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全单元精品课件
2020秋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全套课件(观察动物)

它们都生活在水中,都 能游泳。
它们都是靠尾部的摆动 来游泳的。
新知讲解
活动2 :比较鲫鱼和青蛙的特征
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 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有的动物幼 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 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新知讲解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青蛙妈妈产卵后,经过受精形成的受精卵。
新知讲解
两栖动物的特征: ①皮肤裸露; ②个体发育变态; ③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生活 用肺呼吸。
新知讲解
青蛙长大后外形有什么变化呢?
青蛙: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 部分;表面皮肤裸露、四肢有五趾;幼 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新知讲解
鱼的身体变化: 卵→ 鲫鱼幼体→小鲫鱼→鲫鱼
新知讲解
蜻蜓 眼睛、口器、触角 2对翅膀、 3对足
头 躯干
麻雀 眼睛,喙
外披羽毛,1对 足,1对翅膀
尾
新知讲解
到野户外去观察
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 我们更好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 生活习性。
注意: 我们要带上放大镜和望远镜。 户外活动要注意安全。
新知讲解
活动3:寻找蜻蜓和麻雀的伙伴
许多动物具有与蜻蜓或麻雀相似的特征。 例如。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 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 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 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新知讲解 哪些动物与蜻蜓或麻雀相似,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翠鸟
苍蝇
啄木鸟
瓢虫
蜜蜂
家鸡
蝴蝶 蝗虫
太阳鸟
戴胜
蝙蝠
新知讲解
鸟类:翠鸟、啄木鸟、家鸡、太阳鸟、戴胜 依据: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全身披羽毛,用喙捕食、1对翅膀、1对足。
新粤教版(2017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2)第2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 (5)第3课《壁虎与小猫》教学设计 (9)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 (12)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15)第6课《森林的动物》教学设计 (18)第7课《网上学习:保护动物》教学设计 (21)《探究技能观察》教学设计 (23)第8课《物质的溶解》教学设计 (27)第9课《能溶解得更快一些吗》教学设计 (31)第10课《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34)第11课《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学设计 (39)第12课《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42)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46)第14课《怎样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50)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55)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59)第17课《它们的状态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63)第18课《感受冷和热》教学设计 (68)第19课《测量温度》教学设计 (70)第20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4)第21课《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77)第22课《设计与制作:自制“小喷泉”》教学设计 (80)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 (83)第1课《蜻蜓与麻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的第1课。
本单元包括7节课,第1-3课主要引导学生分别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归纳鱼类和两栖类、昆虫和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学会辨别动物的类别。
第5-6课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相同生活环境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身体和运动方式等特征能适应相应的环境。
第7课网络课堂以及本单元的《探究技能:观察》是属于本单元的探究技能和学习方式的学习课型。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但由于本课需要的主要探究技能是“观察”,因此本课安排在《探究技能:观察》一课之后,让学生在掌握了观察的探究技能后再开始本课的学习。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课件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打开科学之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列举周围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类。
2.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4.观察哺乳动物实物和标本,观看多媒体软件,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二)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三)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三.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四.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提问:图片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
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三)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小结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汇总第一单元观察动物1. 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 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
3. 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4. 在自然界里,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些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
5.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类。
6. 海豚生活在海中,和鲸类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7.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例如瓢虫、蜘蛛、螳螂、蝗虫等。
在观察时注意不要随意触碰。
8.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例如蜗牛、蚯蚓、鼠妇、马陆等。
9. 草丛里蚯蚓的粪便、蜘蛛网、蜗牛壳,这些都是小动物生活的痕迹。
10.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11.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12.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
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13. 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动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14.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15.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16. 在制订计划时,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
第二单元水与溶解1. 海水看起来很清澈,但与纯净的水不同,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
2. 食盐加入水中很快就会溶解,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盐水消失后,盐水还是清澈透明的。
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整理、复习资料--【最新版本】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汇总第一单元观察动物第一课:鲫鱼与青蛙1.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
