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化学回归课本知识精要记忆篇

高考考前化学回归课本知识精要记忆篇
高考考前化学回归课本知识精要记忆篇

高考考前化学回归课本知识精要记忆篇

一、氧化还原反应

用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t

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 (H+) Cu2+ Hg2+ Ag+ pt+ At3+

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单质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到电子,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越难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Br2>Fe3+>I2>S 还原性:S2->I->Fe2+>Br-

氧化性:Fe3+>Ag+>Cu2+>Fe2+ > Zn2+>Al3+

④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同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从上至下,核电荷数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⑤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在负极

..物质的还原性强

....。

...一般比.作正极

..反应的物质还原性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1)内容。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2)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如用铜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其阳、阴极产物及转移电子关系式为:Cu2+~2e?~H2~2OH?。

2.价态律

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浓H2SO4中的S只具有氧化性,H2S 中的S只具有还原性,单质S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强弱规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氧化剂(氧化产物)+弱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可知,FeCl3的氧化

性比I2强,KI的还原性比FeCl2强。

一般来说,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氯的含氧酸除外),价态越低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浓H2SO4 >SO2(H2SO3)> S;还原性:H2S>S>SO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阳离子(铁指Fe2+)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4.优先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加入氧化剂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

如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加入还原剂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

(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

如在含有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所以铁粉先与

Fe3+反应,然后再与Cu2+反应。

5.归中规律

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可总结为:

价态相邻能共存,价态相间能归中,

归中价态不交叉,价升价降只靠拢。

如以下两例:

6.歧化反应规律

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歧化反应。其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的条件

①生成沉淀:CaCO3、BaCO3、Ag2CO3、AgCl、AgBr、BaSO4、BaSO3、CaSO3、

Mg(OH)2、Cu(OH)2、Fe(OH)2、Fe(OH)3、Al(OH)3、H2SiO3

②生成气体:SO2、CO2、NH3、H2S、NO2、NO、O2、H2

③生成弱电解质:弱酸—HClO、HF、H2S、H2SO3、H3PO4、H2CO3、H2SiO3、H4SiO4、HNO2、CH3COOH

弱碱—NH3·H2O、Mg(OH)2、Cu(OH)2、Fe(OH)2、Fe(OH)3、Al(OH)3、AgOH

水—H2O

④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离子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2、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的有:

单质、氧化物、难溶物、气体、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2)满足的守恒原则

①电荷守恒:方程式左右两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②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

③电子守恒(价守恒):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3)酸式弱酸根离子属于弱电解质部分,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如NaHCO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CO3-+H+═CO2↑+H2O

3、离子共存问题

A.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

...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便不能大量共存

.................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Ba2+分别与CO32-、SO32-、SO42-反应生成沉淀;

Ca2+分别与CO32-、SO32-、SO42-反应生成沉淀;

Ag+分别与Cl-、Br-、I- CO32-、OH-反应生成沉淀;

OH-分别与Mg2+、Cu2+、Fe2+、Fe3+、Al3+、Ag+反应生成沉淀;

CO32-分别与Cu2+、Ca2+、Fe2+、Ba2+、Ag+反应生成沉淀;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NH4+与OH-生成氨气;

H+分别与CO32-、HCO3-、S2-、HS-、HSO3-、SO32-反应生成气体;

(3)生成难电离物质(弱电解质):

H+分别与CH3COO-、F-、CO32-、HCO3-、S2-、HS-、HSO3-、SO32-、C6H6O-生成弱酸;

OH-分别与NH4+、Mg2+、Cu2+、Fe2+、Fe3+、Al3+、Ag+反应生成弱碱;

H+与OH-反应生成水。

(4)发生双水解:

Al3+分别与AlO2-、CO32-、HCO3-、S2-、HS-发生双水解

Fe3+分别与CO32-、HCO3-、S2-、HS-发生双水解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3+分别与S2-、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NO3-分别与S2-、I-、Fe2+、SO3-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MnO4-分别与S2-、I-、Fe2+、SO3-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lO-分别与S2-、I-、Fe2+、SO3-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B.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如:

(1)暗示酸(或碱)性溶液的条件:

①酸性溶液—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碱性溶液—O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溶液——可能是酸,也可能是强碱

④由水电离出的H+或OH-浓度为1×10-a mol/L(a>7)的溶液——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

(2)有色离子:MnO4-—紫色,Fe3+—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

(3)MnO4-、NO3-、Cr2O72-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4)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等要求。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符号:△H ;单位:kJ/mol 。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条件,一般指常温常压下。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3)放热反应:△H<0,即△H 为“-”; (4)吸热反应:△H>0,即△H 为“+”;

(5)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

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

3、燃烧热——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燃烧热。

4、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液态H 2O 时,所表现的反应热。

四、物质的量

M =

n

m

n =

M

m

n M m ?= 2121N N n n =

气体摩尔体积: m V =

n V n =m

V V

n V V m ?= 标准状况下, m V =22.4L/mol ρ4.22=M ①同温同压下,

2

1

2121N N n n V V == 同温同压下,

2

1

21M M =ρρ=D (D 为1ρ对2ρ的相对密度) ②同温同容积下,

2

1

2121N N n n P P ==

物质的量浓度:V

n

c = cV n = c n V =

※ 溶液稀释定律:

对于已知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稀释,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

,即2211V c V c ==)(质n 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晶体类型

1、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 电荷的 原子核 和核外带 负 电荷的 电子 构成的。

