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密度试验报告表格

合集下载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数据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数据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数据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数据报告如下:
实验材料:砂。

试验方法与原理:
- 最大孔隙比: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约700g,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棍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

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1000ml的量筒中使其下端与筒底接触。

称取试样700g,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然后下放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

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ml。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后缓慢地转回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ml。

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 最小孔隙比:取代表性的试样约4kg,分3次倒入容器进行振击。

先取上述试样600-800g,倒入容器内,用振动叉以每分钟各150-200次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每分钟锤击30-60次,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

(一般击5-10min)。

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锤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进行后2次的装样、振动和锤击,第3次装样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最后1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土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容器内试样质量,准确至g,并记录试样体积,计算其最小孔。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CL-2014-807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报告编号:CL-2014-807 沥青物理性质试验(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报告编号:CL-2014-807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水煮法)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该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0.4%结论:经检测,该试样符合规范要求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该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0.8%结论:经检测,该试样符合规范要求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该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1.0%结论:经检测,该试样符合规范要求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游标卡尺法)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粗集料压碎值试验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矿粉试验报告工程名称:董集镇2014年农村公路网化提升暨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工程合同编号:CL-2014-807。

最新能力验证相对密度测定表格

最新能力验证相对密度测定表格
能力验证相对密度测定(比重瓶法)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样品来源
实验方法
所用仪器
天平: 水浴锅: 附温比重瓶:
实验流程
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量___ ℃水浴中浸0.5 h,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____℃,并用细滤条吸去支管标线上的试样,盖好小帽后取出,用滤纸将比重瓶外擦干,置于天平室精密称定;
再将试样倾出,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以下按“置于____℃水浴中浸0.5 h”起依法操作;
密度瓶内不能有气泡。
样品编号
比重瓶加液体试样的质量m2,g
比重瓶加水的质量 m1,g
比重瓶的质量 m0,g
相对密度d(____℃)
平均值
相对偏差%
计算公式
d相对=(m2-m0)/(m1-m0)
检验员:校对员:

水利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记录数据

水利粗粒土相对密度试验记录数据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 校核:
##### 480.5 19.2 4.0 19.5 4.1
481.5 482.0 481.7 18.5 3.8 18.0 3.7 3.8 1.92 2.08 1.43 0.82 ≥0.7 18.3 3.8
4.0 1.94 1.43 0.84 ≥0.7
检测依据:《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计算:
灌砂法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 工程部位 试验项目 相对密度报告编号: 序号 试 坑 体 积 1 2 3 4 5 6 干 密 度 7 8 9 10 11 12 相 对 密 度 13 14 15 备注 试验: 试坑灌砂质量 灌砂密度 试坑体积 试样湿砂质量 试样湿密度 试样湿砂质量 试样干砂质量 含水量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 干密度 最大干密度 最小干密度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设计值 砂砾石垫层相对密度 取样 部位 单位 g g∕cm3 cm3 g g g g g % % g∕cm3 g∕cm3 g∕cm3 / / 1 4238 1.46 2902.7 5713 1.97 500 481.1 18.9 3.9 4.0 1.89 2.08 1.43 0.78 ≥0.7 500 2 4532 1.46 3104.1 6265 2.02 500 500 3 4861 1.46 3329.5 6612 1.99 500 500 报告编号 试验编号 收样日期 试验日期 试验方法 灌砂法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报告-1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报告-1
JTJ 052-2000(T0603-1993)
G2008-C0001
路面工程 真空干燥器、天平、恒温水槽
秦皇岛(鹿牌)
沥青种类
试验单位
20±3℃室内
沥青产地 比 重 瓶 +试样质量 (g) 41.9003 42.8962 / / / / 比 重 瓶+ 试样+水质量 (g) 49.0132 50.4959 / / / / 单 值
1.053 1.054 1.055 / / / / / /
1.049 1.050 1.051 / / / / / /
结论:该沥青15℃密度为1.054g/cm ,:

验:
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记录
第 1 页 , 共 1 页 工程名称 试验编号: 2008C-AS0001 表式 LQ-061 委托编号 所用部位 试验设备
唐曹高速连接线工程 70#石油沥青 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 心
委托单位 试验规程 试验条件
粘稠沥青
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
沥青类型 试 验 度 比重瓶 的质量 (g) 24.8688 25.3396 / / / / / / / /
3
比 重 瓶 +水质量 (g) 48.2128 49.6457 / / / /
密度(g/cm )(15℃) 平 均
3
相对密度(25℃/25℃) 单 值 平 均
试验日期

(℃) 25 2008-5-13 25
2008cas0001lq061工程名称唐曹高速连接线工程委托单位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委托编号g2008c0001沥青种类70石油沥青试验规程jtj0522000t06031993所用部位路面工程试验单位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试验条件203室内试验设备真空干燥器天平恒温水槽沥青类型粘稠沥青沥青产地秦皇岛鹿牌试验日期比重瓶的质量15相对密度252520085132524868848212841900349013210531054104910502525339649645742896250495910551051

