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叶类中药
中药材加工学7-11章

第七章人参的加工技术第二节人参加工的原理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人参加工目的:在于清洁药材;防止人参在贮藏中的虫蛀和霉烂变质;通过加热处理和干燥杀灭或抑制酶的活性,防止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等成分的水解,以保持药效,防止淀粉酶使人参中的淀粉发生自溶现象与酶解糖化,保持人参性状饱满坚实,防止干瘪抽沟。
加工品分为白参和红参两类。
人参加工对有效成分的影响1、人参皂苷成分变化;2、麦芽糖和氨基化合物变化;3、聚乙炔醇类成分变化;4、甘油糖苷酯和甾醇苷脂肪酸酯类变化;5、个别氨基酸成分的变化人参加工对药理作用的影响①红参与白参都具有轻度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抗凝血酶,抗血栓作用以及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化作用,其强度红参大于白参。
②红参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强于白参。
③红参比白参有较强的抗肝损害作用。
④红参的抗衰老作用优于白参。
⑤红参的抗肿瘤活性优于白参。
⑥红参作为滋补保健药物较白参给为安全。
第三节影响人参加工的产量与质量的因素一、不同采收期对成品人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1)不同生育年龄与人参皂苷含量的关系。
人参皂苷在人参中的积累是随人参生育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所以人参最宜采收年限应在第五年的夏末。
(2)不同生育期对成品参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8月末至9月初进行人参采收,人参质量最好。
二、鲜人参加工前的贮藏条件对成品参质量与产量的影响三、全须加工和下须加工对红参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全须加工不仅可以保证红参的质量而且也提高做货成品率,即提高产量。
四、不同栽培方式对加工红参质量与产量的影响实行45度的斜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涝抗旱,营养充分,艼帽长得小。
能提高产量和质量第四节人参的加工技术红参的加工技术主要流程1.浸润(直接浸润和喷淋浸润)2.清洗(人工清洗和机器清洗)3.刷参4.分级(按大小分级)(边条红参、普通红参、全须生晒参、普通生晒参、糖参)5.精洗6.蒸制7.烘干8.干燥9.打潮10.下须11.低温烘干12.分级13.包装。
中药知识_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一章 止血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一章止血药功效:制止机体内外出血。
适用: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四类。
止血药一、凉血止血: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二、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三、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藕节四、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了解:景天三七、鸡冠花、紫珠叶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主治病证】(1)血热尿血、血淋、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外伤出血。
(2)热毒痈肿。
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病证】(1)血热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病证】(1)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祛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病证】(1)各种出血证。
(2)肺热咳喘痰多。
(3)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烫伤(外用)。
白茅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1)血热衄血、咳血、吐血及尿血。
(2)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3)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苎麻根【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主治病证】(1)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三七兼补虚而强体,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兼体虚者更宜。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证】(1)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3)胸腹刺痛。
茜草【功效】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主治病证】(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2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紫花地丁(附:苦地丁)【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主根长圆锥形,淡黄棕色。
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上部具明显狭翅。
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
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2.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具角质短线纹。
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药材以根、叶、花、果齐全,叶灰绿色,花紫色,根黄,味微苦者为佳。
【附药】苦地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地丁草的干燥全草。
药材性状:主根圆锥形,表面棕黄色。
茎细,多分枝,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具5纵棱,质软,断面中空。
叶多皱缩破碎,暗绿色或灰绿色。
完整叶片二至三回羽状全裂。
花少见,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
蒴果扁长椭圆形,呈荚果状。
种子扁心形,黑色,有色泽。
气微,味苦。
金钱草*(附:广金钱草)【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
【产地】主产于四川省。
【化学成分】①黄酮类:如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素等。
②酚性成分。
③甾醇。
④氨基酸。
⑤鞣质。
⑥挥发油。
⑦胆碱。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
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
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
5-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药用植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形态特征:
1、草本,常具乳汁。
后生花被亚纲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K(5)C(5)A5,(5)G(2-5:2-5:∞)
2、单叶互生或对生,稀轮生,无托叶。