2、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3、 原子X A

Z 中,A 代表 质量数 ,z 代表 质子数 ,则中子数(N )= A - Z

4、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①在阳离子(

)中:核外电子数= Z - n

②在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 Z + m

5、原子结构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离子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若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若质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例:

钠原子(Na ) 镁离子(Mg 2+) 氟离子(F -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显电性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显正电性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显负电性

6、氧化铝(Al 2O 3)既能与 酸 反应,又能与 碱 反应,它是典型的 两性氧化物 。如:

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 7、氢氧化铝〔Al(OH)3〕既能与 酸 反应,又能与 碱 反应,它是典型的 两性氢氧化物 。如:

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 8、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①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等)

随着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②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元素、同位素

①元素:具有相同

...叫元.素.。

.....的总称

...(即核电荷数

..的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

②同位素:将原子里具有相同

..中子数的一类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

....)和不同

..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3)元素周期表

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

(2)族(18个纵行,16个族)

②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价数

最低负价数=8-最高正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

或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3)元素性质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

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

失电子能力:Na>Mg>Al 金属性:Na>Mg>Al 置换氢:Na>Mg>Al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NaOH>Mg(OH)2>A l(O H)3

得电子能力:Si<P<S<Cl 非金属性:Si<P<S<Cl 与氢化合:Si<P<S<Cl

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PH3<H2S<HCl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金属性:Li<Na<K<Rb<Cs

置换氢:Li<Na<K<Rb<Cs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得电子能力:F>Cl>Br>I 非金属性:F>Cl>Br>I

与氢化合:F>Cl>Br>I

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Br>HI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ClO4>HBrO4>HIO4

③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元素铯(Cs)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的元素氟(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

元素;

9、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一般,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如,NaCl、KCl、CaCl2、MgCl2、NaBr、MgBr2。

NaCl的电子式为:;MgCl2的电子式为:。

10、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一般,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的是共价键。

例如,H2、Cl2、O2、N2、HCl、HBr、HI、H2O、CO2、CH4等。

11、一些物质中既有 共价键 ,又有 离子键 。 例如,NaOH 、KOH 、Ca(OH)2、NH 4Cl 等。

(1)极性键形成的一般条件:不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2)非极性键形成的一般条件: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12、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性质比较

13、晶体溶沸点高低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

原子晶体 > 离子晶体 > 分子晶体 (2)分子晶体:

①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一般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HI >HBr >HCl 。

②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说,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③若分子间存在氢键,则物质的熔沸点较高。如:HF >HCl ,H 2O >H 2S ,NH 3>PH 3

六、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v (B)=

t

B c ??)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

①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 反之减小。 ②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 反之减小。

③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 反之减小。 ④使用催化剂可以 增大 化学反应速率。 ⑤反应物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 越大 。 3、化学平衡主要特征:

①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浓度(或体积分数或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的状态。 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 正反应 方向(或向右) 移动

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气体体积缩小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 ,会使化学平衡向着 气体体积增大 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相等,增大或减小压强,化学平衡 不 移动。

例如,对于反应:2HI(g) ==H 2(g) + I 2(g) ,若增大或减小压强,上述平衡 不 移动。 ③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 吸热反应 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 放热反应 方向移动。 例如,对于反应:2NO 2(g) == N 2O 4(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 升高温度 ,上述平衡 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 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 变深 ;若 降低温度 ,上述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 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 变浅 。 ④使用催化剂,化学平衡 不 移动。 5、化学平衡的计算一般模型:

假如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则:

对于反应:)()()()(g qD g pC g nB g mA +=+ 起始浓度: c(A) c(B) c(C) c(D) 变化浓度:△c(A) △c(B) △c(C) △c(D) 平衡浓度:

(1) △c(A):△c(B):△c(C):△c(D)=m:n:p:q (2) △c(A)= c(A)-

;△c(B)= c(B)-

; △c(C)=

- c(C);△c(D)=

- c(D)

(3)反应物转化率的计算式:

A 气体的转化率α(A)=

)()(A c A c ?; B 气体的转化率α(B)= )

()

(B c B c ?

注意:若是分解反应,反应物的分解率即转化率 (4) A 所占的平衡分数:

七、电离平衡

(一)常见弱电解质: NH 3·H 2O 、Cu(OH)2、Mg(OH)2、Fe(OH)3、Al(OH)3、Fe(OH)2 、AgOH (难溶碱都是弱碱);HF 、HClO 、H 2S 、H 2SO 3、H 2CO 3、H 2SiO 3、H 4SiO 4、H 3PO 4、HNO 2、有机酸、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二)弱电解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未

电离的分子浓度和已电离成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不完全电离) 动:达平衡时,v 电离=v 结合≠0

定:外界条件一定,溶液中分子、离子浓度一定 变:影响平衡的条件改变时,平衡发生移动。

(三)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H 2O H ++OH -

(简写)

2、水的离子积

K w = c (H +

)·c (OH -

)=1×10-14

3、常温时,溶液的酸碱性

中性溶液中,c (H +

)=c (OH -

),pH=7; 酸性溶液中,c (H +

)>c (OH -

),pH <7;

碱性溶液中,c (H +

)<c (OH -

),pH >7。

(四)盐类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OH ..-

或H .+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的反应。 1、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 2、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 3、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

【口诀】“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五)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 1、根据水解原理判断

①弱酸(或弱碱)离子的水解程度是微弱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产物浓度极小。

如NH4Cl溶液中:

c(Cl-)>c(NH4+)>c(H+)>c(OH-)

②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要分步进行,其主要是第一步水解,以后的每一步水解程度非常小。

