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 传导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解剖学神经系统传导道课件

解剖学神经系统传导道课件

硬脑20膜21/1形/12 成的结构__ 、__ 、__ 。
52
二、单项选择题
距状沟位于:( )
A.额叶 B.颞叶 C.顶叶 D.枕叶
乳头体在:( )
A.背侧丘脑 B.下丘脑 C.后丘脑 D.中脑
舌后1/3粘膜感觉由什么神经分布?( )
A.舌咽神经 B.舌下神经 C.上颌神经 D.下 颌神经
下列哪个是运动中枢?( )
2021/1/12
20
(1)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N元为视 网膜上的双极细胞
第二级N元为视 网膜上的节细胞
2021/1/12
21
第三级神经元 为间脑的外侧膝 状体
2021/1/12
22
(2)交叉位置
在视交叉处经 过一次不完全的交 叉,只有来自视网 膜鼻侧半的纤维进 行交叉,而来自视 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2021/1/12
27
③视束含有两个 眼球同侧半的纤 维,即来自同侧 视网膜颞侧半和 对侧视网膜鼻侧 半的纤维。
2021/1/12
28
在视觉传导路上不 同部位受损出现 的症状。 一侧视N受损: 视交叉中部受损: 一侧视束受损:
2021/1/12
29
*2. 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瞳孔,出现
2021/1/12
3
* 1.躯干四肢意识性深感觉和 辨别觉的传导通路
2021/1/12
4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丘脑腹后外侧核
2021/1/12
5
(2)经过一次交叉 交叉位置在:
延髓内侧丘系交叉

人体解剖学临床传导路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临床传导路PPT课件
同向性偏盲
4. 左眼鼻侧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照一侧瞳孔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称 瞳孔对光反射。受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 反射;受照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瞳孔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视神经 → 视交叉 → 两侧视 束→ 上丘臂 →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副核(双侧)→ 动眼神经 → 睫状神 经节 → 节后纤维 → 瞳孔括约肌收缩 → 两侧瞳孔缩小
对侧肢体肌瘫痪
• 锥体交叉平面以下损伤:
同侧肢体肌瘫痪
皮质核束
8对脑神经运动核
一般——双侧支配 特殊——面神经核下半
舌下神经核
黑质 展神经核
对侧支配!
舌下神经核
皮质核束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核上瘫、核下瘫)
右左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 损伤,可产生对侧眼裂 以下的面肌瘫痪;
• 了解:锥体外系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路
概述: 传导路——神经传导通路的区分
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

感觉传导通路
人体有哪些“感觉” ?
浅感觉:痛、温、触、压 感受器-皮肤、粘膜
深感觉:运动觉、震动觉、位置觉 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
人体还有哪些“感觉” ?
感受器的位置 视觉 视网膜(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听觉 内耳 (螺旋器) 平衡觉 内耳 (橢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 嗅觉 嗅粘膜(上鼻甲及其对应的鼻中隔) 味觉 味蕾 (三种舌乳头) 内脏感觉
感觉传导路的 共同规律

