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产品警示缺陷
产品缺陷案例:使用过程中产品存在缺陷导致纠纷的案例分析

产品缺陷案例:使用过程中产品存在缺陷导致纠纷的案例分析引言:产品缺陷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引发意外情况,给消费者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本文将以一起家用电器缺陷导致火灾的案例为例,详细分析案件中涉及的时间、事件和律师的点评。
一、案件背景时间:2009年3月10日地点:某市市中心小区某市市中心小区一位居民王女士购买了一台新型号的电热水壶(A型号),并将其放置在厨房里使用。
然而,在使用电热水壶时,不久后,厨房内突然冒出浓烟,并很快引起了火灾。
该火灾造成了王女士家的财产严重损毁,且部分邻居的房屋也受到了影响。
二、事件经过1. 2009年3月10日,王女士购买了电热水壶(A型号)。
2.同年3月15日,王女士首次使用该电热水壶,使用过程中正常操作和用水量。
3.就在使用过程中,电热水壶突然冒烟,迅速引起了火灾。
4.火灾导致王女士的厨房内所有物品和财产遭受严重破坏,同时还波及到了邻居的房屋。
5.王女士紧急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
三、法院判决和调解时间:2011年7月15日地点:某市市中级人民法院1.王女士代表邻居受损的要求,将制造商(公司X)告上了法庭,并要求赔偿火灾造成的损失。
2.经过双方的辩论和证据交换,法庭认定电热水壶(A型号)存在缺陷,导致火灾发生,从而导致了王女士和邻居的损失。
3.法院判决制造商(公司X)对王女士和邻居分别进行赔偿,总金额为150万人民币。
4.离案前,王女士和制造商(公司X)通过调解协议进一步谈判,最终协商确定了支付赔偿金和相应赔偿细则。
四、律师点评该案例涉及到使用过程中产品的缺陷导致火灾,给消费者和邻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虽然消费者购买了电热水壶,但却未预见到使用过程中的出现缺陷和安全隐患。
在法律纠纷中,消费者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产品存在缺陷并导致火灾发生。
而制造商有责任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并对使用过程中的缺陷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本案中,法庭判决制造商(公司X)赔偿消费者和邻居的损失并进行调解,维护了受害者的权益。
缺陷及故障分析报告

缺陷及故障分析报告1. 引言缺陷及故障分析报告对于软件开发和产品维护团队来说至关重要。
它帮助团队了解产品中存在的缺陷和故障,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以改进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分析产品的缺陷和故障,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2. 缺陷分析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缺陷:2.1 缺陷一描述:缺陷一是在产品的界面上发现的一个显示问题。
在特定情况下,当用户点击某个按钮后,界面上的某些元素会消失,导致用户无法执行后续操作。
影响:这个缺陷会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受到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可用性。
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界面元素的显示逻辑出现了错误导致的。
我们将对代码进行调试,并修复逻辑错误。
之后,我们将进行测试以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2.2 缺陷二描述:缺陷二是在产品的功能模块中发现的一个逻辑错误。
在特定情况下,当用户执行某个特定操作时,系统会崩溃,并显示错误信息。
影响:这个缺陷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产品,并且可能导致用户的数据丢失。
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代码中的逻辑错误引起的。
我们将对代码进行仔细的审查,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修复。
然后,我们将进行全面的测试以确保系统不会再出现崩溃的情况。
3. 故障分析在产品的运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几个故障:3.1 故障一描述:故障一是在产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
在特定情况下,当系统尝试传输大量数据时,传输过程会变得异常缓慢,从而导致用户等待时间过长。
影响:这个故障会导致用户的等待时间增加,并且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不满和流失。
解决方案: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网络传输速度限制引起的。
我们将对网络传输的相关设置进行优化,以提高传输速度。
同时,我们还将寻找可能的性能优化方案,以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消耗。
3.2 故障二描述:故障二是在产品的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