如在Na2CO3溶液中:

c(CO32-)>c(HCO3-)>c(H2CO3)

2、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如在Na2CO3溶液中:

c(Na+)+c(H+)=c(HCO3-)+2c(CO32-)+c(OH-)。

3、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

子中某特定元素的原子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根据“C”原子守恒,可推出:

c(Na+)=c(HCO3-)+c(CO32-)+ c(H2CO3)。

4、质子守恒:如NaH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根据水电离的“H”守恒得:

c(OH-)=c(H+)+c(HCO3-)+2 c(H2CO3)

八、电化学

1、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2、三池(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辨析比较

金的装置装置举例

形成条件(1)两个活动性不同的

电极;

(2)电解质溶液(电极

插入其中并与其发生反

应);

(3)形成闭合回路;

(4)自发发生的氧化还

原反应

(1)与直流电源相连的

两个电极;

(2)两电极插入电解质

溶液中;

(3)形成闭合回路

(1)镀层金属接电源正

极,镀件接电源负极;

(2)电镀液中必须含有

镀层金属离子

电极名称负极:较活泼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

非金属导体及金属氧化

物等)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电极;阴极:与电源负极

相连的电极

阳极: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金属

原子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

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溶液

中的阴离子失电子,或金

属电极本身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

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金属

电极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电镀

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电子流向负极u u u u r

导线

正极电源负极u u u u r

导线

阴极;

电源正极u u u u r

导线

阳极

电源负极u u u u r

导线

阴极;

电源正极

u u u u r

导线

阳极

离子流向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九、碱金属

(一)钠和钠的化合物

1、钠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Na2O):4Na + O2 ===2Na2O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淡黄 色的 过氧化钠(Na 2O 2):2Na + O 2=====点燃

=======通电 =======电解 ========催化剂△

Na 2O 2 2、钠与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钠 和 氢气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 2O == 2NaOH + H 2↑。 3、过氧化与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钠 和 氧气: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4、过氧化钠 可用在呼吸面具中和潜水艇里作为 氧气 的来源: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 O 2↑。

5、碳酸钠 的化学式为:Na 2CO 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与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

6、碳酸氢钠 的化学式为:NaHCO 3 ,俗名 小苏打 ; 与盐酸反应: NaHCO 3+HCl==NaCl+CO 2↑+H 2O NaHCO 3与盐酸的反应比Na 2CO 3与盐酸反应 剧烈 。

7、氢氧化钠 的化学式为:NaOH ,俗名 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

8、NaHCO 3受热 分解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3 == Na 2CO 3 + CO 2↑ + H 2O 。 (二)碱金属

1、金属性:Li <Na <K <Rb <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 +

>Na +

>K +

>Rb +

>Cs +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 <Na <K <Rb <Cs 碱性:LiOH <NaOH <KOH <RbOH <CsOH 与水反应转换出氢:从难→易 2、与氧气反应:

3、钠或钠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现黄色,钾或钾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呈现紫色。 十、镁、铝、铁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 +CO 2

点燃

2MgO+C

2、铝与强碱反应:2Al + 2NaOH + 2 H 2O == 2 NaAlO 2 + 3 H 2↑

3、氧化铝(Al 2O 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Al 2O 3 + 6HCl == 2AlCl 3 + 3H 2O ; Al 2O 3 + 2NaOH == 2NaAlO 2 + H 2O

4、氢氧化铝〔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5、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酸:AlO 2 -

+ 2H 2O +H +==Al(OH)3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酸:AlO 2 -+ 4H +==Al 3 ++ 2H 2O

6、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2AlO 2-

+CO 2+3H 2O==2Al(OH)3↓+CO 32- 7、双水解反应:2Al 3++3 H 2O +3CO 32-

==2Al(OH)3 ↓+ 3CO 2↑

2M + 2H 2O === 2MOH+ H 2↑ 4Li + O 2 === 2Li 2O

点燃

2Na + O 2 === Na 2O 2

点燃

K + O 2 === KO 2

点燃

Al 3++3 HCO 3-

==Al(OH)3 ↓+ 3CO 2↑ Al 3++6 H 2O +3AlO 2 -

==4Al(OH)3 ↓

8、电解氧化铝:2Al 2O 3

4Al

+ 3O 2 ↑ 9、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Al 2O 3 +2Fe 10、铁和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Fe 3O 4 + 4H 2

11、FeSO 4和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 4 + 2NaOH == Fe(OH)2↓+ Na 2SO 4 ; 12、Fe(OH)2被氧化: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 。

13、FeCl 3遇到 KSCN 溶液生成红色Fe(SCN)3:FeCl 3 + 3KSCN == Fe(SCN)3 + 3KCl 。 14、Fe 3+的氧化性:

Fe 3++Cu==Fe 2++Cu 2+ 2Fe 3++ Fe==3Fe 2+ 2Fe 3++2I -==2Fe 2++I 2 15、Fe 2+的还原性:

2Fe 2++Cl 2==2Fe 3++2Cl - 2Fe 2++Br 2==2Fe 3++2Br - 3Fe 2++4H ++NO 3—(稀)==3Fe 3++NO↑+2H 2O 16、Fe 的还原性:

Fe+Cu 2+==Fe 2++Cu Fe+2H +==Fe 2++H 2 Fe+2Ag +==Fe 2++2Ag 17、浓硫酸、浓硝酸使铝或铁的表面钝化

十一、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一)氧族元素

(1)位置:第VIA 族。包括氧(O)、硫(S)、硒(Se)、碲(Te)、钋(Po)五种非金属元素 (2)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为6 (3)主要性质

