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01绪论和地球结构
地质学基础PPT课件全文

2024/8/31
8
第89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布格校正
2024/8/31
地壳均衡说
9
第第190页页/共/共4455页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10
第110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物理性质 (二)地磁
2024/8/31
26
第267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球的结构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壳
2.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陆壳:约占地壳面积的 1/3多一点,陆壳具有 明显的双层 结构,即存 在上、下地壳。
洋壳:位于海洋之下, 约占地壳面积2/3少一 点,其上为 约4km厚的 海水,洋壳缺失上地壳
2024/8/31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大地水准体” (Geoid)
2024/8/31
1
第12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024/8/31
2
第23页/共45页
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赤道半经(α):6378137m 地球极半经(с):6356752m
2024/8/31
用以计算岩石的年龄的公式为:
t=ln(1+D/N)/λ
λ为衰变常数;D为子体同位素含量;N为母体同位素含量。 目前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地球上最古老岩石的年龄为40- 43亿年; 对来自外星球的陨石及月岩的测定,获得的最大年龄为45- 47亿年。 据此,确定地球的年龄为至少有45亿年。
2024/8/31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
对于想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一般在 30 至 70 千米之间;而海洋地壳则较薄,通常只有 5 至 10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千米。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冷却迅速,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还可能保存着古代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会变成板岩。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褶皱,一般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往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岩石在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四、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以及地球内外部作用和变动规律的科学。
作为大一地质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洲际壳和洋壳。
洲际壳厚度较大,岩石种类多样;洋壳较薄,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包括软流圈和上、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镍合金构成。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外部由多个大块(板块)组成,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
板块边界上,发生地震、火山、构造活动集中。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板块边界:板内边界、板块边界和板块消失边界。
三、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根据岩石的成因、构造和组成,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是由地层堆积作用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变质岩是由高温高压作用下的岩石变质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
四、地质年代学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顺序和地层年代的学科。
主要通过地层、化石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方法确定地质年代,划分地质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为年代、界、统等不同的级别。
五、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貌特征的科学。
地貌包括高山、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是地质过程的结果。
地质力学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
六、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震现象的科学。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运动的结果。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和面波,按震源分为深源震和浅源震。
七、火山学火山学研究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发物的产生与活动。
火山是地球表面岩浆喷发的通道和出口,喷发物包括岩浆、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火山活动可分为喷发、爆发和休眠等阶段。
八、矿产资源学矿产资源学研究地球内有用矿产的分布、产生和利用。
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如铁、铜、钼是金属矿产,煤、石油是非金属矿产。
普通地质学-绪论及第一章-地球概

绪论本课程是地质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各自的专业课打下必要地质基础,是进入地学领域的入门学科,也是从事地质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外层——岩石圈(地壳+地幔上部一层岩石)自然科学(六大分支)数、理、化气象学——研究大气圈地学——————地质学——研究地壳→岩石圈天文、生物地理学——研究地表海洋学——研究海洋在地质学中所有的分支学科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的固体外壳岩石圈。
为了全面地研究地壳及岩石圈,地质学的任务越来越需要分出许多专门的学科分别承担,目前地质学已发展成为一系列互有联系的学科体系的总称了。
按其主要研究任务主要、有以下一些学科。
二.内容与分析1.研究地壳的物质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有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力学、地貌学、动力地质学。
3.研究岩石圈的形成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其中古生物演化特征的学科有地史学、古生物学、地层学。
4.研究矿床资源的调查及勘探理论与方法的分科,包括地质矿产调查勘探、地球物理探矿、探矿工程、遥感地质水文及工程地质等。
5.研究地球其他方面的学科,包括海洋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深部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
