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检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外科简介》课件

患者接待与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了 解患者需求和期望。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疗效评估与随访
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 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诊疗技术与方法
传统诊疗技术
如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常 规检查、诊断和治疗。
微创诊疗技术
如内窥镜、显微镜等辅 助下的微创手术操作。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 口腔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发
生。
保持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 惯,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减少 口腔细菌滋生。
控制危险因素
戒烟限酒,减少酸性食物和饮 料的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和压 力,以降低口腔疾病的风险。
预防性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预防性治 疗,如窝沟封闭、涂氟等,增
口腔颌面部畸形整复
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医学手段 进行畸形整复是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
1 2
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将成为口 腔颌面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基因检测、靶 向治疗等手段的应用。
智能化诊疗与机器人辅助手术
面对颌面部疾病和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 应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有助于康复进程。
06
口腔颌面外科研究与发展 趋势
学科研究重点与热点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成为 研究热点。
口腔颌面部创伤修复
针对口腔颌面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需求,创伤修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包括组织工 程、生物材料、干细胞等方面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说课ppt课件

继续教育的形式多样,包括学术会议、 研讨会、培训班、远程教育等,涵盖 了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实践经验分 享等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未来
未来,口腔颌面外科将朝着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新材料、新技 术的出现,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手段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同时,随着人们对美 的追求不断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在整形美容方面的应用也将逐渐增多。
03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分类与 诊疗
牙病
01
02
03
04
龋病
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细菌在牙 齿表面滋生,导致牙齿脱矿、
口腔颌面外科病理诊断技术
病理标本采集与处理
病理诊断标准与方法
规范病理标本采集和处理流程,确保诊断 准确性。
介绍常用病理诊断标准和特殊染色等技术 。
病理鉴别诊断
强调鉴别诊断在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
病理新技术应用
关注病理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诊断 水平。
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新技术
01
新技术介绍
梳理近和创 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 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概述