【系统解剖学课件】传导路

【系统解剖学课件】传导路
傳導路
一、感覺傳導路
1、軀幹、四肢意識性本體感覺和精 細觸覺傳導路:由三級神經元組成:
軀幹、四肢的骨、關節、肌的本體覺感 受器和皮膚精細觸覺感受器→周圍突→脊神經 節→中樞突經後根→後索:薄束(來自第5胸 髓節段以下的脊神經節細胞軸突的升支)、楔 束(來自第4胸髓節段以上的脊神經節細胞軸 突的升支) →薄束核、楔束核---/---內側丘系 →腹後外側核→丘腦中央輻射→中央後回中、 上部中央旁小葉後部。
皮 質 核 束
中樞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
中樞性舌癱 周圍性舌癱
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傷的區別:
1、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出現: 1)痙攣性癱瘓(硬癱)、 2)肌張力增高、 3)深反射亢進 、 4)無肌萎縮、 5)病理反射陽性。
(二)錐體外系
錐體外系是指錐體系以外的 軀體運動傳導路。錐體外系結構 複雜,包括大腦皮質、紋狀體、 背側丘腦、底丘腦、中腦頂蓋、 紅核、黑質、腦橋核、前神經庭 核、小腦、和腦幹網狀結構等。
頭面部
痛、溫覺和 觸壓覺傳導 路:
頭面部
痛、溫覺和 觸壓覺傳導 路:
4、視覺傳導路:由三級神經 元組成:
光→視杆細胞、視錐細胞→雙 極細胞→節細胞→視神經---/---來 自兩眼視網膜鼻側半的纖維交叉、 來自兩眼視網膜顳側半的纖維不交 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輻射→ 枕葉距狀溝兩側的視區。
視 覺 傳 導 路
外側丘系 斜方體
聽 覺 傳 導 路
6、軀幹、四肢非意識性本體感 覺傳導路:由兩級神經元組成:
軀幹、四肢的骨、關節、肌的 本體覺感受器→周圍突→脊神經節 →中樞突經後根→脊髓胸核、5~7板 層外側部→脊髓小腦束(後束、前 束) →小腦下腳、上腳→舊小腦皮 質。
軀幹、
四肢非意識 性本體感覺 傳導路:

正常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正常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 以“三点一线”方式传 导: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大脑
丘脑中
间脑 内囊 央辐射 3丘脑腹后外侧核
延 髓 交叉 内侧丘系
2薄楔束核

楔束
髓 后索 薄束
1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大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丘脑中央辐射
间脑3腹后外侧核 3腹后内侧核


三叉
干 丘 交叉部位 丘系
纹状体—苍白球系
❖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纹状体-黑质 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系
❖皮质-脑桥-小 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病例一
❖病例一:女,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 发烧,体温39.5。C。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 不能活动。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和右腿无 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 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 屈收,并能伸膝,但其他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 后,足肌、小腿肌、大腿后面肌松弛,明显萎缩。 无其他任何感觉障碍。
提示
作业
❖针刺左手示指尖,痛觉如何传入大脑皮 质?绘图并标明传导路上的详细结构。
❖右侧脊髓后索和外侧索同时损伤,主要 有什么感觉障碍?为什么?
❖一侧内囊损伤的典型表现是什么?为什 么?
❖ 损伤表现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
临床表现 肌张力 深反射 浅反射 肌萎缩 病理反射 瘫痪类型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增高
降低
亢进
消失
消失
消失
不明显
明显


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指除锥体系以外的其他躯体运动 传导通路。作用为调节运动。 ➢纹状体—苍白球系 ➢皮质脑桥—小脑系

2019系统解剖学10传导路.ppt

2019系统解剖学10传导路.ppt
pathways of nervous system 1.感觉传导通路 the sensory pathways
感受器→数级神经元→大脑皮质或 receptor 皮质下中枢 2.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大脑皮质或 →数级神经元→效应器 皮质下中枢 effector
the sensory (ascending) pathways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上辐射(内囊后肢)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丘脑腹后内侧核
对 侧 三叉丘系
三叉N脊束核 三叉N脊束 三叉N根 三叉N节 三叉N 头面部皮肤粘膜感受器
中脑 脑桥
延髓
感受器
脊髓
视觉visual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两侧距状沟两侧皮质 两侧视辐射(内囊后肢)
锥体外系和锥体系 与动作的关系
动作 类型 时相 锥体外系 平衡、姿势 习惯性动作 准备和维持 锥体系 精细动作 发动
锥体外系是锥体系作用的前提 受锥体系的管理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交叉
第二级N元
两侧外侧膝状体 两侧视束 视交叉 视N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外 侧 膝 状 体
睫 状 N 节
中枢突 视网膜双极细胞中枢突 第一级N元 视网膜双极细胞 周围突 视网膜双极细胞周围突 视锥、杆细胞 感受器
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reflexes通路
光 线 两侧 视束 两侧 上丘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 视 交叉 N 顶盖 前区 双极细胞 周围突 节 细胞 两侧动 眼N副核 两侧睫 状短N 双极 细胞 双极细胞 中枢突 两侧 动眼N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白 质 前 连 合

