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合集下载

瞿秋白

瞿秋白


鲁迅替他誊写,找地方发表,又收入自己 的文集给以流传。后来瞿秋白死后,鲁迅 又花重金替他出版了豪华版文集《海上述 林》。猩猩相惜,瞿秋白研读鲁迅著作, 编辑了《鲁迅杂感选集》,写出了杰出的 《鲁迅杂感选集· 序言》。这篇文章是当时 左翼文化界研究鲁迅的最伟大成果,

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对长期以来遭人轻视的鲁 迅杂文的文体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精辟的 分析,对它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醒目的问题:“鲁迅是谁?” 瞿秋白当时这样提问,具有特别的尖锐性和迫切 性。自“五四”以来,众多新文化人士是敬仰鲁 迅的,感受到他思想见解的深刻、文学才能的杰 出、向旧世界不断进击的勇毅和特立独行的人格, 但对他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 的意义并无清楚的认识

。还有不少人则不断地攻击他,歪曲他,贬损他。到了30 年代,更有一些浅薄之徒与反动文人,讥嘲他接受马克思 主义和参加左联是为了避免自己“没落”、失去了知识分 子的独立性,甚至诋毁他是为了拿共产党的卢布以维持生 计。这些倒还没有多大的舆论市场。最使瞿秋白感慨并觉 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左翼阵营内部不少人对鲁迅的不 理解。在序言里,瞿秋白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作了这样的概 括:“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 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 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 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 新的阵营里来的。
瞿秋白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 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 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 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 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 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 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 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 科采访。

瞿秋白课件.

瞿秋白课件.

• 王剑红(1903-1924.7
四川酋阳人,是著名作 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 挚友,是一位聪慧的 女性。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 的绅士门第小姐,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 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与音乐, 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 堕落了。
• 1931年1月7日,在上 海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 会上,被解除了中央领 导职务。
• 1932年起,四次避难于 鲁迅家。
• 1934年1月7日,瞿秋白奉命 离开上海,2月5日,到达中 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 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 长等职。
目录
• 人物介绍 • 主要作品 •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1899年1月29号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是中国共产 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 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 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 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 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 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 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 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当时属俄共党组织。 • 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 • 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于1923年1月

瞿秋白课件

瞿秋白课件
目录
• 人物介绍 • 主要作品 •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1899年1月29号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是中国共产 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 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 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 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 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 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 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在他看来,“顺”和“信”虽然是一对矛盾,但 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有机的统一 在一起。求信(即忠实)必须“估量每一个字 眼”,但同时又可能会招致“不顺”,但是翻译 者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将“不顺”理顺,因为“不 顺”就是“不达”,就势必影响译文对原文精神 的再现,影响“信”。在秋白眼里,“顺”就是 顺畅易懂的真正的中国白话。所以,他强烈反对 赵景深的“宁错而务顺”的说法,又不赞成鲁迅 的“宁信而不顺”的观点。
第二次爱情故事正在继续……
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 盾,她选择回避,跑到了萧山母亲家。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 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 爱?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于是 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 的绅士门第小姐,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 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与音乐, 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 堕落了。 杨之华心里很怨愤。 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 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 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之华努力学习,有时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 起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瞿秋白PPT

瞿秋白PPT

★瞿秋白——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赞歌,给 后人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 ★瞿秋白——他是一代伟人!用生命捍 卫了理想和信仰,抱着乐观心态去奋斗! ★瞿秋白——他是一个真正的文人, 更是一个真正的革命伟人!
瞿秋白永在人们心中
• 《秋之白华》
——影视作品
《多余的话》
• 《多余的话》没有一句批评主义和 组织,但其强烈的“自我谴责”却渲 染出内部斗争失败者的悲沉意绪。他 没有一句否定革命和斗争,但坚决不 作烈士状,对自己是否为叛徒不无犹 豫的语气,确实暗示了对斗争哲学的 深刻厌倦。 • 《多余的话》肯定是革命进行曲 的不和谐音。但消极的自责包含着积 极的主张:软弱的绅士和脱离实际的 文人要参加政治斗争,非得来一番脱 胎换骨不可,“软心肠”的人是从事 不了血流如水、积尸为山的革命斗争 的。
•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 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 中国班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 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肖劲光等, 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 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
在中共担任职务
• 1925年1月起,瞿 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 四、五、六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当选为中 央委员、中央局委员 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瞿秋白(1899.1-1935),江 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 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 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 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 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 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 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 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 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 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 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 义,时年36岁。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饿乡纪程 绪言 一至十六 跋 赤都心史 一黎明 二无政府主义之祖国 三兵燹与弦歌 四秋意 五公社 六革命之反动
作者简介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 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 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 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 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 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 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 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 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一九二三年回国以后,直到一九三五年就义,瞿秋白长期致力于党的领导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译介;他 也执行过错误的政治路线,有些思想观点也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书生性格,使他犹疑于文学和 政治两个阵线,成为“脆弱的二元人物”,深受困扰。这种心理状况,当然会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心的声音》、 《多余的话》就是代表。
这套丛书计划以二十世纪初为起点,以人为单位,从我国历代散文作家中选取名家精品,汇成丛集。入选作 者除专门的散文家之外,自然也包括其他作家,甚至不以作家名世的作者;与此相应,不仅选取狭义的纯粹散文 作品,也选取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甚巨但不那么纯粹的大散文作品,从而不仅体现散文的文学价值,更体现散 文创作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价值。也可以说,这是这套散文丛书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 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蛮的大 风景……

瞿秋白

瞿秋白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 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 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瞿秋白
目录
人物介绍 人物外传 主要作品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故事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故事 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中文名:瞿双 中文名: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出生日期: 出生日期:1899年1月 年 月 逝世日期: 逝世日期:1935年6月18日 年 月 日 享年36岁 享年 岁
纪念馆图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 瞿秋白常州纪念馆
第一次爱情
第一个爱人王剑虹( ),四川酉阳人 第一个爱人王剑虹(1903-1924.7),四川酉阳人,是 爱人王剑虹 ),四川酉阳人, 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女性。 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女性。
1923年两人相 ,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 年两人相 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 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 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 人的气质和才华, 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 浪漫和词赋的情趣。 浪漫和词赋的情趣。
主要作品
《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 多余的话》 《多余的话》
咏梅》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 咏梅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 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 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 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 应有香如故。 应有香如故。

党史人物:瞿秋白

党史人物:瞿秋白

党史人物:瞿秋白瞿秋白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

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

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着,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着作。

瞿秋白

瞿秋白

作者简介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遗书节选”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狱中题照)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

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

瞿秋白就义前最后留影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两部带有极大散文风格的游记作品,二者在内容等方面的承接使其恰好成为相得益彰的“姊妹篇”。

收杂感、散记、小品、游记、读书录、散文诗四十六篇。

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这两部作品一方面为当时的国人直观地展示了苏俄在其诞生之初的原生性的社会形态,并通过这种展示抒发了作者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与感受,从而表现出一种愿意反映并参与到社会政治变革中来的热情;另一方面又从文学的角度,以极端散文化且带有一定诗意的笔触刻画出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及心灵运动,这种运动是高度内在及个人化的,是作者在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所进行的一番精神上的独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
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
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
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
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
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
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
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
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
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
讨瞿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1968,北师大红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