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学工具书介绍
常用工具书介绍

常用工具书介绍1.字典、词典:字典分类为两大类,一类普通字典,是按照读者对象的需求收录一定范围的汉字,能较直观地展示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如小型、中型的《新华字典》、《古代语常用字字典》,大型的如《汉语大字典》;另一类则为特种字典,是指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特点的汉字,如异体字、俗字、形似字等,一般着重对汉字的某一方面特征作出解释,如《同源字典》、《汉语俗字字典》。
词典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不同类型。
这里特讲解按照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找重点,分为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
语文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专科词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地名词典》、《中华百科辞典》等,综合性词典如《辞海》2.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概述性,是知识的总汇,语言准确、精练;二,完备性,几乎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三,权威性,是供长期查检和引据的权威工具书,带有“知识标准”性质。
百科全书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综合性百科全书,如《中华常识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二,专业性百科全书,如《社会喝血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百科全书》;三,地域性百科全书,如《西藏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
3.年鉴:是逐年出版,提供相应年份内各行现行资料的工具书。
常有幸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既是各类动态性资料和实事、数据的综合性查考工具,也是编制百科全书类工具书的基本信息源。
常用的热门年鉴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电影年鉴》;《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美国年鉴》等等。
*《中国现代教育年鉴》是教育系统逐年连续编纂的资料性工具书。
它以记述教育系统一年[增]��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新情况为主要内容,具有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时间密集的特点,是中国教育高密度、高容量的知识、信息、文献资料的结合体。
它“集教育为一册,缩一年为一瞬”。
《中国现代教育年鉴》的时间性很强,一年一编,一年一卷,年复一年,成为系列。
中文常用工具书参考简介

中國語文教學與測試中心中文常用工具書參考簡介(圖片來自網絡)1. 《新華字典》(第11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簡介】《新華字典》是世界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它曾經陪伴幾代人學習語文、提高文化水平。
《新華字典》第11版主要有如下特點:(1) 釋義準確,例證精當,內容豐富,簡明實用;(2) 根據國家語文規範和標準修訂,收單字13000多個;(3) 以字統詞,收帶注解的詞語3300多個;(4) 新增正體字800多個,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術語用字為主;(5) 增收繁體字1500多個,異體字500多個。
【用途】同學可以利用《新華字典》查找漢字的讀音,繁簡字的對應關係。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
【簡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特色在於:(1) 全面落實2013年6月由國務院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2) 共收各類單字13000多個,增加單字600多個;(3) 共收條目69000餘條,增收詞語3000多條;(4) 增收近幾年湧現的新詞語400多條,增補新義近100項;(5) 配合釋義增補近百幅古代器物方面的插圖。
【用途】同學可以利用《現代漢語詞典》查找漢字、詞語的讀音,繁簡字的對應關係,輕聲詞、兒化詞的讀音、釋義。
3. 《辭源》(第3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
【簡介】《辭源》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語文性工具書,也是閱讀古籍的必備書。
《辭源》第三版分上下兩冊,收單字14210個、複音詞92646個、插圖1000餘幅,共1200萬字。
【用途】同學可以利用《詞源》查找古漢語詞語,查找字詞的古文獻用例,同時可以通過詞條的註釋也了解古代文化知識。
4. 《辭海》(第6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簡介】《辭海》是中國最大型的綜合性詞典,是兼有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功能的大型綜合性辭典。
《辭海》收單字約1.8萬個,條目約12.7萬條,彩圖1.8萬幅,總字數約2000萬字。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二)《史记索引》[电脑编排,以字为单位]。 (三)网络搜索与现代电子本古籍索引。
(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
馆出版。全书只收录古汉语中的常用字和常用 义,便于一般学习者使用。
(三)《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汉语 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是目前最权 威的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 工具书。
