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书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 2.编纂原因:
东汉一些今文学家对儒家经典随意解说,为反 对这种错误倾向,许慎编成《说文解字》,说明汉 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
3.书名: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故为《说文解字》
4.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1)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例:
6.贡献:
7.有关注本: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 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 文句读》)
《经籍纂诂》 一、简介:
清阮元主编,成书于嘉庆三年。 二、优点:
第一,引用的材料丰富全面,想要知道唐以前对某一个字有哪 些不同的解释、研究其得失,使用《经籍纂诂》最方便。
第二,可以将唐以前各种注释放在一起,比较各家得失,判断 其正确与否。
第三,通过比较前代注释,还可以看出古今词义演变的线索。 三、缺点:
材料繁杂、精芜并存,主次不分,使用不便。
四、体例: 编排方法——韵目排列法,按平水韵一百零六
韵编次被释的字。
平水韵
南宋平水人刘渊把“同用”的韵合并起 来,成为一百零七韵,后人又减为一百零六 韵,成为后来人们作诗的“诗韵”。
因形见义。对早于小篆的文字也加以保留,如: 前代古文——远古、上古金属器皿上的铭文; 孔壁古文——六国大篆; 籀文——大篆 (2)《说文解字》从分析字形入手,建立了一套形声系 统,有用“读若”的方法注释字音,所以,它是研究 上古音的重要依据。
(3)《说文》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 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 所以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常用工具书介绍

常用工具书介绍1.字典、词典:字典分类为两大类,一类普通字典,是按照读者对象的需求收录一定范围的汉字,能较直观地展示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如小型、中型的《新华字典》、《古代语常用字字典》,大型的如《汉语大字典》;另一类则为特种字典,是指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特点的汉字,如异体字、俗字、形似字等,一般着重对汉字的某一方面特征作出解释,如《同源字典》、《汉语俗字字典》。
词典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不同类型。
这里特讲解按照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找重点,分为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
语文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专科词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地名词典》、《中华百科辞典》等,综合性词典如《辞海》2.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概述性,是知识的总汇,语言准确、精练;二,完备性,几乎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三,权威性,是供长期查检和引据的权威工具书,带有“知识标准”性质。
百科全书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综合性百科全书,如《中华常识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二,专业性百科全书,如《社会喝血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百科全书》;三,地域性百科全书,如《西藏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
3.年鉴:是逐年出版,提供相应年份内各行现行资料的工具书。
常有幸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
既是各类动态性资料和实事、数据的综合性查考工具,也是编制百科全书类工具书的基本信息源。
常用的热门年鉴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电影年鉴》;《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美国年鉴》等等。
*《中国现代教育年鉴》是教育系统逐年连续编纂的资料性工具书。
它以记述教育系统一年[增]��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新情况为主要内容,具有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时间密集的特点,是中国教育高密度、高容量的知识、信息、文献资料的结合体。
它“集教育为一册,缩一年为一瞬”。
《中国现代教育年鉴》的时间性很强,一年一编,一年一卷,年复一年,成为系列。
三种常用的参考工具书类型

三种常用的参考工具书类型参考工具书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书籍类型之一。
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信息和指导,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参考工具书类型。
一、字典类参考工具书字典是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查找单词的意思、拼写、发音以及用法等信息。
字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英汉词典、汉英词典、双语词典等。
其中,英汉词典是学习英语的人常用的参考工具书之一。
它们按照字母顺序列出英文单词,并给出中文的翻译和解释。
此外,还有专业词典,如法律词典、医学词典等,它们为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专业术语的解释和理解。
二、百科全书类参考工具书百科全书是一种综合性的参考工具书,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等。
百科全书通常分为多卷册,每一卷都详细介绍了某个特定的主题或领域。
它们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内容丰富、全面,并且有较高的权威性。