①相似性:最高价态为+6,最低负价为-2,O 无正价;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H 2RO 4,均呈酸性。 ②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 2SO 4>H 2SeO 4>H 2TeO 4; 氢化物稳定性:H 2O >H 2S >H 2Se >H 2Te 非金属性:O >S >Se >Te 氧化性:O 2>S >Se >Te 还原性:O 2-

<S 2-

<Se 2-

<Te 2-

2H 2O 2

2H 2O+O 2↑

(二)硫和硫的化合物

1、铁与硫反应时生成 FeS (硫化亚铁) :Fe + S == FeS ;

2、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生成 FeCl 3(氯化铁):2Fe + 3Cl 2 == 2FeCl 3 。

MnO 2

通电

高温

3、SO 2与水反应生成 亚硫酸(H 2SO 3) :SO 2 + H 2O == H 2SO 3

4、SO 2具有漂白性:与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非氧化还原反应)

5、SO 2 + X 2 + 2H 2O = H 2SO 4+2HX (X 为Cl 、Br 、I )

6、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7、浓硫酸可以与铜反应:Cu + 2H 2SO 4(浓) == CuSO 4 + SO 2↑ + 2 H 2O

8、2H 2SO 4(浓)+C =====△

2SO 2↑+CO 2↑+2H 2O

9、SO 42-的检验:在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时,常常先用 盐酸 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 32-等可能造

成的干扰。再加入 BaCl 2 溶液,如果有 白色沉淀 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有SO 42-存在。

十二、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碳族元素

(1)位置:第IV A 族。包括碳(C)、硅(Si)、锗(Ge)、锡(Sn)、铅(Pb) (2)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为4 (3)主要性质

①相似性:最高价态为+4,最低负价为-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H 2RO 3。 ②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 2CO 3>H 2SiO 3>Ge(OH)4; 氢化物稳定性:CH 4>SiH 4>GeH 4

(二)硅及其化合物

1、硅的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

Si + O 2 △ SiO 2

与氢氟酸反应 Si + 4HF = SiF 4↑+ 2H 2↑

与强碱溶液反应

Si + 2NaOH + H 2O = Na 2SiO 3 + 2H 2↑ 粗硅工业制取

SiO 2 + 2C Si + 2CO↑

2、二氧化硅(SiO 2)性质:

与氢氟酸反应 SiO 2 + 4HF = SiF 4↑+ 2H 2O 与强碱溶液反应 SiO 2 + 2NaOH = Na 2SiO 3 + H 2O 3、硅酸(H 2SiO 3)性质

与强碱溶液反应 H 2SiO 3 + 2NaOH = Na 2SiO 3 +2H 2O

加热 H 2SiO 3 =====△

H 2O + SiO 2

实验室制取原理 Na 2SiO 3 + 2HCl = H 2SiO 3↓ + 2NaCl

Na 2SiO 3 + CO 2 +H 2O= H 2SiO 3↓ + Na 2CO 3

十三、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

(1)位置:第V A 族。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 (2)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为5 (3)主要性质

①相似性:最高价态为+5,最低负价为-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 3RO 4(氮的最高价含氧酸:HNO 3)。 ②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NO 3>H 3PO 4>H 3AsO 4; 氢化物稳定性:NH 3>PH 3>AsH 3 (二)氮和氮的化合物

1、在放电条件下,N 2与O 2直接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 ) 气体:N 2 + O 2

2NO

2、常温下,NO 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 2化合,生成红棕 色二氧化氮(NO 2):2NO + O 2 == 2NO 2

3、NO 2 易溶于水,它与水反应 :3NO 2 + H 2O == 2HNO 3 + NO 。

4、常温常压下,氨水显 弱碱 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 红 色,原因是:NH 3 + H 2O == NH 3·H 2O == NH 4+

+ OH - 。

5、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两根玻璃棒接近,其现象为 产生大量的白

烟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 + NH 3 == NH 4Cl 。

6、铵盐与碱共热都能产生NH 3 :Ca(OH)2 + 2 NH 4Cl == CaCl 2 + 2 NH 3↑+ 2 H 2O

7、NH 4HCO 3受热分解: NH 4HCO 3 == NH 3 ↑+ CO 2 ↑+ H 2O↑ ,

8、铵盐的检验方法是: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色,

说明是铵盐。 9、3Cu+8HNO 3(稀)

3Cu(NO 3)2+2NO↑+4H 2O Cu+4HNO 3(浓)

Cu(NO 3)2+2NO 2↑+2H 2O

10、C+4HNO 3(浓) =====△

CO 2↑+4NO 2↑+2H 2O

十四、卤素

(一)氯和氯的化合物

Cu + Cl 2 == CuCl 2 H 2 + Cl 2 === 2HCl 2Fe + 3Cl 2

点燃

2FeCl 3

Cl 2 + H 2O == HCl + HClO 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漂白粉的制取反应: 2Ca(OH)2 + 2Cl 2 == CaCl 2 + Ca(ClO)2 + 2H 2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 CaCl 2、C a (C l O )2,有效成分:C a (C l O )2

放电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Ca(ClO)2+CO 2+H 2O==2HClO+CaCO 3↓

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原理:MnO 2 + 4HCl(浓) == MnCl 2 + Cl 2↑+ 2H 2O 。 (二)卤族元素

(1)位置:第VIIA 族。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五种非金属元素 (2)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为7 (3)主要性质