《中华字海》,冷玉龙等编,收字数量多达 8万5千多,是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工具书。
《汉语大词典》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 余万字,是目前收词最多、解释汉语词语形音 义最权威的大型历史性工具书。
二、古代语言专著
(一)《说文解字》 1、年代和作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东汉时期许慎著。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
部有系统的文字学著作。 3、体例: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
《太平御览》每条下先列书名,后引材料,如 “饮食”部十八“饼”。
四、书目
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出版情况等,并按一定 顺序编排的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晓岚等 撰)。
五、索引
索引,又叫引得、通检。它是将图书资料中的各种事 物名称(如字、词、人名、地名、篇名、书名或主题等) 分别摘录,按一定方法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
常用工具书简介
一、常用字典辞书
(一)《辞源》和《辞海》(含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1、《辞源》最大的特点是“重在溯源”,即尽可能
追溯每个词语的最早出处。 2、《辞海》最大的特点,一是包罗宏富(见上);
一是解释准确(与《现代汉语词典》一样,具有法律效 力)。
3、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古代是“以义归部”,即选取汉字中与该字字义关 系最密切的部分作为部首; 现代是“据形定部”,即左右结构选左;上下结构 选上;内外结构选外。
几种常用的工具书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江苏金坛人。其著作为《说文解字注》,成就很高,对训诂学的理论和方法都有新的发展,被当时的学术界汉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阐发了《说文》的体例;二、揭示了形、音、义的关系;三、说明词义的引申、假借和变迁;四、注意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是四大家中成就最高的。
D、对那些音简化字而造成的易混的形义关系加以辨析说明。举例如下:
(p273台下)【辨】,台。本是两个字。“ ”是土筑的高坛,又表示古代官署名。如“楼”、“省”,古代不写作“楼台”、“台省”。“台”有两读。读yi2(移)时有“我”、“何”、“愉快”等意义,读tai2(台)时是星宿名。古代都不写作“ ”。
《说文》收集了大量两汉时期的单音词,基本上反映了两汉时期汉语词汇的面貌,保存了汉以前的古音古义,是研究上古汉语和词汇的重要资料。另外,它确立了六书的理论,创立了文字 原则的部首系统,对后世的文字学影响非常大。但它对某些字的字形有误解,或拘泥于字形解释字义,有些牵强附会的地方,并具有儒家观点,杂以迷信成分。
桂馥,其著作为《说文解字义证》,凡五十卷,其目的在于征引群书来印证《说文》的训释,材料丰富,对训诂研究作用很大。
王筠,其著作为《说文句读》,力求简约,便以初学。他另有关于《说文》的著作是《说文释例》,主要阐发《说文》的体例,使之更加系统化。
朱骏声,其著作为《说文通训定声》博大精深,以声音、训诂相通之理阐明《说文》,甚为详密。
(二)搜罗数据非常丰富,包括历代字书辞书和各种书证,尽量罗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ⅰ、常识内容通识科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1、编排方式按照部首和笔画选曲在认知上须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领衔的字或偏旁。
字典辞书编纂时为了检字便利把具备相同偏旁的字归属于在一部而把这个共计的相同偏旁做为每一部的标志即为部首。
形符也叫做意符就是对汉字结构分析的结果。
形声字的形成中则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的构件叫做形符也叫做意符。
此外形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做意符。
部首和形符意符不全然就是一两件事可以从以下例子窥见至从至刀声形spelling“至”。
钊从金刀声形spelling“金”。
而《康熙字典》把“到”、“钊”二字都归在部首“刀”下。
“修成”、“”、“倏”、“l”等字形符令分别为该字右下角的“彡”、“肉”、“犬”、“木”。
而《辞海》等辞书把它们都归在部首“人”下。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就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崭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型汉字字形为依据分成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选曲《佩文韵府》《经籍m诂》等书按照平上去进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的》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选曲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序。
例如《四角号码崭新词典》。
2、注音方式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直音直音即为用同音字注音。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1 10 11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2 I1 4 3 2 5 4 3 15…… 6 …… 5 …… 4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N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B、采用同训的方式来训释词语的含义