百科全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是广大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三、手册类参考工具书手册是一种小型的参考工具书,通常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提供特定领域的信息和指导。
手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技术手册、操作手册、使用手册等。
技术手册主要为专业人士提供相关领域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指南,如计算机技术手册、机械维修手册等。
操作手册则是为使用特定产品或设备的人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步骤。
使用手册则是为广大读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如健康手册、教育手册等。
手册类参考工具书的特点是内容紧凑、实用性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和获得所需信息。
总结起来,字典类参考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百科全书类参考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手册类参考工具书则可以提供特定领域的信息和指导。
这三种常用的参考工具书类型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简介

(二)《史记索引》[电脑编排,以字为单位]。 (三)网络搜索与现代电子本古籍索引。
(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
馆出版。全书只收录古汉语中的常用字和常用 义,便于一般学习者使用。
(三)《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汉语 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收56000余字,是目前最权 威的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 工具书。
《中华字海》,冷玉龙等编,收字数量多达 8万5千多,是目前收录汉字最多的工具书。
《汉语大词典》收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 余万字,是目前收词最多、解释汉语词语形音 义最权威的大型历史性工具书。
二、古代语言专著
(一)《说文解字》 1、年代和作者:《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东汉时期许慎著。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国第一
部有系统的文字学著作。 3、体例: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
《太平御览》每条下先列书名,后引材料,如 “饮食”部十八“饼”。
四、书目
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出版情况等,并按一定 顺序编排的工具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晓岚等 撰)。
五、索引
索引,又叫引得、通检。它是将图书资料中的各种事 物名称(如字、词、人名、地名、篇名、书名或主题等) 分别摘录,按一定方法编排,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
常用工具书简介
一、常用字典辞书
(一)《辞源》和《辞海》(含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1、《辞源》最大的特点是“重在溯源”,即尽可能
追溯每个词语的最早出处。 2、《辞海》最大的特点,一是包罗宏富(见上);
一是解释准确(与《现代汉语词典》一样,具有法律效 力)。
3、古今汉字归部原则: 古代是“以义归部”,即选取汉字中与该字字义关 系最密切的部分作为部首; 现代是“据形定部”,即左右结构选左;上下结构 选上;内外结构选外。
古代汉语课件(工具书)

(三)分类法
指某工具书按材料的性质编排,主要见于古代类书, 其它词典有时出现(如《尔雅》)。 1.按事物性质 如《尔雅》,按字、词的意义分为19类:释诂、释言、 释草、释鱼……等。 如《古今图书集成》,分为6汇编、32典,6109部, 每一部中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 纪事、杂录、外编等子项目。 2.按学科系统(主要用于书目和索引等工具书)
(2)取角方法
Ⅳ.凡外围是‘口门門’的三类字,左右两下角改取里 面的笔形。
但上下左右有附加笔形的,都不在此例。
Ⅴ.一个笔形,前角已经用过,后角作为0。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一般排检法
(二)字音法
1.韵部法:主要运用于古代出版的工具书,如《经籍纂 诂》、《佩文韵府》等和各类韵书。 ●古人把音分为206韵,宋元以后并为106韵(平水韵), 大致按平(30)、上(29)、去(30)、入(17)四 声依次排列。 ●曲线查找举例: 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先从新版《辞源》或《汉字大字典》查出“意”字属 “去声,志韵”,然后再查《佩文韵府》中去声的 “志韵”所属的“意”字,即可找出该句诗的出处。
2.词典(含虚词、方言、专门性词典等)
古代出版:
《尔雅》,(西汉)作者不详 《方言》,(西汉)扬雄(清代杭世俊撰《续方言》,补《方言》 所未备) 《释名》,(东汉)刘熙; 《小尔雅》,(汉)孔鲋 《广雅》,(三国· 魏)张揖;《埤雅》,(宋)陆佃 《尔雅翼》,(宋)罗愿; 《骈雅》,(明)朱谋玮 《通雅》,(明)方以智; 《叠雅》,(清)史梦兰 《恒言录》,(清)钱大昕(清代陈鳣撰《恒言广证》,补《恒言 录》所未备) 《通俗编》,(清)翟灏;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 《助字辨略》,(清)刘淇 《语助》,(元)卢以伟(我国研究虚字用法最早的专书)
《常用工具书》PPT课件_OK

3、义界:又称标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述词义的内 容和特点。例如:《说文·口部》:“口,人之所以言食 也。”又如:《毛传》:“规,正圆之器也。”
4、比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 事物。如: 《说文》:“黑,火所熏之色也。”
12
• 汉语拼音排检法的基本形式是: • ①汉字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
是:A、B、C、D、E、F、G、H、I、J、K、L、M、N、 O、P、Q、R、S、T、U、V、W、X、Y、Z。) • ②第1个字母相同的汉字,依第2个字母的顺序排列;前 两个字母均相同的,再依第3个字母排列。余类推。 • ③声母和韵母均相同的汉字,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的顺序排列。 • ④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即声母、韵母、声调均相同), 按起笔笔形(-、丨、丿、丶、乛 )顺序或笔画多少排 列。 • ⑤复音词先按第1个字的音序排列,第1个字相同的,按 第2个字的音序排列,第2字也相同的,按第3个字的音 序排列,余类推。
