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纤维的吸湿性

合集下载

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纺织材料与检测——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利用某些物理量,如电阻,介电系数,外来辐射的吸收等和材料 回潮率间的关系间接测得回潮率。 电阻式测湿仪: 事先对一定回潮率的纤维和电阻值作好标定。 影响因素: (1)试样的回潮率分布是否均匀。 (2)测量范围:一般应在满量程的20-75%范围内读数,避免起始 端和满刻端使用。 (3)温度影响:结果要进行温度修正。 (4)除水以外,棉蜡,油脂,丝胶,油剂等都会使电阻降低。 (5)纤维集合体的结构状态
粘胶针织绒线(内销) 8
亚麻纱
12
粘胶针织绒线(外销) 13
经梳毛纱
16
粗梳毛纱
15
羊毛绒线(国内) 10
涤纶纱及长丝
0..4
锦纶纱及长丝
4.5
腈纶纱
2
羊毛绒线(外销) 15
羊毛针织绒线
15
绢纺蚕丝
11
维纶纱 涤棉纱(65/35)
5 3.2(英制3.7)
第二节 影响吸湿性的外界因素
大气压;温度;相对湿度 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愈高、空气中的水气分压力愈大, 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愈多,
化的曲线。 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不同,表明
纤维吸湿的阶段性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曲线形状呈反S形,反 S形的明显程度越突出,表明该纤维吸湿性越强。
• 特点:1.曲线都呈反S形,吸湿机 理基本一致。
• 2.RH= 0%~15% 时,曲线的斜率 比较大;原因:开始阶段纤维中 游离的亲水基因比较多,容易吸 湿。
纤维种类
标准回潮率(%) 公定回潮率 (%)
原棉
7~8
11.1
苎麻(脱胶) 7~8
12
亚麻
8~11
12
黄麻
12~16(生麻), 14 9~13(熟麻)

第六章 纸张的吸湿性与酸碱性

第六章 纸张的吸湿性与酸碱性

并且能使纸张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相适应,同 时使纸张对环境温湿度变化的敏感程度降低, 也使纸张因润版液而发生的伸长程度降低,以 适于印刷。
➢方法
自然调湿:在印刷车间进行调湿处理(两天左右)
强制调湿:用比室内高的温湿度,在几小时调湿 完毕。
对经过不同调湿处理的纸张 在多 色胶印中含水量的变化 分析可见C、D两种情况含 水量基本 不变,因而使纸张 尺寸稳定, 这是因为纸张在 高出车间相对湿度下晾纸, 使其含水量较高,在印刷时 将向车间散失一部分水分, 又在胶印过程中吸收一部分 润版液,由于两者量都不大, 得失相抵,使纸张含水量的 变化基本处于滞后效应的范 围之内,所以不发生套印不 准的故障。
27
• 对于一台没有配备监测空气条件的印刷机来说, 最有效的预测程序就是要了解印刷车间的相对湿 度、纸堆的温度和用纸张平衡水分测试仪测定的 纸张尺寸的可能变化程度。这样一套控制系统可 以减少因运行性能差、套印问题和未曾印刷的单 张纸浪费等问题而造成的停工期。
• 如果为了减少昂贵的储存成本而采用及时传送系 统,那么保证纸张含水量与其要到达的印刷环境 的湿度相平衡就很重要。
三、纸张的吸湿性
1、 概念:纸张的吸湿、脱湿与滞后现象
• 吸湿:当把一湿含量小于其平衡水分的 纸页放在空气中时它会吸湿,至与空气 达到平衡。
• 脱湿:当把一湿含量大于其平衡水分的 纸页放在空气中时,它会脱湿,至与空 气达到平衡。
• 滞后现象:是指在同一相对湿度下,吸附 时的吸着水量低于解吸时的吸着水量的现 象。表现为在某一湿度条件下达到平衡水 分的纸张,如果再经吸湿(脱湿)后,重 新回到原有相对湿度环境时,其含水量比 原来的要有所增加(减少)。
3)纸张的调湿处理(conditioning)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PPT课件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PPT课件