在特定情况下,当用户尝试安装产品时,安装过程会失败,并显示错误信息。
两种典型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措施

两种典型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措施第一个产品的缺陷属于润湿缺陷,也属于操作不到位缺陷。
主要产生原因在于面层涂料与蜡模在直角部位没有很好润湿,在操作时面层涂料在涂覆蜡模直角处时没有完全覆盖,中间夹有气泡。
实际上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铸件设计时不考虑铸件结构以及铸造方法的错误。
究其原因在于许多的零件设计师们対鋳造以及铸造方法的理解不够。
因此,在接到铸件设计时,应该首先对铸件进行工艺性分析。
那些结构会成为制壳、铸造生产的难点。
你比如这个铸件,直角的设计是铸件结构应该避免的,另外,制壳时也容易出现问题。
假如我们在铸件工艺设计时把这一难关给挡住,可能也就没有后面一大堆的问题。
因此,对于这个铸件来说,改善的重点在于如何增强面层涂料与蜡模直角处的润湿,同时排除润湿不良产生的后果。
在这里要注意几点:第一点是蜡模清洗要到位。
由于蜡模本身与硅溶胶涂料的润湿性就差,因此,蜡模的清洗首先是关键,一定要把蜡模表面的脱模剂清洗掉。
第二点是涂料面浆必须按要求加入润湿剂。
这两点是增强面层与蜡模之间的润湿。
第三点是蜡模在浸面层浆时操作要正确,按蜡模各部位不形成憋气的方向浸入,对于沟槽则应沿着沟槽方向进入,切忌使涂料中卷入空气,缓慢插入。
第四点是对于蜡模直角部位应使用毛刷或者压缩空气去除直角处的气泡,促进涂料润湿。
这两点是排除润湿不良产生的后果。
当然,对付这种铁豆缺陷的最好办法是采用真空沾浆法,可以一举解决这个问题。
图一,铸件铁豆缺陷第二个产品的缺陷有两种,一种是分层缺陷,一种是欠注缺陷。
分层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层与层之间连接不紧密,在脱蜡或者浇注时面层或者面层过渡层一起脱落造成。
欠铸缺陷主要是由于浇注温度或者型壳温度不够所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浇注时操作不当造成。
改善的方法:对于第一种缺陷,首先要注意各层的干燥,必须在上一层干燥后才能开始下一层的操作;其二是前三层之间要增加预湿,增加层与层之间的连接;第三点,型壳最后封浆层干燥尽量保持在24小时以上。
塑料件缺陷范文范文

塑料件缺陷范文范文一、引言塑料制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塑料件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
本文旨在探讨塑料件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塑料件的质量。
二、塑料件的常见缺陷1.表面缺陷:塑料件表面可能出现划痕、气泡、色差等问题,影响其外观质量。
2.尺寸缺陷:塑料件的尺寸可能与设计要求不符,包括尺寸过大、过小、不均匀等问题。
3.结构缺陷:塑料件的结构可能存在开裂、变形等问题,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强度。
4.功能缺陷:塑料件可能存在功能性能不良的问题,如阻力过大、泄漏等。
三、塑料件缺陷产生的原因1.材料选择不当:塑料件的材料选择不恰当会导致其性能不稳定,易出现缺陷。
2.模具设计问题:塑料件的模具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形状、尺寸等方面的缺陷。
3.生产工艺控制不严: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控制不严谨会导致塑料件出现缺陷。
4.人为操作错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丰富程度等因素也会对塑料件的质量产生影响。
四、解决塑料件缺陷的方法1.加强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进行材料测试和性能评估,确保材料质量稳定。
2.优化模具设计:通过精确的模具设计,确保塑料件的形状、尺寸等符合要求。
3.强化生产工艺控制: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控制,确保塑料件质量稳定。
4.培训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减少人为操作错误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以汽车塑料件为例,根据上述解决方法,对常见的缺陷进行分析和解决。
1.表面缺陷:选择适合汽车外观要求的塑料材料,完善表面处理工艺,如喷漆、研磨等,修复塑料件表面的划痕和色差。
2.尺寸缺陷:优化模具设计,通过模具参数控制塑料件的尺寸,采用自动化生产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尺寸的影响。
3.结构缺陷:在原材料中添加增强剂,改善塑料件的强度和耐热性,通过模具设计和生产工艺控制,减少自然热应力对塑料件的影响。
产品缺陷分析

产品缺陷分析1.冲花问题如何处理?现象描述:冲花,是指在塑料制品表面,像水滴在地面上溅开的样子,通常是顺着塑料流动的方向。
基本原因:从塑料的视角看,冲花是气体在塑料制品表面穿过留下来的痕迹。
主要是气泡导致冲花。
解决思路:冲花的解决办法和气泡的解决办法一样,需要消除这些气体。
通常产生气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如下:♦水汽导致气泡。
塑料没有干燥好,需要干燥塑料。
♦空气导致气泡。
熔胶背压不足,或松退距离太大,需要加大背压,减少松退距离。
♦挥发的塑料添加剂导致气泡。
需要改变熔胶温度或改变塑料添加剂。
2.气泡问题如何处理?基本原因:从塑料的视角看,气泡是有气体困在其中。