2.青蛙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光滑,3.幼体生活在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鲫鱼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表面覆盖着鱼鳞,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身生活在水里。
4.像青蛙这样既能生活在水里,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属于两栖动物的有:蝾螈、蟾蜍、大鲵等。
5.像鲫鱼这样终身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鱼类。
属于鱼类的有:金鱼、鲑鱼、鳜鱼等第二课:蜻蜓与麻雀1.蜻蜓和麻雀的翅膀有什么区别?答:蜻蜓有2对翅膀,翅膀较薄、无骨骼、无羽毛;麻雀有1对翅膀,翅膀较厚实,有骨骼、有羽毛。
2.蜻蜓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2对翅膀、3对足;麻雀的外形特征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有1对翅膀、1对足。
3.像蜻蜓一样,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的动物属于昆虫。
属于昆虫的动物有:苍蝇、瓢虫、蜜蜂、蝴蝶、蝗虫等4.像麻雀身体表面覆盖羽毛,有一对翅膀的动物属于鸟类。
属于鸟类的动物有:翠鸟、啄木鸟、太阳鸟、戴胜、鸡等。
5.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三课:壁虎与小猫1.壁虎和猫都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壁虎的运动方式是爬,猫的运动方式是走、跑、跳。
2.壁虎和猫的外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
不同点:猫的身体表面有细毛,壁虎身体表面有鳞片;猫的足底有肉垫和利爪,壁虎的足底有皱褶。
3.像壁虎一样,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的动物属于爬行类,属于爬行类的动物有:龟、鳄鱼、蛇、蜥蜴等。
4.像猫一样,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的属于哺乳类,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有:老鼠、长颈鹿、牛、猴、蝙蝠、海豚等。
第四课:草地里的小动物1.草丛里的小动物有:瓢虫、蜘蛛、螳螂、蝗虫、蚂蚁等。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及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植物在我们身边1.2 动物在我们身边1.3 空气和水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力和运动2.1 认识力2.2 认识简单机械2.3 运动与能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使学生认识力和运动,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植物、动物、空气和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掌握力的概念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理解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科学现象的能力。
学习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使用。
了解运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模型空气和水实验器材力的演示器材、简单机械模型2. 学具:学生实验包画笔、纸张小车、斜面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空气和水,引导学生发现科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动物、空气和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力的概念和简单机械的应用,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3. 随堂练习观察生活中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动手实验,感受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使用。
设计简单的运动与能量转化实验。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科学、力和运动2. 板书内容:植物在我们身边、动物在我们身边、空气和水在我们身边力的概念、简单机械、运动与能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动手制作一个简单机械,并说明其应用。
举例说明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2. 答案:植物和动物特点、作用描述清晰。
简单机械制作正确,应用说明合理。
运动与能量关系解释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分析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打开科学之门 粤教版 (共19张PPT)

我们的世界到处隐藏着奥妙, 多彩的大自然处处充满了神奇。
陈 保 红
木叶虫
花螳螂 枯叶螳螂
竹节虫
每幅图片中都有一只虫 子,它们的形状、颜色 和周围环境很相似。这 是动物的拟态现象。
动物拟态和 保护色的作用:
伪装捕食和 躲避天敌、保护自己
这是一幅沙粒表面的照片,电子显微镜把沙 粒放大了许多倍。 这也体现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不同空间尺度 之间的相似性现象。
这是在日本新兴的一种火锅,其使用非常简单,人们在旅 游、出差时均可品尝。这种新兴的纸火锅不漏不燃,其主 料和汤料均用特制的纸包装。在这种火锅中加水点燃后即 可食用,而且其味道鲜美无比,食时别有一番情趣。
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和产生的想法只是猜想, 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 很多现象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有它的 科学道理。通过不断的学习,你就能知晓 其中的奥秘。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有时只凭感觉 器官的观察是不够的,在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借 助一些 科学仪器。
白雾,从哪里来?
冰棍的周围出现了白雾,为什 么呢?
这些白雾是冰棍产生的吗?
根据经验作出 的判断和产生 的想法只是猜 • 如果是,怎样证明? 想,通过科学 • 如果不是,又要怎样证明呢? 实验才能找到 正确答案。
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题的人。伟大的科 学发现往往从疑问开始。好奇心是科学的起点。
1、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2、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包容、怀疑、探索、不偏见
填空:
• 1、 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常常 需要借助一些 。 • 2、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善于伪装,它们 能在捕食者面前瞒天过海。 如: 、 、 、 等。 • 3,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问问为什么。 • 4,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 问,探究为什么。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时《物体的形状》了解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形状。
2.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时《水的奇妙变化》学习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并了解生活中水的利用。
3. 第三单元:动植物的世界,第5课时《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等,并学习观察植物生长的方法。
4. 第四单元:我们来探索,第7课时《磁铁的奥秘》学习磁铁的性质,如磁极、磁力等,并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探索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科学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水的利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奇妙变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水的的三态变化,以及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
4.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奇妙变化:三态变化、溶解、沉淀。
2. 水的应用:生活中水的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
(2)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简要描述。
2. 答案:(1)生活中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的例子:洗衣服、煮饭等。
(2)利用水的溶解、沉淀等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整水的pH值,使衣服更易洗净;通过加盐,使水中的杂质沉淀,提高煮饭的口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有生命的: ( 没有生命的:( ) 、( ) 、( ) 、( ) 。 ) 、( ) 。
2、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东西有哪些特征?
