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图配色技巧
地图高亮配色方案

地图高亮配色方案1. 引言地图高亮配色是在地图上为特定区域或位置设置醒目的颜色,以便用户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和区分不同地理区域。
在许多应用中,地图高亮配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政府部门对行政区域的管理、企业对分布地区的销售和市场分析、旅游机构对旅游景点的展示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图高亮配色方案,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2. 单色配色方案单色配色方案是最简单和常见的地图高亮配色方案之一。
它使用同一种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地理区域。
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强调单一信息的场景,例如展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
在单色配色方案中,通常使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不同的数值范围。
颜色深的区域表示数值更高,颜色浅的区域表示数值较低。
下面是一个单色配色方案的例子:3. 渐变配色方案渐变配色方案是使用多种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地理区域。
这种方案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展示数据的变化。
一种常见的渐变配色方案是使用冷暖色调来表示数据的不同程度。
较冷的颜色(例如蓝色)表示较低的数值,而较暖的颜色(例如红色)表示较高的数值。
以下是一个渐变配色方案的例子:4. 分段配色方案分段配色方案是将数据范围划分为多个区间,然后为每个区间分配一个特定的颜色。
这种方案适用于数据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例如,在展示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时,收入水平的范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使用分段配色方案可以更好地展示这种差异。
以下是一个分段配色方案的例子:5. 双色配色方案双色配色方案是使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两个相对的极端数值。
这种方案适用于比较两个地区或两个指标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展示不同国家的GDP时,可以使用绿色表示较高的GDP,红色表示较低的GDP。
以下是一个双色配色方案的例子:6. 主题配色方案主题配色方案是根据特定的主题选择一组配色方案。
建筑地图配色方案

建筑地图配色方案建筑地图配色方案是指在绘制建筑地图时,为了更好地展示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和色彩特性,选择适当的配色方案。
一个好的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能够提升地图的美观度,增加观赏性,同时又能准确地表达建筑物的设计意图。
在选择建筑地图配色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建筑物的功能和性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比如商业建筑、住宅建筑、文化建筑等。
对于商业建筑,可以选择较为鲜艳和活泼的颜色,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对于住宅建筑,可以选择柔和和谐的颜色,营造宜居的氛围;而文化建筑可以选择充满艺术气息的颜色,凸显文化内涵。
2. 建筑风格和材料: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也会影响到建筑地图的配色方案。
例如,现代建筑一般以简洁明快的色彩为主,可以选择一些灰色、白色和黑色等基础色,同时搭配少量鲜艳的辅助色,以突出建筑物的线条和立体感;而传统建筑通常以大面积的红色、黄色、绿色等明亮的颜色为主,突出建筑的古朴和庄重。
3. 环境和气候:建筑地图的配色方案还应该考虑到所处环境和气候的特点。
比如,位于炎热地区的建筑地图,可以选择一些凉爽和清新的颜色,比如蓝色、绿色等;而位于寒冷地区的建筑地图,则可以选择一些温暖和充满活力的颜色,比如橙色、黄色等。
通过合适的配色方案,可以让人们在观看地图时产生与环境相协调的感受。
4. 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受众:最后,还要考虑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受众。
如果是用于展示给一般公众观看,可以选择一些醒目和吸引人的颜色,以增加观赏性;如果是用于专业人士,如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参考,可以选择更加专业和细致的配色方案,以准确地表达建筑物的各项设计要素。
综上所述,建筑地图配色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建筑风格和材料、环境气候以及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受众等因素。
通过恰当的配色方案,可以增加地图的美观性和观赏性,准确地展示建筑物的设计特点,同时也能让观众产生与环境相协调的感受。
浅谈地理教学地图色彩设计

浅谈地理教学地图色彩设计作者:李红梅来源:《地理教育》2012年第06期色彩不仅与图形同为构成地图的最基本要素,而且它往往是读者感受的第一印象,同时色彩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对地图的判读,可见,色彩设计对于地图至关重要。
鉴于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地图存在用色不合理、单调、美感不足等现象,本文从设色原则、技巧、实例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地理教学地图色彩设计。
一、色彩设计原则地图在本质上是一种科学和技术的产品,与艺术品是不同的。
因此,地图色彩当然要服从于地图科学和技术的要求。
此外,地理教学地图色彩设计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满足教学的需要。
总的来说,地理教学地图色彩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体现科学性地图色彩是承载和传递空间信息的手段,读者依靠色彩读取有效信息,因此,地图色彩必须满足地图科学性的要求。
