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原创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原创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生态平衡 就越容易被破坏;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 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 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平衡就越容易维持。
2、恢复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界干扰因素的 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增强最初发生变化的那 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注意: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 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就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 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
(3)实验流程
制作生态缸框架 缸底部的铺垫
注入水
放入动植物 密封生态缸
标准:100cmX70cmX50cm
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 沙土层厚5~10cm
注意:从缸内低处注入
水中放浮萍、水草、小乌龟 沙土上移植仙人掌(或仙人球) 花土上移植蕨类植物和杂草 花土上放置蚯蚓、蜗牛
用胶带将生态缸密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表现: 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 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组成成分越少,营 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弱。自我调节能力 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标要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向眺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互相关系的分析与应用。

【学问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力量。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整:是一种自我调整,其调整基础是负反馈调整。

〔三〕种类1、反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反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力量。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力量。

〔四〕特点1、不同的生态系统在两种稳定性的表现上有差异: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冗杂,其自我调整力量就越强,反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不同。

〔五〕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掌握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关系。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和调整〔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进展到肯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力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不是不变的,而是在肯定范围内波动,但不会改变太大。

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能量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保持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可表示如右:4、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系统内部自我调整的结果,这种自我调整主要是依靠群落内部种间关系及种内斗争来实现的。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1、负反馈调整〔1〕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到达相对平衡。

[来源:学*科*网Z*X*X*K]〔2〕实例:草原上食草动物和植物的数量改变〔3〕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分改变,从而到达和保持稳态平衡。

生态系统成分食物网自我调整力量越多越冗杂大越少越简洁小2、自我调整力量的大小【思索感悟】反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肯定呈负相关吗?[不肯定。

生态系统稳定的特征

生态系统稳定的特征

生态系统稳定的特征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内外变化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功能和组成的能力。

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 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存在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从而提供了更多的适应性和弹性。

2. 网络复杂性:生态系统中存在复杂的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关系网络。

这些网络提供了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调节,使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 内部反馈机制: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内部反馈机制包括负反馈回路,能够抑制过度生长和控制物种数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

4. 耐受力: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能够适应和恢复各种干扰和压力,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5. 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保持了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和稳定。

6. 弹性和适应性: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环境变化和干扰。

它们能够调整结构和功能,以适应新的条件和压力。

这些特征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共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这些特征失衡或遭受过大的干扰时,生态系统可能失去稳定性,导致物种灭绝、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维护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1/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2. 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野兔的数量变化可用下图中哪一曲线来表示( )
A
C
课堂反馈
3. 图23-02中图A、图B均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示,据图回答。
(1)图A 中数量最多的动物是______;图B中数量最少的动物是______。(2)图B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___________。(3)图B中食物网有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天食物链______________; 消费者有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B中倘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毛皮而大量捕猎狐狸,则会使 ________大量增加,导致____________,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5)本题中哪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维持?为什么?
水葫芦
大米草
外来物种入侵
情景再现
火山喷发
情景再现
环境污染
情景再现
土壤沙化
情景再现
过度采伐
课堂反馈
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如今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 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 人类乱砍滥伐造成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 D. 地壳变迁所致
当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 洪水泛滥、台风海啸等。(2)人为因素: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
仔鹿
野狗

狮子
秃鹰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所处的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和恢复,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维持地球生命的持续存在和生态服务的提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定义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压力和干扰后,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状态。

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平衡,并且能够适应和回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两个方面。

抗干扰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干扰时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的生态系统能够减缓外界干扰的影响,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恢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干扰事件后恢复到原始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恢复能力强的生态系统能够迅速修复受损部分,恢复到正常的生态状态。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了物种多样性的平衡。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供给,维持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进化。

