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历史人物形象分析,调动历史情感,组织历史课外活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历史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题,历史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2007年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说明国家对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十分重视。如何发挥历史教学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其道德人格,是值得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通过讲述生动、典型的史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以史育人,鉴古知今,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丰富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好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突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对世界文明影响的教育。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的国家。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科技领域里走在世界的前列。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四大发明”,早在欧洲近代文明之前就被陆续传入了西方,成为“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伟大科技成果,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德国天文学家坦普尔在《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声言: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中国在现代农业、航运、石油、气象、音乐、十进制数学、纸币、高级火箭、枪炮、载人飞行、蒸汽机设计等领域创造了100个世界第一。可见,中国在历史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文明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历史教学中,讲述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对增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其次,要突出讲述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的历史,讲述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不屈不挠赢得革命胜利的历史。通过对这些史实的生动讲述,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爱国,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觉地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祖国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

二、讲述中国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突出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学习历史,一是为人生,二是为社会。为人生就是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为社会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做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人。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厚积淀,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传统美德,不仅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尤其是对亚洲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东南亚许多地区仍然把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人民公认的道德尺度。在国内它也仍然成为我国国力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材料。我国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和文学艺术家,以不同时代的不同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道德传统,至今仍然不失为鼓舞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力量。学生在如此浓厚的历史熏陶中,不仅通晓了历史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从而领悟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道理。

三、比较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人物,评价其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历史上有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也有奸宄之徒的丑行劣迹,它们对学生都可以起到“善可以法,恶可以戒”的教育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彪炳千古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光彩照人的思想品格为中华民族世代崇尚、传颂。然而,历史上也有耻辱千垂、身败名裂的奸臣败类。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些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物与遗臭万年的奸佞相比较,区分高尚品德与卑劣品行,使学生在鲜明的对照中深化道德认识,分辨真假丑恶与真善美,从而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心灵上受到震撼,感情上得到升华,人格上得到完善,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他们的思想道德信念,完善

他们的道德人格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列宁也说过:“如果没有情感,就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道德情感在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道德需要和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道德知识的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内心体验,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历史教材编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尽管是间接的、远离现实的,但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则是具体生动的。尽管是以文字和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但仍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在历史教学中,能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和加工教育内容,艺术地锤炼教育语言,潜心地酝酿教育情感,让受教育者通过感知众多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行为发生的道德情景,形成道德表象和观念,获得道德情绪的体验,形成道德概念。用自己已有的道德经验和价值观去比较思考和心理衡量,得到情感的认同和价值的认同,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此外,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联也具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品德的育人功能。名人、名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并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比如韩非的“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鲍照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陶铸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等等,这些名言警语,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又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教育者善于借助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进行教育,对学生道德信念的内化和完善是相得益彰的。

五、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增进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开辟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组织学生讲历史故事、写历史评论文章、阅读历史书刊、参观历史遗迹、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等活动,这些活动均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文艺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往往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唤起人的良知,对中国青少年一代道德成长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日益增多,能够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日益扩大,历史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历史故事片和历史纪录片;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这些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在当今对外开放的环境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人们的道德境界纷繁复杂,有的甚至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历史教学工作者要帮助学生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