解决思路:要解决此问题,重要的是确定塑料中的气体来自哪里。
确定了产生气泡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气泡问题。
通常产生气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如下:u 水汽导致气泡。
塑料没有干燥好,需要干燥塑料。
u 空气导致气泡。
熔胶背压不足,或松退距离太大,需要加大背压,减少松退距离。
u 挥发的塑料添加剂导致气泡。
需要改变熔胶温度或改变塑料添加剂。
3.熔结线的问题如何处理?原因分析:从塑料的视角看,熔结线实质上是两股塑料流动前沿结合没有完全熔结所致。
解决思路:要消除或减轻熔结线,塑料必须在黏度足够低、温度足够高、有足够压力并保持足够时间让塑料完全熔结。
通常,在排气良好的情况下,加快填充和补缩速度,让两股塑料流动前沿结合后压力尽快升高,有助于解决熔结线问题。
4.如何处理飞边和短射同时发生?原因分析:从塑料的视角看,飞边和短射同时发生,通常表明填充期间的压力分布改变了,由于有效黏度的升高,动态压力损失变大;也可能是锁模力不足。
解决思路:从下面几方面排查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解决问题。
u 检查锁模力是否合适;u 检查有效黏度(填充阶段注射压力积分)变化的原因;u 测量塑料温度和模具温度。
5.如何解决表面凹陷问题?基本原因:从塑料的视角看,当塑料冷却和收缩时,补缩不足会导致制品外表面出现凹陷或内部出现空穴。
产品缺陷的概念和种类

产品缺陷的概念和种类概念产品缺陷指的是产品在设计、制造或售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缺陷。
它可能导致产品无法正常使用、功能不完善或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产品缺陷在市场经济中非常常见,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发现问题时,他们常常会寻求售后维权或者要求退货。
产品缺陷的种类1. 设计缺陷:设计缺陷指的是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存在的问题,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或者容易出现故障。
设计缺陷可能源自于设计师对产品功能的理解错误、抄袭他人设计或者不同厂家间技术差异等。
比如,某个家电公司生产的电饭锅在设计时忽略了实际需求,导致加热不均匀或者小心烧焦食物。
2. 制造缺陷:制造缺陷指的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导致产品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存在安全隐患。
制造缺陷可能来自于工艺不当、原材料选择有误、生产设备老化或者操作失误等。
比如,某个汽车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质量,导致汽车零部件容易断裂或者接缝易开裂。
3. 包装缺陷:包装缺陷指的是产品在包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产品容易损坏或者影响产品使用。
包装缺陷可能产生于包装材料的质量问题、包装设计的不合理或者包装过程中的操作失误等。
比如,某个食品生产企业在包装产品时使用了低质量的塑料袋,导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易破裂,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4. 表示缺陷:表示缺陷指的是产品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表述失误或者虚假宣传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功能或者质量有误解。
表示缺陷可能来自于企业在广告宣传中的夸大其词、销售人员对产品性能的不正确说明或者标签贴错等。
比如,某个化妆品公司在产品广告中宣称可以即时祛皱,吸引了很多消费者购买,但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
5. 效能缺陷:效能缺陷指的是产品在正常使用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或者功能不完善的问题。
效能缺陷可能源自于产品设计时对市场需求的误判、制造工艺的不完善或者未发现的技术难题等。
比如,某个电子公司生产的智能手机屏幕显示效果不清晰,导致用户体验差。
6. 安全缺陷:安全缺陷指的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对用户造成伤害的问题。
产品质量检测中常见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产品质量检测中常见的缺陷及改进方法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也是消费者选择商品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
然而,在产品质量检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这些缺陷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本文将从产品质量检测中常见的缺陷入手,探讨改进方法。
首先,常见的产品质量检测缺陷之一是检测方法不合理。
有些企业过于依赖手工操作,缺乏自动化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反复性差。
