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外国诗二首》教学反思
《外国诗两首》教学反思6则

《外国诗两首》教学反思6则范例一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意外地发现:学生头脑里有教师所意想不到的潜能和想法,有时他们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第一节课在四班各课的程序一堂课下来,课堂非常沉闷,为了实现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贯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是我课后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于是我改变当初的教学设计.新的思路通过学生反复诵读围绕教师设计的“我感受到──”“我发现了──”我不理解──”“我欣赏──”等几个环节,很好地,掌握理论落第一首的学习要点,教师及做了一番学法总结后,学生自学第二首诗时得心应手,完成效果相当不错,但是,如何在教师“退居二线后”,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不留痕迹引导学生将课文所有知识很好地落实,是一个难题,也是我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
范例二《外国诗两首》教学反思诗歌通过联想将两个画面叠印在了一起,诗人只选取两种景物来写,但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大自然的歌手还有很多,大地歌声不断,以少胜多。
通过引发读者的想象,丰富诗歌的内涵。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
虽然描绘景物不同,但诗歌的情感前后一致。
令人欣慰的是大家都积极参与了诗歌的感悟,意外地发现,学生头脑里面有教师所想象不到的潜能和想法,有时他们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实现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围绕教师设计的“我感受到”“我发现了”“我不理解”“我欣赏”等几个环节,很好地掌握了第一首诗的学习要点。
教师及时做了一番学法总结后,学生自学第二首诗歌时得心应手,完成效果相当不错。
课后让学生完成小诗:草,还是很不错的。
范例三《外国诗两首》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采用自读法。
第一课时先是共同回顾常见的上课思路。
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外国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外国诗二首》的内容、背景和意义;2.掌握分析外国诗歌的方法和技巧;3.学会运用自身的语言工具,如词汇、句法等,进行诗歌的翻译和创作。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课文是《外国诗二首》,包括两首诗歌:《如果你忘了我》和《致爱丽丝》。
首先,老师会分别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和背景,然后进行整体阅读和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如韵律、韵脚、节奏等。
接下来,老师将分别介绍两首诗的翻译,并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语言工具进行翻译和创作。
3.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
老师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2.想象扮演法。
老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诗歌情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交流法。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全班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发表意见的能力。
4.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出示两首诗歌的标题和作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整体阅读):让学生通读诗歌,然后邀请几位同学大声朗读,大家一起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Step 3(课文分析):根据学生的理解分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让学生掌握如何分析英语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Step 4(翻译练习):老师分别介绍两首诗的翻译,让学生理解原文和翻译的差异,并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语言工具进行翻译和创作。
同时,老师也要解释一些文化差异和生词。
Step 5(课堂讨论):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Step 6(巩固练习):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并尝试写出一首自己的英语诗歌。
5.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了解并理解了《外国诗二首》的内容、背景和意义;2.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析外国诗歌的方法和技巧;3.学生是否学会了运用自身的语言工具进行诗歌的翻译和创作。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外国诗二首》的内容、背景和意义;掌握分析外国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自身的语言工具,如词汇、句法等,进行诗歌的翻译和创作。
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19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象征意义。《未选择的路》是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著名诗歌,它通过描绘两条道路的选择,反映了人生道路决策的复杂性。这首诗对于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和后果具有重要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元素和哲理,理解诗人在面临选择时的心理活动和决策过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未选择的路》的基本意思、象征意义和哲理内涵。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选择重要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明智地做出选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探讨“而我选择了那条走得少的路,结果带来了很大的不同”这一句,引导学生理解人生选择对人生道路的影响。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讨论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举例:提出问题:“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会如何决策?”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独立思考。
(4)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内涵,学会独立学习。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举例: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未选择的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做出重要选择的情况?”(如:选择参加哪个兴趣班、在朋友冲突中如何站位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初三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根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1、诗歌诵读。
2、诗歌仿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
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觉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
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1、介绍两位诗人: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
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托付两名爱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
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
他曾说,他可以深刻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惋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风格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⑴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⑴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举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外国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敢面对困难或作出重要选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的智慧和勇气。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外国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特点和意境描绘。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诗歌,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讲授诗歌的理论知识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手法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比和举例,帮助学生逐步消化和理解这些难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诗歌朗诵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参与度,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