湿重的百分比。
回潮率W (%) Ga G0 100% 含水率M (%) Ga G0 100%
G0
Ga
式中:Ga纺织材料湿重;G0 纺织材料干重。
目前基本上采用回潮率。
2.标准回潮率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 平衡时的回潮率。
标准大气条件:(中国)
气压:1个大气压; 温度:20℃; 相对湿度:65%
g1 g0 (1W1) 100 g1 (100 g0 )(1W2 )
练习: 涤纶实际回潮率0.3%,粘胶实际回潮率12
%,为使涤/粘湿重混纺比为65/35,求涤粘 的干重混纺比。
二、纤维的吸湿机理
——水分与纤维的作用及其附着与脱离过程。
(一)水分子在纤维内部存在形式
1.直接水:纺织材料内部的极性基团吸水。
允许误差:各国略有不同。
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以上,合成纤维调湿4h以上。
3.公定回潮率(Wk)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 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以标准回潮率为依据设立,但不等于标准回 潮率。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Wk混 (%) Wi Pi
其中: W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P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干重混纺比。
(一)纤维内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亲水基团的作用是影响吸湿性的最本质因素。
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均能影响其吸 湿能力的大小。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 高。
各种基团对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吸水性都 有很大影响。
如:羟基(―OH)、 酰胺基(―NHCO―)、羧基 (―COOH)、氨基(―NH2)等。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精品资料
❖ 思考题3:为什么粘胶纤维的吸湿能力大于棉, 合成纤维(héchéngxiānwéi)的吸湿能力低于天然 纤维?
精品资料
4.纤维(xiānwéi)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纤维的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能力也有影响。 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果胶、棉蜡、脂肪等; b.羊毛(yángmáo)表面的油脂(拒水); 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 d.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
标准重量=称见重量
1 1
公定回潮率 实际回潮率
Gk
Ga
1Wk 1 Wa
G0 (1Wk )
例题: 一批粘纤(规格3D,76mm),称见重量为4980kg,测其
回潮率为10.25%,求其公定重量。
14
精品资料
▪ 当两种纤维混纺时,成品的干重混纺比百分数折算 (shé suàn)成投料时湿重混纺比百分数的算法如下:
精品资料
❖如:羟基(-OH)、 酰胺基(-NHCO-)、羧基

(-COOH)、氨基(-NH2)等。
❖ 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

成化学结合(jiéhé)水(吸收水)。
精品资料
❖ 纤维素纤维:
❖ 如棉、粘纤、铜氨等纤维,大分子中的每一
❖ 葡萄糖剩基含有3个-OH,在水分子和-OH之间
❖可形成氢键(qīnɡ jiàn),所以吸湿性较大。醋酯 纤维中
第六章 纺织(fǎngzhī)材料的 吸湿性
1
精品资料
❖ 本章知识点: ❖ 1、纺织(fǎngzhī)材料的吸湿平衡与吸湿指标(重
点) ❖ 2、纺织(fǎngzhī)材料的吸湿机理与影响因素(难
点) ❖ 3、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 4、吸湿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于纵向膨胀。 原因:大分子沿轴向排列,吸湿后分子间
距增大;大分子构型改变。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 纤维吸湿膨胀的各向异性,会导致织物变厚、 变硬并产生收缩,干燥后仍无法恢复。
织物吸湿前后织物结构的变化
•缩水的利弊? •弊:织物变小、变短; •利:制作雨衣、水龙带。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三、对密度和体积的影响 开始密度随着回潮率
烘箱法、红外线辐射法、高频加热干燥法、 吸湿剂干燥法等。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
l 棉、粘胶: -OH;
•棉
羊毛:-CONH,-COOH,-NH2,-OH 蚕丝:-CONH,-COOH(少),-NH2,-OH
•羊毛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亲水基团:-COOH-,-NH2 ,-OH, -CONH
l 维纶:-OH;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3.吸、放湿平衡回潮率与时间的关系 (1)都是对数曲线; (2)起始段快,以后减慢直至平衡; (3)吸湿平衡所需时间小于放湿平衡所需时间; (4)吸放湿平衡回潮率不等。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二、温度恒定,相对湿度与平衡回潮率的关系 (大气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
1.吸湿等温线和放湿等温线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 a-b,c-d都处于吸湿等 温线和放湿等温线之间。 • 纤维的实际平衡回潮率 处于两条线之间的某一值, 通常讲的平衡回潮率是指理 论平衡回潮率,即两曲线的 中间值。
纤维的吸湿滞后现 象
第六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3.吸湿滞后产生的原因 一般认为,吸湿时大分子间的连接点被迫拆
天然纤维因含有杂质及伴生物,纤维的公定 回潮率和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常不一致。

