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情分析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分析试题(一)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分析试题(一)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学情分析试题(一)注意事项: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1~3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

“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

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R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R

2014-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R第一篇:2014-2015学年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R1.古诗文填空马年初冬,我们再次打开记忆的网页,登录国学的空间,浏览平时的收藏,链接课外的网址,走进美轮美奂的文学殿堂,享受着喜怒哀乐的感情洗礼。

景物是诗,“须晴日,__________,分外妖娆。

”惆怅是诗,“物是人非事事休。

”期盼是诗,“过尽千帆皆不是。

”思念是诗,“浊酒一杯家万里。

”信念是诗,“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 孔子论述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

”刘禹锡安贫乐道,情趣高雅:“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欧阳修用精练的笔触描绘四季的美好:“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面对秦朝的残酷统治,陈胜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1.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

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

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

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

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

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中国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实实在在写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

一个突出的事实是:作为国家地情资料最权威也最为完备、最具连续性的地方志,即便最新编撰,也已经明显跟不上新时代巨变的节奏。

在这样的形势下,文学反映现实并及时记录“地方性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历史性变迁,就变得非常紧迫、必要甚至时尚起来。

这样的作品既尊崇以文学方法反映新时代巨变的美学规律,又是对方志记录地方舆地、物产、风俗、传说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可称之为“新方志文学”。

对“地方性知识”整体性、结构性、历史性变迁的文学性、时代性、连续性、史志性表达,是我对“新方志文学”的一个基本界定。

这里的“地方”当然不是地方志所指的狭义的行政区划,而是包括特定的行业或领城在内,如教育、科技、航天等。

另外,面对新时代的历史巨变,新方志文学所采用的,也并非狭义的纪实手法,而是包含了叙事、抒情、政论、新闻、口述实录等多种方法,而且文体也比较开放,可包括写新时代巨变的诗歌、小说和散文,并不单指纪实文学或报告文学。

时代变革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最重要的审美品格。

当前,推动文学创作关注现实、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的呼声更为强烈。

《人民文学》杂志2017年第12期开始推出的《新时代纪事》栏目、就在这方面立起一面旗帜。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运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运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运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研究人员发现有些人即使不情愿地拿出钱,只要资金用于正义事业,他们掏钱的感觉也是良好的。

这可能会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考虑:到底是什么支配了我们对纳税和其他财政政策的反应?从宏观上来看,这种行为体现的就是利他主义,也就是关心他人利益的行为方式。

有时,这种行为表现为一种跟施舍行为有关的“温情效应”。

经济学家们推测,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并不完全是无私的,因为施舍者是为了感觉良好才进行捐赠的。

然而经济学家们又提出,并不是所有温情行为都是利己的。

有些人只要看到善良的行为,积极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

这叫做“纯粹利他主义”。

如今,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一个由神经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协作小组对关心慈善事业的公民进行了脑部研究。

研究人员招募了1 9名女生,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对她们大脑的尾状核和伏隔核进行监视。

尾状核和伏隔核是大脑的古老区域,负责产生快感和满足感。

每个学生都参加一项以慈善施舍为主题的经济活动。

首先她们各收到了100美元的硬币,并得知研究结束后,不管剩多少钱她们都可以据为已有。

然后她们了解到一家地方食品施舍机构将从她们的资金中接受捐赠,数额不定。

接下来,这些志愿者看着屏幕,同时由一个电脑程序来决定如何利用她们的资金。

有时,学生们可以选择是否向食品施舍机构进行捐赠。

有时,电脑会从她们的资金中“征税”,自动地捐到这家食品施舍机构。

多数研究对象在自愿捐款后经历了温情效应,但也有人对纯粹利他表现得极其兴奋。

在纯粹利他一组中,当食品捐赠机构收到钱的时候,甚至正当被征税的时候,志愿者大脑的快感区就会亮起来。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研究对象看到电脑随便地将钱放到食品捐赠机构的账目下时,比看到她们自己的资金突然增加所表现出的积极反应更加强烈。

研究小组在6月1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表现出纯粹利他行为的学生比只经历温情效应的学生捐款多出一倍。

2021届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情分析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1届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情分析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学情分析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7页。

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45分)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秦本纪》载:“商鞅第二次变法,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把乡、邑、聚等合并为县。