口腔颌面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疾病诊断与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操作
课程安排
第二周
口腔颌面疾病诊断 与治疗
第四周
口腔颌面修复与美 容
第一周
口腔颌面外科概述 和解剖生理
第三周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操作
第五周
综合实践和总结
02 口腔颌面外科概述
06 口腔颌面外科教育与培训
口腔颌面外科教育体系
口腔颌面外科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教育体系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 的全方位内容。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ppt课件

6
第二节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7
一、一般检查
8
(一)口腔检查
1 口腔前庭检查 •唇, 颊, 牙龈, 系带 2 牙及咬合检查 •牙列, 牙体, 牙周 •咬合 •开口度, 开口型 3 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 •腭, 舌, 口底, 口咽
9
(一)口腔检查
10
(二)颌面部检查
• 表情与意识检查 • 外形与色泽检查 • 面部器官检查
32
33
34
35
六、引流
(一)放置引流的适应证 (二)引流方法 (三)引流注意事项
36
37
第五节 创口的处理
38
一、创口的分类
39
二、创口的愈合
40
三、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
(一)无菌创口的处理 (二)污染创口的处理 (三)感染创口的处理
41
四、换药的基本原则
42
五、换药的注意事项
眼, 鼻, 耳的检查 • 病变检查 • 听诊及语音
11
(三)颈部Leabharlann 查病变检查 淋巴结检查12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
•外形检查 •关节动度检查 •咀嚼肌检查 •下颌运动检查 •咬合检查
13
(五)涎腺检查
14
二、辅助检查
15
(一)化验检查 (二)穿刺检查 (三)活体组织检查 (四)涂片检查 (五)超声波检查 (六)X线检查 (七)其他检查
16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外科 消毒和灭菌
17
一、手术室和手术器材的消毒灭菌
(一)手术器械、敷料的消毒方法 • 高压蒸汽灭菌 • 干热灭菌 (二)特殊器械消毒
18
二、手术者的消毒
19
三、手术区的消毒灭菌
(一)术前准备 (二)手术区常用的消毒药物 (三)消毒方法和范围 (四)消毒巾铺置法
第二节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
7
一、一般检查
8
(一)口腔检查
1 口腔前庭检查 •唇, 颊, 牙龈, 系带 2 牙及咬合检查 •牙列, 牙体, 牙周 •咬合 •开口度, 开口型 3 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 •腭, 舌, 口底, 口咽
9
(一)口腔检查
10
(二)颌面部检查
• 表情与意识检查 • 外形与色泽检查 • 面部器官检查
32
33
34
35
六、引流
(一)放置引流的适应证 (二)引流方法 (三)引流注意事项
36
37
第五节 创口的处理
38
一、创口的分类
39
二、创口的愈合
40
三、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
(一)无菌创口的处理 (二)污染创口的处理 (三)感染创口的处理
41
四、换药的基本原则
42
五、换药的注意事项
眼, 鼻, 耳的检查 • 病变检查 • 听诊及语音
11
(三)颈部Leabharlann 查病变检查 淋巴结检查12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
•外形检查 •关节动度检查 •咀嚼肌检查 •下颌运动检查 •咬合检查
13
(五)涎腺检查
14
二、辅助检查
15
(一)化验检查 (二)穿刺检查 (三)活体组织检查 (四)涂片检查 (五)超声波检查 (六)X线检查 (七)其他检查
16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外科 消毒和灭菌
17
一、手术室和手术器材的消毒灭菌
(一)手术器械、敷料的消毒方法 • 高压蒸汽灭菌 • 干热灭菌 (二)特殊器械消毒
18
二、手术者的消毒
19
三、手术区的消毒灭菌
(一)术前准备 (二)手术区常用的消毒药物 (三)消毒方法和范围 (四)消毒巾铺置法
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25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
1、外形与关节活动度检查 2、咀嚼肌检查 3、下颌运动检查 4、he关系检查
PPT课件
26
(五)唾液腺检查
主要对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检查。 1、一般检查,采用两侧对比进行唾液腺 的检查 2、分泌功能检查 定性检查:给患者以酸性物质(临 床上常以2%枸橼酸、维生素C和1%柠檬酸 等置于舌背或舌缘),使腺体分泌反射性 增加;根据腺体本身变化和分泌情况,判 断腺体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程度。
