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
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第一单元(一)教学内容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
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第二单元(一)教学内容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版本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语文教材分析.docx

惠水县抵季中学2017—2018 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惠水县抵季中学:唐天洋一、教材整体分析人教版七年文下册的教材排出大化:1. 全共24 篇文章,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 篇,其余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段文章 5 篇,七上 1 篇,八上 4 篇。
2. 古保留旧版 4 首,新增 4 首。
3.名著,由旧版《童年》、《昆虫》更改新版《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安排在第三元、第六元之后学。
同在新中仍然按照文与生活的系排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元。
六个元的主分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
每个元包括“ ”与“ 合性学”两部分。
六次合性学分“三大三小”,即大型合性学和小型合性学各三次,前者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交能力的培养。
二、各元具体分析第一元(一)教学内容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
他中有叱咤云的政治家,有决千里的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有人奉献宝精神粮食的文学家⋯⋯本元的文,能我感受到他的非凡气,起我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本元学精神的方法、在通全篇、了解大意的基上,把握关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和表达的妙;注意合人物生平极其所代,透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稼先 / 振宁:划出你最感人的、能揭示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并解、分析2. 和做——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学、感受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3. 回迅先生()/ :理解人迅丰富而的感情世界 4. 学 / 《治通》:析写人事的美妙手法第二元(一)教学内容家国情,是人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言文化,家的土地人民 ,, 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第二元所的都是表家国情的作品,能激我的国主情感。
(二)教学目第二元学精。
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之中,起体与想象,把握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
要学做批注,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要求:1. 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掌握传记的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
3.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4.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5.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6.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5.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内容提示: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描述了一幅幅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平凡琐事中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非凡精神和气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崇敬、亲昵、感念的情感。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全册书六个单元,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他们都有比较深厚的写作背景,都有含义深刻的精彩语段,都是适合朗诵的语言材料。
第三单元是一个写人单元。
《老王》、《台阶》等讲述的也是平凡人物的生活小故事,《卖油翁》是古代的平凡人。
长妈妈、老王等都是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申上常常闪烁优秀品质的光辉,引导人向善、务实、求美。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展现了叶圣陶的人格魅力,《驿路梨花》表达了对解放军人的品质的赞扬,《最苦与最乐》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短文两篇》则是古代抒写优秀志趣的佳作。
这些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德修养的高境界吗,也陶冶了我们的情志。
第五单元也是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
《紫藤萝瀑布》(宗镤)写了由紫藤萝产生的关于生命的感悟,《一棵小桃树》(贾平凹)以树喻人,讴歌了一个虽横遭风雨却有着挣扎不屈的灵魂,《外国诗二首》借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古代诗歌五首》抒写了诗人由景寄情的一些叹咏。
第六单元主要选取了探索与科幻方面的文章。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太空一日》(杨利伟)再现了中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展现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
初一语文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它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开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根底,也是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根底。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教材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表达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语文教学阶段目的的要求。
2.教材的编写注意对学生进展语文知识和才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的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互相浸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进步.3.教材编写表达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开展4.教材表达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的和谐相处,理解和尊重多样化文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教材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6.教材符合学生的身心开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程度,亲密联络学生的经历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7.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宜学生学习. 8.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老师的分层教学和作业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9.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敏多样,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三、教学要求1.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中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才能、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的综合,沟通课内外,表达语文的理论性和综合性。
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安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整体介绍本册教材在七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体例与七年级(上)相同,仍有七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
一、课文现代诗文共20篇,分为状物散文、人物传记、童话、现代诗歌和说明文。
其中现代诗歌和说明文,是本册教材出现的新文体,也是教学中的新内容。
文言诗文共10篇,既有托物言志的,如《爱莲说》《陋室铭》;也有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如《岳飞》、;还有古代寓言;此外,还有10首古代诗词。
从文体上看,基本与现代文部分相照应。
二、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基本与单元课文勾连,以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但内容更丰富,要求比上学期更高。
其中,写作部分增加了新内容,有续写童话、仿写诗歌、编写寓言,此外,还结合课文学习安排了说明文写作。
三、附录附录包括名著引读(二)和语法知识(词和词类)。
把语法知识列入附录,意在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
第二部分各单元介绍第一单元一、单元设置意图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围绕状物的文章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状物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手法,领会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提高阅读和写作这类文章的能力。
二、单元选文意图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都是状物的,并且都出自名家之手。
四篇课文,一篇写植物,三篇写动物,都抓准事物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
收选这些课文,目的在于:一是让学生了解状物类散文的特点,学会阅读、欣赏这类文章;二是让学生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特征,以叙述、描写为主,学习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的表现手法;三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于状物之中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这种艺术手法。
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都围绕这一核心开展。
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于理解、掌握。
教学中应设法引导学生把握所状之“物”与所言之“志”、所抒之“情”之间的结合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教材包括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等内容。
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文选编原则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
课文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新作品。
选文注重思想启迪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选文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三、语文知识体系本册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涉及了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同时,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写作能力培养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写作训练。
训练内容既包括记叙文、说明文等常见文体的写作,也包括新闻、海报等实用文体的写作。
教材通过提供写作指导、范文分析和练习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意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灵感。
五、口语交际能力本册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
训练内容既包括朗读、复述等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包括讨论、辩论等口头交际能力的训练。
