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外国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9. 外国诗二首

19 外国诗二首
未选择的路 1.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未选择的路》一诗,诗人抓住林中岔 路口这一具体形象,用象征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 岔路口这一具有哲理意味的艺术形象。诗人借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 路口,来阐述“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问题。
19 外国诗二首
19 外国诗二首
结构思路
不要悲伤 否定错误态度 不要心急 积极乐观 假如生活 快乐的 要镇静 欺骗了你 正确的态度 日子将 要有信心 会来临 伫立路口 思索选择 做出决定 选择荒路 人生之路 选择之后 难以回返 慎重选择 多少年后 叹息回顾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击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19 外国诗二首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观。 [相关链接] 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 朋友。虽然“十二月党人”发动的俄国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 地影响了普希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的主题是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
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19 外国诗二首
2.《未选择的路》中,关于“选择”这个主题,有怎样的内涵?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选择”的画面,两条路在黄色的树林里分 出,一条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深处;一条路长满荒草。作为过客的“我” 在岔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吸引着“我”,等 待着“我”,而“我”只能选择其一。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 也无须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他难以举足。因为一旦选择了,就 无法回头。
《外国诗二首》(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外国诗两首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悲.伤(bēi)瞬.息(shùn)延绵.(mián)B.涉.足(shè)怀恋.(liàn)伫.立(chù)C.萋.萋(qī)清晨.(chén)忧郁.(yù)D.叹.息(tàn)选.择(xuǎn)欺骗.(piàn)【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B项注音有误,“伫”应读zhù。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亲切脚印镇静来临B.诱人回顾假如从林C.美丽足迹虽然旅人D.人迹清晨路径欺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不完全正确,“从”应为“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心儿永远________(憧憬渴望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________(留恋怀恋怀念)。
(3)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________(行人人们旅人)的足迹。
A.憧憬怀念旅人B.渴望留恋人们C.向往怀念行人D.向往怀恋旅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D项正确,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本题注意(2)处应用“怀恋”,因为怀恋是对过去的往事表示怀念,而留恋是对现在所做的表示留恋,两个意思不相同。
外国诗二首课文笔记

外国诗二首课文笔记一、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衍生注释:1. “欺骗”:这里并非真的指生活像人一样恶意欺骗,而是生活中遇到挫折、不如意的事情,仿佛命运给人开了个不好开的玩笑,是一种拟人的说法。
2. “怀恋”:怀念、留恋,说明当我们经历痛苦后,再回顾那一段往事,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不再只有痛苦,还有战胜困难后的释然和感慨。
三、赏析:-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它像是一位智者在和我们谈心,告诉我们生活难免有坎坷时,千万不要沮丧沉沦。
- 情感:充满了鼓舞和激励之情。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劝诫人们保持乐观、镇静的心境。
当“忧郁的日子”来临,不要慌不要难过,要坚信未来的美好。
而且表达出一种豁达的情怀,就连那些已经过去的苦难,最后都会变成值得怀念的东西,把苦难看作是一种别样的财富。
- 表现手法:全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截了当地传达情感。
语言直白质朴,没有刻意雕琢。
每句四行的结构也使诗歌整齐易读,朗朗上口,像是一个贴心的嘱咐,不知不觉就传入心中。
四、作者介绍:本诗作者是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普希金的生活时代正值俄国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矛盾激化,而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这和他自身的性格以及在俄国社会中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假设你考试失利,心情低落。
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嘿,这就像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说的那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咱不能因为这一次的失败就趴在地上不起来啦,咱得振作,等着好日子到来呢。
《外国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

《外国诗两首》课文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莱蒙托夫是俄罗斯和苏维埃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被经典作家誉为“民族诗人”(别林斯基语)的天才作家之一。
除他而外,还有先于他被果戈里和别林斯基尊为“民族诗人”的普希金和后于他被高尔基誉为“民族诗人”的叶赛宁。
莱蒙托夫一生充满忧患意识,素以忧国忧民著称于世。
莱蒙托夫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与十二月党人歌颂自由反抗暴政的传统,以一首惊世骇俗的《诗人之死》哀悼了普希金这轮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陨落,宣告了接过反暴政传统大旗的另一位伟大诗人的诞生。
莱蒙托夫是个在诗歌.小说与戏剧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独特建树的俄罗斯作家,他那别具一格的抒情诗人的气质使他的全部创作都饱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弹奏出有力的反叛的音调。
莱蒙托夫生不逢时,毕生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黑暗王国里感到压抑,悲剧的处境在他心中萌生了叛逆的精神,在他笔下铸成了恶魔的形象。
对于莱蒙托夫所处的时代来说,人生是苦海,但他不甘心让自己的天才束手待毙,对艺术美的执著追求便成为他渴求反叛现实、实现天赋的人生价值的惟一归宿。
2、时代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诗歌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3、名家点评:诗歌发表后,别林斯基称赞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诗”,杜勃罗留波夫认为诗人达到了“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
黑人谈河流1、作者介绍: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
他是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附习题)