PPT课件 44
2.手术野铺巾法 ①孔巾铺置法 将孔巾之孔部对准术区而将 头面部遮盖,以巾钳或缚带固定。此法适用于门 诊小手术。 ②三角形手术野铺巾法 用三块消毒巾分别 铺置,呈三角形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巾钳固定, 此法适用于口腔、鼻、唇及颊部手术。 ③四边形手术野铺巾法 以四块消毒巾分别 铺置,呈四角形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巾钳或缝 合法固定,此法适用于腮腺区、颌下区、颈部及 涉及多部位的大型手术。
PPT课件 45
第四节,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主要包括: 显露、止血、解剖分离、打结、缝合,引流。 必须遵循无菌,无瘤、微创等外科原则。
PPT课件
46
一、显露
手术野的充分显露是保证手术顺利 进行的先决条件,在良好的显露情况 下,可使手术野内解剖关系清楚,不 但操作容易、方便,也更安全。口腔 颌面部手术野的显露好坏与手术切口 设计、患者体位以及照明有直接关系, 手术野显露还可使用牵引拉钩和张口 器等器械。
PPT课件
51
1、钳夹、结扎止血 此法为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即 用血管钳将看得见的出血点进行快速、准确地钳夹止血。 不可盲目乱夹,如出血点因出血而看不清,可用纱布块 压迫一下,待看清楚后再夹。钳夹的组织宜少,以免过 多地损伤血管周围的正常组织。表浅的微小血管,单纯 的钳夹即可达到止血目的;而较大的出血点,则需在钳 夹后用丝线予以结扎,也可使用电凝。结扎所用的线头, 作为异物长期留在组织之中,可造成感染或引起组织排 斥反应,甚至影响创口愈合,故在结扎后剪线时,应尽 量减短,避免遗留过长线头,这对整形手术和创面植皮 尤为重要。对某些钳夹组织较多、钳夹组织的游离端过 短以及钳夹的组织内有明显的血管者,为避免滑脱出血, 可加用缝扎。对于大块的肌束应采取先钳夹,再剪断, 最后缝扎,才能安全可靠,常用的缝扎方法为贯穿缝合 法。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
1、外形与关节活动度检查 2、咀嚼肌检查 3、下颌运动检查 4、he关系检查
PPT课件
26
(五)唾液腺检查
主要对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检查。 1、一般检查,采用两侧对比进行唾液腺 的检查 2、分泌功能检查 定性检查:给患者以酸性物质(临 床上常以2%枸橼酸、维生素C和1%柠檬酸 等置于舌背或舌缘),使腺体分泌反射性 增加;根据腺体本身变化和分泌情况,判 断腺体的分泌功能和导管的通畅程度。
PPT课件 44
2.手术野铺巾法 ①孔巾铺置法 将孔巾之孔部对准术区而将 头面部遮盖,以巾钳或缚带固定。此法适用于门 诊小手术。 ②三角形手术野铺巾法 用三块消毒巾分别 铺置,呈三角形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巾钳固定, 此法适用于口腔、鼻、唇及颊部手术。 ③四边形手术野铺巾法 以四块消毒巾分别 铺置,呈四角形遮盖术区周围皮肤,以巾钳或缝 合法固定,此法适用于腮腺区、颌下区、颈部及 涉及多部位的大型手术。
PPT课件 45
第四节,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主要包括: 显露、止血、解剖分离、打结、缝合,引流。 必须遵循无菌,无瘤、微创等外科原则。
PPT课件
46
一、显露
手术野的充分显露是保证手术顺利 进行的先决条件,在良好的显露情况 下,可使手术野内解剖关系清楚,不 但操作容易、方便,也更安全。口腔 颌面部手术野的显露好坏与手术切口 设计、患者体位以及照明有直接关系, 手术野显露还可使用牵引拉钩和张口 器等器械。
PPT课件
51
1、钳夹、结扎止血 此法为术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即 用血管钳将看得见的出血点进行快速、准确地钳夹止血。 不可盲目乱夹,如出血点因出血而看不清,可用纱布块 压迫一下,待看清楚后再夹。钳夹的组织宜少,以免过 多地损伤血管周围的正常组织。表浅的微小血管,单纯 的钳夹即可达到止血目的;而较大的出血点,则需在钳 夹后用丝线予以结扎,也可使用电凝。结扎所用的线头, 作为异物长期留在组织之中,可造成感染或引起组织排 斥反应,甚至影响创口愈合,故在结扎后剪线时,应尽 量减短,避免遗留过长线头,这对整形手术和创面植皮 尤为重要。对某些钳夹组织较多、钳夹组织的游离端过 短以及钳夹的组织内有明显的血管者,为避免滑脱出血, 可加用缝扎。对于大块的肌束应采取先钳夹,再剪断, 最后缝扎,才能安全可靠,常用的缝扎方法为贯穿缝合 法。
口腔颌面部检查精品医学课件1

检查方法
采用视诊、探诊、叩诊和 温度测试等方法。
注意事项
注意区分可逆性牙髓炎和 不可逆性牙髓炎,以及检 查有无龋齿、外伤和其他 牙周疾病。
牙周炎检查
症状
牙周炎的典型症状包括牙龈炎 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
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检查方法
采用视诊、探诊、叩诊和X线检查 等方法。
注意事项
注意检查牙龈颜色、质地和出血情 况,以及牙周袋深度和牙齿松动度 。
口腔溃疡检查
症状
