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93377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93377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93377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

1.工程概况、工程特点、设计意图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6847.5m2,由地下三层,地上15层組成,建筑物呈不规则矩形,东西向长大为90m,南北向宽为45m左右,场地内标高为44.38至46.31之间,基本平坦。总高度46.5m,局部56.6m,是以中高档住宅和公寓为主,部分为商场的综合性大楼。

基础工程:大楼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平均桩长6米,地下室由于总长有72.8米,考虑设变形缝防水困难和设置后浇带施工困难,拟采用无缝施工技术,砼中添加微膨胀剂。

主体结构: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平面布置特点,本工程采用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利用楼梯井筒布置剪力墙,另在平面中其它部位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墙柱共同承受竖向及水平荷载,由于功能上的要求,6~16轴部分二层上下柱网差异较大,拟设置厚板结构转换层以传递竖向及水平荷载。楼板因层高限制,地下室负二、负一层均按双向肋梁楼盖设计,2-5轴住宅部分因震灵活隔断且层高受限,其楼面采用现浇空心楼板,板厚260,其空心率在50%左右,柱网上仍设普通梁,其余部分为普通现浇梁板结构。

建筑物围护结构及地下室墙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Mu7.5红砖墙,内隔墙采用Mu7.5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装修工程:本工程大部分地面为水泥砂浆面层,楼梯间为防滑瓷砖,内墙除厨房、卫生间为水泥砂浆外,其余均采用888涂料;顶棚仅厨房、

卫生间、阳台为水泥砂浆外,其它为888涂料。

外墙装修一层为麻石外墙面外,其余为100х100米色外墙砖,本色铝合金窗,5厚明玻。

1.2 工程特点

(1)该工程的建筑物边线紧邻道路红线,特别是基础工程施工场地十分狭窄,钢材、模板、架管等材料仅能夜间进场,开工前,需对现场临建布置、材料堆放与储存以及现场文明施工作出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以指导工程施工。

(2)该工程的承包范围包括土建、装饰、安装施工,参与施工的专业、工种、人员多,且工期紧,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须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控制、协调的职能,合理、科学地组织各专业、各工种、各工序进行穿插、搭接作业,充分利用作业面。协调处理好各专业、各工种、各工序的相互关系,使各专业、各工种、各工序环环相扣,配合默契。

(3)该工程为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须建立轴线和垂直度控制的内部控制点和外部控制点,严格控制其垂直度。

(4)该项目东、西面临街,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5)转换层施工荷载重,混凝土等级高,水泥用量大,而且厚板架于空中,六面暴露,板边空气温度低,板内水化热温升高,结构防裂要求严,温度裂缝控制难度大特别是厚板的下表面保温保湿难度更大。

(6)现浇空心楼板的薄壁管在砼浇筑过程中,由于浮力容易上浮,安装过程中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 施工准备

抓好施工现场的“四通一平”工作,即水通、电通、道路通、电话通

和场地平整,搭好生产、生活设施,落实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2.1 生产准备

(1)场地硬化

现场按中建总公司的CI手册标准进行包装,施工场地全部用C15砼覆盖,使整个施工场地全部硬化,并结合雨施做好排水明沟,现场排水设计为有组织排水系统,在建筑四周挖一400宽500~600深的砖砌排水明沟作为总排水沟,其流向南北向沟为由北向南,东西向沟为由西向东。所有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都通过经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围墙外的城市下水道。

(2)搭建临时设施

2.4.2 技术准备

(1)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各级技术人员、施工员,要认真熟悉图纸,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好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争取在开工前办好一次性恰商,同时确定好各工序的做法、材料、规格,为加工定货创造条件。

(2)根据甲方给定的定位桩和高程控制桩,做好测量定位。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复杂的分项施工方案。

3.主要施工方法

3.1 测量工程

轴线控制点点位的布置:

基础施工时在建筑物四周地面上设置8个外部控制点,作为建筑物的外部控制网,控制点布置见下图。

上部主体施工时,各区分别在施工层楼面设置四个内部控制点(见下图)。同时在施工至±0.000m时,将大角轴线引至角柱上,并根据进度向上引弹,以作校核用。

3.2钢筋工程

钢筋连接:基础底板、柱及梁主筋,直径<22mm时连接采用对焊或搭接,直径≥22mm时采用锥螺纹连接,底板钢筋沿长方向总长72米,钢筋分为三段,沿短方向总长39.6米钢筋分为二段,相同段内钢筋采用对焊,段与段之间钢筋采用搭接,柱与墙竖向钢筋每层设一个接头。

