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进展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处理处置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现状分析1. 污泥产生数量与特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19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已经达到了2.68亿立方米/天,年产生的污泥约为5260万吨左右。
污泥的特性主要包括有机物含量高、水分含量高、含重金属和微量有害物质等。
2. 污泥处理技术我国对污泥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焚烧处理、堆肥处理、填埋处理、土地利用等。
焚烧处理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
堆肥处理和填埋处理是相对传统的处理方式,其处理效果相对较差,但成本较低。
而土地利用则是将污泥用于农田改良或园林绿化,对土壤的改良和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污泥处理处置的问题与挑战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污泥处理技术不够成熟,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和应用。
其次,污泥资源化利用存在一定的限制,部分污泥中存在有害物质,需要加强处理和监管。
再次,污泥处理处置的成本较高,各地政府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方面还有待加强。
此外,公众对污泥处理处置的关注度较低,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三、发展趋势分析1. 加强科技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将不断更新换代。
研发新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能力,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微生物、生化反应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理的效果,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2. 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根据《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我国将大力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工作。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范文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及病原体等有害成分,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展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旨在寻求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就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二、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脱水、干燥、焚烧等工艺。
国内在污泥脱水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机械压滤、真空吸滤等方式,有效降低污泥含水率,便于后续处理。
同时,干燥和焚烧技术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高温处理,可有效杀灭病原体,降低污泥体积,实现减量化和无害化。
2. 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堆肥、生物反应器等技术。
国内在生物堆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调节pH值等手段,促进污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生物反应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式,将污泥转化为生物气、生物炭等可再生能源。
3.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化学氧化等技术。
国内在化学混凝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污泥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凝聚,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同时,化学氧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氧化剂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三、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 热解与气化技术国外在污泥热解与气化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热解技术通过高温缺氧环境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气化技术则通过高温燃烧将污泥转化为合成气,可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
这些技术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优点,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2. 新型生物技术国外在新型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吸附等技术。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有效处理和处置污泥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针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压滤脱水技术压滤脱水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
通过将污泥放置在压滤机中,降低污泥含水率,从而减少体积并方便后续处理。
此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脱水效果好的优点,但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需要进一步处理。
2. 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高温处理污泥的方法。
通过将污泥投入高温炉中进行热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会分解成可再生能源,如沼气和煤气。
热解技术具有回收能源、减少废弃物体积的优势,但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灰渣,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 湿法氧化技术湿法氧化技术是一种通过加热和氧化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的方法。
此技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具有处理效率高、处理时间短的特点。
然而,湿法氧化技术存在能耗较高、设备投资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4. 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泥中的有害物质的方法。
通过添加特定的菌种,能够有效分解有机物质,并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的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菌种培养、氧气供应等问题。
当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回收利用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越来越注重能源回收利用。
热解技术、厌氧消化和气化技术等能够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持续推动污泥处理过程中能源的回收和利用。
2. 精细化处理传统的污泥处理技术在去除有机质和重金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发更加精细化的处理技术,减少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残留,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3. 绿色环保环保是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会产生大量污泥,因此,如何处理处置这些污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一)国内现状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污泥的浓缩、脱水、稳定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在污泥的浓缩和脱水方面,国内主要采用机械脱水和自然脱水两种方式。