其次,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了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例如水资源的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只有当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保障,这些生态服务才能可持续地提供给人类,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系统稳定性在防止环境灾难和自然灾害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减缓洪水、干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生物因素是指物种多样性、个体密度、生态位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为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互补关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 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 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1)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调节机制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这一调节机制指在一个系统 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 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这 种能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及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表现差别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就越的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实例 短时间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变化不大,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仍可以保持清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停止故染物的排放后,河流的水环境又逐渐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关系 (1)一般情况下,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稳定性的大小呈负相关;(2)气候条件恶劣的生态系统,如苔原、荒漠等结构、营养结构简单,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原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思维导图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平衡及其调节机制1.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的满足人类生活所需,能够使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详解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稳定性出现的前提: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稳定性的表现:结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

功能相对稳定:物质循环(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和能量流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①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

②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③生物代谢旺盛,能通过代谢消除各种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

(3)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①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②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网结构复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渠道多。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会到破坏。

3.(1)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的原因:①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产生后代多,能迅速恢复原有的数量。

②物种变异能力强,能迅速出现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③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受到的制约小。

(3)恢复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特征:①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

②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

③各营养级生物能以休眠方式渡过不利时期或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类型。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发展以及走持的环境。

(2)怎样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保持与提高生物的数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保护草本、苔藓、地衣等耐性强,繁殖快的小植物和各种小型动物,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测量指标

生态系统稳定性测量指标

生态系统稳定性测量指标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面临外界冲击时能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状态。

为了衡量和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测量指标,用于定量描述和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测量指标。

1. 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数是通过衡量其物种的多样性来评估其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和相对丰度的分布。

常用的物种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越能够适应外部冲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2. 功能多样性指标功能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功能。

一个具有高功能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意味着其内部物种能够承担更多的功能,当某个物种或功能受到损失时,其他物种可以弥补这一功能的损失,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功能多样性可以通过功能群数目、生态位宽度和功能重要性等指标来测量。

3. 网络稳定性指标生态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物种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网络。

网络稳定性指标衡量的是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

常用的网络稳定性指标包括连接密度、相对稳定度和敏感度等。

网络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对于外部冲击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4. 弹性指标生态系统弹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外部冲击后能够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

弹性指标测量的是生态系统对干扰的响应,并评估其恢复到稳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

生态系统弹性高的系统能够更快地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常用的弹性指标包括生态系统的抗打击能力、恢复速度和灵敏性等。

5. 生产力指标生存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生产力指标则评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效率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越高,意味着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生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物种的存活和繁殖,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生产力指标包括净初级生产力和净次级生产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乾隆下江南时, 资料:
到了苏州。苏州—江南水 乡,小桥流水人家。看到水 乡人家上游淘米洗菜,下 游洗澡洗衣,可是即便如 此,水仍然很清澈。这番 景象让乾隆大为惊奇。
1.水乡人在河流中淘米 洗菜、洗澡洗衣,河水 为何仍能保持清澈?
存在抵抗力稳定性
2.虎丘外围河流在染坊废水污染下,还能保持稳 定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设计要求 小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 相关分析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 干扰
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 要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活力,成分齐全。 动,以免破坏食物链。 小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 量应为容器的4/5。 将小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 的地方。 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观察。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 空气 防止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减少对O2 的消耗以免破坏食物 链。
种类、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TS值越小,说明生态系统 恢复原状越快,总稳定性越大。
[答案] C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以下方法错误
的是(
C)
A .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要有严格的要求,生态
缸可制作成封闭型
B .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 的数量要合适
C .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应将生态缸放置在直
生物圈2号
• 1991年,8位科学家及其家人被送进“生物圈2号”, 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 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 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 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 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 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 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 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 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 打破了循环。
A
2.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它们可以形成下面 几种营养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最稳定的是( )
B
丁 甲 乙 丙
甲 乙

