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物理 力学热学电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doc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活动知识回顾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实战准备
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6.滑轮组 费距离公式
7.滑轮组自由端拉 力
8.机械效率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建设工地的压桩机常会用到一种如图13.1-1所示长方体混凝土块。
求:(1)混凝土块的体积
(2)混凝土块的质量
(3)混凝 土块受到的重力
(4)混凝土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混凝土的密度 为2.8×103kg/m3)
(5)混凝土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例 2】如图13.1-3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它在50s内将重为2.4×104N的钢材匀速提高10m。已知拉力F为104N。则这个过程中: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
行力 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
教学方法
2.若题目中涉及物体浸在水中,对应人和物体有两个受力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对应上述公式中的和。则等价公式为。
3.若题目中给出人对地面的压强,则用于求。反之,若知道了F支,便可求出。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热学计算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热学计算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热学计算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题型的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热学物理概念的理解。

2、结合热量、热值、功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能量转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重点:1、热量的计算,这是升中考试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

2、热量与热值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水吸收热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学生以练为主,教师点拔结合。

教学过程:问题:在我们复习的有关《热学》章节的复习中,有哪些是需要计算的知识点呢?(热量的计算,热值的计算)今天,我们先从热量的计算开始进行复习。

一、关于热量的计算:让学生回忆在热量的计算中需要哪些物理量?Q=cm△t其中: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符号是JC——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m——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符号是kg△t——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变化量,单位:摄氏度,符号是℃让学生理解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例题1.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 ·℃),将质量为2kg的煤油从20℃加热到7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解:Q=cm△t=2.1×103J/(kg·℃)×2kg×(70℃- 20℃)=2.1×105J答:需要吸收2.1×105J的热量二、关于热值的计算:让学生回忆在热值的计算中需要哪些物理量?Q =qm其中:Q——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符号是Jq——燃料的热值,单位:焦耳/千克,符号是J/kgm——燃料的质量,单位:千克,符号是kg注: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前者是所有物质都可以吸收或放出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有关;后者只限于燃料才能放出热量,其它不能燃烧的物质是不能放出的,它只与燃料的质量、热值有关,与其它任何因素无关。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熟记力学、电学、热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完成例题,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学难点:养成规范答题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复习课教学【专题解读】【考点典例剖析】考点1 力学计算题型1:速度、重力、功、功率、机械效率相结合如图所示,叉车在10 s 内将质量为2 t 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 m,发动机所做的功是5×104 J。

(g 取10 N/kg)求:(1)大理石在10 s 内被提升的平均速度。

(2)叉车的支持力对大理石做的功。

(3)叉车提升大理石的功率。

(4)叉车提升大理石的机械效率。

题型2:密度、压强和浮力相结合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质量为5.4 kg,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水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块长0.2 m,宽0.1 m,高0.1 m。

(g 取10 N/kg)求:(1)物块的密度。

(2)图甲中,物块水平放置时对桌面的压强。

(3)图乙中,把物块竖直放置于足够大的容器内,然后倒入水,直至水深0.3 m,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力学计算题解题的思维方法:1.正向思维法:由已知条件入手。

2.逆向推理法:由待研究量入手。

3.双向交叉法:对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知识点多的复杂题目需由已知条件入手看能推出什么新条件,同时由待定研究量入手向前推理,看需要哪些相关量,使前后能联系到一起。

【考点典例剖析】考点2 电学计算题型1:欧姆定律有关的计算如图甲所示,在2022 年某工厂要研发一种新型材料,要求对该材料的承受的撞击力进行测试.在测试时将材料样品(不计质量)平放在压力传感器上,闭合开关S,由静止自由释放重物,经撞击后样品材料仍完好无损.从重物开始下落到撞击样品的整个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 随压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电源的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0=10 Ω.求:(1)在重物下落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电阻是多少?(2)在撞击过程中,样品受到的最大撞击力是多少?题型2:电功、电功率有关的计算如图3-13 甲是某款电热水龙头.即开即热、冷热兼用.图乙是它的原理电路图,R1、R2为电热丝.通过旋转手柄带动开关S 接通对应的电路,从而实现冷水、温水和热水之间切换.有关参数如表所示.不考虑温度对电阻丝值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开关与1、2接触时,水龙头放出的水是_____( 填“温”或“热”)水,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2)水龙头放热水时,正常工作50 s,消耗的电能是多少?(3)R2的电阻值多大?电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1、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电学试题时,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明显给出,而是隐藏在其中,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用语等已知条件中挖掘。

初三物理电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电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电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三物理电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计算。