①相似性:最高价态为+7,最低负价为-1,F 无正价;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HRO 4,均呈强酸性。 ②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由小到大;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 4>HBrO 4>HIO 4;氢化物稳定性:HF >HCl >HBr >HI 非金属性:F >Cl >Br >I 氧化性:F 2>Cl 2>Br 2>I 2 还原性:F -

<Cl -

<Br -

<I -

氟气与水反应::2F 2+2H 2O==4HF+O 2; 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 2+2NaBr==Br 2+2NaCl 氯气与KI 溶液反应:Cl 2+2KI==I 2+2KCl ; 溴水与KI 溶液反应:Br 2+2KI==Br 2+2KCl (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十五、有机化学部分

(一)有机物的分类

1.按组成元素分类

根据分子组成中是否有C 、H 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按碳骨架分类

3223CH CH CH CH ??

??

??

??????

链状化合物(如)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环己烷)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苯环)

3.按官能团分类

类别

官能团的结构及名称

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烷烃 甲烷 CH 4 烯烃

双键 乙烯 CH 2=CH 2 炔烃 —C≡C— 三键

乙炔 CH≡CH 芳香烃

卤代烃—X 卤素原子

溴乙烷CH3CH2Br

醇—OH 羟基乙醇CH3CH2OH

醚C—O—C 醚键乙醚CH3CH2—O—CH2CH3

酚—OH 羟基

苯酚

醛基乙醛

羰基丙酮

羧酸

羧基

乙酸

酯基乙酸乙酯

(二)有机物的命名

1.烷烃的命名

(1)选主链,称某烷。

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号定位,定支链。

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1,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如:

(3)写出该烷烃的名称。

①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并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其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数字与支链名称之间用短线隔开。

②如果主链上有多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③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应将相同支链合并,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

高中数学回归课本(三角函数)

回归课本(五)三角函数 一.考试内容: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 函数sin()y x ω?=+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 二.考试要求: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鵻+)的简图,理解A, ,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 、arccos x 、arctanx 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 【注意】近年的高考题中,三角函数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一般都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考查,多为容易或中等难度的题目.其中,同角三角函数的 基本公式和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三角函数式的值等为考查热点. 三.基础知识: 1.常见三角不等式 (1)若(0,)2 x π ∈,则sin tan x x x <<. (2) 若(0, )2 x π ∈ ,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 θ θ cos sin ,tan 1cot θθ?=. 3.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1 2(1)sin ,sin()2(1)s , n n n co απαα-? -?+=??-? 2 1 2(1s ,s ()2(1)s i n ,n n co n co απαα+? -?+=??-? 4.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 sin cos a b αα+ )α?+(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 象限决定,tan b a ?= ). 5.二倍角公式 sin 2sin cos α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 2tan tan 21tan α αα =-. 6. 三倍角公式 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 ππ θθθθθθ=-=-+.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教材基础知识高考考前必读 必修一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

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 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2+2+2-等杂质,MgSO 除去粗盐中的Ca、、3. P7 4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

产生后,再加入过量2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322-,其原因是SOBaSO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442-CO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和BaCO的33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32432+2+。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和过量的BaCOCa用是:除32在之BaCl 后。2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42 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 的注解①42-2-的检验方法。和氯离子、COSO 5. P10 第6-7题

4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 P16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P18习题6(包括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查“”)。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漏”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

高考物理回归课本

原子物理基础知识2016.5 一、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热辐射。 2.黑体: 物体具有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绝对黑体(简称“黑体”)是指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填“各种”或“部分”)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而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入射光的强度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电子数越多。 3、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 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 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③遏止电压U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0满足: 2 max 2 1 eU mv=,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5、普朗克常量: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 辐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6、光子说: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而且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每一个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E= hv,其中:h是普 朗克常量. 7、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W0: 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所做功的最小值 (2)光电效应方程: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v大于逸出功W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子的能量hv、逸出功 W0的关系式是 2 max 2 1 W mv hv+ =(其中2 max 2 1 mv是指出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极限频率:金属内部的电子一般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hv小于逸出功W0时,电子不可能逸出,这就是光电效应存在极限频率的原因。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新高考物理浅谈

新高考物理浅谈 青海油田第一中学赖金明 新高考物理浅谈 青海油田第一中学赖金明 一、新高考模式发生变化 二、新高考物理动态 三、弃物理已成趋势 四、新高考物理的重要性 五、新高考物理复习思考 一、新高考模式发生变化 青海省,第二批进入“新高考”的省份之一,主要特点和变化如下:

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 内容要点: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选考科目“6选3”;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1、文理不分科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 + 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2、多地实行“3 + 3”模式 “3 + 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青海省将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