伫立路口,思索选择
选择道路
决定一生
未选择
做出决定,选择荒路
人 生
的路
之
选择之后,满腹怅惘
留恋未选
无法回头
路
多年以后,回顾叹息
诗人通过叙述对树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表 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意在告诉人们:人生 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一条, 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所以我们应独立思考, 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B. 未选择即是选择。
3.关于“选择”这个主题,有怎样的内涵?
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无须踌躇 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 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 他难以举足。因为一旦选择了,就无法回头。
4.从这首诗中,你能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 个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必 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 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 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 路,越能磨炼人。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劝慰人们在被生活欺骗时, 要乐观面对。
第二部分:写要相信未来,把过去变为 永久的怀恋。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结合作者写这首诗时被流放的经历,也 是指当时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的遭遇。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予了怎样的 叮嘱?
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奏, 感受诗人的情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存在疑问。我计划在课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举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外国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敢面对困难或作出重要选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中的智慧和勇气。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外国诗歌的主题思想、语言特点和意境描绘。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诗歌,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讲授诗歌的理论知识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手法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比和举例,帮助学生逐步消化和理解这些难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诗歌朗诵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参与度,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外国诗二首

课外拓展: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遇到过挫折吗?你碰 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正确面对的?
课外拓展:
写作特色: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 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语调亲密和 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 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 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课堂小结:
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 北》集,另外还有 《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 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 风格,以口语入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 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 深为人们喜爱。
辛弃疾说: “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
李白说:“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
陆游说:“山 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
温庭筠说:“槲hú叶落 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常建说: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鲁迅说:“其实地上 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 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 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本文选自《普希金诗集》,他的著名诗 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他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他的诗歌,像太阳 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已 的座右铭。
拓展阅读: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宫玺xǐ )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外国诗二首》课文讲解

这两首外国诗搭配成一课,原来就是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老课文。
原来放在“成长”单元,这次编入“哲理之思”单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主题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理解。
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诗歌说话的口吻,并理解其中富有诗意的句子。
这首诗被人们广为传诵,就在于它的平和、温暖、娓娓道来,这正是遭受生活挫折的人所需要的。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如何选择,以及回望选择的沧桑感慨,如同“tobe,ornottobe”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许多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象征含义。
教学时还要注意比较两首诗的写法,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
另外,这两首外国诗是翻译作品,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查找不同的译作进行对比阅读,看看哪一个译本的哪些地方翻译得更精彩。
这样也可以落实本单元比较阅读的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学习难点】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通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忧郁(yōu yù) 诱人( yòu )瞬息(shùn) 幽寂( jì ) 延绵(mián)涉足( shè ) 荒草萋萋( qī ) 伫立( zhù )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每个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
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深思、慎取, 忌草率、盲从,要经过自己的 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学习目标】
1.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 2.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 【学习难点】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
“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 弗罗斯特 有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 不幸而身处逆境。
2.诗歌的两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 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第二部分: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 现在虽身处逆境,但只是暂时的,当时 过境迁,往事将成为亲切的怀恋。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予了怎样的叮嘱?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 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 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生。 即使是痛苦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 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 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 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后的惆怅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表面
路
实际
明(表面)写甲事物, 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2. 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 选择的路”?
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 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以引 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所 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这首诗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 幽静,寂寞。 延绵: 延续不断。 荒草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 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 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 耶夫》《致大海》等。
(1874-1963)
《林间空地》等。
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奏, 感受诗人的情感。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注 意 语 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语调:亲密和婉
假如/活/欺骗了你,
热诚坦率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节奏:平和舒缓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感情:热烈深沉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语
调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感 情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4.“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在 语气上有何特点?
语气很和缓。诗人劝 说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充 满信心,乐观迎战,学会 用镇静应对未来。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方面它强调了一种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 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 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 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 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写作背景
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奏, 感受诗人的情感。
朗读诗歌
语气:平等劝告 娓娓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