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赏析(一)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赏析《望海潮》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徐志摩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海潮的壮丽景象,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奋斗的精神。
本文通过对《望海潮》的赏析,来探讨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作品以望海潮为出发点,描绘了海潮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
徐志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的无垠和海浪的翻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
通过描写海潮,作者凸显了生命的壮丽和磅礴,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以及人生的伟大。
在作品中,作者提到了自己曾经对海潮的向往和追求。
他表达了对青春年华的珍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者将自己的内心呼唤与海潮的浩荡相互比拟,传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通过此种对比,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追寻真理的力量。
此外,作品中的望海潮还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
它可以代表理想、追求和生命的力量。
当大海中的潮水冲击着沙滩时,仿佛是生命中的困难和挑战在我们面前浩荡而来。
望海潮可以被视为一种力量的象征,鼓励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这种象征意义使作品更具哲理和深意。
通过对《望海潮》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徐志摩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他通过描绘海潮的壮丽和力量,传达了对生命的热情以及追求真理的渴望。
作品以其细腻而独特的表达方式,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总之,《望海潮》是一篇描写海潮景观的美丽散文。
通过对海潮的描绘,作者传达了对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作品展现了生命的伟大和磅礴,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通过赏析这篇作品,读者可以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同时也感受到了徐志摩那颗追求真理和热爱生命的心。
《望海潮》课文赏析

《望海潮》课文赏析原文呈现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钱塘③自古繁华。
【1】烟柳画桥④,风帘翠幕⑤,参差⑥十万人家。
【2】云树⑦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⑧,天堑⑨无涯。
【3】市列珠玑⑩,户盈罗绮⑪,竞豪奢。
【4】(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江、浙一带的都会,杭州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阁楼、房屋高低不齐,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钱塘江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市场上陈列着珠宝,家里堆满绫罗绸缎,比豪华,斗阔气。
层解: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名师圈点:①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②三吴: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钱塘:今浙江杭州,旧属吴郡。
④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
⑤风帘翠幕: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
⑥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⑦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⑧怒涛卷霜雪:指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
⑨天堑:天然壕沟。
这里指钱塘江。
⑩珠玑(jī):珠宝。
玑,不圆的珠。
⑪罗绮:绫罗绸缎。
名师赏评:【1】[铺叙]“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的;“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的。
“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2】远看,杨柳笼罩在烟雾之中;河上的桥梁精雕着各种彩画。
近看,家家户户都垂挂着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
这三句词由远及近,由城外到城内,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
精彩点【3】一个“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怒涛”写波涛来势之猛;“霜雪”比喻浪花,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其带来的寒气;“卷”字写出了浪涛的力度与气势,把浪花飞溅的情态写得形象逼真;“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波涛的气势。
【4】这三句是如何展现杭州的繁华富庶的?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上陈列着珍宝,表现了杭州商业的繁荣、商品的丰富;二是市民的衣着情况——“户盈罗绮”,表现了杭州市民的殷富。
关于望海潮的赏析

其次,"重湖叠巘清嘉"以下五句 是这首词的核心部分之一。"重 湖叠巘清嘉"三句是扩大范围对 西湖美景进行描写;"有三秋桂 子"以下直至煞尾是集中笔墨对 西湖游赏之乐进行描写。"重湖 叠巘清嘉"三句既照应上片的"形 胜"、"都会";又承接前面的"参 差十万人家"、"云树"、"怒涛卷 霜雪"等
这种转折和变化既表现了作者满怀希望、壮志凌云的情态和气概
关于望海潮的赏析
又突出了这首词的主旨
这首词在描述钱塘城市面貌时, 采用了层层深入、逐步收缩的手 法,先写"形胜"、"都会",继而 写到"市井"、"人物",最后收束 到"凤池"(朝廷);从东面写起, 逐步西移;不断变换视觉和立足 点;远近结合,各具其妙。这些 对于我们后来研究学习写作诗词
关于望海潮的赏析
也因为如果许多人从事贸易的话,市场又必将更加繁荣昌盛起来
再者又必有很多人家从事手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才能赚到钱财购买丝织品和各种珍奇宝物。"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正是抓 住了这个城市最本质的特征。"竞豪奢",是对"珠玑"、"罗绮"的形容语的补充。"竞豪奢",正是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必 然结果。"豪奢"的结果必然会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豪奢"只是外在表现,真正的原因是经济繁荣和生活富庶的内涵
关于望海潮的赏析
关于望海潮的赏析
望海潮上下片赏析

望海潮上下片赏析一、作者介绍柳永,北宋著名词人。
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柳永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上片赏析望海潮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景象。
杭州有着东南地区的形胜之地的美誉,三吴地区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几句生动地描绘出杭州城的美丽景色和庞大的人口规模。
如烟的柳树,美丽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帷幕,高低不齐地住着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里描写了钱塘江堤上树木如云,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像卷起霜雪一样,钱塘江是天然的壕沟,宽阔无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这几句又着重刻画了杭州市内的繁荣,市场上陈列着珠宝等珍贵商品,家家户户都充满了绫罗绸缎,大家还互相攀比奢华。
三、下片赏析下片着重描写杭州的人文景观以及当地官员的游宴之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里描绘了西湖的湖山之美,西湖有里湖和外湖,重重叠叠的山峦清秀美丽,秋天有飘香的桂花,夏季有绵延十里的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的时候可以听到羌笛的吹奏声,夜晚可以听到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快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这几句描写了官员出行的壮观场面,众多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官员们喝醉了听着箫鼓之声,吟诗作词欣赏自然美景。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是说日后要把这美好的景色画下来,回到朝廷去夸赞杭州的美景。
柳永笔下的望海潮,通过对上片自然与都市景象的描写和下片人文景观与官员生活的刻画,全面地展现出杭州的繁华、美丽和迷人的魅力,读起来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杭州城之中,感受着它独特的风情呢。
《望海潮》翻译赏析优秀7篇

《望海潮》翻译赏析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望海潮》翻译赏析优秀7篇《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

柳永的《望海潮》赏析柳永的《望海潮》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永《望海潮》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一《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望海潮》原文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原文译文及注释柳永《望海潮》原文译文及注释望海潮,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词牌名,这首词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其实是主要描写了关于杭州的富庶美丽。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望海潮》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望海潮》柳永〔宋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三吴一作:江吴)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译文及注释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羌管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如烟一般的柳色。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赏析(一)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
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