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 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是以陆地和海洋为特征的地球外表。

陆地区域分布广泛,总面积约为148,940,000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2%;而海洋面积为361,132,000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70.8%。

地球表面有高原、山脉、平原、盆地、丘陵、河谷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地球表面的构造:地球表面存在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的结构。

其中地壳是最上面的一层,厚度约为5-75公里。

地壳上覆盖着大量的岩石、矿物等,形成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公里。

外核是一层比较稀薄的层,厚度约为2,250公里。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一层,直径约为1,220公里。

3. 地球表面的气候:地球表面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北极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赤道地区气候温暖、潮湿。

4. 地球表面的生物:地球表面存在着多种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适应生存,并形成了各自的生态系统。

地球表面也存在很多生态问题与挑战,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当然,地球表面还有其他一些基本特征,包括:5. 地球表面的水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各种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球水循环系统。

太阳辐射使得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升华到大气层中,在那里形成云,再通过降雨、雪等形式回到地面,形成了水循环。

6. 地球表面的矿产资源:地球表面还存在着各种矿产资源,如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能源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地球表面存在着各种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表面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一些负面影响对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

8.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地球表面上空存在着大气层,它是地球与外界相连的重要环节。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

初中地理常见地貌形态归纳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形态特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等。

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涉及到地貌的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地貌形态进行归纳和总结。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地区,其特点是地形陡峭、峰峦叠嶂、山势雄伟。

高山地貌通常由大地构造活动或者被冰川侵蚀和冰雪的深刻作用所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高山地貌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和近海沿线地区。

它的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平原地貌可以分为河流平原、湖泊平原和冰碛平原等。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平原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3.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介于高山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的一种地貌类型。

它的特点是起伏较大,坡度较缓,多呈小圆丘、半圆形或椭圆形。

丘陵地貌通常是由河流侵蚀、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中国的黄土高原和英国的南部地区都是典型的丘陵地貌。

4. 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指由地壳下陷而形成的地形特征。

它的特点是四周山环、中部平坦,并聚集了大量的水源,在盆地内形成了湖泊、河流等水系。

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都是典型的盆地地貌。

5.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长期侵蚀运动而形成的地貌特征。

它的特点包括河流的流域、河道、河床和河谷等。

河流地貌多样,可以是宽阔平缓的,也可以是狭长险峻的。

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地貌有亚马逊河、尼罗河等。

6.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于地表地貌运动或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湖泊。

湖泊地貌具有水域广阔、岛屿众多、四季分明等特点。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地貌有美国的五大湖、中国的太湖、洞庭湖等。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一道景观,它的形成与地球构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地貌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对初中学生来说,了解地貌形态的分类和特征,有助于增加他们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球的表面形态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 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等
背斜——储油构造 储油构造 背斜
向斜——储水构造 储水构造 向斜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
风力沉积作用
沙丘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向斜 1 2 3
所以,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
一段时间后,由于差别 侵蚀,背斜部位反而低于 向斜部位,形成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的现象
断层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 庐山、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 华山、泰山、 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 很小,背斜形成 山,向斜形成谷
2 .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力侵 蚀的过程中,背 斜顶部因受到张 力的影响,岩性 疏松,容易被侵 蚀;而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力,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 因而侵蚀程度较 小,反而成为山岭。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简述地球表面地貌形态

简述地球表面地貌形态

简述地球表面地貌形态
地球表面地貌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势等自然地理特征。

地球表面地貌形态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水文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球表面地貌形态主要分为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河谷、海洋等几种类型。

山地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作用而形成。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的地区,主要由于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丘陵是指海拔高度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区,主要由于风化作用和水文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平原是指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地区,主要由于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盆地是指地势低洼的地区,主要由于地壳运动和沉积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河谷是指河流侵蚀形成的地形,主要由于水文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的海洋地形,主要由于海洋动力学和海底地质构造的影响而形成。

地球表面地貌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地球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同时,地球表面地貌形态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地貌学知识点总结

地貌学知识点总结

地貌学知识点总结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构造和演化的学科。

它涉及到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现象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地貌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地形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
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包括构造地貌、侵蚀地貌、沉积地貌、冰川地貌、风蚀地貌、海洋地貌等。

不同类型的地貌形成机制不同,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影响。

3. 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
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包括地震带、火山带、地堑、断层、褶皱、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

这些构造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表面的运动有关。

4. 地球表面的地球物理现象
地球表面的地球物理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热、地磁、重力、电磁等。

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产生着重要影响。

5. 地球表面的气候和水文
地球表面的气候和水文是地貌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气候和水文的变化会导致地表的侵蚀、沉积和地貌类型的转变。

