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_纯概念_的实质
黑格尔 存在论 本质论 概念论 目的论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和目的论是其核心概念之一。
这些概念在黑格尔哲学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整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核心概念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作者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存在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存在论是哲学的首要问题之一。
黑格尔认为存在是绝对的,存在即合理,是唯一真实的。
在存在的理念中,黑格尔主张存在是普遍的,不存在绝对的非存在。
存在不仅是静态的实在,更包含了自发的运动和发展。
存在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黑格尔通过存在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存在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存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 本质论本质论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黑格尔看来,本质是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原。
这些本质不是孤立的、静态的存在,而是通过不断发展和运动而展现出来的。
在黑格尔哲学中,本质是通过对存在的辩证法思维过程所揭示出来的。
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通过与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展现出来的。
本质论揭示了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为深入理解存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概念论概念论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之一。
在黑格尔看来,概念是对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和理解。
概念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对存在的辩证法思维过程逐步揭示出来的。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概念是通过对存在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思维产品,而是通过与存在的不断相互作用和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
概念论揭示了概念是对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和理解,进一步揭示了存在和概念的辩证关系,为理解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目的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目的论是另一个核心概念。
在黑格尔看来,目的是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目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通过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展现的。
黑格尔之三:逻辑学|近代哲学

黑格尔之三:逻辑学|近代哲学《逻辑学》以《精神现象学》为其前提:意识,作为显现着的精神,它自己在途程中解脱了它的直接性和外在具体性之后,就变成了纯知,这种纯知即以那些自在自为的纯粹本质自身为对象。
它们就是纯思维,即思维其本质的精神。
所以,《精神现象学》乃是“纯科学概念的演绎”,而《逻辑学》便以这些“纯科学概念”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黑格尔的逻辑学不仅与本体论是同一的,而且与认识论、辩证法也是同一的。
逻辑学讨论的是思维规律和纯粹的思想规定,因而就是认识论。
然而在黑格尔看来,这不仅仅是主观范围内的事情,它们同时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规定。
另一方面,无论逻辑学还是认识论从根本上都是以辩证法为其基本形式的。
1 历史与逻辑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主张思维在它的内在规定中,和事物的真正本性是同一个东西。
亚里士多德从范畴入手来解决存在问题,通过以实体为中心的十范畴确立了世界的逻辑结构。
经过中世纪的改造乃至到了近代哲学,实体成了本体论所研究的最高对象,而近代哲学中通常逻辑学亦即形式逻辑所研究的只是单纯主观的思维形式。
康德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体系进行了调整,提出了四组十二个范畴作为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根据,以将范畴主观化、内在化的方式,有条件地确立了世界的逻辑结构。
现在黑格尔要做的工作就是恢复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传统,重新赋予范畴以客观性的意义。
在《精神现象学》之后,黑格尔首先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建立世界的逻辑结构,亦即对纯粹本质性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哲学奠定基础。
当人类精神达到了“绝对知识”之后,整个认识过程便纯化为范畴,《逻辑学》即以此为对象。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精神对绝对的认识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亦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哲学史恰恰就是这一过程的最高体现。
在哲学史中,每个哲学体系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哲学原则,它们都代表着人类精神认识绝对的一个阶段。
因而看似相互对立、杂乱无章的哲学史实际上乃是“一个”哲学的发展过程。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本体论

金字塔、圆圈和螺旋式的对比图
理性把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 矛盾关系在本质环节 属于建立起来之有, 是认识的产物,不是 直接的具体存在物, 而是从具体存在物中 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 作为本质自身内部的 矛盾,它是直观感觉 不到的,必须通过反 思才能把握住。
存在形式 本质属性 内部差别 自身同一
矛盾
统一体
主体运动 主体运动
客体运动
精神运动 精神运动
模式演化
本质认识具有的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逻辑法特点
直接和间接一体
本质属性 反思对象
自在的本质
与现象合一
自身同一
存在和现象 理性的对象 本质存在
现实 实有形式
动静两种形式
动态认识属性
用逻辑图解说认识的两种形式
形式逻辑的分类认识 直观反映:本质的 与非本质的
间接性反思:自为之有 无限环节的本质概念
二级本质
建立的直接性:有-存在 无限环节的概念
初级本质
两次反思形式 一个扬弃过程 思维的创造性
直观反映:存在物 认识和对象的关系
理性认识的圆圈模式
直接抽象 具体存在
认识结果
认识过程
间接抽象 本质存在
认识形式和认识属性之间的关系
间接抽象:系统反思
理性
直接抽象:过程反思
• 系统关系体现出思维形式规律:两个层次两种形 式三个环节对立统一。这是真实存在和真实运动 具有的关系网形式。体现了时代哲学理论把握的 存在模式。存在不是孤立的个体形式,也不是孤 立的过程形式,而是以关系网出现的动态模式。
矛盾概念的内涵和它的属性
• 动态真理观的内涵:真理是以相互对立的两种不 同形式展示出来的。没有矛盾关系的理论或是偏 离了客观性原则,或是具有片面性的缺陷。只有 通过矛盾关系反映客观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 的规律,才是科学发展观具有的特色。
黑格尔哲学