3、注音字母注音:按照汉字的26个注音字母的顺序进行注音。这种注音 方法是解放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注音方法。这种注音方法的缺点是汉语 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 方言区的人在使用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 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注音的效果。
• 2、工具书的特征 ⑴查考性 ⑵概括性 ⑶易检性
• 3、工具书的功用 ⑴工具书是读书治学的工具 ⑵工具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 ⑶工具书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学工作的工具。
2
二、工具书的种类
常用工具书简介

综合性词典兼具语文词典和知识性词典的特点,如《辞 海》、《辞源》。
常用工具书简介
(3)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百科全书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之分。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从1980年起出版的第一部大 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则是一部专业性 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还有其他分类法,如可以按照部头大小分为大 百科全书、小百科全书和单卷本百科全书等。
常用工具书简介
(4)类书: 中国古代特有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辑录古籍中记 事、诗文、词语等资料,以供寻检和征引。因为主要采用以 类系事的分类编排方法,故称之为类书。
现存综合性类书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艺文类聚》、宋代 《太平御览》、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此外还有汇集某一门类知识或专考某一类事物的专门性 类书,如宋代《全芳备祖》,明代《三才图会》,清代《格 致镜原》等。
(12)地图: 地图大体分为普通地图、专业地图和历史地图三类: 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面事物和现象的一般特征,有助于 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查阅。专业地图反映相关专业内容,如 《中国语言地图集》。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内容包 括历代疆域、政区、政治形势、军事行动、经济和文化发展、 民族迁徙以及地理环境变迁等,如《中国历史地图集》。
常用工具书简介
2、工具书的种类 古今中外,工具书类型很多,划分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 认为工具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字典、词典、百科全书、 类书、政书、书目、索引、年鉴、手册、表谱、图录、地图等。 (1)字典: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宋陈彭年等《广韵》(现存 最早的完整韵书)、清代《康熙字典》、《新华字典》、《中 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甲骨文字典》。
十大类的工具书

十大类的工具书书目: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的工具书。
如:全国总书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
索引:是将书报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排列,供人们查找的工具书。
如:全国报刊索引,文学论文索引。
字典辞典:是解释字词的形声义几种用法的工具书。
如:新华字典,简明哲学辞典。
年鉴:是汇集一年内重要事实文集和统计资料的工具书。
如: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的工具书,包括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一些基本公式数据规律条例。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地名手册。
年表历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记得工具书。
如:中国历史年表。
图录:是用图像表现事物的工具书。
如:中国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
政书:是汇编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学文化制度方面资料的工具书。
如:文献通考。
类书:是辑录古代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的工具书。
如:太平御览。
百科全书:是综合或专科性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汇编。
如:中国医药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
工具书的各种排检方法:部首检字法,拼音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
怎样查检字词:可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大字典。
遇到一些难的古代汉语字词,可查康熙字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典。
查检方言俗语可查:汉语方言词汇,小说词语汇释。
怎样查考人物: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辞典。
按职业或时代查询,如历代帝王表,中国文学家词典。
查外国人:外国哲学社会科学。
怎样查找古代典章制度:十通,查找某一时代的典章制度可查:会要,会典,如:春秋会要。
怎样查找古代的人事资料:太平御览。
查找古代时候的小说异文:太平广记。
查找子史两大部类书中的名言隽语:子史精华。
怎样查找古诗词: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历代文论选。