此外,还有些企业在检测指标设计上存在问题,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合理的检测项目,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质量偏差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应对产品的关键检测指标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检测结果与实际质量相匹配。
其次,产品质量检测中常见的缺陷之二是人为误差。
人为误差可能源自操作不细致、心态不稳定等多种因素。
这些误差会导致测试结果偏差,影响产品质量评估的准确性。
为了减少人为误差,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岗位责任明确来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加强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检测过程规范且可追溯。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条码和RFID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数据的自动化采集,降低人为干预的可能性。
第三,产品质量检测中常见的缺陷之三是检测环境不合理。
检测环境不合理可能包括温湿度条件不符合要求、环境噪音干扰等。
这些因素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使产品质量评估失真。
为了改善检测环境,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检测室或实验室,并加强环境的管理和维护。
同时,可以利用隔音、隔热等技术手段,减少环境噪音和温湿度的波动,确保检测环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最后,产品质量检测中常见的缺陷之四是检测结果分析不合理。
有些企业在测试结果获得之后,没有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无法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企业可以引入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发现异常和问题。
同时,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和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测试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产品缺陷类型包括哪些?

产品缺陷类型包括哪些?世上是没有非常完美的东西的,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所有物品的缺陷我们都要全部接受。
比如说有些产品的缺陷,这能说明产品的质量是不过关的,而且极易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在我国,产品缺陷的认定依据相关法规是是产品责任认定的前提条件之一。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产品缺陷类型包括哪些吧!世上是没有非常完美的东西的,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所有物品的缺陷我们都要全部接受。
比如说有些产品的缺陷,这能说明产品的质量是不过关的,而且极易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在我国,产品缺陷的认定依据相关法规是是产品责任认定的前提条件之一。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产品缺陷类型包括哪些吧!▲产品缺陷的分类和认定▲一、产品缺陷的概念《侵权责任法》没有对产品缺陷定义,但是依据我国的《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本法所称产品缺陷,是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产品有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因此,在适用《侵权责任法》时,我们可以借用此定义。
在弄清楚产品缺陷的概念时,我们要先弄清楚的另一个概念便是“产品”。
何谓之“产品”,在《侵权责任法》中同样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但是,我国《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2款对产品概念作了概括性的规定,所谓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因此可见,产品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加工、制作。
二是用于销售。
因此未经过加工制件的自然物,和初级农产品和猎物不是产品。
比如从山上采摘来的野果,及捕获的猎物,还有初级农产品如稻谷就不是产品。
那么不动产如房子,是不是本法所规定的产品,《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
比如有人买了房子,发生像前些时间上海出现的住宅楼整体倒塌,致使用户人身和财产受到伤害,是否可以以产品责任来起诉开发商。
从目前的立法来讲,我认为是不可以,因为《产品质量法》第2条第款同时规定“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产品警示缺陷