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
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1、介绍两位诗人: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
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
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
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
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
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
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
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⑴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⑵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

19 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1.《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照在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我们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外国诗二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知识小窗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
其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另外,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历史题材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很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作品有《白桦树》《修墙》,诗集《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2.题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题在普·亚·奥西波娃的女儿叶夫普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夫的纪念册上。
当时沃尔夫十五岁。
《未选择的路》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3.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本诗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里,它题在邻居的一个小女孩的纪念册上。
第19课《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学会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和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趣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普希金及其诗歌的基本概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它表达了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乐观的情感。这首诗的重要性在于它传达了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具体内容,体会诗人在文字中展现的哲思和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活的复杂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基本情感和创作背景,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诗歌表达情感,寻找生活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19课《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反思
那天下午,学校要开家长会。
语文课上讲完课我习惯性地要和同学们聊聊天,我喜欢他们无拘无束时偶尔碰撞出的或睿智或幽默或调皮的火花,但谈笑间忽然听到隐隐的抽泣声,寻声望去,竟然是班上人高马大号称“巨无霸”的刘明,仔细询问,原来是数学考试没及格,害怕家长会后的“暴风骤雨”。
望着一个一米八零的大小伙子偷偷哭泣,我有些同情,也有些无奈,当环境在迫使老师、迫使学生拼命要分的时候,我除了对他说:“没关系,下次努力。
”竟一时也找不出其它安慰的话语。
这时班上一位因为上课爱说话而经常挨老师批的男生冒出了一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接着一位女生也接了一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后好几位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了:“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那一刻我竟有些惭愧,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并没有细致地讲给大家,只是泛泛地读了读,说了说,我觉得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难引起共鸣,但今天学生的表现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不要忽略了十几岁的孩子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压力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他们稚嫩的心灵是多么需要恰当的鼓励和抚慰,面对烦恼和挫折时他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会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么好的契机。
于是我带领大家再一次投入地背诵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然后我对大家说:“决定命运的不是成败,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也许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也无法改变许多事情,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
每一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生活的画板不是只有一种色彩,叹息、焦虑只是点缀,勇敢乐观才是主色调。
”
刘明早已不哭了,大家看着我,在大家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无数的期盼,虽然那期盼里还有些迷惘还有些惴惴然,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们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的教学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了教学环节,力求按
照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安排教学程序。
本篇文章内容属于人生哲理诗,相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难懂,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该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因此,我在教学中吸取以前教学的经验教训,首先在导入上改变了以往的思路。
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走路”的故事,如果你行进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该怎样走?你必须得选择一条,当你选择了一条在走的过程中遇到了磨难,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答:“会想到自己选错了道路,会特别留恋另一条未选择的路。
会调转头重新选择”然后,我又讲道:“有两条道路,一条平顺,一条充满荆棘,你会选择哪条?”学生答:“充满荆棘的,因为他充满了挑战,可以磨练自我。
”接着我就给与他们的回答以肯定,顺势引入今天的课文,“其实人生道路的选择未必不是这样,一旦选择绝无回头的机会,因为时间已经过去。
所以选择时要慎重。
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风雨会不期而至,你必须勇敢的面对。
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随波逐流。
”其次我没有去讲解,而是让他们去一遍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主题思想,学生能在朗诵中体味诗中所蕴涵的感情。
第三,我让他们展开讨论,人生道路如何选择?引导他们开始能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的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我结合上一首诗歌《假如生活会欺骗了你》设计了一个问题,抓住两首诗的主旨写一段人生的哲理:学生很容易就写出来了。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相信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我们要慎重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路就在脚下。
”这些环节的设置,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这节课的成功源于对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精心分析,所以我认为:离开学情的教学是没有目的的,离开文本的教学是盲目随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