纤维的吸湿性PPT课件

纤维的吸湿性PPT课件

1-棉 2-粘胶纤维 3-蚕丝 4-羊毛 5-锦纶
4、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大多数纤维强力随回潮率升高下降,但棉、麻纤维相反;所有纤维断裂伸长率随回潮率升高增加。纤维
塑性变形增大。 5、对热、光、电学性能的影响
回潮率↑→
导热系数↑ 电阻↓介电常数↑ 双折射↓形状双折射↑
第33页/共58页
五、纤维吸湿的影响因素(材料、环境)
• 但纤维吸湿放热这一特性对纤维材料的储存是不利的,如果仓库空 气潮湿和通风不良,就会因吸湿放热而使纤维或织物变质发霉,甚 至引起火灾。
第21页/共58页
3.纤维吸湿热的测试方法
• 吸湿积分热的测量 • 将一已知质量的一定回潮率的纤维试样,放入一已知热容量的量热器中,并加过量 的水,然后测量其上升的温度,根据上升的温度和测试系统的热容量,可以计算出 积分热
第34页/共58页
2.环境对纤维吸湿性的影响
• 相对湿度的影响 •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水汽分压力越大, 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越多,纤维的吸湿机会也较多。
• 温度的影响 • 温度对纤维平衡回潮率的影响比相对湿度要小,其一般规律是 温度越高,平衡回潮率越低。
温度对棉纤维吸湿的影响纤维材料此 速率吸湿,达 到平衡需时间 为
• 如图所示的水分通过空气长度为l到达吸湿材料的
扩散系统。如果水分以初始速率扩散,整个平衡过
程所需的时间τ为
c c1 c0 x l
表明吸湿速率与浓度梯度、吸湿量、扩 散系数、吸湿表面积、空气间隔的关系
第25页/共58页
2.影响纤维材料吸湿平衡速率的主要因素
3.纤维吸湿性的测试方法
• 直接法:先称取湿重,再干燥去水获得干重
• 烘箱法

第六章纸张的吸湿性与酸碱性

第六章纸张的吸湿性与酸碱性
: 处理方式 电晕放电、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 电晕放电、火焰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处理、 化学药品处理
18
第三节 橡皮布
橡皮布外形
橡皮布结构
19
胶印对橡皮布质量有哪些要求? 胶印对橡皮布质量有哪些要求?
在胶印过程中, 在胶印过程中,橡皮布的作用是把印版上的图文完整而清晰地 转移到纸张上。 转移到纸张上。 1.橡皮布厚薄要均匀。均匀的厚薄度,会使印刷压力均匀分布, 1.橡皮布厚薄要均匀。 橡皮布厚薄要均匀 印刷出来墨色浓淡也比较匀称,并且在图文转移过程中,图文 尺寸不易改变。 2.具有良好的弹性 具有良好的弹性。 2.具有良好的弹性。普通实心橡皮布的弹性好。图文转移的效 果及吸墨性能也就有可能好。 3.橡皮布具有较小的伸长率 橡皮布具有较小的伸长率。 3.橡皮布具有较小的伸长率。橡皮布结构致密、机械强度高, 有利于抗张程度的增加,并以此减少图文转移的变形量。
15
合成纸的几个特点
静电: 静电:静电情况比纸张严重 硬度: 硬度:硬度不及纸张 尺寸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优于纸张 平整性: 平整性:
16
第二节 塑料
常见塑料
PE; PP; PVC
印前表面处理
(1)处理原因: (1)处理原因:聚合物表面能低、化学惰性强,表面 处理原因
紧 密光滑,难于被油墨润湿和牢固附着;需要通过表面处理以改变 其表面的化学组成、结晶状况、表面形貌、增加表面能,去除污 染物和弱边界层,以改善幽默的附着。
20
4.吸墨性能及传递性能好。 4.吸墨性能及传递性能好。能够确保印刷过程中,墨 吸墨性能及传递性能好 色匀称、字迹清晰。 5.橡皮布耐油、耐磨、耐热以及防老化性能好。 5.橡皮布耐油、耐磨、耐热以及防老化性能好。 橡皮布耐油 6.具有耐酸、耐碱和防止腐蚀的性能。 6.具有耐酸、耐碱和防止腐蚀的性能。 具有耐酸