查找上古至隋代诗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代六朝文。
查唐代至元代诗文可找:全唐文,辽文汇,全金诗,元文类。
查明清诗文可找:明文海,清代文集编目分类索引。
怎样查找年代月份日期和大事:中国历史年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工具书一《康熙字典》《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来命名的工具书。
始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主编是张玉书和陈廷敬。
全书收单字47035个,加上重复的古文1995个,共收字49030个。
这部字典使用的是部首检字法,全书共有214个部首,分属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同部首的字,按笔画的多少为序。
每个字先注音,注音的方法是用反切、直音法,有时还用叶音法。
其次是释义,一般是先释本义,而后举出书证说明。
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义,再加以解释。
各字有古体的,即列于本字之下;重文别体,俗体讹体则附于其后。
贫(一)[唐韵]符巾切。
[集韵][韵会]皮巾切。
[正韵]毗宾切。
并音频。
(二)[说文]财分少也。
[尔雅·释言]窭贫也。
[注]谓贫陋。
[疏]贫者无财也。
[书]六极四曰贫。
[传]困于财。
[诗·邶风]终窭且贫。
[晋语]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三)又,[韵补]叶频眠切,音骈。
[欧阳修·送魏主簿诗]士欲见所守,视其居贱贫。
何用慰离居,赠子以短篇。
这里对“贫”的解说,先是注音,其次释义并引书证,再次注叶音。
优点与缺点1.收字比较多,许多古体字、异体字能从此书中查找。
2.收录各代的韵书、字书,比如《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玉篇》《类篇》等书中的反切、意义、形体,可以考查字的变迁和异同。
3.释义比较全面,引例比较丰富,常引用始见的古书材料。
三个缺点:1.讹误较多,有些解释也欠准确。
[清]王引之《字典考证》曾指出它的错误共达2588条。
2.体例还不够完善,检字法比较繁复,查检不便。
3.互相注音,互相释义,对于不知道读音、意义的读者来说,等于没注音,没释义。
二《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之后,《中华大字典》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字典。
这本字典由徐元浩、欧阳溥存等40余人自宣统元年(1909)开始编写,1914年编成,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解放后重印。
它以《康熙字典》为底本,纠正其谬误,弥补其不足,希求取而代之。
全书共12集,收有48000字,采用部首检字法,仍分214部。
贫皮巾切音频真韵1.财分少也。
见[说文][段注]谓财分而少也。
富,备也,厚也;则贫者不备不厚之谓。
2.凡物不足皆曰贫。
[文心雕龙]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
[按日本称病血不足者,曰贫血病。
]3.自称谦辞,如道家称贫道,僧家称贫僧。
这里的注音,首先引用《集韵》中的反切,其次是使用直音法,最后注出这个字在古代所属的韵部是“真韵”。
在释义时,分了三条,比《康熙字典》的所注的意义更详细。
优点与缺点本书的优点是:1.注音以《集韵》之音为主,《集韵》没有的字,兼采《广韵》,每个字只有一个反切,同时还采用直音法来注音。
2.释义比较详尽、条理清楚,对《康熙字典》中的错误多有匡正。
它的主要缺点是有些释义不够准确。
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于今天古代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都不是十分便于使用的大型字典。
如果使用大型字典,可以优先考虑《汉语大字典》。
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徐中舒主编,1975年开始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年陆续出版,共八卷。
全书收单字56000个左右,也收入少数复音词,全书使用部首检字法编排,共200个部首。
单字条目一般包括字头、解形、注音、释义和引证五项内容。
字头为楷书,而后选列能反映字形源流的各种古文字形体,并附字形说解。
注音分列现代音、中古音和上古音。
释义收列常用义,也考释生僻义;一般以本义、引申义、通假义为次。
数词、代词、副词及其他虚词均标明词性。
本字典是我国目前最为详备的一部汉语字典,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一部供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的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联合编写,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共收常用字3700多个,酌收少量的双音词,约2000多个,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
后附“难字表”,收难字2600多个,有注音和释义,没有例句。
本字典所收的一般是古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而且只收该字在古汉语中的常用义,冷僻的意义不收,诗词戏曲中特有的意义也不收。
贫pín ㄆㄧㄣ贫穷,与“富”相对。
《商君书·去强》:“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
”(贫治:当做贫国来治理,勤俭持国。
重富,富上加富。
)(喻)缺少,不足。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
”(虽然写万篇文章,有时也会缺少一个合适的字。
)[辨]贫、穷。
见202页,“穷”字。
这本字典在释义时有以下三个特点:1.注意字义的发展,先列本义或基本意义,次列引申义、假借义,释义简明。
2.注意词义的辨析,另立[辨]一项,用来辨析近义词。
3.还立[注意]一项,用来说明读者需要知道,而又不便在其他地方解说的内容。
五《简明古汉语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的字典,张永言等人编写,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共收常用或比较常用的单字8500多外,酌收常见的复音词,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
本书注音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释义准确、简明,条理清楚,体例比较合理,便于一般读者使用。
贫pín①穷。
曹丕《上留田》诗:“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