地理教学地图利用色彩表现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内部结构、数量、质量特征等。
地理现象是有规律的,合理的色彩不仅能够科学地表现地理现象,而且还能形象地反映出地理现象的规律性。
以中国人口密度图为例,人口密度用浅黄到橙红的渐变色阶,不仅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各地人口密度的多少,而且把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特点呈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不采用渐变色阶,而是用一组毫无关联的色,人口分布的规律性就很难从图上看出来。
2.重视明辨性地理教学地图上的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各类地理要素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在设色时尤其要注意内容的明辨性。
不同的地理要素一般采用不同的色彩,以利于明辨。
地理要素的色彩还应与它在图面上所处的地位相适宜。
例如,主题和重要内容应突出于第一层面,在设色上应该鲜艳、显眼;相对次要的内容处于第二层面,设色应该弱于第一层面的要素;地理底图要素处于最低层面,在设色上应该用较弱的灰性色彩,使之沉着于下层平面。
这样设计出来的地图就很有层次,清晰易读。
3.强调艺术性好的地理教学地图都有很强的艺术性。
色彩是赋予地图艺术性最有效的工具,色彩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正确表现地图内容的层面上,还应追求审美价值。
初中地图分层设色方案

初中地图分层设色方案一、背景介绍地理学是人类研究地球表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将地球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在地图上用颜色来表示各个区域的特征。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分层设色是一种通常用于表示地理要素分布情况的方法。
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表层的分布规律。
本文将介绍初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地图分层设色方案。
二、地图分层设色的原理地图分层设色是通过为不同的地理要素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而在地图上以分层的方式展示地理特征。
根据地图所表达的要素不同,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映射方案。
地图分层设色有利于直观地展示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球表层的差异。
三、地图分层设色的常用方案1. 分级着色法分级着色法是最常用的地图分层设色方案之一。
它采用具有渐变效果的颜色组合,将地理要素的不同分布范围分成若干级别,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每个级别。
这样做可以使得地图上同类要素的分布更加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域差异和地理特征。
例如,在表示气候分布的地图中,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气候带。
2. 分段着色法分段着色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地图分层设色方案。
它将地理要素的分布范围分成若干特定的区间段,然后为每个区间段选择一个特定的颜色。
分段着色法可以突出地理要素的差异性,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例如,分段着色法可以用于表示人口密度的地图,通过选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水平。
3. 单一着色法单一着色法是最简单的地图分层设色方案之一。
它使用单一的颜色表示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
这种方案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地理要素,比如海洋分布等。
当地理要素的分布范围较广时,可以选用单一的颜色来表示,以简化地图的视觉效果。
四、地图分层设色的应用地图分层设色广泛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
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理要素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球表层的分布规律。
地图分层设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察力。
第七讲 地图色彩设计.

红
绿
蓝
调和色是指色环在90。范围内的各色,如红 橙—橙—黄橙等。 补色是色彩对比中最突出醒目的,而调和 色是色彩搭配中最和谐、协调的。 8.颜色本身的纯净度称纯度(饱和度)。某 颜色中含有其他成分的颜色或物质越少,该 色的纯度就越高。调配不同纯度颜色最方便 的方法是注入清水。 随着某颜色加上清水越多,纯度就随之不断 降低。
1.点状色彩 点状色彩指表示点位数据的点状符号的 色彩,由于图表符号可以作为定点符号使 用,也包含统计图表的色彩。
①利用不同色相表示质量差异。
②利用色彩渐变表示现象的动态变化。
+
③点状色彩应尽量同表示对象的固有色彩 相似或在含义上有某种联系,以便读者引 起联想。 ④同地图用途、符号本身的图形大小、技 术条件、制印成本相联系。 ⑤单点符号多用原色,间色,少用复色。
应考虑图斑的大小来调整色彩的饱和度。
主色调是图面的主要色彩倾向,用它来反 映地图的主题内容,更能提高地图的表现 力和感受力。 ②区域底色:用不同的颜色、晕线、花 纹显示区域范围,并不表示任何的质量和 数量意义,这样的设色形式称为区域底色。 政区底色、表示某种现象分布区域(范围)的 底色就是这种底色。 区域底色的设色,目的在于标明某个区 域范围,没有主次的区别,整个图面构成 上应比较均匀,不能造成其中某些区域特 别明显和突出的感觉。选色时宜选用对比 色且不必设置图例。
③色级底色:按色彩渐变的色阶表示现象 数量关系的设色形式称为色级底色。常用 的是分级统计图的底色和分层设色表示地 貌时的分级底色。 色级底色选色时要按照一定的深浅变 化和冷暖变化的顺序和逻辑关系。一般来 说数量大的用饱和度大,对视觉冲击力大 的、偏暖的颜色。表达数量时通常以亮度 变化为主要手段,色相变化为辅助手段。
浅谈地理教学地图色彩设计

地图色彩 是承载和传递 空间信息 的手段 ,读者依靠 色彩 读 取有效 信息 , 因此 , 图色彩必须 满足 地 图科 学性 的要求 。 地
地 理教学地 图利用色彩 表现地理现象 的空间分布 、 内部结构 、