3.3模板工程

地梁及桩帽侧模采用120厚砖胎模,底板高低差处及基础底板侧模采用240厚砖胎模,砖胎模内侧及顶部抹2cm厚水泥砂浆,地下室墙模板均采用钢框竹胶合板面板的钢管支撑体系,柱、梁板模采用14厚双面覆膜竹胶合板。

特殊部位模板

膨胀带模板

膨胀带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双层网中一层为钢板网,一层则为细网眼铁丝网用定型钢筋支撑,定型钢筋与底筋、面筋焊接固定。见下图。

膨胀带处砼分隔

3.4砼工程

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

施工缝的留设:桩帽、地梁、集水井、电梯井先浇至-9.8m高,地下室水平结构设置膨胀带,不再另行留设施工缝,竖向结构外墙及水池负三、负二、负一层墙设于底板面上30cm及梁底板位置,在±0.00以上水平结构与竖向结构墙、柱一起浇筑,施工缝设于板面。

3.5 薄壁管的安装

GBF管施工顺序:支模→弹安GBF管位置线→绑扎底层钢筋→绑扎管间钢筋网片→绑扎放置GBF管的下层支撑钢筋→安放`GBF管→安放12号铁丝卡固定GBF管.

1.2M长GBF管浮力大,为不至于使底板钢筋因GBF管的浮力而上升,底板筋用10号铁丝穿过模板间拼缝固定在模板架的钢管上,其间距为1.22m*1m。为不损坏模板,原则上不准在模板上钻孔。

3.6脚手架工程

针对该建筑二面邻街的特点及现场条件,在保证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外脚手架除Ⅰ区四层楼面以下,Ⅱ、Ⅲ区四层楼面以下采用普通双排架,其余均采用钢管挑架;现浇楼面采用满堂脚手架(转换层厚板支撑架见专题方案)。

3.6.1悬挑外架方案

悬挑外架从Ⅰ区四层楼面以上、Ⅱ、Ⅲ区三层楼面以上开始设置,每四层一挑。共需悬挑四次。每悬挑段允许两个楼层同时施工,可满足结构与装饰交叉作业的需要。

悬挑采用ф48钢管三角挑架,另外阳台及转角处均采取上拉下支式,上用花蓝螺栓加钢丝绳与上层梁内予埋件拉接。其平面布置及构造见详图。

4.2转换层施工方案

4.2.1工程概况

本工程结构设计选用了转换层形式,Ⅱ、Ⅲ区第一层结构顶板为一空心混凝土整板,将上部2~18层薄壁柱结构的荷载过度转换到板下框架体系。

4.2.3施工方案的选择

转换层的施工方案考虑二次浇筑法,将厚板分两次浇筑迭合而成,第一次浇筑900mm厚,待其强度增长到50%后再浇筑第二层900厚砼,转换板钢筋相应分两次绑扎。

2)支撑系统:

遵循总体方案的安排,模板工程只需考虑第一次浇筑900mm厚混凝土的施工荷载,经计算梁底模荷载为29.5 KN/ m2,双扣件的抗滑能力为12.3KN,通过转换层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设计计算确定,若采用常规模板支撑体系,靠下层楼面承受如此大的施工荷载势必破坏下层结构,必须加设支撑,采取分层卸荷的方法,从地下室底板起层层设置相对应的竖向支撑体系,靠各层楼板的变形协调将荷载逐层传递至地下室砼底板。

楼梯口处支撑架搭设

建筑物11~12轴交H~J轴于负一层至间设一3000*6000mm的楼梯间,此处转换层支撑架是薄弱环节,另在一层梯段踏步两侧梁上加设一排立杆,两侧梁的立杆垂直面上加设斜撑,将楼梯口上部转换层荷载部分转移到两侧梁上,梯口范围内斜撑全面设置,不得跳跃设置。

支撑构造措施

相邻立杆的接头应错开,且接头均采用对接接头,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20mm,水平杆平面高差不得大于10mm。