口腔溃疡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 烧灼感和充血。
检查方法
采用视诊、触诊和询问病史等方 法。
注意事项
注意区分良性口腔溃疡和恶性口 腔溃疡,以及询问患者的病史和
症状。
舌炎检查
症状
舌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舌体充血、红肿、疼痛和味 觉障碍。
检查方法
采用视诊、触诊和询问病史等方法。
注意事项
注意区分不同类型的舌炎,以及询问患者的病史 和症状。
口腔颌面部检查精品医学课 件
日期:
• 口腔颌面部检查概述 • 口腔检查 • 颌面部检查 •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 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检查 • 口腔颌面部检查诊断与治疗
01
口腔颌面部检查概述
检查目的与意义
早期发现口腔颌面部疾病
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有助于早期治疗 和改善预后。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 等,为检查提供参考。
颌面部检查
观察面部对称性、皮肤颜色、 质地、淋巴结肿大等。
特殊检查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X线、CT 、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更深 入地了解病变情况。
检查器械与药品
检查器械
包括口腔镜、压舌板、镊子、探针等。
影像诊断学课件 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角化囊肿CT表现 第五节
★ 角化囊肿(始基囊肿) ★ 好发于下颌磨牙区 ★ 多房型 占15.6%~30%(11.2%),边缘小囊肿,不完
整骨性和纤维性分隔 ★ 单房型—分叶状,长轴生长特性 ★ 骨质缺损常见,可有硬化缘 ★ (依囊内容物性质: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可呈略低甚至
等密度,且常不均匀 ★ 牙根吸收多为斜面状
X线:颌骨内囊状透亮区,轮廓清楚,边缘光滑锐利, 周围环绕致密白线。含牙囊肿囊内见牙齿。
非角化囊肿CT表现
(根端囊肿、含牙囊肿)
★ 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 均为单房型 ★ 类圆形、边缘光滑 ★ 邻近骨皮质变薄,周围常有连续的细硬化缘 ★ 均一低密度 ★ 牙根吸收不明显 ★ 根尖囊肿有肉芽组织形成时,可见软组织密度
第五节
非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平扫 纯囊性(根尖囊肿可呈囊实混合性) 均一T低1、T2高信号 均一薄壁,光滑(根尖囊肿可呈均 一薄壁或不规则厚壁)
增强 : 无或轻度强化(感染囊壁及肉芽组织团块明显强化)
根尖囊肿(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根尖囊肿伴感染(图)
含牙囊肿(图)
含牙囊肿含2牙(图)
★
第五节
三、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五节
★ X线照片明确检查目的,投照体位及技术条件
★ CT观察牙齿、牙槽骨及其周围组织、腮腺的形态、大小、 密度,分析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MRI显示解剖结构清晰,可很好地观察颌面部病变的大小、 形态、部位、范围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X线: ◆ 用于牙齿及牙周病变、颌骨和颞颌关节病变的观察 ◆ 腮腺造影检查:显示腮腺导管及腺泡的情况 CT:涎腺病变的诊断 MRI: 是检查口腔颌面部肿物时的首选检查方法 ◆ 可对颞颌关节病变提供可靠的信息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所含牙的牙冠一般朝向囊腔,囊壁常包绕着 此牙的根冠交界处。
所含牙的数目多为一个,也可是多个。
囊肿一般以单囊为主,多囊少见。
密质骨可膨胀变薄。
上颌后牙区的含牙囊肿还可使所含牙投影于
ppt课件.
15
含牙囊肿
ppt课件.
16
含牙囊肿
ppt课件.
17
含牙囊肿
ppt课件.
18
面裂囊肿
1、鼻腭管囊肿: 【病理】是非牙源性囊肿最常见的一种。 【临床表现】好发于30-60岁,男>女,最常 见表现是:腭中线前方局部隆起。
甲状舌管囊肿
【病理】 起源于甲状腺舌导管残余上皮
【临床表现】 好发于1~10岁儿童 可见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的任 何部位,以舌骨上下最多见 囊肿感染或破溃后可形成瘘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
ppt课件.
2626
鳃裂囊肿和甲状舌管囊肿
【影像学表现】
鳃裂囊肿常位于颈动脉鞘的浅面
甲状舌管形状较规则、大 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 区,边缘清晰锐利。
骨质受到长期刺激,在囊肿边缘形成致密线 条影,继发感染则消失。
囊肿增大造成骨质膨胀畸形,骨皮质变薄
受到阻力不同,囊肿可形成分叶状
ppt课件.
8
根尖周囊肿
ppt课件.
9
根尖周囊肿
ppt课件.