好 的地理 教学地 图都有很 强的艺术性 。色彩是 赋予地 图
开始 不适 应 , 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
多 的双 语课程 。当然 , 也存在 一些问题 。 双语教 学需要教 师付 出更 多的精力与 时间 ,但是现行 的教学 工作量考核 方式 并不 能体 现这一点 , 这导致教 师的付 出得不到 回报。另外 , 如果 能 根据学 生的英语水平 进行分班教学 , 教学效果 会更好一 些 , 然 而 现行 的教学体 制不允许这样做 。 样在大班教学 时 , 必有 这 势
一 —
■一 -- — +一一 一一— -+ —+ 一
-—卜 一— + 一-
一+
一- 一+ - +一
・
听说作 业并定 期检查 ,努力培养学生 使用语言进行 实际交 流
的能力 。在课 堂上 , 师尽量 多提 问 , 教 把一 些教学环节 交给学 生来 独立完 成 ,使他们 的 口语表达 能力与英语思维 能力得 到
数量 、 质量特 征等 。地 理现象是有规律 的 , 合理 的色彩不 仅能
够 科学地表现 地理现象 ,而且还能形象地 反映 出地理 现象 的 规 律性。 以中国人 口密度 图为例 , 口密度用浅 黄到橙 红的渐 人
变色阶 , 不仅清晰地 反映 了我 国各 地人 口密度 的多少 , 而且把
地理教学 地图色彩 的使用要 有规律 、有 秩序 ,形成韵 律
群 的建 设 。
论 与实际紧密联 系起 来 , 实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 。 了配套 切 除 的实验课 (. 1 5学分 ) , 有专 门的实 习课 。在 实验室 与实 习 外 还
如何做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

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帮助建筑物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辨识度。
因此,设计一个恰当的建筑地图配色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探讨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示例。
一、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原则:1. 考虑建筑环境:建筑地图的色彩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选择与自然环境或城市环境相契合的色彩。
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选择适合的色彩。
2. 强调建筑特点:色彩可以用来突出建筑物的特点,比如突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立面特点等。
3. 考虑光线和气候:地理位置和气候的不同会影响色彩的呈现,要考虑到建筑物所处的光线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色彩。
4. 考虑人眼的视觉效果: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要考虑人眼对色彩的感知,选择符合人眼视觉习惯的配色方案。
5. 均衡与统一:建筑地图的配色方案应该均衡和统一,避免色彩过于杂乱或不协调。
二、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方法:1. 色彩搭配:可以采用相近色搭配、对比色搭配、冷暖色搭配等方法,使建筑地图的色彩更加丰富和立体。
2. 色彩运用: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特点来运用色彩,比如利用色彩分区来突出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区域,或者用色彩来加强建筑物的层次感。
3. 色彩处理:可以采用色调、明度、饱和度等方式来处理色彩,使建筑地图的色彩更加符合环境要求,并具有美感。
4. 色彩调节:要不断尝试和调节色彩,根据实际效果来调整建筑地图的配色方案,使其更加完美。
三、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注意事项:1. 色彩选择要慎重,要考虑到色彩的环境适应性和长期性。
2. 色彩要符合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设计理念,不要脱离建筑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3. 要考虑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表现,避免出现违和感。
4. 要综合考虑建筑地图的整体视觉效果和人体工程学,选择适合的色彩。
五、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示例:1. 办公楼建筑地图配色方案设计:主色调为灰色和白色,搭配少量蓝色,突出建筑物的科技感和专业感。
测绘技术中的色彩运用与地图表现技巧

测绘技术中的色彩运用与地图表现技巧导言:地图是人类认知和理解地球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测绘技术中,色彩运用和地图表现技巧是使地图更具可视性、易读性和表达能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角度探讨色彩运用和地图表现技巧在地图制作中的重要性及影响。
第一部分:色彩运用对地图可视性的影响色彩是传达地理信息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地图制作中,适当运用色彩可以使地图更具吸引力并凸显地理特征。
首先,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和纯度可以用来表示地形的高低、湖泊和河流的水深等。
浅蓝色表示浅水,深蓝色表示深水,通过颜色的变化,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地形的变化。
其次,色彩的对比度可以突出重要地理要素,比如采用鲜艳的红色标记主要城市和道路等,使其在地图上更加突出。
再者,色彩的组合和配比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辨识地图上的各类信息,比如使用绿色表示山地,红色表示平原,人们可以根据色彩的差异迅速理解地区的地貌特征。
第二部分:色彩运用对地图易读性的影响地图的易读性是指地图上的信息易于被用户理解和识别。
色彩的运用对地图易读性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色彩的明确性和鲜明性可以使地图上的元素得到清晰区分。
例如,使用鲜艳的红色标记道路,明亮的绿色标记公园。
这样的明确和鲜明的色彩运用能够让人们在快速浏览地图时,更容易区分各个要素。
其次,色彩的渐变和过渡可以增强地图信息的层次感。