县令为一县之长,下设县丞、县尉、啬夫和令史等官吏:县令等长吏可以随时由国君任免。

”这一举措()A.表明秦国确立君主专制B.有利于国君对地方的控制C.得到诸侯国的普遍借鉴D.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

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A.①B.②C.③D.④3、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

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

这说明道光帝( )A.运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争端B.力图有尊严地结束战争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出卖国家主权以求和平4、李鸿章认为,华商如能自立公司,由熟悉商情、公廉明干之员出而担当,复有专门生意(漕运),自不至为洋商侵夺,遂成立轮船招商局。

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 )A.由洋务派李鸿章在武汉创办B.目的之一是与洋商竞争C.是洋务运动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D.体现洋务派的自强理念5、民国十六年1月5日中共江浙区委就最近局势与工作方针发出通知,指出各地应趁此机会开展民众工作,发展组织。

14日,区委决定:加紧对铁路的破坏工作,重点是南京、无锡。

这一时期革命斗争重在()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 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 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D. 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6、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2021届江苏省响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苏省响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届江苏省响水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考生注意:1.试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

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

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过滩谣廖静仁①我怎么也忘不了少年时那段拉纤的生活经历。

②那时,我还只有十三四岁,刚刚小学毕业。

因为家父蒙难,家里唯一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了,无可奈何,我只好离开学校,跟随一位堂伯走上了艰难的纤道。

③其实沿江是有一条较好的路的,但那是一条人行道。

而纤道却是时断时续的,遇到崖嘴和较大的江湾子,拉纤人便只能攀藤抓草爬过山崖,或和衣过江湾。

这种时候,一帮纤夫中,最艰辛的要数拉头纤的人了。

拉头纤的人肩上还要负着沉重的一卷纤缆,那是拉远距离所必需的,所以拉头纤的人在攀崖嘴或和衣过江湾时,因纤缆拖累而摔倒,那是常有的事情。

每见到这种情景,我真有些受不住了,然而我那拉头纤的伯父却一笑置之,说:“这算么子,你还根本就没尝到拉纤的苦味呢!”④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是在那个严寒的冬天。

⑤那是年关将近了。

俗话说:有力好攒年关钱,一天硬要抵两天。

一帮纤夫,在年关时包一两艘长途船,装货老板比起平常日子来是要慷慨得多。

⑥我们那回包的是一艘从洞庭湖区启碇的装粮船。

那路程是相当远的:得转沅江,溯益阳、桃江等好几个县城才能到达目的地安化。

沿途有八八六十四滩呐!而偏偏又碰上大雪纷飞的天气。

沿江的行人道上,人迹已被白雪覆盖,就连平素弄潮戏水的啄鱼鸟也早已藏匿进崖巢里去了,那纤夫们用脚掌抠挖出来的纤道,就更难寻见了。

而我们,就凭着过去对它的熟悉,一步一探地摸索着行走。

⑦起初,尽管我们怎样把脚踝严严实实地用棕片紧裹起来,再套上益阳板子草鞋,但那雪水还是渗进了皮肉,像是有千根万根针尖在猛扎。

到后来,便渐渐地麻木了,双脚完全失去了知觉,只有耳朵听见脚掌“咔嚓咔嚓”地抠进雪地里去的声音。

直到拼命拉滩了,才全身发起热来,于是那冻僵过的双脚便感到了痛楚,那是一种奇痒无比的痛楚啊!⑧到得崩洪滩时,我被这条闻名整个资江的险滩吓得目瞪口呆,然而就此时,从我伯父的口中突然迸出了一声悲壮的《过滩谣》的号子声来:呃——纤夫过滩哪——嗬嘿!⑨陡地,我发现纤夫们全都一震,抬起沉重地勾着的头颅,用异样的目光投向江心。

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省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Hi! 大家好!我就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号青铜神树。

我已经有三千多岁了,目前我的身高是 3.96 米,但这并不是我的原貌哦,这是我修复后的残高,有专家说,我没有被毁坏之前,应该有5 米高!你看我最上面还少一个部分,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一只神鸟,你觉得呢?别看我现在是青铜色,三千多年前,我可是金灿灿的铜色。

这么高大的我,可不是一体浇铸成形的,而是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

在迄今为止所见中国的全部青铜文物中,我可是体型最大的一件。

我的树干由多节套接拼合而成,树干上装饰有三层树枝,每一层又伸出三根枝条,分别位于神树的根部、中段和树尖,枝条像柳树一样柔和下垂,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站立着昂首翘尾的青铜小鸟。