《传导路》ppt课件

《传导路》ppt课件

视 觉 传 导 通 路
A
A BB
D
D
D
C
C
E
E
损伤表现
1、视神经---一侧眼球全盲 2、视交叉中部---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3、一侧视交叉外侧部----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4、一侧视束以后----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
(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 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两侧瞳孔缩小
皮质纹状体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躯体运动、 大 感觉区 —————————→ 新纹状体 脑

苍球
质 额叶躯体 运动区
腹前核、 内囊 背侧丘脑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二)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自尾状核和壳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
纤维返回尾状核和壳。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 当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Parkin 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传导运动冲动第二节运动传导通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锥体束脑神经运动核一锥体系锥体束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的锥体细胞以及位于额顶叶部分区域的锥体细胞的轴突共同组成躯干肌四肢肌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锥体细胞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一皮质脊髓束延髓脑桥基底部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皮质核束咀嚼肌面部表情肌咽喉肌二皮质核束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副神经核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面神经核下半颊肌口轮匝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面神经核上瘫?面神经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舌下神经核下瘫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瘫痪痉挛性瘫痪肌萎缩不明显明显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二锥体外系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纹状体纤维纹状体苍白球纤维腹外侧核苍白球丘脑纤维躯体运动感觉区新纹状体苍白球内囊背侧丘脑额叶躯体运动区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传出N元链。 换N元以前。
成 下运动N元: 位于脑N运动核、前角的N元。
换N元后 效应器。 (含N核、前角)
·
20
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支配躯干

四肢随意运动的
锥体系:
NF束。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支配头面
部随意运动的NF束。
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下行NF束。
(锥体系以外的下行通路)。
4、走行部位不同。
5、投射部位相同。
歌诀: 三元两换一交叉, 深、浅交叉面不同;
行于内囊后肢内· , 定位诊断抓要点。15
·
16
·
17
·
18
·
19
第二节 运 动 传 导 通 路
运动传导路: 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
效应器的神经联系。
(大脑皮质兴奋 效应器 )
组 上运动N元: 大脑皮质 脑N运动核、前角
交叉平面不同。
3、颈以下深感觉:传入脊髓后在同侧后索上升,
延髓换N元
交叉上升。
4、颈以下浅感觉: 传入脊髓后在同侧后角,
换N元 立即交· 叉到对侧前侧索上升7 。
二、特殊感觉传导通路:
1、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 视锥C 双极C
感光C 视杆C
视N 鼻叉
视束
交叉 颞不叉
节C 视N 外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 视辐射
效应器之间的路径。
感觉传导路: 感觉器 周围N 脊髓
脑干 间 脑 内 囊 大脑皮质。
(感觉器
大脑皮质)
运动传导路: 大脑皮质 内 囊 脑 干
脊髓
周围N 效应器。
(大·脑皮质
效应器2 )
中枢N通路: 多个N元以突触相连成的N元链。
1、分功 每条N通路只传导特定N冲动。
特点 2、定向性: 单向传导N冲动。
(三)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路:
头面部痛
三叉N半月节 三叉脊束核
温触压觉
感 受 器 周围支 中央支 三叉脑桥核
换N元后交叉 丘 脑
三叉丘系
换N元
·
内囊后肢 丘皮束
中央 后回 下部。
6
浅、深感觉传导路的特点分析: “ 3、2、1 ”。
三级N元 、
1、抓住三个共同点: 交叉传递、
经过内囊。
2、注意一个区别:
3)经过内囊。
3、皮质脊髓束损伤后瘫痪特点:
1)交叉前损伤:
对侧瘫痪。
交叉后损伤:
同侧瘫痪。
2)上运动N元损伤: 硬瘫。 下运动N元损伤: 软瘫。
“软硬分上下· 、左右看交叉”23
二、皮质核束:
(皮质脑干束)
皮质核束
经内囊膝部
1、中央前回下
1/3锥体C :
下降中部分交叉 (中桥延)
脑干运动核
表情肌、眼外;
换N元后交叉 丘 脑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内侧丘系
换N元 丘皮束 旁中央小 (丘·脑中央辐射)叶后部4。
(二)颈以下痛温觉和粗略触觉传导路:
躯干四肢皮肤
脊N节
脊髓后角
痛温觉粗略
触觉感受器 周围支 中央支 立即交叉
脊髓丘脑侧束 (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粗略触觉)
丘脑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换N元 丘皮束 旁中央小 (丘·脑中央辐射) 叶后部5 。
枕叶距状沟上下皮质。
(视区、17区)
·
8
2、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 双极C (Corti)
螺旋N节
耳蜗N核
部分交叉 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 听辐 射
·
颞横回
(41、42听区)
9
临床应用解剖学要点:
1、损伤视N:
全盲。
2、损伤视交叉中部: 双颞侧视野偏盲。
视野范围变窄。
3、损伤视束、外侧膝状体、内囊、视辐射:
小脑下脚: 小脑
平衡调节。
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迷走背核、疑核。
临床:损伤受剌激 · 眩晕、呕吐、恶心1。4
小结: 四肢、躯干深、浅感觉传导路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1、都有三级N元 。
1、感受器部位不同。
2、第1、3级N元位置相同 2、第二级N元位置不同。
3、都是交叉传递。
3、交叉平面不同。
4、都经过内囊。
3、同功能N元组成一个
传导束。
浅感觉: 皮肤痛、温度、粗触觉。
感 一般 深感觉: (本体觉)肌、腱、关节
位置觉、运动觉、精细