通过在不同要素之间运用逐渐变浅或变深的色彩过渡,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图的层次结构,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再者,适当运用色彩可以提高地图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表示人口密集区域时,采用红色的渐变色彩,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区域的繁忙程度,有助于用户理解该区域的特征。
第三部分:地图表现技巧的作用地图表现技巧是地图制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能够更好地表达地理要素和信息。
其一,阴影与明暗处理技巧。
通过巧妙运用灯光和阴影,可以使地图上的地形更加形象逼真,增强立体感。
其二,符号与标注技巧。
通过选取合适的符号和标注方式,可以准确传递地理信息,提高地图的易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图配色技巧分享作者:中正(仁和)已被分享160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在GIS项目中,数据无论是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占了将近70%的份额。
人们往往刚接触一个GIS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最直观看到的就是地图是否美观简洁。
做一幅美观的地图,将会对GIS 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下是作者在地图配色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由于地图配色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并且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这里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1、电子地图的制作1)城市电子地图城市电子地图大多是大比例尺的地图,涉及到的地图要素主要有居民地、道路、注记、水系、植被、境界、要素点等。
下面列出了这些要素的主要配色方案:l 居民地:粉红色、浅棕色l 道路:浅黄色、浅棕色或者白色n 不同等级的道路可以将色彩逐级加深,例如三级道路用浅黄色、二级道路用土黄色、一级道路用深棕色等。
l 注记:n 公园名称的标注可以用深绿色楷体字表示;n 单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宋体,对于政府机构的用红色宋体字表示;n 山脉、地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黑色黑体字表示。
l 水系:n 内陆河流、湖泊可以用浅蓝色;n 海洋可以用深蓝色;l 植被:主要使用绿色表示。
l 要素点:主要用矢量符号表示。
城市电子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过浓重,尽量选择一些浅淡、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对于使用者来说看起来比较舒服,不会有太刺眼的效果。
城市电子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过浓重,尽量选择一些浅淡、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对于使用者来说看起来比较舒服,不会有太刺眼的效果。
2)地形、地貌地图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地价图等等。
这类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浅淡,要用较深的、对比明显的色彩渲染地图。
并且可以制作三维晕渲图增强地图的可视效果。
2、出版地图的制作在计算机上浏览地图和出版(打印成纸张)地图对配色的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版的地图在使用符号时尽量选择矢量符号;2)地图的配色相对的要色彩鲜艳。
3、其他技巧在做行政区的单值专题图时,尽量用比较少的颜色渲染每个区域,例如我们常说的做四色专题地图,这样看起来地图不会给人以凌乱的效果。
1 城市电子地图城市电子地图大多是大比例尺的地图,涉及到的地图要素主要有居民地、道路、注记、水系、植被、境界、要素点等。
下面列出了这些要素的主要配色方案:居民地:粉红色、浅棕色道路:浅黄色、浅棕色或者白色􀂄 不同等级的道路可以将色彩逐级加深,例如三级道路用浅黄色、二级道路用土黄色、一级道路用深棕色等。
注记:公园名称的标注可以用深绿色楷体字表示;单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宋体,对于政府机构的用红色宋体字表示;山脉、地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黑色黑体字表示。
水系:内陆河流、湖泊可以用浅蓝色;海洋可以用深蓝色;植被:主要使用绿色表示。
要素点:主要用矢量符号表示。
城市电子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过浓重,尽量选择一些浅淡、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对于使用者来说看起来比较舒服,不会有太刺眼的效果。
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
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
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
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
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
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
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
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
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白等色,均不会对蓝色的性格构成较明显的影响力。
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
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
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
是一种柔顺、恬静、潢足、优美的色。
1、在绿色中黄的成份较多时,其性格就趋于活泼、友善,具有幼稚性。