第六章 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六章 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六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1、名词解释:回潮率:湿重对干重之差与干重的百分率含水率:含水率是水重占纤维湿重的百分率平衡回潮率:公定回潮率:标准回潮率:公定重量:吸湿平衡:吸湿等温线: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一定且不变的条件下,材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曲线吸湿等湿线:相对湿度一定时,平衡回潮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吸湿滞后性:在同一空气条件下,纺织材料吸湿平衡回潮率比放湿平衡回潮率小的现象叫吸湿滞后性标准大气条件:吸湿积分热:吸湿微分热:4、为什么平衡回潮率的值是一个范围值?由于纺织材料的吸湿滞后性,使得从不同状态到达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不尽一致,所以是一个范围值,即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

5、试述纺织材料的吸湿机理。

(一)亲水基团及其作用:纤维大分子上是否存在亲水性基团,是决定纤维吸湿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极性基团的多少、极性的强弱、结构状态等综合影响吸湿性,(二)结晶度(结晶区与非结晶区的比例)实验证明: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这是肯定的,水分能否进入结晶区,目前尚有争议,但水分进入结晶区的量是很少的。

除结晶度影响纤维的吸湿性以外,在相同的结晶度条件下,晶型和晶粒的大小对吸湿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粒小,吸湿性大。

(三)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吸湿能力愈强。

(四)伴生物的性质和含量6、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外因素各有哪些?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影响吸湿性的外界因素: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时间):吸湿平衡是动态的,其稳定性很差,而且是自动进行的,外界条件一变,平衡就立即遭到破坏,而且要达到新的平衡需一定的时间。

二、吸湿等温线(温度):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一定且不变的条件下,材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曲线。

各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是不同的,这是材料本身的差异造成的。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曲线形状都呈反S形,反S形的明显程度是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吸湿机理应当说在本质上基本一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湿等温线
吸湿等温线