政治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政治哲学概述
国家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化,是自由与平等的实现场所。
权力
黑格尔主张权力是国家的本质,国家需要权力来维护其存在和发展。
个人成长指导
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也提供了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指导,包括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参与社会生活等。
政治哲学的应用
06
黑格尔美学
美学概述
美学的定义
美学是关于美的本质、审美体验以及艺术与美的关系的哲学研究。
美学与艺术
美学与艺术紧密相关,通过对艺术现象的分析和反思,探讨美的本质和人类审美活动。
01
02
03
自由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一种积极的无限,是在理性和客观现实的指导下实现的自由。
伦理学的核心概念
意志
意志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在理性思维和客观存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权利
权利是自由的体现,是人类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我利益和价值的重要保障。
社会制度
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具有普遍自由和权利的社会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黑格尔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强调理性思维和自由精神的重要性
政治和社会背景
黑格尔所处的德国政治和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这促使他深入思考人类历史和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
02
黑格尔逻辑学
逻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逻辑学与形而上学
逻辑学概述
介绍黑格尔对概念的看法,包括概念的起源、本质、发展、真理等方面。
图解黑格尔逻辑学本体论

差异 产生区别矛盾 动态形式
对立 矛盾极限形式 动态本质
在本质中一切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肯定形式 自身同一 抽象形式
否定形式 相互关系 发展形式 否定之否定
同一律
矛盾律
变化中的规则 概念内涵不变 与黑格尔的 具体概念相反
排中律
运动的三种形式:圆圈、螺旋、金字塔
• 黑格尔通过圆圈式的运动将同一、否定、区别三个概念之 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具体形式为:外部是否定性——同一 ——内部是区别性。内外一体,构成了圆圈式的运动。 • 理性则将否定性作为运动的形式,本质是矛盾关系,矛盾 的属性是同一和区别(对立)这里不存在圆圈式的形式, 而是具有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关系。逻辑图为:
• 统一体是零,指的是作为矛盾存在形式的统一体, 本身并不显现出矛盾关系,或者说,矛盾在这里 中和了。我们将这一特点概括为:形式无矛盾, 本质有矛盾,属性是矛盾。形式、本质、属性三 位一体,相互之间是不可分割开的关系。
黑格尔思辨哲学阐述的矛盾观
存在根据 是本质
本质是质变、飞跃 有无之间的转化
逻辑是大小圆圈 环环相套的形式
思维过程
菱形结构法
逻辑规则 两分法 同一律
理性是方法 两个层次 两种形式
反思
本质运动:“一分为二”
思维口诀 认识是二 存在是一
实有 映象
运动变化
统一体 知性是概念 逻辑法:直接性—间接性
物
本质运动具有的两个层次四种形式
主体运动 主体运动
客体运动
精神运动 精神运动
模式演化
本质认识具有的两个层次三个环节
矛盾存在论和运动矛盾论的形式对比
矛盾存在论和运动矛盾论的本质对比
“纯有”与“纯无”: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原点

、
“ 纯有” 也就是“ 纯存在 ” , 它是作为“ 纯无” 的矛 盾 对 立 面 而被 设 定 的 。设 定 “ 纯有 ” 这 个 范 畴 的 价 值, 是 为了从最基础 的逻辑上 , 论证对立统一规律 的正 确 性 。例 如 , 我 们 可 以单 一 地论 证 运 动 和静 止 的对立统一关系 , 但并不能推广到其他一切事物身 上, 而 当在 逻辑 原点 上 用一 般 的 、 抽象的、 代表 性 的 概念 论证 对立统一 规律后 , 就可 以推 而广之 。这 样, 用抽象 出的“ 纯有” 代表一般 的有 , 用抽象出的 “ 纯无 ” 代 表 一般 的无 , 二 者 既对 立 又 统 一 , 就 可 适
“ 纯有” 和“ 纯无” 是黑格 尔逻辑 学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抽象的范畴 , 在黑格 尔哲学理论体 系中占有重要地 位。 “ 纯有” 是基于一切无的相对一切有 , 它在原 则上必须 包含所有的“ 有” , 没有边际, 是一个无限大的集合 ; “ 纯无 ” 是 没有 一 切 所有 的 绝对 的 “ 无” , 没 有任 何属 性 , 没 有任 何存 在 , 它只是 一 个在理 性 范围 内存 在 的概 念
“ 纯有” 与“ 纯无 ” 是 黑 格 尔 逻 辑 学 中最 为 基 础 和最为抽象的范畴 , 是 黑 格 尔 辩 证 法 的逻 辑 原 点 。 在黑 格 尔 逻辑 学 中 , 他 对辩 证 法 对 立统 一 规律 的论 述, 就 开始 于 他 对 “ 纯有 ” 和“ 纯无 ” 的认 识 。如果 没 用 于一 切 事 物身 上 。可 以说 , “ 纯有” 的范畴 仅仅 是
明, 作 为逻辑学开端 的“ 纯有” , 不是指某个物质 的 存在 , 也 不 是指 所 有 物 质 的存 在 。因 为 , 在 所 有 物 质存在 的基础上 , 还有 比如爱 、 美、 真、 善 的存在 , 这 些思想观念上 的存在并不包含在物质之 中, 但却包
黑格尔《逻辑学》义解-解释说明