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 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 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 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 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 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 3、外语一年两考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考试成绩计入,该项政策下,让考生拥有多次机会。上海明确要 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 考试积累经验。 4、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 评价机制,两依据为:高考成绩(选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考),“一参考”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考试覆盖全部14个学科,其中9科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其余考试科目可以6选3、7 选3等。为了淡化分数,成绩分为21个等级。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实施“既看分,又看人”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校招录的大势所趋。 5、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探索“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2017年高考回归教材化学必修1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 《必修1 》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需要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主要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 蒸发是加热溶液使溶剂挥发的操作,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含铁圈)。 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而加热使其分离的操作,主要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时添加试剂的顺序: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4.萃取是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液体或溶液的操作, 萃取分液的主要仪器有__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___。 萃取碘水中的碘,对萃取剂的要求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不与碘反应。 5.[P110 附录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溶解性规律:①都溶于水的盐是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②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AgCl__; ③硫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BaSO4、PbSO4__、微溶于水的是__ CaSO4、Ag2SO4__; ④碳酸盐可溶于水的是__K2CO3、Na2CO3__、微溶于水的是_ MgCO3__; ⑤碳酸氢钙与碳酸钙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碳酸氢钙__;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中, 溶解度较大的是_碳酸钠_。 ⑥不溶于强酸的盐有:BaSO4、PbSO4、AgCl、CuS 。 6.检验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检验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 7.浓溶液稀释:c1·V1= c2·V2或ω1·m1=ω2·m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B=1000ρω/M 。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必须选用具体规格的容量瓶(如100 mL、250 mL 、500 mL和1000 mL),容量瓶上标有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三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分散系及其分类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4.什么叫渗析法?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操作 5.生活中的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土壤、血液、河水、肥皂水、豆浆、烟、雾等。6.(p4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④。 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墨水 7.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 8.酸:_________时生成的离子________是离子的_____________。

高考物理回归教材绝对考点突破二

高考物理回归教材之绝对考点突破二 重点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①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力的瞬时作用效果的规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矢量方程,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故合外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反过来也有,加速度方向就是合外力方向. ③独立性:也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当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一个力分别产生的加速度只与此力有关,与其它力无关,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求瞬时加速度: 应注意两种不同的物理模型. ①刚性绳(不可伸长)或接触面:这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或仍接触但可以突变,不需要恢复、改变形变的时间. ②弹簧或橡皮绳:这些物体的形变量大,形变改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故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 3.动力学中两类基本问题: ①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②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4.分析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 ①仔细审题,分析物体的受力及受力的变化情况,确定并划分出物体经历的每个不同的过程; ②逐一分析各个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以及总结前一过程和后一过程的状态有何特点; ③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受力的变化、状态的特点,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规律方法 【例1】如图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C ) A .0 B .大小为233 g ,方向竖直向下 C .大小为233 g ,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 .大小为33 g ,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未撤离木板前,小球受到重力G ,弹簧拉力F ,木板支持力F N ,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4

回归课本之选修4 1.化学反应与能量 P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该实验中,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取了哪些措施?每一次实验一共要测量几次温度?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时是测量最高温度。除大小两个烧杯外,还有有两种重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什么?注意观察它们的位置。50mL 0.5 mol/L盐酸温度为t1℃,50mL 0.55mol/L NaOH溶液温度为t2℃,混合溶液最高温度为t3℃,写出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的表达式(注意单位)。为了使盐酸充分中和,采用0.55mol/L NaOH的溶液,使碱过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生成液态水);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除有H+、OH-外,如弱酸、浓硫酸、弱碱或生成沉淀的反应热与中和热的对比)。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0 kJ。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P18 实验2-1,明确实验目的,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内)拉(压)针筒活塞,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不漏气。] P20 实验2-2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草酸为弱酸,生成的Mn2+作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越来越快。 P21 实验2-3,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硫酸起酸的作用,Na2S2O3发生歧化反应。P22实验2-4,P23科学探究1,H2O2分解的催化剂可以是MnO2,也可以是Fe3+。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热效应。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温度和催化剂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浓度和压强只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P26 实验2-5,Cr2O72-和CrO42-的颜色及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实验2-6中,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在血红色溶液中加入NaOH颜色变浅。[血红色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3++3SCN-℃Fe(SCN)3,加入NaOH时,Fe3++3OH-= Fe(OH)3↓平衡左移,Fe(SCN)3浓度变小,血红色变浅。] P28 实验2-7,记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阻止温度升高,但温度最终比原来高,颜色变深;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阻止温度降低,但最终比原来低,颜色变浅。理解只能减弱不能抵消。 P29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的正确书写,只与温度有关。 P36 自由能的变化。具体某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时,判断外界条件。如: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2)》 Word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教材实验 目录 1钾的化学性质(必修2,P6) (2)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必修2,P9) (2) 3金属与水、酸的反应(必修2,P15-P16) (3) 4钠与氯气反应(必修2,P21) (3) 05 放热反应(必修2,P33-P34) (4) 06 吸热反应(必修2,P34) (4) 07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必修2,P34) (5) 08 锌铜原电池(必修2,P40-P41) (5) 09 原电池的设计(必修2,P41) (5) 10 水果电池(必修2,P42) (6) 1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6) 1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2,P48) (7) 13甲烷的取代反应(必修2,P61) (7) 14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必修2,P67) (8) 15乙烯的化学性质(必修2,P68) (9) 16苯的性质实验(必修2,P69) (9) 17*溴苯的制取(必修2,P70) (9) 18*硝基苯的制取(必修2,P70) (10) 19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必修2,P73) (11) 20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P74) (11) 21 乙酸的酸性(必修2,P75) (12) 22乙酸的酯化反应(必修2,P75) (12) 23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必修2,P79) (13) 24 蔗糖的水解反应(必修2,P79-P80) (13) 25 铝热反应(必修2,P89) (14) 26 证明海带中存在碘元素(必修2,P91) (14) 27*煤的干馏(必修2,P95) (15) 28*石油的蒸馏(必修2,P96) (15)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3,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3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4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归教材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回归课本之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P4 会书写常见官能团的结构简式,名称。 P10 资料卡片明确有机物的键线式。 P15-16 完成第2、3题。 P17 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观察蒸馏装置,仪器名称,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水的水流方向。下方注解中,蒸馏工业酒精无法得到无水酒精,应加入生石灰蒸馏。 P18 重结晶选择适当的溶剂的要求。操作的重要关键词: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P21 质荷比最大的数值为所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P22 红外光谱可以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核磁共振氢谱对应的峰及峰面积之比推测分子的中氢原子种类及不种类氢原了的个数比。 P32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仔细观察装置图,完成方程式的书写,饱和食盐水、CuSO4溶液的作用。P35 天然气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液化石油气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为主的石油产品。 P38 区别芳香烃、苯的同系物、芳香化合物的概念。完成由甲苯生成TNT的化学反应方程式。P41 记住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的条件。检验产物中是否有卤离子时,一定要先用HNO3酸化。 P42 科学探究中,证明产物中有Br-方法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稀HNO3,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结论成立。用红外光谱法检验出产物中有-OH,生成物中有乙醇生成。实验装置图中,水的作用是除乙醇,因为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果换成溴水(溴的CCl4溶液),则不必先将气体通过水。 P42 下方,氯、溴的氟化烷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及地球上的生物。 P48 图3-1,汽车用乙二醇防冻液,丙三醇等用于配制化妆品。 P49 图3-2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这是由于分别与水形成氢键。 P51 实验3-1中,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碎瓷片的作用?温度迅速上升到170℃的原因?图3-4中,10%NaOH溶液的作用? P52 重铬酸钾的酸性溶液的颜色,加入乙醇后呈现的颜色。 P52 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部分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P54 少量苯酚稀溶液中加入饱和溴水(过量)原因?苯中混有苯酚不能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除去,因为生成的三溴苯酚溶液苯中,有机物相互溶解。 P57 醛的氧化反应。完成乙醛分别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NH3不打“↑”)。配银氨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P58资料卡片)。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在2%的AgNO3溶液中滴加2%的氨水,边振荡试管,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检验-CHO时,溶液为碱性。配新制Cu(OH)2的操作为:向2mL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2%的CuSO4溶液4-6