以上这些学科大多是我们今后某些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是我们今后三年中必修的主要内容,构成我们必备的地质学理论基础知识。
三.地质学在现代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2.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3.预报和减轻自然灾害地质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很多领域及日常生活中都广泛应用。
如城市建设、环境治理、兴修水利、道路桥梁、旅游、医学、农业学、所以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不光是对从事地质事业的工作者,对从事其它专业的工作者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大一学生在学习地质学基础时,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基础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帮助大一学生对地质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构成地球大部分体积的层。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是通过宇宙的巨大能量释放,在约46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地壳的形成、大陆的碰撞和分裂、火山活动、地质构造的变化等。
3. 地球表面的地貌地球表面的地貌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峡谷、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和外界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4. 地质时间和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球形成到现在的时间长短。
地质学家将地质时间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例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每个地质年代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地质纪。
5. 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地质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
6. 地震与地壳运动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面振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表运动,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7. 水资源与地下水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地下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是重要的饮用水和灌溉水资源。
8. 矿产资源与矿产开发地球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
而矿产开发是指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的过程。
9.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关注地球的资源利用、地质灾害、地球环境保护等问题。
10. 地质灾害与预防地质灾害是自然界对人类造成的一种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序言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球概况第二节地球的结构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第二章矿物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性第二节重要矿物简述第三章火成岩第一节岩浆、岩浆作用和火山岩的概念第二节喷出作用(火山作用)第三节侵入作用第四节火成岩的成分第五节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第六节火成岩的分类第七节最主要的火成岩第四章沉积岩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第五章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第三节变质作用的类型及有关的变质岩第四节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第六章矿床第一节矿床的概念第二节内生矿床第三节外生矿床第四节变质矿床和多成矿床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构造运动的证据第三节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第四节褶皱构造第五节断裂构造(一)——节理第六节断裂构造(二)——断层第七节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第八节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第八章地震第一节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第二节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第三节地震波和地震仪第四节地震强度第五节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第六节地震预报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第一节地槽——地台说第二节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第三节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地史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地层系统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第一节太古宙第二节元古宙元古宙第三节震旦纪第十二章早古生代第一节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第二节加里东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早士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三章晚古生代第一节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第二节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四章中生代第一节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第二节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第三节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五章新生代第一节早第三纪第二节晚第三纪第三节第四纪参考文献及指导读物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第三版后记附表地质年代表[1]。
第1章 地质学基础概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北半球略细、长,北极向上凸出约10m;南半球略粗、短,南极向内下凹约30m。
理单元。
(2)丘陵:海拔500以下,相对高差小于200米。
特点:顶部浑圆、坡度平缓、坡角不明显。