教材通过提供口语交际情境和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口语实践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此外,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六、综合性学习活动本册教材注重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涉及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小组合作等内容。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语文七年级下教材分析

语文七年级下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
全册书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记录了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少年时代的生活,《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炽热的语言、真切的誓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后一课》(都德)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巾帼英雄形象。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吴国大将吕蒙力学成材。
无不给人留下恒久的印象,激励后学者树立雄心壮志,谱写精彩人生。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
《社戏》(鲁迅)描画了一幅江南民俗风情画;《安塞腰鼓》(刘成章)铿锵激越的节奏敲响的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竹影》(丰子恺)以儿童游戏为契机,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讲得深入浅出;《观舞记》(冰心)用文字表现了印度舞蹈中“飞动的美”;《口技》(林嗣环)艺人的精湛技艺令人拍案叫绝。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斯科特挑战南极悲壮覆灭,《在沙漠的中心》(圣埃克絮佩里)让我们看见了飞行员所从事的冒险的事业;《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60年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 “挑战者号”英雄们的牺牲更激起人类对宇宙的挑战;《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两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要求:1. 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掌握传记的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
3.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4.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5.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6.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5.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内容提示: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描述了一幅幅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平凡琐事中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非凡精神和气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崇敬、亲昵、感念的情感。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2.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透过细节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
4.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5.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本单元的这些课文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方面都值得揣摩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以及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去把握课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能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邓稼先》这篇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
了解这些资料,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
建议结合“积累拓展”五、单元导读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自己对文本背景有所了解。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适合作速读训练。
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不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
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片段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的教学可以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最好能当堂背熟课文。
鲁肃、吕蒙的对话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可抓住关键词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理解二人对话的内容,并体会这段话的情味。
还可以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作比较阅读,以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第1课邓稼先 2课时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课时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课时第4课孙权劝学 2课时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2课时(一)教学内容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
光未然的《黄河颂》歌颂祖国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一堂小孩眼中的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理形象,鼓舞人心;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联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选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4.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互学,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1.《黄河颂》: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最后一课》: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小说的要素;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土地的誓言》: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5.《木兰诗》: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其次还有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6.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第三单元,这是个介绍名人的单元,共五篇课文,其中四篇是现代文,写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和福楼拜等四位大家。
第五篇是文言文《孙权劝学》。
前四篇现代文篇幅都较长,内容又没有小说一样生动引人的情节,七年级孩子毕竟年龄又小,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单元学好,我的考虑如下:(一)教学目标学习四篇现代文,按照单元教学目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我认为除了达到“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个单元教学目标以外,当然还要让学生把各篇课文的精华学到手。
课文精华也许与教学目标一致,也许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对后者,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
我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单元目标的具体理解是:“理清作者的思路,”即认知目标:学习人物传记不同的写法:通过选择片断,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和以人物发展成长为线索,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即人文目标:中外名人传记,学习名人身上体现的精神,选择自己学习的名人偶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课文的选择就像数学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承载的知识点都各有侧重,目标落实到实际的课文操作中要突破的重点就是:1.《邓稼先》: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格的写法。
掌握本文的词语。
本文有六个部分,篇幅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
有些部分可以只作一般了解,有些部分可以指导学生重点掌握。
例如第五部分,在语言和内容上,都值得重点探究。
本文语言平实,人物关系单纯,时间转移、地点转移都非常清晰,适合合作速读训练,速读后再结合默读和朗读,以进一步把握课文。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
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学习本文围绕人物一点展开深化、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本文语言句式。
这是一篇写的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针对本文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可采用教师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裁剪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都值得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的语言能力。
3.《音乐巨人贝多芬》: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本文“以宾衬主”、以事件为线索、刻画人物外貌突出人物的写人手法。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群体人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文改为课本剧,在表演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5.《孙权劝学》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人物性格。
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式,如让学生讨论本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分角色朗读、进行快速背诵比赛,复述课文,改编原文并口头表述,等等。
6.我也追星综合活动:从个人实际出发,寻找恰当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四、怎样使学生高效、愉悦的学习这个名人传记单元呢?文章内容没有小说一样生动引人的情节,七年级孩子毕竟年龄又小,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单元学好,顺利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我的考虑如下: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读名人传记,可长人生智慧。
名人传记是对名人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等进行介绍和叙述的文学作品,它的表达方式是以记叙为主。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读传记是很支持的,他曾指出:“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
”我国现在有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传记文学课。
把传记文学编入教学中,不仅可以用名人的精神品质去激励读者,还能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影响很大。
但现今很多学生对读传记却没有多大的热情,甚至可以说是反感。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查找并思考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由于传记作品篇幅一般都较长,通常都是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变得异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