2018高三化学复习回归教材——课本重要实验复习

必修1课本实验 实验1-1 题目:过滤食盐和泥沙 蒸发食盐水 实验目的: 注意事项: 原理: 操作步骤及现象: 思考:你认为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它们? 实验1-2:题目:除杂:除去食盐中的硫酸盐、CaCl 2和MgCl 2 原理: 步骤:(加的试剂及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练习:为有效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42-,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bc (填字母)。 a .先加NaOH ,再加Na 2CO 3,最后加钡试剂; b .先加NaOH ,再加钡试剂,最后加Na 2CO 3; c .先加钡试剂,再加Na 2CO 3,最后加NaOH 。 实验1-3:题目:蒸馏自来水 原理: 注意事项: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 ,离子方程式: 结论 。 (2)在100ml 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 液体,停止加热。现象 结论 (3)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硝酸银溶液,现象 ,结论 。 实验1-4:萃取碘水中的碘 原理: 操作步骤:(1)混液:用量筒量取10mL 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 ,盖好 。(2)振荡:用 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 ,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 ,使 。(3)静置: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 。 (4)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 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注意事项:充分振荡,适当放气,充分静止,然后分液;分液时保持漏斗内与大气压一致;下层溶液下口出,上层溶液上口出。 实验1-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配制100 mL1.00mol/LnaCl 溶液。步骤为: 。 学与问: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大了还是小了? 3、你是用什么仪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如果是托盘天平,你称量的质量是多少?与计算量一致吗?为什么?

高考物理 回归教材绝对考点突破一

重点难点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常见运动形式: ①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所处状态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当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只充当向心力时,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当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变化且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2.注意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特性: ①在电场中的电荷,不论其运动与否,都始终受电场力的作用;而磁场只对运动电荷且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平行的电荷有洛伦兹力作用; ②电场力的大小,与电荷运动速度无关,其方向可与电场方向相同或相反;而洛伦兹力的大小与电荷运动的速度有关,其方向始终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速度方向垂直,即垂直于磁场和速度共同决定的平面; ③从力的作用效果看,电场力既可以改变电荷运动速度的方向,也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洛伦兹力仅改变电荷运动速度的方向,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 ④从做功和能量转化角度看,电场力对电荷做功,但与运动路径无关,能够改变电荷的动能;而洛伦兹力对电荷永不做功,不能改变电荷的动能. 3.复合场中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首先正确的受力分析,其次是场力(是否考虑重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弹力摩擦力;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找出物体的速度、位置及其变化特点,如出现临界状态,要分析临界条件.要恰当地灵活地运用动力学的三大方法解决问题. 规律方法 【例1】如图所示,M、N两平行金属板间存在着正交的匀强电场和 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O点以速度υ沿着与两板平行 的方向射入场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1飞出场区;如果两板 间只有电场,粒子仍以原来的速度从O点进入电场,经过时间的t2飞出 电场;如果两板间只有磁场,粒子仍以原来的速度从O点进入磁场后, 经过时间t3飞出磁场,则t1、t2、t3的大小关系为(A) A.t1 = t2t1>t3C.t1 = t2 = t3D.t1>t2 = t3 训练题如图所示,B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小球带有不多的正电荷.让小球从水平、光滑、绝缘的桌面上的A点开始以初速度υ0向右运动,并落在水 平地面上,历时t1,落地点距A点的水平距离为s1.然后撤去磁场,让 小球仍从A点出发向右做初速为υ0的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历时t2, 落地点距A点的水平距离为s2,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 A.s1>s2 B.t1>t2