有生命:
。没有生命:
。
),
3、像动物和植物这样有 ( )的物体都属于 ( ( )和 (
)是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的两大类生物。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再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前节知识回顾
一、填空 1、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蝴蝶)、 (花朵)、(蚯蚓)等生物。(报纸)、(书 本)、(铅笔)、(橡皮)等都是没有生命的物 体。 2、写出三个你发现小动物的地点(草地上)、 (树林里)、(校园里)。 3、你观察小动物使用的工具有(放大镜)、 (小铲子)、(镊子)等。 4、(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 属于(生物)。
三、地点: 五、记录人: 这些东西有生命; 这些东西没有生命; 这些东西不太清楚。
八、生物特点: 1、有生命的生物特点。 2、无生命的生物特点。 九、交流你最喜欢的动物和植物。
十、说说我的疑惑。
提示:1、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如墙角、砖头下、屋檐下等等; 2、记录的方式可以写,也可以画; 3、注意安全,不要到危险的地方,注意有毒动物。
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问问“为什么”。 科学就是研究问题,回答疑问, 探究“为什么”。
第一课 寻找生命
寻找生命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是目前宇宙中我们所知道 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 这个美丽的星球上共生活 着150多万种动物,30多 万种植物。
小鸟
蝴蝶
大雁
猫头鹰
朱
鹮
小狗
小猫
你可知道哪些是生物? 草、树叶、石头、萤火虫、蝴 蝶、蚂蚁、蜗牛、鸟窝、蜘蛛 网、玻璃、塑料、桂花树、铁 树、蚯蚓、毛毛虫、打火机、 尺子、空气、泥土 、西红柿、 黄瓜、辣椒、流水、白云、 插在瓶子里的鲜花……
你可知道哪些是生物? 草、树叶、石头、萤火虫、蝴 蝶、蚂蚁、蜗牛、鸟窝、蜘蛛 网、玻璃、塑料、桂花树、铁 树、蚯蚓、毛毛虫、打火机、 尺子、空气、泥土 、西红柿、 黄瓜、辣椒、流水、白云、 插在瓶子里的鲜花……
不可思议的生命
1、海底深处存在生命:在南极洲厚冰海平面 以下3000米处海底的水域里,海洋的生物能生 机勃勃。 在海洋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大约11, 034米,也有生物生存。 2、火山口存在生命:在大西洋一个炽热的火 山口周围,有许多生物能承受接近沸腾的80摄 氏度的环境。 3、宇宙其它星球可能存在生命:有很多学 者认为火星至少以前有过水、甚至生命。
植 物
1、植物是生物界中的一 大类。一般有叶绿素, 没有神经,没有感觉。 分藻类、蕨类、苔藓植 物和种子植物。有30多 万种。
2、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 30多万种,常见绿色开 花植物,约25万种。
微 生 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 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个体虽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当我走进树林, 眼前一片生机盎然。 无声的树在生长, 美丽的小鸟在歌唱。
当我走进池塘, 眼前一片波光粼粼, 快乐的鱼儿在雀跃, 清清的水草在舞蹈。 当我走进田野, 眼前……
这是一首未写完的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模仿上面 的两段诗句继续往下写。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各 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充满活力 的大自然。 生命是如此美丽的。所有 的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让我 们一起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 爱一切生命!
美丽、神奇的生物王国,处处 充满着生机。生物能生长、会繁殖、 会吃东西、会呼吸、有反应、能运 动、会新陈代谢等,为我们展示了 一个奇妙的世界,向我们打开了一 扇扇科学之门。形形色色的动物, 百态千姿的植物,亦正亦邪的微生 物,呼唤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
练习
一、填空 1、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蝴蝶)、 (花朵)、(蚯蚓)等生物。(报纸)、(书 本)、(铅笔)、(橡皮)等都是没有生命的物 体。 2、写出三个你发现小动物的地点(草地上)、 (树林里)、(校园里)。 3、你观察小动物使用的工具有(放大镜)、 (小铲子)、(镊子)等。 4、(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 属于(生物)。
非生物 —— 没有生命
生物特点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会呼吸 它们会运动 它们都需要养料,会吃东东西,也会 拉,会新陈代谢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它们会繁殖 它们会遗传和变异……
《寻找生命》探究卡
学校:合什镇小学校 班级:三年级一班 姓名:
一、探究主题: 二、时间: 四、小组成员: 六、工具材料: 七、我们发现:
小 结
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通常把生物分 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类;没有生命的 物体称为非生物。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生 物体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 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 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还有繁殖本领。都有遗传和变 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就 是生物和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大熊猫虎金丝猴大猩猩
蚯蚓
蜗牛
青蛙
鲤鱼
金鱼
白鳍豚
企鹅
鳄鱼
辣椒
水稻
仙人掌
银杏
珙桐(鸽子树)
水藻
蕨类植物
真菌
细菌
病毒
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
(真菌、细菌、病毒等)。
动 物
其中,动物多以有机物 为食料,有神经,有感 觉,能运动。
地球上的动物大约有 150多万种。
番茄是一种常 见的植物,你能 说出它是由哪几 部分组成的吗?
观察番茄的叶子,把它画下来。
番茄的叶子
番 茄 叶
玉米叶
各式各样的叶子
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2、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 3、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4、新种不断发现,无处不在。 地球上微生物大约有10万种以上。
动物的种类 约有150多万种。
生物 自 然 界
地球上的植物大 约有40多万种。 微生物10多万种
非生物
生物——有生命,会生长,能繁殖,
吃东西、要呼吸、有反应、运动、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