相对密度检测报告

相对密度检测报告

环刀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试样 最小干密 含水率 干密度 最大干密度 质量 度(g/cm (%) (g/cm³) (g/cm³) (g) ³)
相对密实度 (%) 0.61 0.63 0.62 0.61 0.61 0.61 0.61 0.61 0.61 0.65 0.65 0.66
桩号位置 5+417(高程86.23) 5+450(高程86.23) 5+483(高程86.23) 5+517(高程86.53) 5+550(高程86.53) 5+583(高程86.53) 5+617(高程85.93) 5+650(高程85.93) 5+683(高程85.93) 5+717(高程85.03) 5+750(高程85.03) 5+783(高程85.03)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75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说明
主检
————
编制 审核 批准
注:1、检测报告签字并加盖检测专用章和CMA章后生效; 2、未加盖红色印章或盖章后复印的复印件无效; 3、对本检测报告内容有异议,应在本报告发出15日内提出申诉,不提出视为无异议. 4、公司地址: 电话: 111112 邮箱:
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相对密实度检测报告
委托单位 工程名称 工程部位 检测性质 样品种类 环刀容积 样品状态 其他 —————— —————— 右堤5+400~6+200下层压实 委托检测 细粒黏质土 200cm3 符合检测要求 ———————————— 委托编号 报告编号 委托日期 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委 托 人 见 证 人 报告日期 SL237-1999 —— —— WT B

试验报告(上面层)

试验报告(上面层)

一、原材料试验表2二、设计矿料级配确定2.1 各种矿料筛分试验结果2.2 矿料三种级配的组成设计结果2.3 骨架间隙率VCA DRC测试结果2.4 掺4.0‰纤维初试级配体积分析2.5 设计矿料级配确定通过3种初试级配比较分析:A级配的VV(4.9%)偏大,不能满足技术要求(VV=3~4%),VFA(72.9%)偏小,说明该沥青混合料采用A级配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偏大,其密水性能欠佳。

C级配没有足够的间隙可供玛蹄脂填充,且其VCA mix(43.4%)不能满足小于VCA DRA(40.4%)的要求,说明其矿料中的粗集料不能实现骨架嵌挤。

B级配在沥青用量(油石比)6.2%时,矿料间隙率满足3~4%的规范要求,同时VMA大于17%,VCA mix也能满足小于相对应的VCA DRA的要求。

故初步选定B级配作为SMA-13的矿料初试级配。

三、确定设计沥青用量通过以上初试级配体积分析和马歇尔试验,3种油石比取6.2%,其各项技术要求均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SMA-13沥青混合料如下表:四、马歇尔试验检验4.1 谢伦堡析漏试验4.2 肯塔堡飞散试验通过以上谢伦堡析漏试验和肯塔堡飞散试验检验,均满足小于规范要求,说明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较为适中,粘结性能较为优良。

五、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5.1 SMA-13上面层车辙试验5.2SMA-13上面层浸水马歇尔试验5.3SM A-13上面层冻融劈裂试验六、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6.1 沥青混合料摩擦系数6.2 沥青混合料构造深度试验6.3 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七、结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试验结果汇总表试验结果表明,材料所检性能符合现行JTGF40-2004规范要求,可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使用。

相对密度 压实度记录表

相对密度 压实度记录表

9000 815
灌砂入试洞后剩余砂质量(g)
4610
457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78
4600
试洞内砂质量(g)
3586
3601
3606
3585
试洞内湿试样质量(g) 试样的湿密度(g/cm3 )
5796 2.279
5816 2.277
5815 2.274
5773 2.271
盒号
1
2
3
4
5
6
7
8
盒+湿试样质量 (g) 538.0 539.8 535.1 522.5 534.9 538.3 531.3 526.0
干试样质量 (g) 374.9 365.5 348.6 353.1 359.8 350.0 362.0 358.7
含水量
% 6.20 7.01 6.10 5.45 4.53 7.03 4.69 6.15
平均含水量

试样干密度(g/cm3)
6.6 2.138
5.8 2.153
5.8 2.149
5.4 2.154
试样中>mm颗粒质量(g)
>mm颗粒占干试样总量(g) 校正后的标准密度(g/cm3)
压实度(%)
97.6
98.3
98.1
98.4
相对密度
0.83
0.88
0.87
0.88
旁站监理意见
盒+干试样质量 (g) 514.7 514.1 513.9 503.3 518.6 513.7 514.4 503.9
含 水
盒质量
(g) 139.8 148.6 165.3 150.2 158.8 163.7 152.4 145.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