2、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性格就趋于庄重、老练、成熟。
3、在绿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性格就趋于洁净、清爽、鲜嫩。
五、紫色的明度在有彩色的色料中是最低的。
紫色的低明度给人一种沉闷、神秘的感觉。
1、在紫色中红的成份较多时,其知觉具有压抑感、威胁感。
2、在紫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感觉就趋于沉闷、伤感、恐怖。
3、在紫色中加入白,可使紫色沉闷的性格消失,变得优雅、娇气,并充满女性的魅力。
六、白色的色感光明,性格朴实、纯洁、快乐。
白色具有圣洁的不容侵犯性。
如果在白色中加入其它任何色,都会影响其纯洁性,使其性格变的含蓄。
1、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红,就成为淡淡的粉色,鲜嫩而充满诱惑。
2、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黄,则成为一种乳黄色,给人一种香腻的印象。
3、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蓝,给人感觉清冷、洁净。
4、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橙,有一种干燥的气氛。
5、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绿,给人一种稚嫩、柔和的感觉。
6、在白色中混入少量的紫,可诱导人联想到淡淡的芳香。
色彩三要素不论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名,明度,彩度,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
色名(Hue)色名(Hue,简称为H;或译为色相)及是区分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色彩的名子,就如同人的姓名一般,用来辨别不同的人。
明度(Value)明度(Value,简称V)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若时感觉比较暗,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彩度(Chroma)彩度(Chroma,简称C)是指色彩的纯度,通常以某彩色的的同色名纯色所占的比例,来分辨彩度的高低,纯色比例高为彩度高,纯色比例低为彩度低,在色彩鲜艳状况下,我们通常很容易感觉高彩度,但有时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容易受到明度得影响,譬如大家最容易误会的是,黑白灰是属於无彩度的,他们只有明度。
色环由于色环并不容易解说,所以请翻阅其他书籍或询问专业美工或教师。
配色的基本概念配色的基本概念,这是我们在做图时常常预见的问题,若能将这些概念了解,在颜色的搭配上自然比较占优势。
色名对比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彩度对比色彩和另一彩度较高的色彩并列时,会觉得本身彩度变低,而和另一个彩度较低的色彩时,会觉得彩度变高,这种现象称为彩度对比。
补色对比两个互为补色的色彩在一起时,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使色彩彼此色感更强,我们称之为补色对比。
面积对比将两个色彩强弱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若要得到对比均衡的效果,必须以不同的面积大小来调整,弱色占大面积,强色占小面积,而色彩的强弱是以其明度和彩度来判断,这种现象称为面积对比。
配色的基本类型在考虑如何配色时,必须先确定自己到底要什麽的配色效果。
1.决定主体色。
2.选择搭配色。
3.选择背景色。
4.明彩度调整,完成配色。
浅谈地图配色技巧在GIS项目中,数据无论是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占了将近70%的份额。
人们往往刚接触一个GIS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最直观看到的就是地图是否美观简洁。
做一幅美观的地图,将会对GIS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下是作者在地图配色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由于地图配色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并且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这里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1、电子地图的制作1)城市电子地图城市电子地图大多是大比例尺的地图,涉及到的地图要素主要有居民地、道路、注记、水系、植被、境界、要素点等。
下面列出了这些要素的主要配色方案:l 居民地:粉红色、浅棕色l 道路:浅黄色、浅棕色或者白色n 不同等级的道路可以将色彩逐级加深,例如三级道路用浅黄色、二级道路用土黄色、一级道路用深棕色等。
l 注记:n 公园名称的标注可以用深绿色楷体字表示;n 单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宋体,对于政府机构的用红色宋体字表示;n 山脉、地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黑色黑体字表示。
l 水系:n 内陆河流、湖泊可以用浅蓝色;n 海洋可以用深蓝色;l 植被:主要使用绿色表示。
l 要素点:主要用矢量符号表示。
城市电子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过浓重,尽量选择一些浅淡、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对于使用者来说看起来比较舒服,不会有太刺眼的效果。
图1 城市电子地图(1)图2 城市电子地图(2)图3 城市电子地图(3)2)地形、地貌地图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地价图等等。
这类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浅淡,要用较深的、对比明显的色彩渲染地图。
并且可以制作三维晕渲图增强地图的可视效果。
图4 利用三维晕渲效果制作的地图2、出版地图的制作在计算机上浏览地图和出版(打印成纸张)地图对配色的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版的地图在使用符号时尽量选择矢量符号;2)地图的配色相对的要色彩鲜艳。
3、其他技巧在做行政区的单值专题图时,尽量用比较少的颜色渲染每个区域,例如我们常说的做四色专题地图,这样看起来地图不会给人以凌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