在稳定化处理方面,常见的有生物稳定化、热化学稳定化等。
资源化利用方面,污泥可被用于农业利用、建筑材料制造等。
然而,目前国内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化利用率低等。
(二)国外现状相较于国内,国外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上更为成熟。
国外主要采用热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等。
其中,热化学处理包括污泥焚烧和污泥制生物炭等;生物处理方法则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则主要指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脱水等方法。
此外,国外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利用污泥生产生物质能源等。
三、国内外主要技术应用与特点(一)热化学处理技术热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污泥焚烧和污泥制生物炭等。
其优点是能显著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并实现部分有机物的高效分解和消毒灭活。
但缺点是能耗高、对环境污染控制要求高。
(二)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
这些方法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再生能源,同时也能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但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支持。
(三)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指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脱水等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四、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一)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技术路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前景引言:污泥是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它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微生物。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量不断增加,相应的,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多。
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处置这些污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一部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1. 污泥的生成量和类型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污水处理量增加,相应地,污泥的生成量也明显增多。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约占总污水处理量的4%~5%。
污泥的类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泥、工业废水处理厂污泥以及农村和农田污泥。
2. 污泥处理方式目前,我国主要的污泥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焚烧和利用。
填埋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但由于填埋导致的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堆肥、焚烧和利用逐渐受到关注。
第二部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挑战1. 处置方式选择和操作标准不明确当前,我国缺乏明确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选择和操作标准,导致处置方式各异,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同时,一些污泥处置企业经营不规范,存在违法溢废等问题。
2. 环境风险和生态影响填埋和焚烧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污泥处理方式,但都存在着环境风险和生态影响。
填埋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而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
第三部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前景1. 引入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我国应该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如热压法、微波技术、超临界水氧化等,以提高污泥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2. 加强污泥处理处置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政府应制定更加明确和严格的污泥处理处置政策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各类污泥处理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
3. 推动污泥资源化利用我国应积极推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如开发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制备肥料和能源等,以减少填埋和焚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4年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范文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如不进行有效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研究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1. 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包括污泥减量技术、污泥脱水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污泥最终处置技术等。
其中,污泥减量技术主要通过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等技术手段,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体积;污泥脱水技术则通过机械脱水和自然脱水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则将污泥转化为肥料、燃料等资源;而污泥最终处置技术则包括填埋、焚烧等。
虽然国内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仍采用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污泥,导致二次污染;同时,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2. 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现状相比国内,国外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面更为成熟。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热解、焚烧等技术手段对污泥进行处理。
其中,生物反应器技术能够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和体积,同时产生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厌氧消化技术则能够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实现能源回收;热解和焚烧技术则能够进一步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杀死病原体。
此外,国外在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将污泥用于农业种植、园林绿化的肥料,或者将其转化为生物炭等材料。