视觉: 触觉(辩别两点粗细)。
特殊 听觉: ·
3
一、一般感觉传导通路:
(意识性)。
(一)颈以下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肌腱
脊N节
薄楔束核
关节本体感受器
精细触压觉
周围支 中央支 延髓
角膜
感受器 眼支
脑桥
面N核
眼轮
面N
眼脸闭合。
脑桥
匝肌
临 床 应 用 1)视N受损: 患侧对光反射消失。
解剖学要点 :
腱侧患侧瞳孔缩小。
2)角膜反· 射消失: 昏迷、病1危3 。
3、平衡觉传导通路:
壶腹嵴、球
前庭节 前庭核
椭园囊斑
动、滑、外展N核。完成眼肌
内侧纵束: 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副N核 完成转眼头协调运动。
咀嚼肌、舌内外肌;
下运动N元
咽肌、喉肌。
·
24
1)上下两级N元。
2)部分交叉、部分不交叉。
2、特点: 3)经过内囊。
4)脑N核大部分受双侧支配。
少数受对侧(单侧)支配。
(1)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的N核:
Ⅲ动眼N核、Ⅳ滑车N核、Ⅴ三叉N运动核、
Ⅵ外展N核、Ⅺ、副N、Ⅶ面N核上部、
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4、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若一侧通路在外
侧丘系以上受损: 不产生明显症状。
5、损伤耳蜗N、内耳· 、中耳: 听觉障1碍0 。
三、临床常用的反射通路: 1、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强光
视网膜
视N
视交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侧视束(同、对侧)
中脑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N副交感N核
动眼N
睫状N节
节后NF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同时缩小 。
·
11
临床应用解剖学要点:
1、视N受损伤:
光照患侧眼瞳孔: 两侧瞳孔均不缩小。
光照健侧眼瞳孔 两侧瞳孔光反射存在。
患侧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健侧 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
2、动眼N损伤:
无论光照哪一侧瞳孔 。
患侧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都消失。
健侧 直接、· 间接对光反射都存在12 。
2、角膜反射通路: 三叉半月节 三叉感觉核
功能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21动。
一、皮质脊髓束: 锥体C
皮质脊髓束
1、中央前回上2/3
旁中央小叶前部 :
经内囊后肢(经中桥延脑)
延髓下端 皮质脊髓侧束(9/10交叉)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1/10暂不交叉)
躯干四肢
脊髓前角·
骨 胳 肌。22
1)上下两级N元。 “2、1、1”
2、走行特点: 2)交叉支配 锥体交叉。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 觉 传 导 通 路
什么是传导路:
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
感受器
大脑 (上行传导通路)
效应器
皮质 (下行传导通路)
总体上说: 反射弧组成的传入和传出部。
反射通路: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层的上、
下行传导通路 反射通路。
·
1
传导通路: 由特定的N元通过突触连成的N元
链,联系大脑皮层与感受器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