同时,地貌也会对气候和水文产生影响,形成地表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

地貌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表面的各个方面,对于认识地球的构造和演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第一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一、地球表面形态1.地球表面形态概述o地球表面形态多样,主要有陆地和海洋。

o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o陆地和海洋的比例约为2:7。

2.陆地和海洋的分布o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o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o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o陆地和海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o陆地上的河流将水流入海洋,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o陆地上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海洋上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气候。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o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o非洲: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人口第二多洲。

o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三大洲,人口第三多洲。

o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四大洲,人口第四多洲。

o南极洲:世界上面积第五大洲,人口最少的洲。

o欧洲:世界上面积第六大洲,人口第五多洲。

o大洋洲:世界上面积第七大洲,人口第六多洲。

2.四大洋o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o大西洋: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洋。

o印度洋: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洋。

o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洋。

三、陆地地形1.地形的概念o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o地形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主要地形类型o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o山地:地势高耸,起伏很大。

o丘陵:地势起伏和缓,海拔较低。

o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是一个封闭的洼地。

3.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o地形影响气候、植被、水文等,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o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山区地区适合林业发展。

四、世界主要地形区1.世界主要山脉o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o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o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的山脉,被称为“北美脊梁”。

o阿尔卑斯山脉:欧洲著名的山脉,拥有许多著名的滑雪胜地。

2.世界主要平原o亚马逊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原创版)目录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1.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类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1.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侵蚀与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1.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2.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文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主要涉及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成因与演化、特征与分布以及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地球表面形态的概念与分类地球表面形态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陆地地貌和海洋地貌两大类。

陆地地貌又可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海洋地貌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等。

二、地表形态的成因与演化地表形态的成因主要归因于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如地壳板块的碰撞和张裂,造成地表的变形和破裂,形成诸如褶皱山脉和平原等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侵蚀与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

侵蚀与沉积作用通过风、水、冰等自然力量的作用,改变地表形态。

气候变化则主要影响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壤形成,从而改变地表形态。

三、地球表面形态的特征与分布地球表面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地表形态各异。

例如,我国地貌特征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而四川盆地则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地球表面形态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球表面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高原地区适宜放牧,山地地区则有利于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例如,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导致土地沙化和侵蚀地貌;而人类兴建水利工程,则可能改变地表水文环境和湿地地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惠一模)下列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天 生桥”中,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黄土桥
海蚀桥
喀斯特溶蚀桥
风蚀桥
(2012汕头一模)图4为黄山“猴子观海”景 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 静观山下云海。请回答第2题。 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 “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地质构造 判断方法
褶皱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隆起
岩层向下弯曲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内力作用)
常形成谷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 以及原因 常被侵蚀成谷地
(外力作用)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反而形成山 岭
★研究背斜(向斜)的意义,
第一:背斜通常是较好的储石油、天然气的构造,而向斜利于地下 水的储存;
例题(2002全国高考)读下图, 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 积的地表形态。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
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①河流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V 字形,下蚀和 溯源侵蚀为主,
射能。
⑶搬运
⑷堆积
内力作用总的 趋势是使地表 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使地 表起伏状况趋 向平缓,它们 同时作用,所 以结果也往往 交织在一起。
(1)图中粗实线代表________(填“生长”或“消亡”)边界。 (2)图中①是________板块;②是________板块。
(3)板块的交界地带是世界上主要的______和______集中分布地带。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日本群岛是由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5)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来解释下列现象 1、红海会不会继续扩大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位移以水平运动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 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
• 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 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等;
•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如我国 的华山、庐山、泰山。
读“地层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为______构造。 (2)从岩层形态上看,B为______构造。 (3)C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B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______,利于 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 (5)从安全性考虑,在图A、B、C三处中,最不适合选作 水库坝址的是______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 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地。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 2013届肇庆二模)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它要素, 下列关于生物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搬运: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 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 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 地方;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 了大量的物质。
堆积: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 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 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堆积地貌有 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冰川堆积、海浪堆积。
注意: ① 风力堆积颗粒物大小排列 先沉积颗粒物较 的。 ② 迎风坡坡度较为 ,背风坡坡度较为 。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4地球表面形态
大庆一中 夏秀丰
[知识点归纳](带★为强化记忆内容)
• 1.★★★列表比较内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能Hale Waihona Puke 来源表现形式总的趋势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 ⑴地壳运动 主要是放射性 ⑵岩浆活动 元素衰变产生 ⑶地震 的热量。
来自地球外部, ⑴风化
主要是太阳辐 ⑵侵蚀
第二: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背斜,原因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承 压张力向外,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好,且背斜中的地下水易顺着地 层流向两侧,而向斜为地下水汇集处容易塌方。
•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 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 明显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
外力作用
• ⑴风化⑵侵蚀⑶搬运⑷堆积(5)固结成岩
1、风化:在温度, 水以及生物等的影 响下,地表或接近 地表的岩石经常发 生崩体和破碎,形 成许多大小不等的 岩石碎块或砂粒, 它为其他外力作用 创造了条件。 。
2、侵蚀: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 地形成侵蚀地貌;常见的侵蚀地貌有★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②V 型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 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 连续的河湾;
③横剖面呈U 型: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 槽形。
流水 沉积 地貌
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流侵蚀作用 B.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2011广东高考文综)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
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