□ 孙 静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法中的核心内容, 产品缺陷主要有设计缺陷、 制造缺陷和警示缺陷, 企业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设 计缺陷和制造缺陷上, 对于警示缺陷的注意不够充分,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由于产品警示缺陷引起 的诉讼越来越多。现代产品责任法发端于工业化较早的美国, 因此对我国产品警示缺陷进行研究时, 可以借鉴美国的相关 制度。 关键词 产品 产品缺陷 警示缺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6)10-199-02 中图分类号: D923.8
危险。警示缺陷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在产品存在危险性的情 况下未做出适当的说明或警告; 其二是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无 问题,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说明或警告而可能产生危险。 二、 产品警示缺陷相关问题 (一) 产品警示缺陷的认定标准 纵观世界各国产品缺陷立法的规定,对产品警示缺陷 的认定标准, 主要有以下三个: 1.消费者期望标准。美国 《第二次侵权法重述》 402 条 第 A 及其评论指出产品是否具有不合理危险的判断标准是以普 通消费者对产品的特性具有人所共知的常识所能预见的程度 为标准进行判断的, 如果该产品的危险程度超过了消费者能 预见的程度, 则其具有危险性, 该产品即为缺陷产品。 2.成本与效益标准。 即通过平衡各种因素 (如产品的有 用性与必要性、 危险规避可能性、 消费者的危险预防可能性、 替代产品的现有可能性等) 在预防事故所需要的成本与因 , 避免事故而产生的效益之间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则为有缺陷, 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不能认为有缺陷。 3.两分法标准。 两分法标准是美国加州最高法院在 1978 年的 Barker V.Lull Engineering Co.案中所创制的, 该标准主 要是针对消费者预期标准的不确定性和成本与效益标准的
产品; 并且果冻的外包装上已有 “请勿一口吞食” 的警示语, 消费者无视生产商的警示, 食用果冻方法不当, 这是造成损 害的直接原因。 通常,企业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制造缺陷和设计缺陷 上, 对产品说明、 警示不充分的缺陷研究的不够, 由保险部 门统计的产品责任分析显示,将近 50%的产品责任诉讼都 是源于警示缺陷(见下表)。
参考文献:
[1]周晓钰.以 “果冻杀童案” 为例解析产品缺陷的认定.山东省第十五 次律师业务理论研讨会论文. [2]何桢, 解晶.产品警示缺陷及其防范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05(2). [3]尹晓华.产品缺陷及其侵权责任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 [4]赵相林, 曹俊.国际产品责任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谷素红. 产品警示缺陷探析.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3). [6]金晓丹 .产品缺陷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 [7]贺淑芳.产品责任的警示缺陷问题研究.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04(2). [8] 董春华, 高汉成 . 论美国产品责任法中的 “警示缺陷”. 东方论坛. 2004(3). [9]沈翔. 产品缺陷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学术前沿
复杂性与难操作性而提出的。两分法实际上是将消费者期 望标准和成本与效益标准结合考虑,只有同时符合这两个 标准的产品才能认定是无缺陷产品。 (二) 判定产品警示缺陷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警示的对象。 生产者警示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直 接购买的消费者,而应该是其能够合理预见的最终使用 者。 但也有例外情况, 如果产品是在中间人的负责或指导 下使用的, 那么生产者对中间人进行了警示说明就可以免 除责任。 2.警示的内容。警示的内容应当是充分的、 合理的, 便 于消费者理解的。生产者应当对产品所具有的性质和特殊 使用方法, 可预见的使用危险, 包括可预见的误用导致的危 险及预防方法等予以指示。需要强调的是,警示必须是明 确和详细的, 警示的词语必须确定, 同时警示还必须是易于 理解和显著的。警示的 “易于理解” 是指警示所使用的语言 应该被具有阅读能力的人理解,要考虑特定消费者的文化 程度、 专业知识和适用环境等, 在特定的区域销售者应被使 用该特定区域语言的人们所理解。 “显著” 是指警示用语必 须使用在明显易于被发现的位置,并且字体必须有足够大 使得人们容易注意。所以,产品警示应当注意准确性避免 因警示用语上的伸缩性过大造成对使用者的误导,避免警 示用语过于琐碎和含义不明。 3.警示的时间。 生产者在将产品投入流通领域时, 就应 当对产品可能发生的危险及其预防方法予以警告和说明, 以便消费者在购买时参考和使用时遵守。如果危险确属生 产者在产品投入流通领域时的科技水平所不能发现的,那 么生产者一般不承担产品责任。笔者同时认为, 生产者、 销 售者的警示义务具有延续性,他们应当及时掌握最新的科 技动态, 对新发现的引起损害的产品缺陷予以警示。 