”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九首之六:“东屯平田秔米软,不到贫人饭甑中。
”[贫道]和尚自称的谦词。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后用为道士自称的谦词。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贫道姓张,双名道玄。
”②穷人。
《新唐书·李大亮传》:“大亮招亡散,抚贫瘠。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李顺]大赈贫乏,录用材能。
”③使贫。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④不足;缺乏。
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
”六《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的字典,王力等编写,2000年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收单字12500余个,酌收复音词。
全书按部首排序。
这部字典的注音,注出现代音、中古音和上古音。
释义时注意字义的概括性,而义项的排列大致是本义在前,引申义在后;通用义在前,非通用义在后;实词义在前,虚词义在后;古义在前,后起义在后。
与其他字典显著的不同是,书中分设了以下五种栏目:部首总论,备考、辨、同源字和按。
这五个栏目的设立,可以深化读者对古汉语词义的认识。
这是一部既有学术水平又很实用的词典。
一《辞源》《辞源》是我国近代最早编成的一部语文兼百科性质的词典。
陆尔奎等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始编写,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正编本,1931年出版续编本,1939年出版合订本。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的词典,当时影响很大。
它收字10000多个,以字系词,共收录古今中外新旧词语十多万条。
全书依照《康熙字典》分为十二集,用部首检字法,有214个部首。
《辞源》的注音采用的是反切,另加同音字。
本书对于所收的词语,都探索起源,加以解释,并有书证,所以对于阅读古书很有帮助,但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释义不够全面,引证时见错误。
《辞源》原本《辞源》于1958年开始修订,它与新编的《辞海》作了分工,删去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的词条,专收古代汉语词汇和成语,以及关于文史方面的百科条目,收词止于鸦片战争(1840年),从而成为一部专供学习研究古典书籍用的大型辞书。
1975年以后,再次修编。
全书共收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二者合计共97024条。
1983年重新加以修订,出版新的四卷本《辞源》。
新《辞源》比旧版本的质量明显提高,新《辞源》的注音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同时加注《广韵》的反切;《广韵》不收的字,则采用《集韵》。
释义和引证都比较完善,也比较详备。
《辞海》由舒新城、张相等人参加编写,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是一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大型综合辞书。
《辞海》的性质跟《辞源》大致相同,但由于它编撰的年代较后,所以比前出的《辞源》在质量上要高,在释义和引证上都要更完善些,具有自己的特色。
1957年决定重新修订《辞海》,1961年出版了《辞海》改编后的试行本,1979年出版了定稿本,收单字14872个,词目91706条,共计106578条。
经过修订的《辞海》内容丰富,是一部百科性质的工具书,对一般的词语、成语典故、地名及社会、自然科学的术词都有收录讲解。
词目的去取精当,解释繁简适当,观点明晰。
三《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历史性语文词典。
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6年陆续出版,十二卷,另有检索表及附录一卷。
本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收词目约370000条,单字按200部首编排。
注音采用现代音和中古音。
现代音使用汉语拼音字母,中古音使用反切。
这本词典释文义项齐全,书证丰富,对于研究和学习古代汉语都有切实的帮助。
一《经传释词》《经传释词》清王引之(1766-1834)撰,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出版。
1956年,中华书局印行此书。
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学派的著名学者,精音韵、文字、训诂之学,《经传释词》是他撰写的解释古汉语虚词的名著。
全书十卷,收虚词160个,依唐守温三十六字母给虚词排序。
作者从先秦、西汉的《论语》《周易》《左传》《史记》等经传和其他古籍中选取例证来说明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对于所收的虚词,先概括地介绍用法,然后引用古籍来说明。
虚词如果有几种用法,就分为若干条解释,每条解释都要博引例证,推源溯本。
本书征引材料翔实丰富,对虚词的解释富于创见,是研究和学习古汉语虚词的重要作品,历来都有较高的评价。
主要缺点是,全书按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序,对虚词的常见用法谈得很少,不便于初学。
二《词诠》《词诠》杨树达著,192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全书十卷,收录虚词500余个。
全部词目按注音字母排序,书前还有部首索引,查检方便。
本书解释虚词的体例比较完善。
首先标明词类,其次说明意义,最后举例证明。
本书在解释虚词时,不论是普通用法还是特殊用法,都能引用例证,加以解说。
与《经传释词》相比,通俗易懂,条理清晰,便于一般读者;但由于成书较早,青年读者使用起来,仍会感到不便。
三《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吕叔湘著,1944年开明书店出版,是一本解释虚词的普及读物。
全书收常用虚词二十几个。
每个虚词都是先确定词性,而后举例详加分析。
解说通俗易懂。
对古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本较好的入门书。
四《古汉语虚词》《古汉语虚词》是一本简明扼要的虚词词典,杨伯峻著,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
全书收单音虚词100多个,多音虚词附在主要虚词的后面,按汉语拼音为序。
这本词典既讲虚词的常见用法,也讲比较难解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