10
根尖周囊肿
4. 骨相关的病变: 骨化纤维瘤 纤维结构不良 骨纤维结构不良 中心线巨细胞病变(肉芽肿) 家族性巨颌症 动脉瘤样骨囊肿 单纯性骨囊肿
【影像表现】
球上颌囊肿:在上颌侧切牙和尖牙之间有倒 梨形囊状透光区,并可见两牙根被推分开。
正中囊肿:上颌或下颌中线区有囊状低密度
口腔颌面外科ppt课件

完整最新ppt
25
frontal views of Le-Fort complex fractures I - III
完整最新ppt
26
lateral views of Le-Fort complex fractures I - III
完整最新ppt
27
临床表现与诊断
骨折片移位与咬合紊乱 眶区淤血 影像学检查
完整最新ppt
10
完整最新ppt
11
上呼吸道梗阻的急救
阻塞性窒息:主要由于组织肿胀及组 织移位压迫呼吸道或使气管移位造成 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
完整最新ppt
12
急救
颌面部出血的救治 指压止血 包扎止血 填塞止血 药物止血 结扎止血
完整最新ppt
13
完整最新ppt
14
伤口包扎
完整最新ppt
完整最新ppt
28
下颌骨骨折
好发部位 正中联合 颏孔区 下颌角 髁突颈部
完整最新ppt
29
Diagram of mandible and possible fracture lines (1 to 7)
完整最新ppt
30
Figure 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腮腺区损伤、临近组织急性炎症扩散
完整最新ppt
54
完整最新ppt
55
完整最新ppt
56
唾液腺炎症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临床:常为单侧 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 腮腺导管口红肿,轻按腺体,可见脓液自导
管口溢出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升高,达40℃以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强度<对照牙: 牙髓炎(电测试反应敏感)
电流强度无反应: 牙髓坏死(电测试反应无反应)
36
三、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
定性检查 定量检查
24h 唾液成分分析
1000-1500ml
37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全景片 X-线头影测量术 X-线照影 CT MRI 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超声检查
口腔颌面部检查 Oral Examination
.
1
1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2
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
3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4
其他检查方法
5 口腔科病历记录与书写规范
2
教学目标
掌握口腔检查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 及常用口腔器械的使用。
熟悉病史采集方法和病历书写要求 了解口腔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3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叩诊 (percussion)
叩诊
垂直叩诊
根尖区病变
侧方叩诊
牙周膜某一 侧的病变
25
5.触诊(palpation):
压疼、波动感 创伤性咬合 松动度检查
26
牙齿松动度检查:
前牙→切缘 后牙→牙合面窝沟
27
松动度分级
活动幅度
牙冠松动方向
I度松动:≤1mm II度松动:1~2mm III度松动:≥2mm
12
主要设备
牙科综合治疗椅
13
常用检查器械
14
检查体位
1
检查上颌牙 时,上牙平 面与地面成 45°-60° 角
2
检查下颌牙 时,下牙平 面与地面平 行
3
医师居患者 右后方,高 度与医师肘 部平齐
15
常规检查方法
1.问诊(interrogation):
主诉:患者最迫切要求解决的痛苦问题 症状﹑部位和时间.
现病史:发病的时间﹑诱因﹑ 症状﹑发生和发展 有无并发症、经过哪些检查和治疗
既往史: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友病; 传染病;药物特别是麻醉药物的过敏史
家族史:有无类似疾病的发生.
