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度相对密度计算
相对密度和压实度对应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相对密度和压实度对应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相对密度和压实度是土壤力学中重要的指标,用于描述土壤颗粒之间的紧密程度和固结状态。
相对密度可以通过比较实际密度与最大单一颗粒密度之间的差异来计算,而压实度则是指土壤在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压实过程后所达到的密实程度。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相对密度和压实度进行探讨:概念解释与定义、相对密度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相对密度和压实度这两个关键概念,深入理解它们在土壤工程中的作用与应用。
通过研究相关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分析工程中的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相对密度和压实度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2. 相对密度和压实度2.1 相对密度的概念相对密度是土壤颗粒间隙中固体颗粒占据的比例,是衡量土壤密实程度的指标。
通常用无因次数值表示,范围在0到1之间。
相对密度越高,表示土壤的颗粒排列更加紧密,空隙较少。
2.2 压实度的定义压实度是指土壤在施加压力时经过振实或压实处理后的变形性质。
它衡量了土壤抵押能力以及抵押后恢复能力的能力。
压实度越高,表示土壤越具有抵押和承载荷载能力。
2.3 相对密度与压实度之间的关系相对密度和压实度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当土壤处于低相对密度状态时,颗粒之间存在大量空隙,容易被振碎或受到外部荷载影响而发生变形。
而当土壤处于高相对密度状态时,颗粒之间紧密排列,空隙减少,导致较好的抵押和承载能力。
因此,可以认为相对密度越高,压实度也会相应提高。
然而,相对密度和压实度并非完全一致。
相对密度主要考虑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紧密程度,而压实度则同时考虑了土壤的变形性质,在施工过程中经历振实或压实处理。
因此,在具体的工程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两者指标,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上是关于相对密度和压实度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介绍。
干密度、压实度[整理]
![干密度、压实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aed8c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6.png)
干密度干密度(dry density)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
干密度反映了土的孔隙比,因而可用以计算土的孔隙率,它往往通过土的密度及含水率计算得来,但也可以实测。
土的干密度一般常在1.4~1.7 g/cm3。
在工程上常把干密度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土方填筑时,常以土的(干密度)来控制土的夯实标准。
干密度的计算方式先算出土的湿密度,然后除以(1+w)其中w是含水率比如通过计算土的含水率是8%,那么就用湿密度除以(1+0.08)压实度压实度(degree of compaction) (原:指的是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压实度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检测的关键指标之一,表征现场压实后的密度状况,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
对于路基本、路面半刚性基层及粒料类柔性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工地上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实验所得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对沥青面层、沥青稳定基层而言,压实度是指现场达到的密度与室内标准密度的比值。
压实度简介压实度又称夯实度。
压实度的测定主要包括室内标准密度(最大干密度)确定和现场密度试验。
(选于《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组织编写)压实度是填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
先取压实前的土样送试验室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此为试样干密度。
再取由击打实试验后所得的试样最大干密度,用实际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实际压实度。
用此数与标准规定的压实度比较,即可知道土的压实程度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
影响路基压实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填料(填料的粒径)、含水量、每层压实厚度、压实机具、碾压遍数等。
压实度检测方法通过试验比较,压实后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灌砂法,饱水时用环刀法是可行的,但如何获得砂的最大干密度ρdmax,即检测标准是关键。
沥青路面压实度全自动计算方法

压实度标准值K0(%): 98 S = 0.49 小于K0-1的点数m = 0
n =3
k = 99.0 K=k-Stа /√n = 98.1
tа /√n = 1.686
合格率(n-m)÷n×100% = 100.0
K 结论:
于K0
试验:
计算:
校核:
2.43 2.4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水中质量 (g)
689.9 7 1169.9
毛体积 密度 (g/cm3)
2.403 2.420 2.410
路面 吸水率 密实度 (%) (%)
0.4 0.4 0.4 98.6 99.3 98.9
K61+900 距中6.0m K62+010 距中9.0m K64+450 距中4.0m
湖南省洞口至新宁高速公路
CY412
沥青路面密度试验记录表(钻芯法)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试验单位 起止桩号
混合料配合比
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长沙中核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洞新高速公路LM3合同段工地试验室 K61+800-K62+100左幅
1#:2#:3#:4#:5#:6#:矿粉=25:11:15:14:16:17:2.0
合同号: LM3 编 号:
2013年6月26日
试验日期
混合料种类 AC-25C 水温(℃)
25.0
3
标准试件密度
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2.437 2.556
g/cm3
水密度(g/cm ) 表干法
0.9971
钻芯取样桩号及位置
芯样厚度 空气中 (cm) 质量 (g)
D-24.2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记录(蜡封法、水中重法)