《尔雅· 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俶、落、权舆,始也。” 《尚书· 康诰》:“惟三月,哉生魄。” 《诗经· 大雅· 生民》:“后稷肇祀。” 《尚书· 胤征》:“俶扰天纪。” 《诗经· 周颂· 访落》:“访予落止。” 《大戴礼记》:“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杜甫
唐 亲唐
190下3586· 2 201 4099· 4
(4)《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臧励和等编,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诗经· 大雅· 公刘》:“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曲阜:在山东曲阜县治东,《礼记· 明堂记》:“成王封 周公于曲阜。”《后汉书· 郡国志注》:“《帝王世纪》曰, 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穷桑在鲁北,后徙曲阜。”《风俗通》: “《春秋左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阜者,茂也,言 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
④《说文解字》的研究
弟弟 徐锴《说文系传》——“小徐本” 宋代徐氏二兄弟 哥哥 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大徐 本” 段玉裁 江苏金坛人 《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 江苏吴县人 《说文通训定声》 《说文》四大家 桂 王 馥 山东曲阜人 《说文解字义证》 筠 山东安丘人 《说文解字句读》
(2)《经籍籑诂》 清阮元主编,大型字典。收录唐以前各种古籍对汉字的各种注释。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三)分类法
指某工具书按材料的性质编排,主要见于古代类书, 其它词典有时出现(如《尔雅》)。 1.按事物性质 如《尔雅》,按字、词的意义分为19类:释诂、释言、 释草、释鱼……等。 如《古今图书集成》,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 每一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 纪事、杂录、外编等子项目。 2.按学科系统(主要用于书目和索引等工具书)
(2)取角方法
Ⅳ.凡外围是‘口门門’的三类字,左右两下角改取里 面的笔形。
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笔形的,都不在此例。
Ⅴ.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作为0。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一般排检法
(二)字音法
1.韵部法:主要运用于古代出版的工具书,如《经籍纂 诂》、《佩文韵府》等和各类韵书。 ●古人把音分为206韵,宋元以后并为106韵(平水韵), 大致按平(30)、上(29)、去(30)、入(17)四 声依次排列。 ●曲线查找举例: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先从新版《辞源》或《汉字大字典》查出“意”字属 “去声,志韵”,然后再查《佩文韵府》中去声的 “志韵”所属的“意”字,即可找出该句诗的出处。
2.词典(含虚词、方言、专门性词典等)
古代出版:
《尔雅》,(西汉)作者不详 《方言》,(西汉)扬雄(清代杭世俊撰《续方言》,补《方言》 所未备) 《释名》,(东汉)刘熙; 《小尔雅》,(汉)孔鲋 《广雅》,(三国· 魏)张揖;《埤雅》,(宋)陆佃 《尔雅翼》,(宋)罗愿; 《骈雅》,(明)朱谋玮 《通雅》,(明)方以智; 《叠雅》,(清)史梦兰 《恒言录》,(清)钱大昕(清代陈鳣撰《恒言广证》,补《恒言 录》所未备) 《通俗编》,(清)翟灏;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 《助字辨略》,(清)刘淇 《语助》,(元)卢以伟(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书)
工具书类别

为了使读者能够恰当使用我馆收藏的工具书,现择其常用中文工具书简要介绍如下:1,查找字的工具书,可选用《新华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联绵字典》、《康熙字典》、《同音字典》、《文言虚字》等。
2,查找词的工具书,可选用《新华词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世界知识词典》、《汉语方言词典》、和各科词典,如《物理学大词典》、《文学理论词典》、《应用化学词典》、《简明生物学词典》等。
3,查找成语的工具书,可选用《汉语成语词典》、《古今汉语成语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简明成语词典》等。
4,查找典故的工具书,可选用《辞海》、《辞源》、《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西方文学典故词典》等。
5,查找人名的工具书可选用《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国际人物词典》、《二十四史人名索引》、《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语文学家辞典》、《古今人物别名索引》等。
6,查找地名的工具书,可选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世界地名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世界地名录》、《世界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等。
7,查找国内外大事的工具书,可选用《中国百科年鉴》、《人民手册》、《中国概览》、《各国概况》、《中外历史年表》等。
8,查找图书的工具书,可选用《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十三经索引》、《中国出版年鉴》等。
9,查找报刊资料的工具书,可选用《中国报刊名录》、《全国报刊索引》、《报刊资料索引》和各科论文索引等。
10,查找年代的工具书,可选用《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两千多年中西历对照表》等。