1、定义:在一定大气压力和温度下,平衡回潮率随湿度变化的曲线(T一定,WRH%的关系曲线) 2、特点:曲线都呈反S形
– RH= 0%~15% • 曲线的斜率比较大 • 原因:开始阶段纤维中游离的亲水基因比较多,容易吸湿。 – RH= 15%~70% 时 • 曲线的斜率比较小 • 原因:因主要靠间接吸收,且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中,形成毛细水, 同时纤维还有一个膨化过程,所以吸收的水分比开始阶段减少; – RH>70% 时 • 曲线斜率又明显地增大。 • 原因:因水分进入纤维内部较大的间隙,纤维产生膨化,毛细水大量增加,表面 吸附的能力,也大大增强,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回潮率的上升速度。
第六章 纤维的吸湿性
• 吸湿性:从气态环境中吸收气态水的能力
• 润湿性:从水溶液中吸收液态水的能力
第六章 纤维的吸湿性
•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第二节 吸湿性的测量(P93)
• 第三节 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一、纤维的吸湿与吸湿指标 • 二、纤维吸湿机理与影响因素
» a.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再吸着的水分子 » b.纤维中其他物质的亲水基团所吸引的水分子。
» 结合力较弱,主要是范德华力,同时放出的热量也较少。
直接吸收和间接吸收的水分子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二、吸湿机理与影响因素
–(二)二相理论
• 3、毛细水(毛细管凝结水):纤维有许多细孔,由于毛细管的作用 而吸收的水分。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二、吸湿机理与影响因素
–(二)二相理论
• 1、吸附水(粘着水):纤维因表面能而吸附的水分子。 • 2、吸收水:由于纤维中极性基团的极化作用而吸着的水。 –直接吸收水:由于纤维中亲水基团的作用而吸着的水分子。 » 结合力较强,主要是氢键力,同时放出的热量也较多。
–间接吸收水:其他被吸着的水分子。
– T增加时,纤维中的水分子的热运动能和纤维分子的热振动能增大, 使纤维内水蒸汽的蒸发压升高,它比空气中已成为气体的蒸汽部 分压力的上升快得多,因此使水分子保留在纤维分子上的能力减 少。 – 存在于纤维内部空隙中的液态水蒸发蒸汽压力也随着温度的上升 而升高。
吸湿滞后性(吸湿保守现象)
吸湿滞后性(吸湿保守现象)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一、纤维的吸湿与吸湿指标
– (二)吸湿指标
• 2. 平衡回潮率
– 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稳态时
的回潮率
– 吸湿平衡回潮率Wae:吸湿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
– 放湿平衡回潮率Wde:放湿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时的回潮率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棉、麻和粘胶—同属纤维素纤维,每一个葡萄糖剩 基上都含有3个一OH,但棉麻纤维的结晶度为70%, 而粘胶纤维仅30%左右,粘胶吸湿性好于棉麻。
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内部空隙
• 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表面吸附 能力越强,吸附的水分子数也越多,吸湿性越好。 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较细纤维的回潮率偏大些。 • 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能力 越强。 • 成熟度差的棉纤维比较细,表面积大,因此其吸湿 能力大于成熟度好的棉纤维。 • 粘胶纤维结构比棉麻纤维疏松,缝隙孔洞多,是其 吸湿能力远高于棉的原因之一 • 合成纤维结构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织中有 微隙,这也是天然纤维的吸湿能力远大于合成纤维 的原因之一。
丙纶
氯纶 氨纶
0
---
0
0 1
常用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纱线种类 棉纱 苎麻纱 亚麻纱 公定回潮率(%) 8.5(英制9.89) 10 12 纱线种类 粘胶纱及长丝 粘胶针织绒线(内销) 粘胶针织绒线(外销) 公定回潮率(%) 13 8 13
经梳毛纱
粗梳毛纱 羊毛绒线(国内) 羊毛绒线(外销) 羊毛针织绒线 绢纺蚕丝
• 一、纤维的吸湿与吸湿指标
– (二)吸湿指标
• 3.标准回潮率
– 标准状态:我国规定为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65% 左右。(P87)
级别 1 2 3 标准温度(℃) A类 20±1 20±2 20±3 B类 27±2 27±3 27±5 标准湿度(%) 65±2 65±3 65±5
– 标准回潮率:在标准状态下,将纤维在“吸湿过程”中放置24小时 后测得的回潮率。
G:湿重 G0:干重
P 1 n 1W1 P 2W2 P nWn Wi Pi –混合材料回潮率 W 100 100 i 1
P1,P2,Pn分别为第一种、第二种、第n种纤维的干燥重量百分比 W1,W2,Wn分别为第一种、第二种、第n种纤维的回潮率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常用纤维的标准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 原棉 苎麻(脱胶) 亚麻 黄麻 洗净毛 山羊毛 干毛条 油毛条 桑蚕丝 粘胶纤维 醋酯纤维 涤纶 锦纶6 锦纶66 腈纶 维纶 标准回潮率(%) 7~8 7~8 8~11 12~16(生麻),9~13(熟麻) ----8~9 13~15 4~7 0.4~0.5 3.5~0.5 4.2~4.5 1.2~2.0 4.5~5.0 公定回潮率(%) 11.1 12 12 14 16 15 18.25 19 11.0 13 7 0.4 4.5 4.5 2.0 5
16
15 10 15 15 11
涤纶纱及长丝
锦纶纱及长丝 腈纶纱 维纶纱 涤棉纱(65/35)
0.4
4.5 2 5 3.2(英制3.7)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二、吸湿机理与影响因素