2018高考化学回归课本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看书目录 必修一 引言:太阳能的利用,将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氢能源,从而使与化石燃料伴生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同时 得到了缓解。 P8:有些能源比较的丰富而淡水短缺的国家,常利 用蒸馏法大规模地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水,但这种 方法的成本高。 P8: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 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27: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在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 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P29:有的胶体体系,如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矿山开采地的粉尘、纺织厂或食品 加工厂弥漫于空气中的有机纤维或颗粒等都极为有害,均可以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加以清除。工厂 常有的静电除尘就是根据胶体的这个性质而设计的。胶体化学的应用很广,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 之一。 P38: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例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以及易燃 物的自然、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P42(T2):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蒋食物中摄取的、 不易吸收的Fe3+转表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了维 生素C具有还原性。 P44:20 世纪铝合金成为了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 了巨大作用。 P49(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使得性质活泼的金属铝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P50:当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钠存放时,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沙土。P51:酸、碱还有盐可以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P53(科学视野):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冶炼钛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时钛的化学性质变得很活泼,因此,要用惰性气体保护,还要使用不含氧的材料。(必修二 P94 T10) P56: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P57:碳酸钠粉末与水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水合碳酸钠(Na2CO3·xH20)。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 P58: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P58:在实验室里,常常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 P58:Al(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使胃酸酸度降低,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 P59:资料卡片,硫酸铝钾 P59:Fe2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 P62:资料卡片(铜盐)、实践活动(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P64: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合金的种类和性能与成分有关。 P64: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合金的熔点也可以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高考化学科考前回归复习指导

化学科考前复习指导 芦中2010级化学备课组执笔:羊绍敬 一、考前化学复习方法要有准确定位、要有抢分意识;每天认真做一两道题 清理前段试卷、清理错题。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难度、题型和高考非常相似。一定要返回来再进行纠错、反思,认真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总结我们的失误属于哪种失误,如果是知识性的,或者是答题策略方面的,这在平时训练当中,或通过回归教材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是笔误、习惯性的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在后段加强模拟训练。不要再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各种模拟卷上,要知道高考不是考咱们做过的题,也很少有题目撞到咱们的枪口上,所以用多做题的方式想提前做到高考题是不现实的。高考考的是我们解决首见题的能力,而我们已经历了足够的训练,已具备了冲击高考的能力,我们现在只需做好冲刺前的准备工作就行了。 根据错题和自己的弱点作好查漏补缺工作。我们在整个高三复习当中,偏重于一些教辅材料,目前应该把眼光回到课本上来。所谓回归课本,第一是一定要用书中的原话;第二是所有的考点,不管你给它扩散到什么程度,它的答案一定是在课本里面。 回归课本,就是要加强对主干知识,尤其是感觉零碎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比如复习铁元素,我们可以从铁单质到铁的氧化物,再到它的一些盐加以总结,具体如Fe3+的性质,一是酸性(体现在水解反应、可以和碱反应),二是氧化性,如可以氧化碘离子、硫离子、以及二氧化硫等,三是可以和硫氢化钾络合。进行类似的总结,在应用知识答题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提取出来,使答题得心应手。 重视实验复习化学实验已成为历年高考当中的重头戏,也是高考当中拉开分差的主要战场。另外,今年化学实验题的分值可能要加重。高考实验题是有一定综合性的,但它的综合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高不可攀,只是把教材上的基本实验进行一下简单的综合,一般来讲涉及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实验。①建议大家熟悉教材重点化学实验。将所用药品的名称、加药的次序、化学反应等记熟。要从整个实验的全貌去看,从原理、药品、仪器、操作以及讨论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思索,把整个看教材实验的过程当成一个自我模拟实验的过程,这样会提高化学实验的复习效率。最好是与近期考题相结合,捋清思路,找出考点和规律。②应该把教材上的一些实验,进行归类总结:比如说像定量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实验、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等),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进行复习。再比如制备实验(如硫酸亚铁晶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③将常见基本操作进行汇总、梳理与记忆,形成用语的学科化和规范化。化学实验中操作的规范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科学性等方面,都要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基本操作一定要表述准确,用词得当,言简意赅。实际上历年高考题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考察,但是考生在实验试题上,答案往往是不令人满意的,原因很多,我觉得最重要一点,就是考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视不够。完整准确答案的获得还需要我们把题从头到尾先读完,真正了解这个实验的整个过程、整个原理。之后再来考虑每个细节方面的问题,效果比较好一些。像过滤操作等,都需要我们在细节上认真体会整个过程,然后才能做出完整的答案。④要关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工业、化学与环保等方面的常识。 有机推断题的复习有机推断题这几年难度是有所下降的,另外推断的模式也比较固定一些了。我们下段最基本的工作是搞清楚有机物的基本官能团的性质。比如对于反应,你要知道,消去反应包含两类:醇的消去和卤代烃的消去。要从本质上理解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要训练自己醇、醛、酚,酸和酯等结构简式的书写,特别是由酸到酯的时候,尤其写到甲酸某酯的时候易出现问题,这方面要加强训练。对于有机反应方程式,特别要注意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还是氢氧化钠加热,是醇溶液还是水溶液,条件要标的非常细。具体到做题,要着重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一般来讲,先把有机物的分子式推出来,再推它的几个结构简式,再说它的官能团的表述,这个表述一定要正确,是名称还是化学式一定要看清,再就是反应类型的判断,最难的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条件和小分子。 二、高考化学复习易错点和盲点汇集(1)有机分子结构式中有几个苯环要看清楚,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