16
2.视诊 (inspection):
主诉部位 其它部位。 内容: 牙齿、 牙龈、 口腔粘膜、 舌、 唾液腺导管口
31
6.语音及听诊检查畸形
腭裂患儿——腭裂语音 舌根部肿块——含橄榄音 动静脉畸形——吹风样杂音
7.颌面部淋巴结检查 颌面部炎症和肿瘤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8.颞下颌关节检查
外形与关节动度、咀嚼肌、下颌运动、颌关系
9.涎腺检查:肿瘤、炎症
32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的特殊检查
一、牙周探针与牙周袋测量
38
一、 x-线牙片检查
分角线投照拍摄技术
X线中心射线垂直通过胶片与牙之间的假想分角线
投照体位:
上颌牙——鼻翼耳屏线与地面平行 下颌牙——口角耳屏线与地面平行
胶片的安放:
胶片超过牙合面5mm左右,紧贴被照牙的舌或腭侧, 前牙竖放,后牙横放。
固定:
上颌牙用对侧大拇指固定 下颌牙用示指固定
17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18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龋齿
19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浅龋
20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釉质发育不全
楔状缺损
21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龈
正常牙龈 牙龈增生牙龈炎
22
口腔颌面部检查----口腔黏膜
23
3.探诊 (exploration,probing)
龋 牙周 窦道
口腔检查的概念
根据采集的病史和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了 解致病原因,掌握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为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的依据(整体观念)
4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一、口腔内常规检查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5
一、口腔内常规检查
常用器械: 镊子:pliers 口镜:mouth mirror 探针:explorer 其他:挖匙
I度松动:唇(颊)舌 (腭)向松动
II度松动:唇舌+近远 中向松动
III度松动:唇舌+近远 中+垂直向松动
28
6.嗅诊
坏疽——腐臭味 坏死性龈炎——腐败腥臭味
7.咬诊
29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问诊
视诊
听诊
触、扪 诊
30
内容
1.颜面表情与意识状态 2.外形与色泽 3.颌面部各器官情况脑脊液鼻漏耳漏 4.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5.颌面部骨骼的检查
1.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疑为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禁用
47
2.活体组织检查:肿瘤诊断金标准 疑为血管瘤、颈动脉体瘤者,应禁忌活检
48
第五节 口腔科病例记录与书写规范
门诊病例
住院病例
49
50
33
二、 牙髓活力测试:
冷热诊 <10℃和>60 ℃ 与对照牙对比:
有反应
正常
迟钝
牙髓变性或部分坏死
无反应
牙髓坏死
热诊激发痛,冷诊无
化脓性变
34
电活力测试
35
临床意义:
电流强度=对照牙: 牙髓活力正常(电测试反应正常)
电流强度>对照牙: 慢性牙髓炎﹑变性或部分坏死(电测试反应迟钝)
39
x-
一 线 牙 片 检 查
40
二 全景X线检查
41
42
三、X-线头影测量术
主要用于口腔正畸及正颌外科
43
四.X线造影检查
44
五.CT检查
面深部的肿瘤,骨折等
六.MRI检查
软组对比度好,颌面部炎症,或 肿瘤(颅内和软组织内肿瘤)
45
七. 放射性核素检查 八. 超声检查
46
第四节 其他检查方法
6
镊子
7
镊子的作用
夹持辅料、药物; 夹持腐败组织、异物; 检查松动度; 叩诊
8
口镜
9
口镜的作用
牵拉口角 反映镜像 反射聚光 叩诊
10
探针
11
探针的作用
检查沟裂、点隙、缺陷、龋洞 探查牙本质敏感区 探测牙面菌斑、龈下牙石 检查充填物及修复体与牙体的密合程度 皮肤或粘膜的感觉功能 牙周探针——牙周袋深度
电流强度无反应: 牙髓坏死(电测试反应无反应)
36
三、唾液腺分泌功能检查
定性检查 定量检查
24h 唾液成分分析
1000-1500ml
37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全景片 X-线头影测量术 X-线照影 CT MRI 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超声检查
口腔颌面部检查 Oral Examination
.
1
1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2
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
3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4
其他检查方法
5 口腔科病历记录与书写规范
2
教学目标
掌握口腔检查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 及常用口腔器械的使用。
熟悉病史采集方法和病历书写要求 了解口腔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3
2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叩诊 (percussion)
叩诊
垂直叩诊
根尖区病变
侧方叩诊
牙周膜某一 侧的病变
25
5.触诊(palpation):
压疼、波动感 创伤性咬合 松动度检查
26
牙齿松动度检查:
前牙→切缘 后牙→牙合面窝沟
27
松动度分级
活动幅度
牙冠松动方向
I度松动:≤1mm II度松动:1~2mm III度松动:≥2mm
12
主要设备
牙科综合治疗椅
13
常用检查器械
14
检查体位
1
检查上颌牙 时,上牙平 面与地面成 45°-60° 角
2
检查下颌牙 时,下牙平 面与地面平 行
3
医师居患者 右后方,高 度与医师肘 部平齐
15
常规检查方法
1.问诊(interrogation):
主诉:患者最迫切要求解决的痛苦问题 症状﹑部位和时间.