2.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3. 熟悉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公式,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4.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工具:实验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4. 复习资料:电学计算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学计算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相关计算公式,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

2. 以示例题的形式进行示范,解答学生在计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练习与巩固(25分钟)1. 学生个人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解答问题,并互相检查答案。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利用实验电路板等实物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学问题,如家庭用电计算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学计算知识。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理实验,加深对电学计算的理解。

2. 建议学生多做电学计算练习题,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推荐相关的电学计算工具和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解题能力。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复习教案1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复习教案1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复习教案1苏科版【教学目的】⒈进一步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⒉会解决有关电功、电功率的计算题型.【教学重点】各电学物理量的关系,公式熟练推导.【教学难点】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之间的关系.【教学程序】二、习题训练:⒈指出下列单位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⑴J·s-1;⑵A2·Ω;⑶C·V·S-1;⑷w·Ω⒉一电阻阻值为140Ω,接在某一电源上,已知每分钟通过该电阻的电量为30C,求:⑴电源电压;⑵该电阻消耗的功率;⑶每小时该电阻消耗的电功.⒊一只“220V 40W”的灯泡,接在家庭电路中使用,求:⑴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⑵灯泡的电阻;⑶若此灯泡每天工作4h,则一个月(按30天计算)消耗多少度电?⑷若将此灯泡接入110V的电路中使用,则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⒋如图所示,R1=R2,当S断开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S闭合时,R1消耗的功率为P2,则:A:1∶2 B:2∶1C:1∶4 D:4∶1⒌三个相同的电阻由原来的串联连接改为并联连接,接在同一电源上,则第个电阻消耗的功率变为原来的:A: B: C:3倍 D:9倍⒍两盏灯的额定电压相同,它们的额定功率分别为P1、P2,若把它们串联接到电压为它们额定电压的电源两端,它们的实际功率之和:- 1 - / 2A:P1+P2 B:P1·P2 C:P1P2/(P1+P2) D:(P1+P2)/P1P2⒎两只灯泡L1、L2分别标有“110V 40W”和“110V 25W”的字样,当它们串联接在220V 的电路中使用时,试讨论它们的发光情况.⒏将“220V 500W”的灯泡与“220V 15W”的灯泡串联接到380V的电路中,结果:A:甲灯烧坏,乙灯完好 B:都完好C:甲灯完好,乙灯,烧坏 D:都烧坏〖作业〗*教后记*-----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最新】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总复习 电功率教案 新人教版

【最新】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总复习 电功率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最新】2019-2020学年度中考物理总复习电功率教案新人教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1 / 6说明:本部分知识需要五课时一、知识梳理;二、例题解析;三、动态电路分析;四、自主练习一、电能1、电能电灯泡把电能转变为光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动能,电热器把电能转变为热(内能)。

2、电能的计量(1)电能用W表示(2)电能的单位:焦J 千瓦时(度)kW·h 1 kW·h=3.6×106 J(3)测量电能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可以通过电能表(也叫电度表)计量出来。

电能表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伏的电路中使用;“10(20)A”表示该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应用时电流最大不能超过20安;“50Hz”表示该电能表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600 revs/kW·h”,表示接在该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读数:测量较大电能时用刻度盘读数。

①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的一位数。

②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2 / 6二、电功率1、电功率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电功率用P表示。

单位:瓦(W)千瓦(kW) 1kW=1000W。

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耗的电能。

公式:P = W/t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P —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W —消耗的电能—焦耳(J)t —所用的时间—秒(s)2、“千瓦时”的来历由公式P=W/t变形后,得W = P t,如果P、t的单位分别是千瓦、小时,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千瓦时(度)。

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3、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力学部分1. 重点概念:力、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 重点公式:F=ma、G=mg、F=μN、s=ut+1/2at^2。

3. 复习方法:通过例题解析,巩固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高应用能力。

二、复习内容:热学部分1. 重点概念:温度、热量、比热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

2. 重点公式:Q=cmΔt、Q=mL、Q=mh、Q=mΔH。

3. 复习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热学概念,掌握热量计算方法。

三、复习内容:电学部分1. 重点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2. 重点公式:I=V/R、P=UI、W=UIt、Q=I^2Rt。

3. 复习方法:通过电路图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电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内容:光学部分1. 重点概念:光线、反射、折射、透镜、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2. 重点公式:n=sin i / sin r、1/f=1/v-1/u。

3. 复习方法:通过图像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光学概念,掌握光学公式。

五、复习内容:实验与探究1. 重点内容:力学实验、热学实验、电学实验、光学实验。

2. 复习方法:回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注意事项:1. 每个章节安排2-3个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问、讨论。