3、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单生或成聚伞、总状、圆锥花序;萼常5裂,宿存; 花冠钟状或管状,5裂,稀二唇形;雄蕊5,与花冠裂片同数而互生,花丝分离,花 药聚合成管状或分离;子房下位或半下位,2~5心皮合生成2~5室,中轴胎座,胚 珠多数;花柱圆柱状,柱头 2-5裂。
《 5-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分布:
本科共113属,70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32属,约155种,各地都有分布。已知药用21属,90种。
化学成分:
本科植物主要活性成分为四环三萜类葫芦烷型皂苷,如葫芦素, 有抗癌活性。此外还有特殊活性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如天花粉毒 蛋白具有引产的作用。
• 5、浆果密集生于花序轴上。
《 5-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花小,两性或单性,成 肉穗花序,外具绿色或 彩色的佛焰苞片;
雄花群
花同株时,雄花通常生于 肉穗花序上部,雌花生于 下部,中部中性花。
雌花群
雄蕊
浆果
白掌
《 5-药用植物学-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新 》
红掌
海芋
分布:
本科约100属,3500余种,主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26属,181种,多数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已知药用22属,106种 。
管状花亚科 Tubuliflorae
(茵陈蒿)绵茵陈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全草入药,有清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大蓟【来源】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
气微,味淡。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药材以色灰绿、叶多者为佳。
蒲公英【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化学成分】含蒲公英甾醇、咖啡酸、胆碱、菊糖、果胶等。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
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
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
有的可见多数具日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
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叶表面观:①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
②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
③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
④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
⑤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根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棕色。
②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
③形成层成环。
④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
⑤薄壁细胞含菊糖。
【质量评价】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咖啡酸均不得少于0.020%。
淡竹叶【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
叶鞘开裂。
叶片披针形,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
执业药师 中药鉴定学11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一、概述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或地上部分,这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药用地上部分的如益母草、广藿香等;有的药用为地上茎,如肉苁蓉;有的药用草质茎,如麻黄。
二、药材重点内容介绍1.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采收加工:秋季割取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性状鉴别:“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常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为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有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微反曲。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
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两棱线间有下陷气孔。
②棱线处有非木化的下皮纤维束。
③皮层较宽,纤维成束散在。
④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
⑤外韧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呈三角状。
⑥髓部薄壁细胞含棕红色块状物,环髓纤维偶见。
⑦本品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壁均有多数细小草酸钙方晶或砂晶。
中麻黄:形成层环类三角形,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形成层环类圆形,无环髓纤维。
粉末草麻黄:棕色或绿色。
①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外壁布满颗粒状细小晶体;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极厚,呈不规则条块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
②纤维木化或非本化,狭长,壁厚,胞腔不明显,壁上附有众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
③棕红色块状物不规则形。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药用植物学课件15第十一章单子叶

薏苡 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种仁:薏苡仁
功效: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天南星科 Araceae
♂P0A(1~∞),(∞),1~8,∞;♀P0G1~∞:1~∞; ﹡P4~6A4~6G1~∞:1 ~∞
主要特征:
1.草本 ; 2.常具块茎或根状茎; 3.叶基生或茎生,单叶或复叶,基部常具膜质叶鞘,
为三出复叶,基生 3.佛焰苞绿色,雄花与雌花之间为不育
部分,附属体鼠尾状,伸出佛焰苞外 块茎:半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根状茎:石菖蒲
功效:开窍安神、化湿和胃
石槲:益胃生津, 滋阴清热。
“救命仙草”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是我国最珍贵的中药材之 一,被尊列为“中华九大仙 草”(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两 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 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 珠、冬虫夏草)之首,素有“药 中黄金”之美称。
1、滋养阴津:善于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诸 症。
鳞茎:川贝母(松贝)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Ker-Gawl.