4.对明显的或众所周知的危险的警示。 在美国法中, 承 认制造商对明显的或众所周知的危险不予警示,也不负责 任。 像刀子会划伤手指, 火柴会燃烧, 这些人们熟知的情况, 就被认为是社会或公众普遍认识到的产品危险即为明显的 或众所周知的危险。若由于明显的或众所周知的危险,造 成实际的损害, 生产商原则上无须负责任, 因为他们原本对 此危险就没有警示的义务, 也就谈不上事后的赔偿责任。 但 是, 如果危险的性质和程度, 大大超过使用者期望时, 即为 产品带有缺陷。对于产品有缺陷的情况, 当然应予以警示, 否则就要承担产品责任。 (三) 关于生产者的售后警告义务 一般认为,生产者的警告义务主要是存在于产品销售 时, 很多情况下生产者是在售后才了解产品存在危险, 此时 涉及到生产者的售后警告义务的问题——生产者是否应当 对消费者负有售后警示义务? 美国许多法院认为生产者应当承担产品的售后警告义 务, 警告的时间不仅包括 “投入流通之时” 的时间, “将产品 投入流通后” 也包括在内。美国法院就认为, 这一义务具有 连续性, 生产者应及时了解最新科技成果, 对新发现的危险 予以警告。生产者警示义务的连续性提高了对生产者义务 的要求, 他们将产品投入流通后, 对产品的性能及实际使用 效果进行不间断的了解,随着人类的认识和科技水平不断 提高, 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进行及时的了解, 对新发现的产品 危险及时予以警告。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对生产者课以售后警告义务, 实际 上是要求生产者对其生产并已销售的产品承担一种不确定 的责任,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产品的安全性标准不断提高, 生 产者必须不断地更新其作出的警告, 这一要求是否太苛刻, 而且产品一旦投入流通就很难确定其最终使用者,这意味 着生产者可能要花费巨额的费用来向消费者传递售后替告 的信息。 笔者认为, 生产者的警告义务应该是具有持续性的, 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销售时不存在缺陷的产品, 在销售 后可能出现致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潜在危险,消费者作为 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无法及时把握与产品有关的科学技 术的发展动态,而生产者在不断研究和生产新产品的过程 中往往能够第一时间掌握之前生产的产品是否存在潜在的 危险,此时要求生产者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承担售后警告 义务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避免一些产品致人损害的悲 剧发生。但是,生产者的售后警告也应该有一个必要的限 度, 必须以生产者现已掌握的科技水平为限。 三、 结语 在产品责任法中,确认产品侵权责任的基本根据就是产 品存在缺陷。产品缺陷主要是三种: 制造缺陷、 设计缺陷和 警示缺陷。在产品侵权责任的研究中,通常把注意力集中 在制造缺陷和设计缺陷这两种产品缺陷上,对警示缺陷的 研究不够, 但是在产品责任的诉讼中, 警示被越来越多地利 用, 因此加强对产品警示缺陷的研究很有必要, 而现代产品 责任法发端于工业化较早的美国,因此借鉴美国产品责任 法中有关警示缺陷的内容对我国产品警示缺陷的研究有着 重要的意义。
不完全统计显示, 近年来, 全国共发生因吸食果冻被噎 死的儿童有几十人之多。造成儿童吸食果冻窒息死亡的原 因是国内生产的果冻太小,很容易堵住儿童气管而窒息身 亡。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果冻外包装上印有品名、 配料、 产品 标准号等内容, “注意: 另有 请勿一口吞食” 的字样。但因包 装太小, 上写的文字也是细若蚊蝇, 几不可辨。生产商却认 为, 他们生产的果冻是符合行业标准的合格产品, 不是缺陷
表 1: 造成商品责任的原因调查表
原
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产品缺陷 9%
设计缺陷 21%
防护不足 26%
警告缺陷 44%
百分比
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充分的警告或一套使用说 明,提请使用者主注意产品的固有的潜在危险或缺陷的问 题是产品责任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笔者以这一类典型 的案例为契机, 对产品警示缺陷进行研究。 一、 产品警示缺陷的涵义 我国 《产品质量法》 第四十六条: “本法所称缺陷, 是指 产品存在危及人身、 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 产品有 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 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的, 是指不符合该标准。 通常认为,产品缺陷主要包括: ” 设计缺 陷、 制造缺陷和警示缺陷。 警示缺陷作为产品缺陷的一种, 又被称之为告知缺 陷、 表示缺陷或指示缺陷等, 主要表现是说明或警示不足。 说明或警示不足是一类重要的产品缺陷, 它所对应的致害 因素不是物理地存在于产品之中的, 而是存在于与产品相 随而行的相关信息中的, 属于信息错误。 产品本身是无物 理缺陷的, 由于此类错误而导致产品在使用中存在不合理 危险。 所谓产品警示缺陷是指产品提供者对产品的危险性没 有作出必要的(适当的、 明确的、 易理解而且详细的)说明、 警 告或者安全使用方面的指导,从而对使用者构成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