底模下大横杆应紧贴小横杆下面,扣在立杆上,形成二扣件共同作用抵抗滑移,由于混凝土浇筑时由一侧向另一侧推进对模板支撑系统产生较大水平推力,为提高模板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能力,板底支撑系统沿立杆高纵横布置四道水平杆,并设剪刀撑,剪刀撑在柱处与柱环抱并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

5)主要技术措施:

上下浇筑层结合处理:为使转换板的整板抗力性能不因混凝土分两次浇筑而下降,必须在结合部位采取特殊处理措施,保证两层混凝土板协同工作。

混凝土表面处理: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后,在混凝土终凝前在其表面拉成凸凹不平的麻面(深约30-50MM),下次浇筑混凝土前再充分湿润。

b、GBF管安装:

GBF管的下层支撑钢筋在绑扎时要求比GBF管的高度要低30mm,在GBF管就位后,钢筋卡下端的弯钩钩住底版钢筋的下层钢筋网片,在浇筑混凝土时,GBF管由于浮力上升至钢筋卡横排筋位置被档住,从而保证GBF 管就位准确。1M长GBF管浮力大,为不至于使底板钢筋因GBF管的浮力而上升,底板筋用12号铁丝穿过模板间拼缝固定在模板架的钢管上,其间

距为1.22m*1m。为不损坏模板,原则上不准在模板上钻孔。

固定第二排GBF管的钢筋卡下端弯钩挂于中层钢筋网片上。

大体积砼浇筑

对于梁梁、梁柱节点处,由于柱顶钢筋、纵横框架梁钢筋的交叉,振动棒难以插入,为保证砼的质量,柱头砼在转换板浇筑前用细碎石混凝土提前浇筑,梁下层钢筋下砼在转换板浇筑时采用塔吊用细碎石砼浇筑,同时采用Ф35mm 振动棒,并在绑扎暗梁时在柱内埋插2至3处Ф48钢管以分隔钢筋,留出空隙,待浇筑混凝土后再拔除。

4.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项

4.1转换层施工

a.自重大:转换层板厚1800mm,整板自重大,施工时全部重量及施工荷载均须由支撑承担,这样一来就要求模板、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的稳定性。

b.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防裂要求严:因转换层面积大,混凝土量大,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且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大,又架于空中呈六面暴露状,板边温度低,板内现浇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引起的温升高,极易产生温度与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c.结构受力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转换层采用了暗梁,钢筋量大,排列密集,特别是柱截面与梁相交处,,使得梁柱节点的施工相当困难。

4.2薄壁管施工

GBF管浮力大,为不至于使底板钢筋因GBF管的浮力而上升,砼浇筑前需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并加强检查。

4.3外脚手架

针对该建筑二面邻街的特点及现场条件,外脚手架采用钢管挑架,悬挑外架从Ⅰ区四层楼面以上、Ⅱ、Ⅲ区三层楼面以上开始设置,每四层一挑。为确保安全,脚手架使用前必须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5.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的主要技术措施

5.1 采用集中预拌泵送砼,保证砼质量,加快砼的浇灌速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工期,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程度,降低现场施工噪音,改善城市环保环境。

5.2采用粗直钢筋连接新技术(如钢筋锥锣纹连接)节约钢筋用量,同时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5.3 采用砼外加剂技术,改善砼的性能,保证砼的可泵性,提高砼的强度,提高砼的密实度,保证砼的抗渗能力,缩短施工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砂浆配比中添加砂浆外加剂,改善砂浆的和易性。

5.4采用小流水段施工工艺,减少工程投入及保证各工种的工序连续性,提高工效,降低工程成本。

5.5 运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动态管理,保证计划的实施。

5.6 运用统计技术分析潜在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重复出现,而加强质量控制的预见性。

5.7挖土深度超过1.5m时,应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护坡, 护臂桩及麻石挡墙附近3米范围内严禁堆载,并派专人负责定期进行观测,发现支护设施已产生局部变形及时采取措施加固.

5.8上部结构的外脚手架满挂安全围护网,进行全封闭施工,安全网应封严,与外脚手架固定牢靠.进料平台布置在北面及南面远离人员密集处,平台临空的三方须设拦杆和安全网封闭,平台支撑须稳固可靠。人员上下的人行梯宽1.2m以上,并设防滑条和防护栏杆。施工用地范围设置明显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拟制:

审批:

接受交底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