(3)平原:指面积广阔、地势平坦或略有起伏、海拔高程在600米以下的地区。
低平原200米如华北平原,高平原200-600米如成都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拉逊平原560×104km2(4)高原:海拔高度>600米,表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非洲高原),海拔750米(5)盆地: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央凹下且较平坦。
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50×104km2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之一,有胜利、辽河、华北、大港、冀东等油田。
三、地壳内部的物理性质1、密度实测地表平均密度 2.7g/cm3,内部物质密度大5.5g/cm3;2、压力主要指由地球本身物质重量引起的静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3、重力指垂直地球表面使物体向下的一种天然作用力(地心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地磁场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相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不是均质体,组成地球物质的分布具同心圈层结构:以地壳表层为界,分内圈和外圈。
地球外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地壳地幔地核2.地球的内部圈层莫霍面:大陆上平均深度33km。
地震波穿过该界面时波速突然增大,为地壳、地幔分界。
古登堡面:深2898km,地震波穿过该面波速突降,无横波通过,属幔、核分界。
石英(SiO)石盐(NaCl)2单体形态:指矿物单个晶体的形态,决定于矿物的结晶习性。
集合体形态:指同种矿物的许多个体集合在一起构成的形态。
自然界中的矿物多以集合体形态产出。
(1)矿物形态2.矿物的特征(矿物的肉眼识别)石英(SiO)2黑云母红柱石放射状集合体(C.光泽——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大一主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历史和构造演化的学科,对于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来说,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大一地质学主要的知识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现象和地质活动非常重要。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成因等内容的学科。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熔融物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通过风化、侵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丽江岩等。
3.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矿物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的学科。
矿物是构成岩石和地壳的基本组成单元,了解大部分常见矿物的特征和性质对于识别岩石和矿石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4. 结构地质学结构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壳发生的变形和破裂等内容的学科。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断层、蚀变等,这些地质构造对于地震和构造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历史。
5. 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学科,通过分析地球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和比例可以了解地球系统的化学组成和地球演化过程。
6.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地层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历史演化等内容的学科。
地层是一种记录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过程的地质体,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古地理环境。
7. 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地质资源是指地球中受人类社会需求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各种矿藏、能源矿产和地质工程材料。
环境地质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地质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3/89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4/89
2011/2/22
18世纪中-19世纪中 西方工业革命对能源、矿产的需求对地质学的发展起 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古生物、地层、矿物岩石、构造、古地理、冰川等建 立了专门研究方法,为地质学的独立发展提供了理 论和实践的基础
水火之争又起!!!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1/89
水火之争
在教会统治的中世 纪,“圣经”是唯一 的真理。“圣经”里 说有诺亚的大洪 水,水成说在很长 一段时期里成为不 可动摇的信条。
中国地质事业初期历史迄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实业 部地质科,以1922年初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为这一历史 阶段结束的标志。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包括:地质研 究所的人才培养;地质调查所的创立;北京大学地质系 的建立;《地质汇报》、《中国地质学会志》等学术刊 物的创办;以及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其核心事件是地 质调查所的创立。
拉马克也在同一地区研究无脊椎动物体系,认 为环境对生物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二人对古生物 学的贡献,使得根据不同的化石特点对比和划分 不同时代的地层有了可能。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8/89
拉马克在研究巴黎盆地第三纪古生物化石 时,发现生物的种与种之间有过渡关系, 某些种属是由另一种属发展而 来的,并有 由低级种属向高级种属演变的规律。他认 为生物进化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它与地球 的演变历史同时进行。
11/89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2/89
1.4 其他相近科学
地理学:地表景观 生物学:地表生物圈层 气象学:大气圈 天文学:地外星体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3/89
2. 地质学起源
古希腊时代的水火之争 Thales, Xenophanes: 地球起决定作用的是水 Heraclitus: 万物由火组成 Aristotles: 万物由水、土、火、空气组成,气候变化 引起海陆变迁
地质学基础
2011年春季
教学安排:
每周一次,每次4个课时,3个小时 暑假前结束(出差)