试验:
计算:
复核:
日期:
rf=ma/[mp-mc-(mp-ma)/rp]
D-24.2 (自/抽)检: mm,高度h= mm
石蜡对水的相对密度rp(常温下)T0707-2000 重物的质量 在空中 mg(g) 在水中 m1g(g) 蜡封后重物的质量 在空中 md(g) 在水中 m1d(g) 石蜡对水的 相对密度 rp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rf(蜡封法) 试件的空 中质量 ma(g) 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件的质量 在空中 mp(g) 在水中 mc(g)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记录(蜡封法、水中重法)
建设项目: 合同号: 施工路段: 结构层名称: 取样桩号: 标准密度ρ 0= (g/cm3)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试件尺寸:直径d= 试验日期: 备注 试件毛体 试件毛体积 积密度 在常温下石蜡对水的相对 相对密度 ρ f=rf×ρω 密度rp=(md-mg)/ rf [(md-mg)-(m1d-m1g)] 毛体积相对密度
常温下水的密度 ρ ω =1g/cm3 水中重法T0706-2000 干燥试件的空中质量 ma(g) 试件的水中质量 mω(g) 常温下水 的密度 ρ ω (g/cm3) 1.0 试件的密度 表观相对密度 ra=ma/(ma-mω) 表观密度(视密度) ρ a=ra× ρ ω 备注:T0706-2000(水中重法)及 T0707-2000(蜡封法)计算理论最大相 对密度有空隙率、沥青的体积百分率、 矿料间隙率、粗集料骨架间隙率、沥青 饱和度等各项体积指标及压实度。
压实度和相对密度的关系_概述及解释说明

压实度和相对密度的关系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压实度和相对密度是土壤力学性质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对于土壤的工程行为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
压实度是指土壤颗粒之间充填和紧密程度的度量,相对密度则是指土壤实际密度与最大可能密度之间的比值。
研究压实度和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结构、变形特性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行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压实度和相对密度的关系:首先,我们将解释压实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及其定义;然后,我们将讨论影响压实度和相对密度的因素,包括土壤类型、水含量和含水率以及施工方法和设备选择;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测量压实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土壤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与意义;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并分析压实度和相对密度关系,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或提出问题等。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阐述压实度和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土壤工程行为和设计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压实度和相对密度,我们可以提高土壤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文还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促使更多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推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 压实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解释:2.1 压实度的定义:压实度是指土壤在施加一定荷载后,由于颗粒间接触而产生互相排斥和变形的能力。
它是衡量土壤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在土壤基础工程、道路工程和地基处理等领域。
压实度可以描述土壤的密实程度,是通过比较原始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经过压实处理后体积之间的差异来评估。
2.2 相对密度的定义:相对密度也被称为容重或坚固性指标,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空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相对密度主要反映了土壤颗粒排列紧密程度的一个参数。
它可以直接测量或通过计算得到,是评估土壤压缩性、承载力等性质的重要依据。
2.3 压实度和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压实度和相对密度都是衡量土壤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压实度试验记录(灌水法)

0.68
10.0
5.1
706.5
3461.85
5954.3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2 4# 5#
0.67
10.0
4.8
706.5
3673.80
6355.67
1.73 1# 1#
0.68
10.0
4.9
706.5
3603.15
6161.39
1.71 3# 1#
0.64
10.0
5.0
706.5
3532.50
6040.58
最优含水率ω opt(%)
1.81 湿 桩号 密 度
1.3
储水筒水位 储水筒断 试坑体积 试样质量 湿密度ρ (cm) 面积A w 3 3 V p(cm ) m p(g) 0(g/cm ) 初始H 1 终止H 2 (cm2) 10.0 4.9 706.5 3603.15 6233.45 1.73
盒+湿 盒+干 干样质 平均含水 干密度ρ 盒 水质量 盒质量 含水量 量ω 样质量 样质量 量 3 号 (g) (g) (%) (%) d(g/cm ) (g) (g) (g)
压实度检测记录
工程名称: 代表部位:
最大干密度ρ 技术指标
d.max(g/cm 3
试验方法: 土样种类:
) 最小干密度ρ
d.min(g/cm 3
灌水法 砂土
)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单位:内蒙古绰勒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试样最大粒径(mm) 20 含 水 量 设计相对密度Dr.ds ≥0.65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 (Dr.ds)
4# 4# 4# 61.90 61.27 61.20 62.84 62.01 66.85 63.16 61.54 62.66 65.15 64.48 66.01 59.23 58.76 58.43 60.11 59.23 63.81 60.37 58.78 59.96 62.31 61.64 62.93 2.67 2.51 2.77 2.73 2.78 3.04 2.79 2.76 2.70 2.84 2.84 3.08 23.15 23.15 23.15 23.15 22.85 23.71 23.71 22.42 23.71 23.15 23.15 22.85 36.08 35.61 35.28 36.96 36.38 40.10 36.66 36.36 36.25 39.16 38.49 40.08 7.39 7.05 7.86 7.38 7.64 7.57 7.62 7.59 7.46 7.26 7.39 7.68 7.54 1.61 7.36 1.59 7.61 1.59 7.61 1.61 7.62 1.60 7.22 1.61
土方路基压实度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检验

