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学习辅导1.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货币理论。

货币数量论是指货币的价值完全决定于货币和商品在交换中的数量关系。

即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方向变化,与商品的数量成同方向变化。

具体地说,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的实际数量增加,货币的价值就减少;货币的实际数量减少,货币的价值就增加。

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增加,货币的价值也增加;商品减少,货币的价值也减少。

现金交易方程:(1)对货币和商品实际交易数量的理解。

货币数量不是指货币的简单数量,而是指货币的实际数量与其流通速度的乘积。

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为什么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有关,即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定时间内的货币数量是货币数量与货币周转次数的乘积。

这里所说商品数量包括商品和劳务数量,也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劳务实际数量与商品劳务周转次数的乘积。

(2)费雪现金交易方程费雪方程的公式如下:CV1+DV2=P·EQ;如果令M=C+D,用V代表V1和V2,用y代表EQ,用Y 代表Py,则变为:Y=MV第一,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与V成反向变化。

第二,在费雪方程中,价格P为因变量,货币数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和劳务数量y为自变量(一般y变化较小)。

P与M、V成同方向变化,P与y成反方向变化。

从长期看,国民收入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不大,货币需求数量的变化是最根本的,一般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即M增加过快,物价就上涨得快。

但费雪认为M的变化不影响y,是一种片面观点,实际M的变化对y有很大影响。

(3)现金余额方程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庇古等人首先提出来的,又称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

认为,居民为方便需要拥有货币,但拥有多少为最佳状态?考虑三个问题。

持有货币越多,越便利;持有货币购买消费品(含劳务)会带来效用,持有货币越多,所得效用越多(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持有货币进行投资可得到利益,持有货币越多,投资越多,所得收益就越多(当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

货币主义发展历程

货币主义发展历程

货币主义发展历程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关注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以下是货币主义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边际革命和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最早的形式是由杰文斯、瓦尔拉斯等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边际革命和货币数量论。

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对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的货币主义者主要关注货币的数量和其对价格的影响。

2. 货币净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期,货币主义经济学逐渐发展为货币净资本主义。

货币主义者开始关注资本运作中的货币要素,如利息、物价和货币供应等。

他们认为,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金本位制和货币管理:20世纪初的货币主义者开始关注货币制度和货币管理的重要性。

他们提倡以黄金为基础的金本位制,主张货币应该具有稳定的价值,并且国家应该管理货币供应以控制通货膨胀。

4. 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主义:20世纪中叶以后,货币主义重新得到重视。

在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等人的影响下,货币主义重新强调了货币的作用和货币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他们主张市场应该自由运作,货币供应应该稳定,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5. 新货币主义: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新货币主义开始兴起。

新货币主义强调货币政策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货币政策的新理论。

他们主张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持经济增长。

总之,货币主义的发展历程涉及了很多学者和不同的理论观点。

它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不断演变和完善。

货币主义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货币经济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论题

货币经济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论题

货币经济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论题伴随着实物经济运行为主发展为金融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作为经济发展指引的理论也从传统货币数量说发展为货币经济理论。

可是到目前为止,货币经济理论中仍然存在许多急诊不休的重大论题,有些自古就有,有些则是现代的产物。

第一个论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论题就是货币与信用的社会建构最初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怎样再生又是怎样维持下来的。

这里是指为了在市场上出售尤其是为了获得货币性补偿而进行的生产,这种生产是怎样开始对我们的社会生产活动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的。

这个论题又与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历史逻辑联系在一起。

在正统的经济学文献中,对这一论题的解释都是想当然的,它们或多或少都窃取了门格尔(Menger,1892)的观点,即“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基本的概念,货币必然合乎逻辑地产生于市场。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货币(货币的思想或者观念)才是起点,也就是说市场产生于货币,而非相反。

换句话说,“货币是一种社会关系”(Ingham,1996,2000,2001),包括记账货币、价格表、信用等等,其本身就是市场交换与货币化生产的前提条件。

大家很快就会发现,争论中的许多纯分析性问题实际上都与预先所站的立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如鲍格雷恩与赛卡雷西亚(Bougrine and Seccareccia,2001)所说,“关于货币含义的争论产生了宏观经济学中对立的政策”。

因此,这些基本的论题是值得重视的,而一般的教科书并没有强调其重要性。

第二个论题是货币是如何投入经济的,或者说货币是怎样被创造,又是怎样消失的,这也就是关于货币是“外生”与“内生”的争论。

货币数量应该是由中央银行之类的机构外生地决定且保持不变呢,还是更应该被视作一个由金融机构信用的扩张或收缩而改变其数量的内生变量?关于这个论题的争论自银行机构出现以来就开始了,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停止。