以上各项所选列出的工具书,有些还具有多种用途,读者可在实际使用中灵活掌握。
另外,工具书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外对照的工具书和可供查找专业基础知识、统计资料、数据公式、规章条例的工具书,如《新英汉词典》、《日汉科技词汇大全》、《物理学手册》、《光学手册》、《数学百科辞典》、《各国国家机构手册》、《中国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方言》作注的有晋代郭璞,清代的戴震、 王念孙、钱绎等。其中钱绎的《方言笺疏》最著 名。当代周祖谟、吴晓铃《方言校笺及通检》, 资料翔实,可谓集大成者。
《释名》
《释名》是我国第一部声训学专著,又是我 们第一部语源学专著。东汉刘熙著。《释名》仿 《尔雅》体例,分为27篇:释天,释地,释山, 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 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 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 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 病,释丧制。
保安也《书允征》明征定保传《君奭》时则 有若保衡郑注……
《故训汇纂》
《故训汇纂》是商务印书馆继《辞源》之后的又一 部大型汉语工具书。由武汉大学古籍所编写,主 编为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该书全面汇辑了 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这部书 是近来编纂的训诂专著,是对著名的训诂学专著 《经籍籑诂》的继承和发展,书中汇集了大量训 诂资料,基本涵盖了每一个字头的所有的训诂资 料。是书对于训诂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虽说在 旁征博引之时,不免有误,但是对于每一位研究 训诂学的学者,确实极具参考价值。
1.将《说文》创立的540部做了重大的调整,突 破了许慎以来字书分部的原则和体例,列为 214部,“悉从今体,改并成书,总在便于检 阅。”《说文》创立540部的基础是小篆系统, 以楷书为主体的字典(如《玉篇》、《类篇》 等),用《说文》分部,与楷书字形多有不合, 有着难以查检、不切实用的特点。张参编《五 经文字》,根据需要,做了调整,只列160部。 梅氏取214部以统率所收之字,这是对汉字分 部的一次全面的改革。
另外虚词字典还有杨树达的《词诠》、裴 学海的《古书虚词集释》、解惠全《古书虚词 通解》等。
《古书虚词通解》
这是一部中型虚词词典。汇集元卢以纬
《助语辞》、清袁仁林《虚字说》、刘淇《助 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吴昌莹《经 词衍释》、近人杨树达《词诠》、裴学海《古 书虚字集释》等七部虚词著作的全部词条和训 解内容,逐词逐义项归纳,精选例句,重新编 排。共收词目928条,连同未列入词目的,共 释词语约1380个。对研究古汉语虚词和汉语语 法史来说,是一部丰富而系统的重要资料;对 阅读古书来说,是现今收词最多,训释最全的 一部虚词词典。可供古汉语研究工作者、大专 院校文科师生、中学文史教师及一切阅读古籍 的读者使用。
2.《字汇》采用笔画检字法,在字典编纂史上独 树一帜。部首和部内文字都是按照笔画数目从 少到多排列先后,改变了过去字典无一定次序 的状况。
3.首卷附有《检字》,收录不容易辨识部首的难 字,又于每卷卷首都列有一个表,排列本卷诸 部及各部所在页数,这都为读者检字提供了方 便。
明代张自烈编撰的《正字通》以《字汇》为基 础,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可以看作是《字汇》 的修订本。
新版《汉语大字典》现收楷书单字60370个, 总字数超过1500万,是《康熙字典》的4倍。 本次修订不仅对首版中注音、释义、文例 等方面存在的讹误进行更正,还对缺漏意 义、例句等进行必要的增补。与此同时, 为适应现代阅读方式,新版大字典增加了 《难检字表》和《音序检字表》,并重新 编制了《笔画检字表》。而本次修订工作 的最大亮点是高新技术的运用。新版大字 典拥有专用的排版软件和超全书使用电大 字库,电脑激光照排取代了原来的铅排, 其造字数量在汉字照排系统中也处于领先 地位。
卷首自序云: “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 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 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 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 说明刘熙撰此书的目的是使百姓知晓日常事物得 名的原由或含义。
月,阙也,满则阙也。(释天)
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 。(释言语)
叶音
也作“叶韵”、“协韵”、“协句”、“取 韵”、“合韵”等。六朝隋唐,乃至宋后,人 们因按当时读音诵读上古诗歌韵文,感到韵脚 多有不谐,遂改读韵脚字音,以求谐和,这种 改读叫做“叶音”。如朱熹在《诗经•周南•卷 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 下注:“音肱,叶古黄反。”意思是“觥”原 音gōng,这里改读guǎng,以求“觥”与 “冈”、“黄”押韵。叶音是因为人们不懂古 音语音的变化而设计出来的,它完全是错误的。
《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代人张相著,1953年中华书局出版,后 来曾多次重印。书中一般是解释单词或者词组, 其中,不少是方言词、口语和专门词语,有时 还由意义的解释推及词源(语源)的探讨和语 法的分析。这部书能够帮助读唐宋元明间诗词
曲的人了解这些特殊词语意义和用法。 当代王锳的《诗词曲语辞例释》是一部
《尔雅》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其成书不是出自一人之 手,大概是秦汉小学家缀集经典中的训诂递相增益 而成。“尔”是“近”的意思,“雅”是“雅言”、 “通语”。《尔雅》就是用近代雅言训释经书的一 部训诂工具书。
现存《尔雅》共十九篇,即一、《释诂》,二、 《释言》,三、《释训》,四、《释亲》,五、 《释宫》,六、《释器》,七、《释乐》,八、 《释天》,九、《释地》,十、《释丘》,十一、 《释山》、十二、《释水》,十三、《释草》,十 四、《释木》,十五、《释虫》,十六、《释鱼》, 十七、《释鸟》,十八、《释兽》,十九、《释 畜》 。