一、土方路基压实度的质量控制(一)、路基填料选择采用能被压实到规定密实度能形成稳定的填方路基的材料,不准使用沼泽土、淤泥、冻土、有机土及泥炭,及液限〉50和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同时土中不应含有草皮、树根等易腐朽物质,受条件限制采用黄土、膨胀土作填料时,必须经过处理满足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二)、填土材料的填前试验用于填筑的路基土施工前一定要完成下列试验:(1)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和液性指数;(2)颗粒大小分析试验:(3)含水量试验;(4)密度试验:(5)相对密度试验;(6)土的击实试验;(7)土的强度试验(CBR值),根据这些数据从理论上能够判定出土的种类,剔出不合格的土质。
通过土的重型击实试验,绘出填方用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以便确定各类型土的最大密度和达到最大干密度的最佳含水量。
(三)、试验段控制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确保土方工程达到规定的密度。
内容有:压实设备选择、压实工序、压实遍数、压路机的行走速度,以及确定填料的有效厚度。
在施工现场选择不低于200m的路线做为试验段.压实试验中,应详细记录各种已定的填筑材料的压实工序、压实设备类型,各种填筑材料的含水量界线、松方厚度和压实遍数、测量高程变化等参数,压实试验必须按规定达到密实度的要求为止.(四)、含水量的控制施工中首先做好路基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设施路堑施工土方含水量控制重点是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可开挖纵、横向渗水沟. 含水区路堑碾压不宜使用振动压路机振压,建议采用D75链轨与3Y15/18间隔稳压;必要时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以防止地下水位上升;土场内外挖纵、横渗水沟或采用无砂管降水,使土方含水量降低。
按粘土:砂土二1:3〜1: 1 :5d的比例掺拌填筑路堤,可提高混合土方的最佳含水量。
在路基上用铧犁及旋耕犁拌和晾晒土方,在短期内可显著降低土方含水量.压实与填筑分段分层循环进行,穿插组合,可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土方含水量并可尽快提供道路基层作业段.测定土方水分散失系数,可指导洒水、确定碾压作业段长度,减少二次洒水所造成的损失.(五)、土质的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可以花费最少的压实功,得到最好的压实效果.但不同的土质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可以归类到粉质低液限砂士,最佳含水量12 %〜16%。
浅析道路基层压实超密问题及措施

浅析道路基层压实超密问题及措施摘要:针对道路基层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压实度超密现象,系统分析了影响超密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路基层;压实超密;原因;措施引言压实度是沥青混凝土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一定的控制范围内,压实度越大沥青混凝土基层的强度越高、板体性和稳定性越好,控制压实度也就控制了水泥碎石基层的质量,进而保证了路面的使用品质。
但压实超密,有时压实度高达105%。
因此,从表面上看,密实度很大,实际上未达到应有的密实度,这一问题值得讨论。
一、工程实例说明(一)工程概况某国道路的改建工程全长25.5km,路面宽l0m,路面结构形式为3cm (AC-13I)改性沥青混凝土+4cm(AC-20I)沥青混凝土+15cm水泥稳定砂掺碎石上基层+15cm水泥稳定砂掺碎石下基层。
上基层配料比采用水泥:碎石:砂=5.0:67:33,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3.0MPa,下基层配料比采用水泥:碎石:砂=4.5:55:45,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2.0MPa。
(二)试验研究以下基层为例,在试验室中根据设计建议配料比,按规范要求做出试验标准配料比,即水泥:碎石:砂=4.5:45:55,最大干容重 2.30g/cm3,最佳含水量为6.2%,以此为基准做碎石含量分别为85%、75%、65%、55%、45%、35%、25%(砂的含量分别为15%、25%、35%、45%、55%、65%、75%)的击实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绘制曲线如图1,图2:图1碎石含量与最大干容重Pd的关系曲线图2碎石含量与7d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集料中碎石含量的增加,最大干容重逐渐增大,当碎石含量增至47%时,最大干容重增大幅度减缓;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加从55%—75%的范围内增大幅度较大,两头增幅较缓。
(三)超密现象分析1.如果在压实度超密的检测结果中出现普遍超密的现象,就需要对使用的最大干容重进行检查,查看其是否准确,或者是标准砂、灌砂筒的标定是否复合规定的要求,如果检查发现没有达到标准,不准确或者不规范,就要重新进行试验来确定最大干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