三、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升级。
如生物反应器、厌氧消化等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及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也将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污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污泥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主要采取填埋、焚烧、农用处置等方式进行处理。
但是,这些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填埋污泥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其次,焚烧污泥会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再次,农用处置需要大量的污泥资源和土地面积,但难以保证农田安全和食品安全。
因此,传统污泥处理方式亟待改进。
在我国,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泥处理技术。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污泥深度减量化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改变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如调整反应温度、pH值等,实现对污泥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高效去除。
通过减少并稳定化污泥体积的同时,还能够获得高附加值产品,如有机肥料、沼气等。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处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污泥资源化。
此外,生物法、物化法和热解法也是当前正在研究和应用的污泥处理技术。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对污泥进行降解和转化,减少其体积和有害物质含量。
物化法主要利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对污泥进行处理,如氧化、还原、沉淀等。
热解法利用高温条件下的热解反应将污泥转化为燃气、油品或材料。
这些新兴的处理技术在降低污泥量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潜力,但目前尚存在技术难题和高成本的问题。
在污泥处理过程中,还应加强监管和规范。
加强对污泥处理过程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和运行。
加强对污泥处理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行业的整体治理水平。
未来,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污泥资源化利用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通过将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沼气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024年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持续发展,污泥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污泥处理处置不仅关系到水环境的改善,还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1. 处理技术发展目前,我国污泥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污泥减量技术、污泥稳定化技术和污泥资源化技术等。
其中,污泥减量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污泥稳定化技术则通过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手段使污泥达到稳定状态;而污泥资源化技术则通过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氮、磷等元素制备肥料、生物燃料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我国污泥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2. 政策支持与监管近年来,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
同时,各级政府还加强了监管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进行整改或关停。
3.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对污泥处理的认识不足,导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落后的处理技术,导致二次污染;此外,污泥处理后的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三、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将不断涌现。
如生物反应器技术、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干化焚烧技术等将逐渐成为主流技术。
这些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处理成本,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政策支持与引导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同时,政府还将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泥处理的水平。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0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
到2011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077座,设计处理能力1.36亿m 3/d ;目前,全国在建污水处理项目约1300个。
据统计,我国污水污泥(含水率80%)产量已达到3000万t/a ,按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运行负荷为75%计算,污泥产量将以250万t/a 逐年递增。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既含有碳、氮、磷等植物养分,也含有病原菌、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处理处置不当易产生二次污染,不仅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研究及工程实践是我国“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重点。
1污泥处理处置概述污泥处理与处置是污泥进入环境之前和进入环境之后的两个不同阶段。
污泥处理是指污水污泥通过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泥浓缩(调理)、脱水、消化、发酵、干化、焚烧等工艺。
污泥处置是以自然或人工方式使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主要包括土地改良、园林绿化、农用、林用、填埋、焚烧及综合利用(材料化)等。
二者的关系是:处置决定处理,处理必须满足处置要求,如此才能实现污泥妥善、安全处置[1]。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是“无害化、减量———————————————————————作者简介:邹宝华(1977-),男,广东珠海人,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设计研究。