甲 丁 乙

甲 丁
乙 丁 丙
A
B
C
D
3.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寄生生物和捕食者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对生态演替进行限制
五、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 流行病等。
②人为因素:过度采伐、放牧、捕猎、环 境因素 的变化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生物种类 物种的无节制捕杀和物 种的盲目引进 的变化
森林植被破坏
人类对地 球的破坏
土地沙漠化
藏羚羊的呼唤
垃圾成灾
(3)适宜的放牧量控制在乙图的b点和c点之间,为什么? 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 高的畜牧产量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乙图中c点以 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草原退化,严重时会导致草场的沙漠化 (5)请举两项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 ①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牧。 ②发展季节性放牧。 ③提倡划区轮牧。
7.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一个食物网简图。请据图 回答: (1)在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该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 _____________ 比森林生态系统要强。 捕食、竞争 。该生态系统成 (2)猫头鹰和蛇的关系属于_________ 分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
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 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 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 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 不变
B.在遭到干扰时, x、 y值的大小与生物数量有关,与种类

C)
4.2002年底“食人鱼”的报道随处可见,外来物种入侵 或引种不当,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其主要 原因是( ) A.使入侵地食物链破坏 B.会破坏入侵地的非生物因素 C.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 D.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生态平衡更稳定
A
5.(双选题)“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 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 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 “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 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 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 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 加 我国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 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射光下 D .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
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 解析 ] 生态缸应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为防 止温度升高过快,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课堂练习 1.在图中,小方格代表不同的 环境因子(空间、温度等),4个 不规则的图形代表了Ⅰ、Ⅱ、Ⅲ、 Ⅳ4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因 子的情况。如果资源是有限的, 最有可能被排除的生物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3.染坊停止排污后,虎丘外围的河流出现了什么 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恢复力稳定性
可是,他也发现苏州虎丘外 围的河流被众多染坊流出的废水 污染得肮脏不堪、臭气熏天,于 是他立即下令严禁商贾平民在虎 丘一带开设染坊。迫于官府的法 令,虎丘一带原有的数十家染坊 不得不搬迁至远离虎丘的苏州远 郊,从此以后虎丘重现绿水青山。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
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
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 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海洋生 态系统中的鱼类,也 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 小,更不会灭绝。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 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 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 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
黄土高原过去不仅 有茂密的森林,还有 茂密的草原。但是, 经过几百年的掠夺式 开发,盲目砍伐森林 和滥垦草原,结果植 被破坏殆尽,引起水 土流失,因而成为一 片荒山秃岭。
青 山 绿 水 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 穷 山 恶 水
三、内容:抵抗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BD
6.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 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 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 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 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 的净生产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我调节 能力较小,原因是 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 。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 C~D 长的曲线段是 。
• 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 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 的生态系统呢?为什么?
生物圈Ⅱ号实验室
生物圈2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 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此名,它由美 国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艾伦发起,并与几家财团联手出资,委托空 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承建,历时8年,耗资1 .5亿美元。
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TS值越小,表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思维导图]
[解析] 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应 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不变,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外来干 扰越大,恢复原状需要的时间越长,即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
关,在遭到干扰时,x、y值与生物种类、数量都有关,生物
2.特征(恢复力稳定性高)
生物种类 稀少
营养结构 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 弱 抵抗力稳定性 低 恢复力稳定性 高
判断两个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强弱?
森林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较 高 恢复力稳定性较 低
抵抗力稳定性较 低 恢复力稳定性较 高
三、内容:抵抗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
1.负反馈
大量吃草 草减少
兔增多 食物 充足 草增多
食物 缺乏 少量吃草 兔减少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作用: 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态 2.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有一定限度:
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
越稳定,功能越健全,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生物圈2号的启示
地球上生态系统内的生物间关系很复杂, 目前人类还未全面了解生物间的协调性。它最重 要的启示在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 拟出类似地球的生存环境。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 家园,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护和利用好地球, 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必由之路。
制作: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一) 抵抗力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
与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2.特征(抵抗力稳定性高)
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复杂 抵抗力很强 抵抗力较弱
自我调节能力 强
抵抗力稳定性 高
三、内容:抵抗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二) 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 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 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 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是相反关系。 抵抗力 稳定性 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