作业:预习,复习 实习:课堂实习,交实习报告 考试:闭卷笔试 考核:平时占40%,笔试占60% 实习(秋季)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89
学习要求:
不迟到(悄悄地进) 不早退 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 不影响他人上课(不打呼噜) 上课时不得饮食
一个地区的火山岩往往是多期形成的,每一期内往 往又是多次喷发和溢流的火山物质造成岩石,考虑 到时间长、次数多的因素,每次火山爆发并不都是 很强烈的。
散布在沉积岩地层中的无数同类化石,意味着同一 物种曾经继续了许多世代, 与其同时生成的地层不 会是短期内形成的,这清楚地表明,地质形成是一 个长期的演化过程。
图书馆借 找杨晓勇老师(10-013)借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4/89
第一章 绪论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5/89
1. 地质学的概念:
1.1 概念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是探索地球 起源、海陆变迁、山脉形成、生命起源、生物演 化以及地球深部状况的自然科学
文艺复兴后 英国Hooke:火成,地下火的作用,包括沉积岩 瑞士Schenzhzer:水成,河流、海洋是主导
根据地球表观现象进行猜想和臆测!!!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4/89
2.1中国地质研究的起源
古代对地质的认识早已有之:
大约在战国时期成书的我国古籍《山海 经》、《禹贡》和《管子》等对于矿 物、岩石和土壤以及铁、铜、金、银 等矿产都有较为丰富的记载。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89
参考书
地质学基础,李亚美,地质出版社 动力地质学原理,李叔达,地质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 Physical Geology, Plummer et al.,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管子》一书曾对 金属矿床与找矿知识有精辟 论述,指出了利用矿物共生组合及“铁帽”等作 为找矿标志的科学方法。该书还曾对河流的横 向环流、侧蚀作用形成河曲的过程进行了正 确 分析。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6/89
宋朝 沈括 《梦溪笔谈》
南北朝 郦道元 《水经注》
明朝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
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地质力学等
地球的形成历史、发展规律和生物演化特征
地史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地层学等
地表形态的发展过程及其发育规律
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等
地下资源勘察
探矿工程、遥感地质等
等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7/89
1812年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Georges Cuvier, 1769-1832)根据对巴黎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古脊椎 动物化石的研究,提出了灾变论。
他认为地层中所表现的古生物的突变现象是超 自然的巨 大灾变的结果,而新的生物群在每次大 灾变之后又被创造出来。他的这种观点受到当时 的法国学者拉马克(Larmarck J.B.,1744-1829) 的批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3/89
G. Werner是水成说的集大成者。1775年起他 任德国费顿堡矿山学校的教授,以出色的教 学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他认为自原始海洋 开始到诺亚洪水结束,水的力量 营造了一切
地质系统,自原始海洋到现在,水面在不断 地下降,原始岩石露出水面后开始发生风化、 堆积而形成新地层。他的口头禅是“百闻不如 一见”。
广义的地球科学:环境、气象、天文、考古、空间等科学 (叶笃正,气象学家,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刘东生,环境学家,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6/89
1.2 地质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地球息息相关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取自地球 衣、食、住、行、玩
这部书 的副标题是“以现在还 在起作用的原因试释地球表面
上以前的变化”
以拉马克生物进化原理说明地 质历史的演变是渐变过程,促
进地质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0/89
书中吸收了同时代诸多地质学家特别是赫顿的思 想,总结了大量的地质学知识,考究了地壳升 降、 火山、洪水、冰川等地质作用,系统阐述了地质均 变论的概念
2011/院
25/89
James Hutton是火成论的代表人 物,这位苏格兰天才的主要调查 区是加里东造山带的典型露头区 苏格兰高地,那里有花岗岩和矿 脉。他认为地层的固化和海洋上 升为陆地是地热的作用,火山活 动是释放地下能量的出口,有点 象瓦特的蒸汽机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1/89
“现在是了解 过去的一把钥匙”
均变论进一步发展,成为地质学的一条 基本原理,一直影响到现在。 对年轻的达尔文有重大的影响。
地层学发展的基础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32/89
中国的近现代地质研究
近代地质学知识传自西方,用近代科学方法对中国地 质矿产进行调查也始自来华的外国专家。地质科学实现 本土化--中国人应用近代地质学知识,独立、系统地 开展中国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是从1913年成立的中国 地质调查所开始的。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2/89
1746年,盖塔尔送给巴黎科学院关 于矿带和岩石分布的记录。他发现了地 层的连续性和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并据 此作出法国的地质图。显然,岩石只有 形成在水中才具有连续性和分带性
对奥费涅火山的玄武岩,他也认为 是水溶液的结晶作用形成的。
2011/2/22
均变论:地球的存在是极其长久的,既看 不到它的开始,也看不到它的终结。地质 作用的规律和强度,在地质历史时期是一 样的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9/89
《地质学原理》“ 今天是过去的 钥匙”
Principles of Geology
标志近代地质学演化理论体系化的,是英国地质学家 赖尔(C.Lyell, 1797~1875)在1830~1833年间出版的 《地质学原理》一书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9/89
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震、洪灾、旱灾、飓风、海啸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环境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0/89
1.3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2011/2/22
主要研究对象-岩石圈(地球的地下部分)
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成分及其形成、分布和演化规律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对山川、河流、岩石、矿产、化石等都有 记录介绍。
对火山活动、陨石、彗星、地震等自然现 象均有记载
2011/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