污水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研究进展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Sewage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邹宝华①Zou Baohua ;王宏斌②Wang Hongbin(①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珠海519000;②运城市环保局,运城044000)(①Zhuha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Zhuhai 519000,China ;②Yuncheng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Yuncheng 044000,China )摘要:污泥处理处置是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状况及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处理集约化、处置多元化”是我国污泥处理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Abstract: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Sludge production status and primal problem concerning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China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re investigated.It is suggested that "treatment intensivism and disposal diversification"is a major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sludge treatment industry of China.关键词:污水污泥;污泥处理;污泥处置Key words:sewage sludge ;sludge treatment ;sludge disposal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3-0030-023.2轨道结构受力分析对于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由于列车荷载在轨道板上的作用位置不同,其轨道结构受力将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受力位置轨道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在该方案中,扣件间距为625mm ,当荷载位于两扣件之间时,其在扣件中间位置其钢轨位移量最大。
因此,分别在扣件节点和两扣件中间位置进行荷载布置。
其中荷载1位于轨道板第一组扣件位置,距轨道板边缘距离为282.5mm 。
其荷载布置如图2所示。
为了分析点支承板式无砟轨道的受力,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其中,钢轨采用线性三次空间梁单元,扣件采用线性弹簧,树脂填充材料采用线性弹簧,带凸台轨道板、底座板(隧道内基础)均采用20节点六面体缩减积分单元模拟。
3.3计算结果根据有限元模型及表1中各材料参数,在如图2所示的8个荷载位置分别施加2×300kN 集中力,可以计算出在不同的施力位置轨道结构各部件响应。
其轨道结构在不同的施力位置在垂向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最大位移及应力响应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垂向荷载作用下,在图2中的2号荷载作用位置处轨道结构的整体位移最大,为最不利荷载位置。
其中轨道板最大位移在1号荷载作用位置处,为1.258mm ,最大应力在3点荷载作用位置,为4.351MPa 。
4点支承轨道结构的优点4.1施工方便点支承无砟轨道采用的是拼装式结构,是将预制好的轨道板直接“放置”在混凝土底座的凹槽里,通过在轨道板的凸台与凹槽间充填树脂填充材料调整轨道板,确保铺设精度。
轨道板通过凸台与凹槽间的相互作用来抵抗纵横向阻力。
4.2维修方便当点支承板式无砟轨道凸台与凹槽间填充树脂破坏时,可以将轨道板取出,重新浇注填充树脂材料。
当轨道板损坏时,可以将轨道板的凸台用切割机切下,然后凿除凸台与凹槽间的树脂填充材料,更换新的轨道板重新调整定位,然后再浇注树脂填充材料即可。
5小结①在荷载位于2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整体位移最大,荷载位于3号位置时,轨道板上混凝土压应力最大,位于5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整体位移最小,位于6号荷载位置时,轨道板上应力最小;②当列车荷载位于2号荷载位置时,轨道结构的整体位移为1.817mm ,轨道板位移为1.114mm ,底座板的位移为4.476×10-3mm ;轨道板应力为4.008MPa ,底座板的应力为1.055MPa ,满足混凝土抗压要求;③点支承轨道板结构与其他拼装式板式轨道具有同等的施工便利性,但可维修性较高。
参考文献:[1]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2]吴春雷,殷明旻、张海龙.遂渝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砂浆换填支撑方案研究[J].路基工程,2011,(5)(总第158期).[3]庄茁,张帆,岑松,由小川,于旭光,牟全臣,徐明,白锐.ABAQUS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TB10002.3—2005.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表2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最大位移及应力值荷载序号12345678轨道板位移(mm )应力(MPa ) 1.2583.473 1.1144.0088.215×10-14.3517.296×10-13.8007.346×10-13.0047.05×10-12.6387.43×10-13.0007.603×10-12.735底座板位移(mm )应力(MPa )5.039×10-30.0254.476×10-30.055 3.4×10-30.098 3.622×10-30.083 3.756×10-30.090 3.756×10-30.095 3.762×10-30.092 3.761×10-30.081钢轨支点应力(MPa )轨道结构整体位移(mm )4.4451.8124.5321.8174.7411.7284.4861.7524.3211.7013.5741.7514.3191.7133.6431.763·30·Value Engineering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并遵循“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2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污泥处理处置方案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围绕着有益物质利用和有害物质影响这对矛盾展开的,因此,世界各国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都是以弱化有害物质影响为主要目标,降低污泥综合利用环境风险。
2.1国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国际上污泥处理以厌氧消化和堆肥为主,污泥处置以土地利用、焚烧、灰渣利用为主[2]。
2.1.1北美美国:主要通过厌氧消化、堆肥、投碱稳定污泥,稳定化处理后的浓缩污泥可土地利用,并评估25种潜在污染物及14种不同接触途径的风险,土地利用比例达到55%。
加拿大:采用三等级质量系统,将污泥分门别类地应用于绿化、农业、林业。
2.1.2欧洲法国、德国和荷兰,焚烧比例较高,英国、挪威、丹麦等侧重土地利用,但对重金属的含量有严格要求,并规定不能施用污泥的作物类型,整个欧盟污泥土地利用比例为52%。
2.1.3亚洲日本和韩国由污泥焚烧、热干化、填海转向堆肥、灰渣利用,并将堆肥产品用于园林、绿地,或利用污泥发电、供热。
据统计,2008年日本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221万t干污泥,约78%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其中61.2%被制作成建材,14.5%被制作成肥料或者土质改良剂。
2.2国内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我国污泥处理事业起步较晚,处理处置方案以土地利用、填埋为主,以机械脱水和消化为辅。
我国污泥卫生填埋占20%,堆肥土地利用的比例为10%,焚烧占6%,但仍有64%的污泥未得到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大部分都是外运弃置或简易堆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3]。
由于污水处理设施高速建设,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已严重滞后于污水处理,使已建成投运的大批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效益大打折扣[4]。
因此,为促进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妥善解决污泥的安全处置问题,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处置同步进行,因地制宜地确定污泥处置方式,实现由简单干化填埋向综合利用转变。
另一方面,我国污泥处理的投资比例低,仅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20%-45%,而发达国家的污泥处理投资比例达到50%-70%。
同时,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尚不够成熟、污泥处理处置产业保障体系缺失、行业监管不到位、污泥处理处置专项规划缺失等问题仍在存在[5]。
3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概况3.1污泥处理3.1.1厌氧消化污泥厌氧消化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二氧化碳,实现污泥稳定化,降低污泥含水率,改善其脱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