黑格尔《逻辑学》义解-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重要著作之一,他在这部著作中系统地探讨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论以及其对现实的意义。
《逻辑学》可以被视为黑格尔系统哲学体系中的一环,它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逻辑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研究的是思维的规律和形式。
黑格尔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探讨了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
他认为,逻辑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思维规则,更是思维的内在本质的展现。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和演变是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实现的,而这种矛盾的斗争又是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和实现的。
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具有明显的辩证法和整体性的特点。
此外,黑格尔逻辑学的基本概念也是《逻辑学》中重要的内容。
他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逻辑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他独特的理论观点和见解。
这些概念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思维的本质和思辨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的来说,《逻辑学》是黑格尔作为一位重要哲学家的集大成之作,它对逻辑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思考和观点。
这部著作不仅对于理解黑格尔的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思维规律和推理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和解读《逻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思维的本质和思辨的方法论,进一步拓展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黑格尔《逻辑学》的义解。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然后,我们将说明文章的结构,并明确阐述文章的目的。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简要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对黑格尔《逻辑学》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我们将概述黑格尔的逻辑学,包括其发展历程和学派特点。
逻辑学---黑格尔

逻辑学(上卷)[德]黑格尔著杨一之译---------------------一、第一版序言二、第二版序言三、导论逻辑的一般概念逻辑的一般分类四、第一部客观逻辑第一编有论必须用什么作科学的开端? 有之一般分类第一部分规定性(质)第一章有甲、有乙、无丙、变1.有与无的统一注释一有与无在观念中的对立注释二有与无的统一,同一:表述的缺憾注释三抽象的孤立注释四开端的不可思议的性质2.变的环节:发生与消灭3.变的扬弃注释关于扬弃这个名词第二章实有甲、实有自身1.一般实有2.质注释质与否定3.某物乙、有限1.某物和一他物2.规定,状态和界限3.有限(一)有限的直接性(二)限制和应当注释应当(三)有限到无限的过渡丙、无限1.一般无限物2.有限物与无限物的相互规定3.肯定的无限过渡注释一无限的进展注释二唯心论第三章自为之有甲、自为之有自身1.实有与自为之有2.为一之有注释为一这个名词是什么?3.一乙、一与多1.在自身那里的一2.一与空注释原子论3.多个的一排斥注释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丙、排斥与吸引1.一的排除注释一与多的统一命题2.吸引的一个一3.排斥和吸引的关系注释康德的物质构造出于引力与斥力第二部分大小(量)注释第一章量甲、纯量注释一纯量的观念注释二时间、空间、物质不可分性和无限可分性的康德二律背反乙、连续的和分立的大小注释这些大小通常的分立丙、量的界限第二章定量甲、数注释一算术的算法。
康德的直观的先天综合命题注释二数的规定应用于哲学概念的表达乙、外延的和内涵的定量1.这两种定量的区别2.外延的和内涵的大小之同一注释一这种同一的例子注释二康德应用度数规定于灵魂3.定量的变化丙、量的无限1.量的无限概念2.量的无限进展注释一对无限进展的称颂意见注释二世界在时空中有界限和无界限的康德二律背反3.定量的无限注释一数学无限的概念规定性注释二微分计算从它的应用所引导出来的目的注释三其他与质的大小规定性有关的形式第三章量的比率甲、正比率乙、反比率丙、方幂比率注释第三部分尺度第一章特殊的量甲、特殊定量(比量) 乙、特殊化的尺度1.准尺2.特殊化的尺度注释3.作为质的两方面之间的比率注释丙、在尺度中的自为之有第二章实在的尺度甲、独立的尺度比率1.两个尺度的联合2.作为尺度比率系列的尺度3.选择的亲和性注释伯尔托勒关于化学亲和性和柏采留斯关于它的理论乙、尺度比率的交错线注释这样交错线的例子;关于这方面,所谓自然中没有飞跃丙、无尺度之物第三章本质之变甲、绝对的无区别乙、无区别作为它的因素的反比率注释关于向心力与离心力丙、到本质的过渡-----------------------------------G. W.F. Hegel<<WISSENSCHAFT DER LOGIK>>根据莱比锡迈纳出版社1922 年版《黑格尔全集》第四、五卷译出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