块根:麦冬
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
天门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
块根:天冬 功效:清肺降火、滋阴润燥
百合科 Liliaceae
1、镇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 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 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 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2、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 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 89.44%和86.87%。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 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3、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 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 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 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 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 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 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 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日本用天麻注射 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叶类中药叶类(folia,folium)中药是以药用植物的叶入药的药材的总称。
大多采自双子叶植物的叶,其入药部位多数为完整而成熟(folium)的叶,如枇杷叶、大青叶、罗布麻叶、桉叶等;少数为嫩叶,如苦竹叶;也有带嫩枝(cacumen)的,如侧柏叶;有的为带叶的枝梢,如颠茄叶。
多数以单叶入药;少数为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
一、性状鉴别叶类中药的鉴定,首先应观察大多数的叶子的色泽及形态,是完整的,是破碎的;是单叶,是复叶的小叶;是平展的,还是皱缩的;以及有无茎枝或叶轴等。
由于叶类药材大多是干燥品,且叶片较薄,容易皱缩、破碎,故鉴定时应该选择完整的、有代表性的样品来观察。
观察时常需将样品浸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展开。
必要时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
◆一般叶类药材的性状鉴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组成单叶还是复叶。
②形状包括叶片外形、叶缘、叶尖、叶基、叶脉、叶柄的有无、长短及叶鞘的情况等。
③大小选择大、中、小叶片分别测量其长度及宽度。
④表面特征包括叶片上下表面的颜色、光泽、质地、光滑程度、毛茸情况、腺点或其它色点。
有时需对光观察,看有无油点(透明点)或灰色斑点(草酸钙结晶)等。
⑤气味可揉搓或热水浸泡进行。
二、显微鉴别叶类中药的显微鉴别主要是组织观察(横切片)、表面制片及粉末制片。
181(一)组织特征叶片的组织构造主要分表皮系统(epidermis)、叶肉组织(mesophyll)和叶脉(vein)三个部分。
(1)表皮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
在横切面中,表皮细胞多排列紧密,呈扁平的长方形或方形,多为1层细胞,有的叶表皮为多层细胞,称为复表皮,如夹竹桃叶。
表皮细胞的外壁较厚,通常有角质层,呈波状、放射状、点状及条状等不同的纹理。
有时可见到毛茸及气孔。
单子叶禾木科植物的叶上表皮细胞中有较大的“运动细胞”,如淡竹叶。
特别要注意表皮细胞中是否含有后含物及后含物的种类,如桑叶中的葡萄状钟乳体、穿心莲叶中的螺旋状钟乳体、薄荷叶中的簇状橙皮苷结晶、番泻叶中的黏液质等。
表皮细胞中一般不含叶绿体。
(2)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
含叶绿体。
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称为异面叶或两面叶。
如枇杷叶、薄荷叶等。
也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这种叶称为等面叶。
如罗布麻叶、桉叶、番泻叶等。
栅栏组织通常由1列至数列长圆柱形的细胞组成,细胞的长轴与表皮垂直,如大青叶、枇杷叶的栅栏组织为3~4列、洋地黄叶的栅栏组织多为1列、罗布麻叶上表面栅栏组织多为2列,下面多为1列。
观察时注意栅栏组织的细胞列数、与海绵组织是否易区分、是否通过主脉、是否含有后含物等,一般栅栏组织是不通过主脉的,但有一些药材较特殊,栅栏组织通过主脉,如番泻叶、穿心莲叶等。
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有时有侧脉维管束分布。
观察时注意是等面叶还是异面叶(两面叶);细胞内是否含有钟乳体、草酸钙结晶、182橙皮苷结晶、色素;有无分泌细胞,如油细胞、黏液细胞、油室、间隙腺毛、乳汁管;有无异型细胞、厚壁细胞(石细胞)存在。
它们的颜色、形状、分布都是非常重要的鉴别特征。
(3)叶脉叶脉是叶片中的维管束。
维管束在叶片横切面中的排列方式常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除注意其排列方式外,还应注意观察维管束的类型;中柱鞘厚壁组织的有无及其分布、形状;中脉上、下表皮内方有无厚角组织分布;栅栏组织是否通过主脉等。
一般中脉维管束为1个外韧型维管束(番泻叶),但也有多个的(大青叶)。
木质部位于上方(向茎面),排列成槽状或新月形至半月形;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下方(背茎面),为外韧型维管束,与茎中维管束类型相似。
(二)表皮特征(表面制片)通过撕取叶的上表皮或下表皮制做表皮片。
表皮细胞一般为1层扁平的长方形、多边形或波状不规则细胞,彼此嵌合,排列紧密。
注意观察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纹理,垂周壁的弯曲及增厚情况(波状、平直或念珠状);毛茸的种类(腺毛、腺鳞或非腺毛)、长度、组成毛茸的细胞数、形状、分布及毛茸表面的光滑度、木化程度等;气孔的类型、分布等特征。
(三)显微常数测定在叶类中药的鉴别中,常见的显微常数有栅表比(palisade ratio)、气孔数(stomatal number)、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脉端数等,这些显微常数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特别是一些同属不同种药材的鉴别,因而在叶类药材中具有较重要的鉴别意义。
1831.栅表比栅表比是指叶片的1个表皮细胞下的栅栏细胞的平均数目。
一般“栅表比”在同种植物中是比较恒定的,用来区分同属不同种的药材。
(一般测四个表皮细胞,测5次求平均数)2.气孔数及气孔指数气孔数(stomatal number)是指每平方毫米叶表皮面积上的气孔数目。
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是指叶片单位面积上表皮细胞与气孔总数中气孔数所占的百分比。