货币主义者持货币外生的观点,他们认为即使在一个发达的信用经济中,通过所谓的“货币乘数”来联系基础货币与统计意义上的货币总量,中央银行仍然可以控制货币供给的数量。

货币主义、新制度经济学

货币主义、新制度经济学

评价:
• 左翼:主张国家干预需对社会经济体系进行
“结构改革”,使目前不完善的经济结构完善
起来,使公共目标供借鉴和参考。
• 右翼:将“制度”范畴纳入新古典经济学成 本—收益分析框架中,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 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影响广泛。
• 主张削减政府支出,保持预算平衡(削减社会 福利)。 • 主张紧缩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恢复金 本位制。
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
• 1981年里根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头就声 明,他的计划与过去美国政府以需求学派为指 导思想的政策彻底决裂,改以供给学派理论为 依据。 • 1981年实施全面降低所得税率和削减社会支出 后,美国经济得以缓慢增长。但美国家庭收入 分配不均程度显著加大,美国社会贫困加重。 “滞胀”局面的缓解也是以高赤字、高国债、 高贸易逆差和高利率为代价的。 • 1991年,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宣布供给学 派理论的破产,但为美国复兴凯恩斯主义 奠定了基础。
----罗纳德· 哈里· 科斯(Ronald Harry Coase)
• 科斯的“产权理论”:
*科斯定理: 第一定理:交易成本=0,不管产权如何界 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二定理:交易成本>0,初始产权的界定 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 * 概念补充:
产权:确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一 组行为规则。 交易成本:在交易活动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充分和 市场价格的不确定,人们为了使未知变为已知,不确定 变为确定,就要付出代价,即交易成本。
新凯恩斯主义—“克林顿经济学”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一些年轻的 经济学家为弥补传统的凯恩斯主义 的缺陷而发展起来。
• 代表人物:曼昆、罗米尔、斯蒂格 利茨。 • 试图从理论上复兴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和主张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和主张

1.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货币主义学派的显著特点是强调货币对需求的作用。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主要由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

但货币供应由法律和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定,是外生的。

因此,货币数量论主要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

弗里德曼说:“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而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国家干预会破坏其稳定性。

这种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被称作“自然率假说”。

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生力量只能产生短期影响,而不能影响其长期均衡。

其他主要论点:一是货币数量变动导致了货币收入的短期波动;二是货币数量在长期只影响价格和货币收入,不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量。

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三是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2.简略回答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内容经济学中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来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等。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单个要素的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关系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认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受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受该商品所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还受相关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

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稳定的条件。

均衡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均衡一旦打破,如何才能恢复?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也就是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4
3、 两个货币需求方程式的比较 首先,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
桥方程式中的Y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 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 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 M =KPY,同时MV=PT,所以有K=1/V。剑桥方程式中 的K不过是费雪方程式中V的倒数,即人们所保持的现金占 整个交易的比例。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7
(三)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货币数量说是一个发展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特别是近代的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影响 巨大,它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的四个崭新视角: 第一,从货币对其持有者的效用来说,发展了研究经济主体
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第二,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角度,发展了货币需求决定与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20188222返回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主要论述的是货币持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和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物价和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影响
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
1、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 额数量说的内容和比较。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3
二、货币的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 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其一般形式为:
Md= fX 1,X2, X ,n其中 X1,X2,X代n 表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观点集中在货币的作用和影响上。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货币主义的几个主要观点。

1. 货币的中性假设:货币主义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应的增加不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根据货币的中性假设,增加货币供应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而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2.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货币主义强调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加而导致的,而失业则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货币主义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并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失业问题。

3.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他们认为,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调整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货币主义主张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目标。

4. 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货币主义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拉动而非供给推动。

他们认为,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和刺激消费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以推动经济增长。

5. 货币的非中性:货币主义不同于货币中性假设的观点,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通过影响利率、信贷和资金分配等渠道,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货币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货币主义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主义过于强调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产出、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等。

此外,货币主义在解释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经济政策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经济学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第七讲货币学派