您仔细看,还会发现在一侧树干上,悬挂着一条倒垂着的龙,他头部上昂,前足支撑于底座,脖颈上还长着翅膀,身体粗大如绳索。

围绕着我的谜团也是数不胜数,一般认为,我这棵神树反映了"十日"神话,与传说中的"扶桑""建木""若木"等神树有密切关系,也许我就是扶桑与若木。

传说天地的东西两极各有一株参天神树,东为扶桑,西名若木。

它们挥枝垂绿,华光照地,是日月运行斗转星移的纽带。

穿越了三千多年,今天又和大家相遇,让我代替古蜀先民来问候大家,相信随着你们考古发掘的推进,一定能揭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

(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1号青铜神树"来信啦!》视频文字稿)材料二∶一号青铜树的树根立在三叉支架的圆盘基础上,座上纹饰是缭绕的云气;树干粗壮挺拔,分几节由四道圆箍插接; 树干上有树枝三层,每层三枝,枝桠上有萼托卵形果,两垂一昂,在昂果上各站一钩嚎大鸟,生动地表现其在展翅之前一瞬间的动态;在垂果的萼托旁有镂孔罗网状的宽大叶片,叶片下缘有三个小孔,可悬挂三叉铜丝圆架,架下有各不相同的小悬饰,有如天空星辰的圆牌、或如海洋扇贝的直棱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0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学情分析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考生注意:1.试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文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文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文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

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文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

文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来、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文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说到春节就会想起王安石的《元日》,说到清明就会吟诵杜牧的《清明》……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造成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

试想,只有陨石坑的月球,比起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的月宫,是多么无趣。

因此,保留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神话和文学形象,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人们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复魅”,它将使日益单面化的人在精神世界里丰富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对全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

而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摘编自《传统节日的文学理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能保存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我们可从文化、民俗学、文学等方面理解和阐发其意义。

B.因为传统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所以传统节日与文学在审美需求层面是相通的。

C.清明节扫墓、中元节送灯活动,与其他传统节日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是相似的。

D.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文学有责任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不断地再生产。

A.文章以端午节为例,论述了传统节日原初价值与功能慢慢转移,逐渐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B.文章将清明节、中元节与七夕节进行类比,论证了七夕这类节日的诞生与文学生产是同时进行的。

C.文章列举了王安石和杜牧的诗歌,旨在说明文学在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D.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揭示了传统节日中的“去魅”与“复魅”、无趣与有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A.文学不仅给人带来心灵愉悦,也能直接引发人们对人之起源、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B.传统节日得以保存,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从根本上来说是文学艺术的功劳。

C.文章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嬗变,同时在工业化背景下,作者表现出了深深的焦虑。

D.文章论证了文学和传统节日的关系,肯定了文学在传统节日的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总结出的一套天文气象历法。

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描述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并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因此,“二十四节气”是一部反映太阳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太阳历。

它被融入农历中,成为农历这一古老的阴阳合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沿用,即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同样非常有价值。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今天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摘编自《郑州晚报》) 材料二:约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个方向的风,它反映了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以及四季的变化。

这表明,在该时期,“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已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的名称。

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西汉武帝时期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

定气法以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度所到达的位置。

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

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摘编自《郑州晚报》)材料三:“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

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在指导我国农业生产和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大实践作用。

今天,现代养生更看重节气,如“三月八,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

专家认为,“二十四节气”和相关活动有着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关系的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国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对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新华网)4.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传唱的“二十四节气”歌每句含六个节气,其中第三句“秋处露秋寒霜降”所指的节气依次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二十四节气”属太阳历(阳历),又被人们融入农历,由此可见农历和阳历两个系统互有交叉成分。

C.“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之后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为多民族所共享,成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

D.今天,“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养生保健方面更重视季节更替和物候、气候的变化状况。

A.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我国古人已经用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表明,当时“二分二至”的节气体系已经形成。

B.近九成接受调查者要么仅仅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要么完全不了解,这表明,两千多年来,“二十四节气”跟人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的。

C.从最早记载“四方风”始,到从《时宪历》开始并沿用至今的“定气法”止,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二十四节气”一步步完善。

D.战国时记载了八个节气的《吕氏春秋》和西汉时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是两部和清朝的历书《时宪历》性质相近的专著。

6.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十四节次”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清香楼主聂鑫森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

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

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

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法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

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

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

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

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

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

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

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

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