3. 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适量练习,巩固复习效果。

六、复习内容:声学部分1. 重点概念:声音、音调、响度、音色、声速、回声、共鸣。

2. 重点公式:v=fλ、p=F/S、d=vt。

3. 复习方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声学概念,掌握声学公式。

七、复习内容:现代物理初步1. 重点概念: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核、粒子、光子、电子。

2. 重点公式:E=mc^2、λ=h/p。

3. 复习方法: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考物理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电路分析。

重点: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透镜及其应用、电流与电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光线仪、电路元件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起重机吊重物、眼镜的透镜、电路短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重点难点内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与例题相似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性化辅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2. 光学部分:光的反射与折射透镜及其应用3. 热学部分:热传递与热量4. 电学部分:电流与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力的合成与分解练习题光的反射与折射练习题电路分析练习题2.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物理科普读物,提高兴趣。

组织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力学热学电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力学、热学、电学的综合计算专题复习课。

虽然是复习课,但我也希望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理念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实际生活和高科技物理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与分析讨论,逐步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感,保持探究物理问题的欲望和动力。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含有6个计算题,都是全国各省市较难的综合计算题。

教师先分析3个例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规范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题技巧,从而在面对计算题时,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

然后布置相应的3个练习题,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积极性评价,最终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养成主动、严谨、乐观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果学生基础不好,本节课完成2个例题与2个练习也可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力学、热学、电学中常见物理量的表示、单位、测量工具、计算公式。

2. 熟悉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规范要求。

3. 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根据题意,找出关键有用的数据。

2. 对力学计算能作出受力分析,对电学计算的电路图会分清串联并联、部分短路及电流、电压、
电阻的关系。

3. 通过计算练习,体验计算题的难度,总结出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计算题的讲解与分析,尝试分析处理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
力。

2.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讨论,获得物理计算解题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课堂练习,增强解计算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压强、浮力、功率、效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水吸收的热量与热与热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图表或数据,力学与电学的综合计算;效率与电学的综合计算。

【教学资源】
多媒体、学生学案、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帮助学生树立解计算题的信心。

快速回顾基本公式。

【例题示范1】


图9-31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功和能复习学案知识储备1. 机械能及其转化
1.如图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示意图,实验过程中,小球()
A.在b点的速度最小
B.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
C.在d点的重力势能大于在c点的重力势能
D.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一中学生骑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恰好匀速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他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知识链接:
1.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有关,在一定限度内,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有关,越大,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和统称为机械能,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在转化过程中,只有 ________和之间相互转化,而没有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发生转化,则机械能守恒。

5.一个物体如果对另一个物体,则物体就具有能量。

一个物体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

知识储备2. 功和功率
1.下列过程中人对桶做功的是()
A.提着桶站立不动 B.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C.提着桶水平移动 D.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
2.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A.0.02J B.0.2J C.2J D.20J
3.一重为30N的木块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 s内沿水平地面前进 5 m,则拉力做的功为 J,功率为 W;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的功为 J。

4.班里组织一次比赛活动,从一楼登上三楼,看谁的功率最大。

为此,需要测量一些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必须测量的是()
①三楼地面到一楼地面的高度②从一楼到达三楼所用的时间
③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④一楼到三楼楼梯的长度
A.②④ D.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
知识链接: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二是。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②;
③;力学中规定,功等于。

写成公式就是W
=。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

2.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

我们把物体在所完成的,叫做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另外,功率还常用和做单位。

知识储备3. 机械效率
1.小明用桶从井中打水,他对水做的是___ 功,对桶做的是___ 功;若他不慎将桶掉入井中,又将桶从井中捞起,桶中沾有部分水,此时他对桶做的是___ 功,对水做的是__ _ 功。

2.某人用100N的力,沿竖直方向将杠杆的一端压下2m,杠杆的另一端把320N的重物举高0.5m,则他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J,杠杆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3.如图所示,斜面长5m,高1m,工人用沿斜面方向400N的力把重1600N的货物匀速推到车上,推力做的功是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货物上升过程中克服的摩擦力是_______。

4.利用如上图所示的滑轮组,在F=80N的拉力作用下,将一个重为180N的物体匀速举高1m,绳重、摩擦不计。

求:(1)W总=?(2)W有用=? (3) W额外=? (4)η=?
(5) G动=?
知识链接:
1.有用功:;计算公式(提升物体时):;
额外功:;计算公式(忽略绳重和摩擦):;
总功:;计算公式:或。

2.我们把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在功中所占的百分比,叫做机械效率。

写成公式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