《助字辨略》
清代刘淇著。《助字辨略》是我国较早的 虚词字典。采集宋元以前经、史、子、集及俗 语中的虚词476个,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分上 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这本 书有些缺点,如所引书籍篇名有误,释义不当 之类的,但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没。
《经传释词》
清代王引之著,嘉庆24年(公元1819年) 出版,本书共释虚词160个,按宋人36字母顺 序排列。本书只从西汉及其以前的古籍中选取 例句,重点在解释虚词的特殊用法,一般的用 法从略。引证丰富,反复求证,颇有创建。查 阅它可以了解虚词在西汉及其以前时期不同语 言环境中的特殊用法。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是目前规模最大、形音义最完备的 大型汉语字典,被誉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 该书由川、鄂两省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历经十年 编纂完成,首版于1990年出齐。第二版修订工作 于1999年正式启动,由汉语大字典编纂处、四川 辞书出版社组织实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 版社和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共同出版。除 了原编写者和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专家合力打造 外,还聘请了包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原 国家语委副主任曹先擢、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江蓝生、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等在内的数十 位国内语言学界、辞书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倾情 加盟,对修订内容进行审定。
《汇释》的续作,可以参看。
《字汇》
《字汇》十四卷,明代梅膺祚撰。膺祚字诞 生,宣城人。《字汇》一书的完稿,据其兄梅 鼎祚《序》,当在1615年。该书首卷包括 “序文”、“凡例”、“部首目录”、“运 笔”“从古”“遵时”“检字”等,中间十二 卷为字典正文,末卷为“韵法横图”、“韵法 直图”、“辨似”、“醒误”等。
《字汇》的特点:
使用《尔雅》时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尔雅》 在释义的过程中,常常将两组毫不相干的词放 在一起,用一个多义词来解释,如《释诂》中 的“台、朕、赉、畀、卜、阳,予也”,其中 “赉”、“畀”、“卜”都是“赐予”的意思, 而“台”、“朕”、“阳”都是“我”的意思。 只因为“予”有“赐予”和“我”的意思,才 将这六个词摆在一起。假如认为“朕”和“畀” 是同义词,那就荒谬了。
雨,羽也,如鸟羽之动则散也。(释天)
清代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为校勘注释《释 名》的本子中最好的一种。
《经籍籑诂》
清人阮元主编,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 出版。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 字典。在编排上用的是韵母排列法,按平水韵 106韵编次,以一韵为一卷,共106卷。字条下, 先释义,再引书证。义项的排列,先本义、再引 伸义、再假借义。由于按古韵排列,今人检索不 便,故近年影印本多在前面附有笔画索引,以供 方便检阅。
如《诗经·召南·行露》二章:“谁谓雀无角,何 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 狱,室家不足。 ”朱熹注“女无家”之
“家”:“叶音谷。”以与“角、屋、狱、狱、 足”押韵。又三章“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 从。” 朱熹注“家”为“叶各空反。”以与 “墉、讼、讼、从”押韵。而《诗经·小雅·常 棣》八章:“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 亶其然乎?”朱熹又注“家”为:“叶古胡 反。”以与“帑、图、乎”押韵。这样改读字 音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根本毫无科学性 可言。
பைடு நூலகம்
《康熙字典》
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是清代以前收字最 多的一部字典。为清代圣祖(玄烨)于康熙 49年(公元1710年)命张玉书、陈廷敬等38 人编纂的。按部首排列,共214部,按地支分 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 集又分上中下。释字的体例:先音后义。该书 除引用古代韵书、字书外,还引用古注,便于 查阅古音古义。该书存在很多不足,后来学者 多有指正。
《方言》
《方言》是我国最早研究方言的专著,全称为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 字子云,西汉人。全书十三卷,收录汉代及 汉代以前的方言词675条。《方言》的基本形 式是: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集中起来,用 一个通行的词进行解释,再说明各个词所通 行的方言地域。
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 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卷一)
前三篇主要解释普通词语,其中《释诂》是罗 列古人使用的同义词,而用当代的词来解释它 们;《释言》所选择的多是常用词,所以所释 的往往只有一个单词,至多不过两三个词; 《释训》着重在描写事物的情貌,所以被释的 多是叠音词和双音节词。
《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 俶、落、权舆,始也。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 公、侯,君也。
《尔雅》以后,有仿其体例的《广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