– (一)吸湿过程 • 吸附:水分子停留在纤维表面 • 吸收:水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的 亲水性基团结合 • 凝聚: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在纤维的 毛细管壁凝聚
• 1、定义: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湿度条件下, 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 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叫作纤维吸湿滞后性。 • 2、原因:一 般认为吸湿时由于水分子进人纤维的无定形 区,使大分子间距离增加,少数连接点被迫拆开,而与水 分子形成氢键结合。放湿时,水分子离开纤维,连接点有 重新结合的趋势,但由于大分子上已有较多的极性基因与 水分子相吸引,阻止水分子离去,而且大分子间的距离不 能及时完全回复到原来情况,因而保留了一部分水分子。 因此同一纤维在同样的温湿度的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 比从吸湿达到平衡具有较高的回潮率。
• •
纤维的结晶度
• 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就越强。在同样的结晶度下, 微晶体的大小对吸湿性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体小的吸湿 性较大。 • 纤维吸收的水分一般不能进入结晶区,在结晶区内,分子有 规则地紧密排列,活性基在分子间形成了交键,如氢键、盐 式键、双硫键等,所以水分子就不易渗入,若要产生吸湿作 用就须打开这些交键,使活性基游离,显然这是困难的。因 而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是发生在无定形区。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一、纤维的吸湿与吸湿指标
– (一)纤维的吸湿
• 纤维材料放在空气中,一方面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同时 不断地向空气中释放水蒸气。
– 进入纤维中的水分子多于放出的水分子,则表现为吸湿 – 进入纤维中的水分子少于放出的水分子,则表现为放湿
• 吸湿和放湿是一个动态过程,最终会达到平衡。 • 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纤维材料会吸收或放出水分,随着时间 的推移逐渐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其含湿量趋于一个稳定值,这 时,单位时间内纤维材料吸收大气中的水分等于放出或蒸发出 的水分,这种现象称为吸湿平衡。
纤维的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 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棉蜡、果胶、脂肪等,其中 含氮物质、果胶较其主要成分更能吸着水分,而蜡 质、脂肪不易吸着水分。 因此棉纤维脱脂程度越高, 其吸湿能力越好; • b.羊毛表面的油脂是拒水性物质,它的存在使吸湿 能力减弱; • 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有利于吸湿; • d.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其性质会引起吸湿能力的 变化,当油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向着空气定向 排列时,纤维吸湿量变大。
–微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微小间隙之中的水分子。 –大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较大间隙之中的水分子(当湿度较高时)。
• 4、区别: –吸收水属于化学吸着水,是化学键力,因此必然有放热反应; –吸附水和毛细水属于物理吸着,是范德华力,没有明显的热反 应, 吸附也比较快。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二、吸湿机理与影响因素
– (三)影响因素
• 1、内因
– – – – 亲水基团的作用 纤维的结晶度 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内部空隙 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 2、外因
– – – – 大气压力 相对湿度 温度 初始回潮率
亲水基团的作用
• 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均能影响其吸湿 能力的大小。数量越多,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如:羟基(-OH)、 酰胺基(-NHCO-)、羧基(-COOH)、 氨基(-NH2)等。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成化 学结合水(吸收水)。

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同: – 吸湿能力强的在上方,如羊毛、粘胶; – 吸湿能力差的在下方,如腈纶、涤纶等。
吸湿等湿线
吸湿等湿线
• 定义:纤维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湿度下,平衡回潮率随温 度而变化的曲线。(RH%一定,W-T的关系曲线) • 特点:温度愈高,平衡回潮率愈低。但在高温高湿的条件 下,由于纤维的热膨胀等原因,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加。 • 原因:
第一节 纤维的吸湿及吸湿机理
• 一、纤维的吸湿与吸湿指标
– (二)吸湿指标
• 1.回潮率与含水率
–含水率M:纤维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湿重的百分比 –回潮率W:纤维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干重的百分比
G G0 100 % G W M 1W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