11.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A立法公正 B执法公正 C判决公正 D守法公正12.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是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C、人生观决定世界观D、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13.独立生活意识是指(C)A.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D.天马行空独往独来14.下列关于人的素质中,属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是(C)A.政治素质 B.心理素质C.科学文化素质 D.道德素质15.法的适用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

最新精选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题库(含答案)

最新精选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完整题库(含答案)

2020年大学期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各民族一视同仁B、主权归中央,治权归地方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2.1954年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有两个,即( AD )。

ABCD3.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ABCD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4.讲证据,要求( )ABCDA.查清案件事实 B.正确运用法律C.思考与处理法律案件时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D.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5.非科学信念是(CDE)。

A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B能经得起实践检验C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D以迷信为基础E经不起实践检验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6.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B),始终是人心所向。

A强大的民族国家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联邦国家D单一民族国家7.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ABC)。

A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B爱祖国与爱人民的统一C爱祖国与建设祖国的统一D爱祖国与爱科学的统一11立志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学生应该要有( ACD )。

A献身精神B经济基础C艰苦奋斗的精神D健康的身心8.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 ) AD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个别统治者的意志C.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D.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的意志9.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包括(ACDE)。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C诚信原则D宽容原则E互助原则10.以辛勤劳动为荣,()CA.歧视劳动为耻 B.不愿劳动为耻C.好逸恶劳为耻 D.不会创造为耻11.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答案:答案: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D1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C13.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是A.、人知 B、情感 C、意志 D、判断14.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A)。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

孔子的“礼”功用的表述及其政治意义孔子很重视礼,他认为礼的实施会使各种关系达到和的境界,会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稳定。

他呼吁人们呼吁人们约束自己严格按照礼来规范自己,以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协调状态,使整个社会呈现稳定和谐的局面。

“礼”功用及其政治意义在于一、在道德修养方面。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真正成为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学习和运用“礼”都是一个根本条件。

只有在这些“礼”的方面取得了独立,才能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仁”的境界,个体人格的塑造与升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在社会交往方面。

孔子强调人们应该以“礼”来对待他人。

上下级应该互相体谅,营造一种宽松的社会人文环境,这样才能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孔子认为“礼”作为社会交往的原则十分重要。

;“礼”的精神是调整和规范人们之间的矛盾分歧,加强外在约束,使社会生活能够有序地进行。

这种以“和为贵”为准则的“礼”正是孔子所梦寐以求的。

三、在治理人民、处理国家大事方面。

自周公创设“周礼”以来,“礼”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政治统治服务。

“周礼”的作用就是划分人们的上下尊卑贵贱,严格规范人们的等级制度。

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以“礼”来教化引导民众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刑法等法治手段来惩罚不道德的人或事,人们虽犯法而受到惩罚,可心里却没有悔改之意;如果施行德政,以"礼"的精神来教化引导民众,那么人人都不敢做坏事、错事,心里时时有危惧觳觫之感,要是这样,社会也就可以达到稳定了。

孔子在这里以对比的方法指出了“法治”与“礼治”的不同,“法治”并不能完全消除人们心理上思想上道德上的邪恶,而"礼治"却能以柔和缓进、以理服人的方式使人们懂得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道德的力量促使他们走上正道而耻于做坏事,这种精神在孔子思想中是占主导地位的。

孔子还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成考政治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成考政治成人高考(专升本)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政治(专升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单项选择题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的。

A、主观的B、客观的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既主观又客观的2、单项选择题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是指()。

A、人的思想活动B、人的认识活动C、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人们的日常行为3、下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描述,错误的是:A. 强调物质生产条件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B.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阶级斗争的转化C. 思想文化是独立于物质基础之外发展的D.意识形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物质利益4、马氏本体论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立场B. 实体论C. 唯物主义立场D.形式主义5、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力有顾及远近的调节机制而鹰类的眼睛则没有这种机制。

”这里所包含的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 A )实践的观点( B )辩证唯物的观点( C )唯物的辩证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6、下列选项中,表达了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是()。

(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C )真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D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论断强调的是:A.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B. 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D.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8、下列哪项观点正确地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A. 只要有物质就有意识B. 物质世界的存在依赖于意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 社会意识始终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发展9.下列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B. 认识论的主体是非理性因素C. 认识论的客体是客观世界D. 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A.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 物质的运动是暂时的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毛泽东思想是:A.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B.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B.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基础C.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理论体系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依据3、以下哪一项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表述是错误的?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发展B、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C、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范畴的是:A.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路线B.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坚持以中国实际为指导D.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自然辩证法B.dialectical materialismC. 存在主义D. 实证主义7、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系列重大问题,其核心观点是(1)。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资料-2016年2月“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及参考答案多项选择题1、周公认为,要做到敬天保民,周王朝应该做到(ABC)。

A.要牢记商朝灭亡的教训B.要体察民情C.要慎用刑法D.要礼法并用2、儒家学派的特点有(ABCD )。

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C.崇尚仁义D.以孔子为师3、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D )。

A.礼治与正名B.举贤才C.实行平均主义D.愚民政策4、孟子提出的关于实行仁政的具体设想是(ABC)。

A.制民之产B.平均赋税C.保护工商业D.礼法并用5、荀子认为人性恶,恶的本性主要表现在(AB)A.人的感官欲望B.权势欲望C.生存欲望D.社会环境的影响6、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内容有(AC )。

A.物无贵贱B.物有贵贱C.无是无非D.有无相兼7、以兼爱为出发点,墨子提出了(ABCD )等主张。

A.非攻B.尚贤C.尚同D.节用8、法家思想的特点是(ABCD)。

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D.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历史9、商鞅对于实行法治提出了如下的一下原则(ABC)。