同种植物叶子的气孔数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气孔指数则较恒定,常用来鉴别形态相似的叶类中药。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3.脉岛数脉岛数是指叶片每平方毫米中脉岛的数目。
脉岛是指细小的叶脉把叶肉组织分成的许多小块。
脉岛数在同种植物中也是固定的,不会因植物生长的年龄和叶片的大小变化。
4.脉端数脉端数是指叶的完全游离小脉或小脉的分枝未端数。
(四)粉末特征叶类中药粉末显微鉴定一般应注意下列特点。
①表皮细胞:注意其细胞的形状、大小、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增厚情况、突起等;②气孔:注意其形状、大小、型式、保卫细胞等;184③毛茸:★非腺毛(nonglan-dular hair)应注意其细胞的数目、形状、大小、细胞壁的厚薄,木化程度及疣状突起等;★腺毛(glandu-lar hair)应注意头部的形状、大小、细胞的数目及排列情况、内含物,柄的细胞数目及排列状态等;④厚壁组织:纤维(fiber)常存在于叶脉碎片中,有的为晶纤维(crystal fiber),如番泻叶等,石细胞较少见;⑤叶肉组织如有栅状细胞存在,应注意其列数,有无晶细胞层,是否有特异细胞等;⑥分泌组织;注意分泌组织的有无及其类型。
185大青叶 Folium Isatidis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为“蓝实”。
《名医别录》中始用大青叶之名。
菘蓝一名最早见于《新修本草》。
苏恭谓:“蓝有数种,陶氏所说乃是菘蓝,其汁为淀甚青者”。
其根为药材板蓝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叶。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
主根深长,圆柱形,稍弯曲,外皮灰黄色。
茎直立,高40~100cm,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光滑无毛。
单叶互生,基生叶较大,有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有时呈不规则齿裂;茎生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下部叶较大,向上渐小,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抱茎,全缘。
复总状花序生于枝端,花梗细长,花黄色;萼片4,绿色;花瓣4,倒卵形;雄蕊6,四强;雌蕊1。
【产地】各地均有栽培。
主产于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鉴别】1.药材多卷缩,有的破碎。
2.完整叶片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先端钝圆,全缘或微波状,基部渐狭下延成翼状叶柄,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上表面暗灰绿色,有时可见色较深、微突起的小点;叶脉于叶背较明显。
3.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186以叶大,色暗灰绿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叶横切面:①上下表皮均为1列切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②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分。
(等面叶)③主脉维管束4~9个,中间1个较大,均为外韧型;且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分布有厚壁组织。
④薄壁组织中分布含芥子酶的类圆形分泌细胞,直径10~40µm,略小于周围的薄壁细胞,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粉末:绿褐色。
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②气孔下表皮较多,不等式,可见2~3个气孔聚集,具共同的副卫细胞,副卫细胞3~4个。
③蓝色的靛蓝结晶,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常聚集成堆,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有时存在于表皮细胞中。
此外,可见橙皮苷样结晶、厚角细胞及螺纹、网纹导管等。
【成分】鲜叶含菘蓝苷(大青素B,)约1%、靛玉红、色胺酮、β-谷甾醇等成分。
其中菘蓝苷易被弱碱或酶(isatase)水解,生成吲哚醇,继而氧化成靛蓝(indigo)。
全植物中含芸苔葡萄糖硫苷(芥苷,glucobrassicin)、新芸苔葡萄糖硫苷(新芥苷,neoglucobrassicin)、l-磺基芸苔葡萄糖硫苷(l-磺基芥187苷,l-supho-3-indolylmethyl glucosinolate)、游离的吲哚醇(indoxyl)及多种氨基酸等。
【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法取本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镜检可见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荧光法取本品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呈现蓝色荧光。
3.薄层色谱法取本品粉未0.5g,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靛蓝、靛玉红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板上,以苯-三氯甲烷-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斑点。
【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靛玉红的含量。
本品含靛玉红(C16H10N2O2)不得少于0.020%。
【功效】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附注】 1.商品“大青叶”还来源于以下3种,功效与菘蓝叶类同。
(1)蓼大青: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干燥叶《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作为蓼大青叶收载。
主产于河北安国、山东、辽宁、山西等地。
叶多皱缩、破碎,蓝绿色或黑蓝色。
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
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
叶肉组织为异面叶型,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由2~3列细胞组成,细胞短柱状;叶肉细胞中含大型草酸钙簇晶和多数蓝色至蓝黑色188色素。
粉末中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气孔多为平轴式,少数为不等式;腺毛头部为4~8个细胞,柄2个细胞并列或多细胞并成多列;非腺毛多列性,壁厚、木化,有纹孔;草酸钙簇晶多,直径约12~80μm,叶肉组织中含许多蓝色至蓝黑色色素颗粒。
全草也含靛苷(indican)、靛玉红(indirubin)、靛蓝(indigo)、色胺酮(tryptanthrin)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