现病史:发病的时间﹑诱因﹑ 症状﹑发生和发展 有无并发症、经过哪些检查和治疗
既往史: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血友病; 传染病;药物特别是麻醉药物的过敏史
家族史:有无类似疾病的发生.
16
2.视诊 (inspection):
主诉部位 其它部位。 内容: 牙齿、 牙龈、 口腔粘膜、 舌、 唾液腺导管口
31
6.语音及听诊检查畸形
腭裂患儿——腭裂语音 舌根部肿块——含橄榄音 动静脉畸形——吹风样杂音
7.颌面部淋巴结检查 颌面部炎症和肿瘤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8.颞下颌关节检查
外形与关节动度、咀嚼肌、下颌运动、颌关系
9.涎腺检查:肿瘤、炎症
32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的特殊检查
一、牙周探针与牙周袋测量
38
一、 x-线牙片检查
分角线投照拍摄技术
X线中心射线垂直通过胶片与牙之间的假想分角线
投照体位:
上颌牙——鼻翼耳屏线与地面平行 下颌牙——口角耳屏线与地面平行
胶片的安放:
胶片超过牙合面5mm左右,紧贴被照牙的舌或腭侧, 前牙竖放,后牙横放。
固定:
上颌牙用对侧大拇指固定 下颌牙用示指固定
17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18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龋齿
19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浅龋
20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
釉质发育不全
楔状缺损
21
口腔颌面部检查----牙龈
正常牙龈 牙龈增生牙龈炎
22
口腔颌面部检查----口腔黏膜
23
3.探诊 (exploration,probing)
龋 牙周 窦道
口腔检查的概念
根据采集的病史和运用各种检查方法了 解致病原因,掌握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为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的依据(整体观念)
4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常规检查
一、口腔内常规检查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5
一、口腔内常规检查
常用器械: 镊子:pliers 口镜:mouth mirror 探针:explorer 其他:挖匙
I度松动:唇(颊)舌 (腭)向松动
II度松动:唇舌+近远 中向松动
III度松动:唇舌+近远 中+垂直向松动
28
6.嗅诊
坏疽——腐臭味 坏死性龈炎——腐败腥臭味
7.咬诊
29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问诊
视诊
听诊
触、扪 诊
30
内容
1.颜面表情与意识状态 2.外形与色泽 3.颌面部各器官情况脑脊液鼻漏耳漏 4.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5.颌面部骨骼的检查
1.穿刺及细胞学检查 疑为颈动脉体瘤或动脉瘤禁用
47
2.活体组织检查:肿瘤诊断金标准 疑为血管瘤、颈动脉体瘤者,应禁忌活检
48
第五节 口腔科病例记录与书写规范
门诊病例
住院病例
49
50
33
二、 牙髓活力测试:
冷热诊 <10℃和>60 ℃ 与对照牙对比:
有反应
正常
迟钝
牙髓变性或部分坏死
无反应
牙髓坏死
热诊激发痛,冷诊无
化脓性变
34
电活力测试
35
临床意义:
电流强度=对照牙: 牙髓活力正常(电测试反应正常)
电流强度>对照牙: 慢性牙髓炎﹑变性或部分坏死(电测试反应迟钝)
39
x-
一 线 牙 片 检 查
40
二 全景X线检查
41
42
三、X-线头影测量术
主要用于口腔正畸及正颌外科
43
四.X线造影检查
44
五.CT检查
面深部的肿瘤,骨折等
六.MRI检查
软组对比度好,颌面部炎症,或 肿瘤(颅内和软组织内肿瘤)
45
七. 放射性核素检查 八. 超声检查
46
第四节 其他检查方法
6
镊子
7
镊子的作用
夹持辅料、药物; 夹持腐败组织、异物; 检查松动度; 叩诊
8
口镜
9
口镜的作用
牵拉口角 反映镜像 反射聚光 叩诊
10
探针
11
探针的作用
检查沟裂、点隙、缺陷、龋洞 探查牙本质敏感区 探测牙面菌斑、龈下牙石 检查充填物及修复体与牙体的密合程度 皮肤或粘膜的感觉功能 牙周探针——牙周袋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