第七讲货币学派

2、稳定政策有效还是无效
在政策方面,货币主义注重控制货币数量,主张反通货膨胀
优先,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虽然货币主义 者并不完全赞成完全不受束缚的“自由放任”,但他们又认为,
一方面应把国家干预限制到很小的程度;另一方面,最好通过
市场机制调节。 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货币主义是凯恩斯主义的有力挑战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比较分析 如果把传统货币数量论模型中的K(K=1/V)看作是Y以 外的其他变量,即把K(或V)看作取决于W,rm,rb,re, (1/P)*(dP/dt),u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则两个函 数方程是一致的。 1、传统货币数量论把K或V看作有一定制度决定的变量; 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它看作W,rm,rb,re,(1/P)* (dP/dt),u等可观察到的几个有限量值的稳定函数。
二、货币主义的产生
“货币主义”(Monetarism)一词最先是由美国的货币主 义者卡尔· 布朗纳(Karl Brunner)提出来的。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重新表述》一 文中提出货币极端重要的观点,在当时并未在西方经济学界引 起很大反响。但到了70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对于“滞胀”束 手无策,既不能解释原因,更不能开出有效的药方,凯恩斯主 义随着资本主义的“滞胀”的产生而衰落,货币主义才脱颖而 出。 通货膨胀成为头号的经济问题。 菲民收入的 比率:K=M/PY。实际上,K是交易方程中V的倒数,M=PY/V。
剑桥方程M=KPY可改 写为: M/P=KY。
式中:M/P表示人们自愿在手中保存的实际现金余额。 因此,剑桥方程也是一个实际货币需求函数方程。表明: 人们自愿在手中保存的实际现金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国民 收入。在KY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增多,物价就会上 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组成的含有7个未知数的方程体系,因而形成7个变
数都可以同时决定的完整体系。现在用y0除(11)式,
则可得: P L y0 , r0 M 0 (12)
但因
L
y0
y0 ,
r0
y0
1
y0
V 15
所以 P • 1 M 0 ; P V • M 0
V y0
y0
• 去掉符号可写成:
MV
P
y
(13) (14)
12
• 上述6个方程式中: • 前3个为IS曲线;后3个为LM曲线。 • (1)式为实际消费函数; • (2)式为实际投资函数; • (3)式为收入恒等式,也是S=I的均衡
方程式,该式可变成:S/P=Y/P– C/P=I/P;(4)式为货币余额的需求函 数,
• (5)式为货币供给函数; • (6)式为货币供求相等的均衡方程式。
的作用;个别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国 际市场的利率水平的影响很小;而国际 市场的利率水平的波动将促进国际范围 内的资本流动,这种流动对一国通货膨 胀率的影响,从而对世界通货膨胀率的 影响,不是稳定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率的货币政策所能消除的。
20
• (3)开放经济体系中的一国货币供应是由该国的国
际储备基金和国内信贷额所构成的,因此它的货币 供应增减所起的作用将被国际收支的盈亏所抵消; 假定一国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国内信贷膨胀, 这时会导致资本外流,造成国际收支赤字;反之, 如一国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国内信贷紧缩, 则会导致资本流入,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盈余。国际 收支变动的结果,会使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减 幅度超出一国金融当局的计划之外。因此,在开放 经济体系中,货币主义的稳定国内货币供应增长率 的政策对世界性通货膨胀无效,于是浮动汇率受到 货币主义的重视。
经济自由主义原则;经济自由主义的核
心是坚信个人的尊严,坚信人们在不损
害别人的自由的前提下,有根据自己的
智能运用他们的能力和机会的自由。社
会不能将“自由”这个最终目标变成
“福利和平等”口号的牺牲品,认为自
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理想的经济制度,
是自由的经济体系。弗里德曼:《自由
选择》1979年,《资本主义和自由》
13
• 以上方程组中共有6个方程式和7个未知数,C、
I、Y、r、P、 MD 和 MS ,故缺少一个方程式。 这意味着,其中一个未知数是由方程体系以外
决定的变量,弗认为这个变量就是相当于持久
性收入的实际收入:

Y/P=y0
(7)
• 将以上(1)、(2)及(7)式代入(3)式,
整理后得:y0– f( y0 , r)= g( r) (8)
2
• 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芝加
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卡尔·布伦纳(Karl Bruner)、艾伦·梅尔泽(Allan Meltzer)、 英国著名货币主义者有艾伦·沃尔特斯 (Alan 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l 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 等。其中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被授予 诺贝尔经济学奖。
• 上述(14)式与(11)式含义相同:(11)式的L函数若
是稳定的,P即为M的正比函数;而(14)中,若V函数与 y是即定的,P就与M成同比变动。所以,要使P长期稳定, 只须使M的变化与y的变化率一致,而对V的值加以适当控 制就行了;如果V的值长期来说是稳定的,则为了使P长 期稳定,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M加以控制。这正是货币主 义制定其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25
• 相反,货币主义则坚持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决定GDP
或实际收入水平的首要作用,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可直接影响GDP,即M→GDP。至于凯恩斯学派所 说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会影响总收入,货币学派认 定这种影响是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变动的结果,因而 认为货币在经济分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货币供应 量是影响GDP的占优势的力量,而整个经济的货币 效应的唯一度量是货币供应变动率。货币供应对整 个经济所具有的效应取决于货币量是按什么速度增 长,例如是稳定的、还是加速的或是减速的?如果 货币供应量 按稳定速度增长,则短期内货币的变 动对实际收入和利率就有重要影响。
M P
f
y;
w;
rm
,
rb
,
re
,
1 P
dP ;u dt
8
• 其中:M为个人在手边保存的货币量;M/P为个
人的实际货币需求;y(=Y/P)为按不变价格 计算的实际收入;w为物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 占的比例;rm、rb、re分别为货币、股票和债 券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为影响货币效用的因 素和经济稳定的预期;1/P•dP/dt为价格水平 的预期变动率。
充分就业目标而实行的扩张性政策。
• 2.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 弗认为,对此问题的研究可分三阶段:
• 第一阶段,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阶段。 • 第二阶段,自然失业率假说阶段。 B
A
• 第三阶段,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
FF23 F1
UN 18
• 3.世界性通货膨胀问题
• 主要论点:(1)世界货币供应是各国货币供应的
21
• 五、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 1.单一规则的货币供应量调节政策: • 即按照经济的实际增长率来增加货币供应量; • 2.负所得税方案: • 即政府规定某种收入保障数额,然后根据个
人实际收入多少给予适当补助。负所得税方 案公式为:
• 负所得税= • 收入实际数额-(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
22
• 3.浮动汇率政策: • 汇率随国际收支的变动而自动调整,并
• 公式的经济含义是:个人财富持有的实际货币
需求,是实际收入、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价格变动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函数。
• 3.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与货币供应量和收入之
间关系
9
• 将上述公式两边同除以Y,则有:
M Y
f
w;
rm
,
rb
,
re
;
1 P
dP dt
; u
1
v
w;
rm
,
rb
;
re
;
1 P
dP dt
调节国际收支的 平衡;
• 4.收入指数化方案: • 即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它各种收入同
生活费用或物价指数的变动相联系,使 各种收入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伸缩。以 抵消价格波动的影响。
23
六、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
• 第一,关于货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总
产量或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但这种影响是通过 M→r→I→GDP的方式发生的,而利率只是影响投 资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他们认为,影响投 资的更多的、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些因素,如预期 的利润率及与利率的比较、资本成本、预期收益、 未来竞争情况、技术变革、有效需求、对未来价 格、成本、等的预期,甚至于气候变化、投资者 的情绪与信心等。
1 • dM 1 • dV 1 • dP 1 • dQ M dt V dt P dt Q dt
17
以增长率表示:MS%+ V%= P%+ Q%

移项: P%= MS%+V%–Q%
• 第三,通货膨胀的过程。
MS货币支出流量成本、价格
• 第四,货币增长率超速的原因。
P%
• 一是政府开支的不断增加;二是为
• 显然(8)式的值将取决于r,将r作为均衡值r
0,代入(5)得: MS=h( r0 )
(9)
• 将由(9)式决定的MS作为均衡值M0,代入(4)
和(6)得:PL(Y/P, r)=M0
(10)14
• 将已求得的y0、r0及M0代入(10)式,则得:
PL( y0 ,r0 )= M0 (11)
由y0与r0而得出L函数,P就决定在L函数与M0的一致点。 这样,由上述的(1)~(7)式,就可得到由7个方程
第七讲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
• 一、货币主义概述
• 1. 什么是货币主义
• 货币主义是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
经济学流派,创始人是Milton Friedman 。
• “货币主义”(Monetarism)一词由卡尔•
布伦纳首次提出,后被一些经济学家接受 并形成货币主义学派。
1
• 所谓货币主义,简单说就是站在重视货币
总和。开放经济国家的通货膨胀取决于世界货 币供应量的情况以及本国国内创造的信贷数额 的大小。任何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都导 致国际货币存量的增长,从而就意味着更高的 世界物价水平。因此,个别国家稳定增加国内 的货币供应量对于世界通货膨胀的变动的影响 很小,而世界通货膨胀最终会输入该国。
19
• (2)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
3
• 2.货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一,传统经济理论的失败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 • 第二,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三,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干预主义之间的争论,对
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 3.货币主义的发展阶段
• 货币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为货币主义产生阶段。以弗
11
三、货币理论模式
为说明实际产量、价格与货币存量的关系,弗里德 曼提出了他的货币理论模式或称货币收入决定模型。
他用以下六个方程式说明:
• C/P=f(Y/P,r) • I/P=g( r)
• Y/P=C/P+I/P • MD=PL(Y/P,r) • MS=h( r ) • MD = MS
(1) (2) (3) (4) (5) (6)
;
u

Y M
v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