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的储备

一①体裁分类: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

“歌”“行”“吟”“引”等名称)。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②题材分类: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三考点分析:

1人物形象类答题模式盖帽子;找依据;析感情

2意境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感情意境一般由双音节词构成四字短语: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

冷寂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淡雅

3炼字类答题

答题步骤:炼字: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引述关键词语+分析用法用意+表达

效果3、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4.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①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用典抒情、

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古伤今等)

②描写方法: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衬静,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以哀景写乐。

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以景衬情,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

描写角度: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

③修辞手法:有赋、比、兴

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一一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把…… 写活了,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

排比一一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一一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问而不答)——加强语气,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对偶、用典、反语、夸张、借代、互文、双关、顶真

叠词:增添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4.语言风格:

平淡、绚丽、庄重、幽默、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朴素直白、豪放俊逸、沉郁顿挫、雄浑豪迈、

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等。

5情感表达

哀情:思乡怀人之情孤独寂寞之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不平贬谪的愁苦

对世俗的蔑视人世沧桑的叹息国运衰败的哀叹国破家亡的苦痛

乐情:

自己对某种品德节操的坚守与傲岸对自然的喜爱与回归远离世俗的恬淡之情

看淡荣辱成败的旷达精忠报国的忠心

语文

1 (

)

2

+

+

⑴ ⑵

⑷ ⑸

(

)(6)

(8)

(7)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1)

(13)

(14)

(1)

(2)

(3) (4)

(6)

(7)

(8)()

)()

(10)

⑵ ()

标题的作用:

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提出或暗示主旨,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内容;③表明文章的线索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首句一一统领全文、提纲挈领,首尾呼应,引出下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②尾句一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首尾呼应,篇末点题,回味深长。

③转承句——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不同位置的段落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开头段:

总括全文,点明题旨,开启(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引起兴趣,或为后文作铺垫、作对比。

中间段: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或衬托(对比),扩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前

文。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开头);深化中心,点明题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引起注意)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人称:

表达效果与优点。第一人称: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概括题目

先有筛选,后有归纳

归纳前要理清文章或段落内层次结构

归纳要注意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

要分条陈述

四赏析题目

常见的问题是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效果,有什么作用

1词语的鉴赏重点考查修辞

格式:用了()修辞,写出了(),表达了(突出)了()情感思想态度

2 一个语句表现手法的鉴赏三方面(表达方式、艺术表现手法、修辞)都要考虑.

格式:用了(),写出了(),表达了(突出)了()情感思想态度。

修辞: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______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层层推进的阐说事理.

_______ :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 使语言含蓄、简练,委婉.

语文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_____ :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情感:喜爱、敬佩、欣赏、愤怒、忧虑、批判、思考、呼吁

语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