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论语》十则_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篇一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以促提高,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第25课.《论语》十则

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很遥远。把“仁“看
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终生为之奋斗,直到
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第五则: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第六则:孔子感叹时光易逝。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 三省吾身 ②见贤思齐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任重道远 ⑤成人之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怎样理解? 这是儒家待人接物的准则,指以爱己之心去爱别 人,强调做事不可以太主观、武断,不可以过分的以 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句话在今天的日 常生活中仍很有重要的意义。
总
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
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 的是做人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 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 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
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拓展延伸
孔子对“富贵”“做官”的态度是怎样的? 课文在第五则和第八则中明确的表述了对“富贵”、 “做官”的态度,他赞成人们追求“富与贵”,希望人们 通过“以其道”来得到官职和富贵,他自己一生也一直这 样追求。但是,他反对追求富贵时妨害了别人的利益,如
表承接
同等,看齐
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才德出众的人要想着向 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就要对照着检查自 己,看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第二则:孔子谈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能忍受 乐趣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第三则:赞誉学生颜回“安贫乐道”。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教案主题:学习《论语》十则教案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十则。
2. 理解和分析《论语》中的十则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导入: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学习《论语》十则:逐则阅读和讲解《论语》中的十则,包括其原文、翻译和解释。
3. 分析和讨论:对每则《论语》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其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
4.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其他句子或段落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5. 总结与评价:总结《论语》十则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评价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方法:1. 导入:使用图片、视频或案例等多媒体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阅读和讲解:教师先阅读原文,然后对其进行解释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3. 分析和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互相启发。
4. 练习: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写作练习或语言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核心思想,并对《论语》的现实意义进行评价和展望。
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分享,观察和评价他们对《论语》十则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进行的写作练习或其他形式的练习,评价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学生个人发表的见解和观点,评价他们对《论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拓展活动:1. 可以邀请专家或学者来进行《论语》的讲座或研讨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资源。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项目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应用《论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教学资源:1. 《论语》的中英文版本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箱等,用于导入和展示相关资源。
3. 讨论和分享的工具,如小组讨论的策略、学生讨论记录等。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教案1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学而》篇和《为政》篇。
具体内容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等十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字面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论语》前十则,让学生熟悉文本。
(2)逐句解释,分析句子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解读《论语》中的名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内容。
(2)针对每个名句,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论语》中的某一则,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儒家思想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孝、悌、谨、信、爱、周、比、器等。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初步造就朗读,理解文言文的根本实力,学习“愠,君子,罔,殆,省,弘毅”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娴熟背诵全文,训练文言文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造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自我解疑以及通过小组合作沟通,探究疑点难点的实力,加强其课堂参加意识,学习总结“留,删,增,换,调”等翻译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课文所涉及的学习方法,看法及为人修养,参照反省自己。
【根本设想】1、以朗读促理解,启发学生探究的爱好。
2、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做独立思索,联系本人实际,以加深体会。
【课前打算】1、指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书籍,登录网站,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2、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扫清字音障碍。
【教学协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沟通收集材料,创设阅读情境〔课件片头:古典音乐伴奏,背景为竹简滚动,孔子不同画像轮番出现。
〕曾听过山东一位副省长特别骄傲地这样向媒体传播山东:“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
”看来,孔子真不愧是我们山东的“品牌”人物。
我们身为孔子的老乡也是倍感荣耀,那你对咱们这位光芒而宏大的老乡又了解多少呢?〔学生沟通。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庙朝圣,“半部《论语》治天下”,其貌不扬却倍受尊崇,早年虽有理想却不得伸展,儒家创始人……〕大家想亲身倾听这位宏大教育家的谆谆教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十那么。
〔设计意图:利用孔子是山东老乡这一激趣点,吸引学生,造就其课堂参加意识,并留意把课文与多媒体网络有效链接,造就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实力〕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三、疏通文意,扫清障碍背诵格言,名句。
参照自我,找差距。
〔设计意图:目标明确,切实可行,有学问实力,有情感看法,便于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四、朗读感知1、扫清字音障碍:抽生读,留意语音,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重点字词,如:不亦说乎三省诲女是知也的读音应讲解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
受的《论语》精髓。
教学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2.由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相关知识,教师作适当补充。
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扫除读音障碍,诵读课文
1. 多媒体展示下列句子,请学生读加点的词,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显示
正确的读音。
吾日三省.(xǐn)乎吾身 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
传.(chuán)不习乎 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也
终身行.(xín)之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chǔ)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也 先行.(xín)其言而后从之
不成人之恶.(è) 吾亦为.(wéi)之
从吾所好.(hào) 子在齐闻《韶.》(sháo)
不图为.(wéi)乐.(yuè)之至于斯也 莫.(mù)春者
冠.(guàn)者五六人 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
夫子喟.(kuì)然叹曰
2. 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 学生自读。
再请个别学生朗读,大家点评。
三、借助课文注释,读通课文
1. 学生再次朗读,说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语,由大家讨论。
2. 能够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思考:《论语》十则主要讲的是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发言后,教师明确:《论语》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试背诵全文。
2.完成文后“思考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试背课文。
2.评讲课后作业。
二、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1.质疑交流:就课文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提问,重点词教师点拨。
2.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理解这十则的内容。
教师明确:第一则讲人要从职业、交友、学习的角度每天反省自己。
第二则是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
第三则是孔子强调对人要宽恕并能推己及人。
第四则讲做人应该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第五则是孔子认为追求“富与贵”或厌恶“贫与贱”时,都要坚持仁道。
第六则表述了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而后言。
第七则是孔子主张“成人之美”。
第八则是孔子认为应该通过修养仁德来求取官职。
第九则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
第十则中孔子倡导人的自然常态,要和大自然亲近,享用自然之乐。
进一步归纳:
第一至三则,讲做人的道德修养。
第四至八则,讲人要有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第九至十则,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三、积累拓展,体验反思
1.课文中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试把他们找出来,并用这些成语造句。
明确: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
应怎样改进?
四、教师小结
《论语》中的这十则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论语》虽然篇幅不大,但作为儒家经典之一,长期以来,是文化人必读的书籍。
它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思想观念,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留下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让我们向古仁人学习,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五、布置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有关做人道德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成资料卡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