A.要刑无等级B.要明法利民C.要轻罪重罚D.要法胜民10、韩非提出实行法治的具体原则是(ABC)。

A.法一而固B.以其所重禁其所轻C.法不阿贵D.法不责众1、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C )。

A.尊君B.督责C.深罚D.尚武2、汉武帝政治思想的特点有(ABCD )。

A.求变B.求治之本C.德刑兼用D.任贤3、唐太宗以善于求谏纳谏著称,而能直言极谏的著名文臣武将有(ABC)等。

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长孙无忌4、李世民君臣从多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BCD )。

A.奢侈无度B.杜绝言路C.用人不贤D.严刑峻法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ABC)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参考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参考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参考题中国政治思想史参考题中国政治思想史常见的三种阶段划分法:两段法:古代;近代;四段法: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至清朝前期;晚清;六段法:形成期—先秦;发展期—汉唐;完善期—宋明;反思期—明清之际;转型期—晚清;变革期—清末民初。

(一)夏商西周时期:古代政治思想萌芽期创世神话;政治传说;祖先崇拜;天罚;祭祀;王权至上;宗法;礼制;敬天保民;(二)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政治思想高度发展期百家争鸣;儒、道、墨、法、阴阳、纵横、名、杂、兵家;改革家;(三)秦汉至清朝时期:儒家思想为正统政治思想时期1、秦汉:儒家正统思想确立期2、魏晋南北朝:儒家正统思想调整期3、隋唐五代:儒家正统思想发展期4、宋元明:儒家正统思想完善期5、清前期:儒家正统思想成熟期(四)晚清时期(近代):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时期(转型期)1论述题:试述魏晋之际政治局势与学术思潮之间的关系2名词解释:东林党(见课件)?3解释:儒、儒学、儒生、礼治、仁政、墨(10个都可以出名词解释-课件)、道法自然、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申不害、渗到(音)、商鞅)比较墨、儒、道、法的背景和思想异同兼爱和爱有差等的区别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简答)魏晋风度(名词)汉代董仲舒怎样论证其天人合一思想隋唐初期的君道论韩愈&柳宗元(特别是柳宗元对封建的看法)宋元:陆王心学与宋明道学(韩愈确立儒家道统)的学术渊源、分歧简述王阳明的思想特点(形而下+形而上)1试述魏晋之际政治局势与学术思潮之间的关系曹魏王朝末期,政治上的突出事件,乃是统治阶级内部由尖锐的争夺权力的斗争演成恐怖性的大屠杀。

魏明帝曹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承继他帝位的曹芳年仅八岁,于是曹叡不得不把政权委托给曹爽和司马懿二人共同掌握。

曹爽是从小即为曹叡所亲爱的宗室,而司马懿则是当时干练于军事的重臣,二人间即展开争夺政权的暗斗。

司马懿终于在嘉平元年(249)以阴谋狡诈战胜曹爽,把曹爽兄弟和其集团的诸名士何晏、丁谧、李胜、毕轨、桓範等诛灭三族。

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

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王朝。

周公解释了夏商周的更替是天命不常的表现。

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这一思想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同时也给别人推翻周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性善论又称性善说,由战国孟子所创立的人性论。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有善性,善性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他将这四者称为“四端”,即仁、义、礼、智等美德的开端。

认为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就象人体生来就有的四肢一样,是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

能充分发挥四端的人为“圣人”,不能保持以致丧失四端的人为“小人”。

孟子的性善说为仁义礼智的天然合理性,人从本性上应该恪守这些规范提供了人性论的根据。

孟子以后,儒家人性论一直以性善论为正宗,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史上最有影响的人性学说。

性恶论: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关于人性的一种观点。

荀子反对天赋道德论,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有“好利”而“恶害”的方面。

并指出如果顺从这种自然本性,“必出于争夺”。

强调后天的教化,主张用“礼义之导”使人改造为善。

荀子的这种经验的道德论比之孟子的先验的道德论,更加深刻,更加合理。

荀子的性恶论是其礼法兼治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

弱用之术老子的思想之一。

老子认为道的运动规律是“反”,道的基本特征是“弱”,老子以“弱”为道之“用”,根据“反者道之动”的原则,他认为刚强在发展中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柔弱则是使事物达到目标的绝妙手法。

所以老子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用“弱用之术”来解决世间矛盾,确定了“柔弱胜刚强”的论点。

他为世人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思维之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和思维方式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他忽略了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时候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性三品说中国哲学史上的一种人性论。

以西汉董仲舒和唐代韩愈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思想史》A卷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仁
依礼而行,谓之仁。

仁也可以分两面来说。

客观说:仁是依于礼的规范而行为的意思。

2、道
从小己里面寻求最高的伦理法则,必施用反省方法以观察内心。

反省的结果,发现与自然为一体的全体主义的抽象的原理,叫做道。

3、敬天保民
是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要敬从天命,怀保小民。

周公认为做到敬天保民需要做到:①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

②体察民情。

③要慎用刑罚。

周公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使商周
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这一思想实际上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4、仁政
善推其所为,就是仁政。

善推其所为,即举斯心加诸彼。

庄严之,即是忠
恕。

忠恕乃主观意义的仁,这种政就是仁政。

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6、天命不常
周公旦辅政后,有鉴于殷亡的教训,多次强调“惟命不于常”认为上天所授予的大命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转移的,天命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而是根据君主的道德修养高低和社会政治、人事的好坏进行
转移。

7、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

主要是指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8、知行合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